正中堂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误诊误治 > 中医失误案例 >  > 正文

高血压

2017-05-23 14:42admin正中堂
高血压
高血压属中医“头痛” 、“眩晕”等范畴。多由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挟痰挟火等所致, 临床尤为肝阳上亢最为多见。因此,平肝潜阳为治疗高血压之常法,但亦不尽然者。
    案例1误用平肝潜阳案 →编号:《136001》刘某某,男,54岁,患高血压已三年,血压波动在200~230/100~1200   毫米汞柱之间,曾屡用降压药物无效。于1988年2月延余诊治,证见面红目赤,头痛脑胀,眼痛鼻干,常呕苦水,心烦失眠,胸膈闷乱,尿赤便秘,口中干苦,舌质略红,苔白黄干,脉弦而滑。余初断为肝阳上亢,兼挟痰水,治用羚羊钩藤汤加黄芩天竺黄,连服5剂而不应;又进5剂仍无进退,血压仍高。细审其症,头胀痛在前额,连及眉棱,口干欲饮冷水,胸脘热闷,脉弦滑有力。余再三思之,夫前额眉棱痛,目痛鼻干,均属阴明经之上病。阴明者胃腑与大肠也。胃火上蒸,故头痛且胀,目痛鼻干,面红目赤;胃气上逆,则呕吐苦水;胃热内郁,腑气不行,见胸脘热闷,渴饮冷水,便秘尿赤;热扰心神,则心烦失眠;舌质红苔白黄干,脉弦滑有力,乃阳明热盛之明证。不清降阳明,徒泄厥阴,治不得法,何能见效?乃改用清泄阴明为治,因其久病体虚,宜少佐扶正之品,以人参白虎汤加味,处方:石膏50g 知母15g 甘草5g 淮牛膝30g 皮尾参10g 制大黄10g 麦冬10g 淡竹叶10g 葛根10g 竹茹10g 加粳米一撮,服3剂。药后大便畅行,诸症见减,血压下降。守原方略加更改,继进3剂,诸症均除,二便调和,血压150/80毫米汞柱。惟舌红少苔,口中略干,脉转细数,改用养阴益胃法收功。案析:此例之误,在于一见高血压,便从足厥阴肝经论治, 其实患者是病在阳阴。余对何经有病未能察,故药不对症。可见喻嘉言所谓:“不明脏腑经路,开口动手便错” 绝非过甚之辞。 通过此例治验,足见经络学说不可小视。今人谓经络乃针灸家之事,殊属憾事。早在《灵枢· 经别》 篇就指出:“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因此,中医各科,亦当重视经络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