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堂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医药黑幕 > 药械“黑幕” >  > 正文

药品限价百姓钱没省

2017-05-19 07:52admin正中堂

  昨天,市物价局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到目前为止本市先后降低了总共338种药品的价格,限定了最高零售价,但医院的药品销售总额仍呈上涨趋势,患者医药费过高的情况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市物价局此次共调查了10家大中型医院,从各自的销售统计来看,虽然报销范围内的抗生素类药品降价使7家医院的此类药品销售额下降,3家医院的此类药品销售额增幅得到抑制,但10家医院的药品销售总额除协和医院和昌平县医院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8%5.3%之外,其他8家医院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达到11.5%
  调查结果显示,面队物价部门对部分药品制定最高零售价的举措,医院纷纷减少降价药品中的低价药和报销范围以外的抗生素类药,有的医院非报销抗生素类药品的销售额增加了3倍多。
  市物价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本原因是"以药养药"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医院各科室和个人收入与药品等销售收入挂钩,强化了多卖药,卖高价药的机制,而医院依靠各级拨款无法维持正常开支,也要靠卖药来获得更多的纯收入,这也就是近年来国家多次降低药品价格,而一些老百姓却感受不到医药费降低的主要原因。
  面队体制障碍,相关人士指出,改变看病高价必须要"治本",包括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医药分开,同时对药品的限价措施要继续推进下去。记者了解到,物价部门还将继续分批降低报销目录内的药品价格。

药品连续降价百姓负担依旧

日前,国家计委又制定公布了383种药品最高零售价格,以挤干药价“水分”。像这样林林总总的降价,恐怕已是数不清的第N次了。据说,仅此次300多个品种降价,涉及金额就达30亿元,加上历次降价,给患者的“实惠”应该非常可观,那事实又如何呢?减负效果不明显
  在我市药店看到,许多药价都换上了新的价格标签,如阿莫西林胶囊(250mg×24)原价29元,现价19.6元;先锋6号(250mg×24)原价54.8元,现价45元。据了解,此次药品降价涉及抗肿瘤药、循环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等,80%以上的品种价格下调,降价品种平均降幅约20%。
  一些老病号,像胃病、心脑血管病患者反映,药价确实是降了,一糖尿病患者说,与几年前相比,降价后一年下来吃药可节省好几百块钱。
  不过,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药品降价一说已经麻木,天天说降,但药价还是高,到医院看病,费用并未像彩电、冰箱那样哗啦啦降下来,有市民还愤愤不平向记者反映,前些天他感冒发烧在某医院吊了几天针,花去五六百元。
  为何消费者所持态度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对此,市物价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毕竟降价药品种范围有限。2000年底国家计委制定下发了药品政府定价目录,主要包括列入国家医保目录药品和少数垄断特殊性药品,到目前为止,对医保目录中抗生素类药品、部分中成药品制定了最高零售价,这些药品只是市场销售的一部分,因此,对于不同的患者人群感觉不尽相同。
  而减负效果不明显,原因还有:药价虽降,却在医生手中遭遇“安乐死”。市物价局监管药品的谭女士就有亲身体验,去年抗生素降价,氨苄青霉素降价50%以上,但医生开出的却偏是没有降价的品种,而据她调查,降价品种都从医院“消失”了。
  这其实牵涉到一个公开“秘密”:药价越高,提成基数越大,折扣和回扣就越多,越便宜的药品自然也就没人开了。目前,我国药品零售额的80%以上是通过医疗机构实现的,因此病人享受不到降价好处也就不难理解。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企业虚报价格,也是药价“虚高”因素。一药厂职工告诉记者,有一种药实际生产成本只有5元,但药厂虚列各种成本,国家有关部门根据这个成本核定价格,最高零售价为97元。一些新药,随着生产厂家的增多,社会平均成本应降下来,但有关部门仍按原研制厂家的生产成本定价。既然成本价就饱含“水分”,其他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俗话说“头戴三尺冒”,砍三刀也伤不到它的皮毛,百姓抱怨药费过高也就不足为怪。而为什么现在不少药厂所报生产成本“虚”得这么厉害,一句话,还是回扣在起作用。一家药厂如果不给医生回扣,药事委员会、科室主任、大夫、药房主任,哪一个环节没有“打点”到,你的药就甭想进医院。
  药厂也一肚苦水
  看来,政府采用“有形之手”降价的初衷是好的,但现时情况却比这复杂得多。对于降价,消费者没有得到多少好处,而对于制药企业来说,也是一肚子苦水。
  深圳制药厂邓宝京经理谈到,虽然下调的是药品零售价而非出厂价,但实际上受损的还是生产企业。国家只限定药品最高零售价,出厂价、批发价大家来谈,在药厂上面有医药公司、医院,上面没有利润了就往药厂压,如今药厂也开始往原料商、包装商压,但这是有限度的。
  深圳九新药厂销售部一负责人称,政府的本意也许是通过压缩生存空间来淘汰一批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小厂,但现在药品市场的竞争,已不是单纯的质量和品种的竞争,而更多地是折扣高低之争。零售价格降低,缩小了药品价格折扣、回扣空间,可能会导致生产企业进一步压低成本,以挤出新的促销空间。但如果超过了生产成本的临界点,势必影响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医药分家未到时
  沿着上面的思路走下去,就会看到,在医药合一的体制下,占市场消费量80%的医院是整个市场链条中最关键最敏感的环节。
  深圳海王星辰总经理蓝波认为,药品虚高的关键就在当前的医疗体制,医院仍就是个垄断市场,它既是买方市场又是卖方市场,有极大的选择权,它可以以制药厂家的折扣率大小为首选,在与厂家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把厂家的进价压得极低,而对患者的零售价不变,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高额折扣,对于患者,医院是不折不扣的卖方市场,患者对药品没有选择权,只能听医生的,任凭医生开高价药,延长住院时间。
  因此,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是,要使虚高的药价有所降低,除了继续下调定价以外,更应加快医疗保险和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家”。但最近,卫生部又有消息称,“医药分家”时机尚不成熟,只能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看来,药价要在短期内大幅下降,依旧路漫漫。
  但有专家提出,在当前情况下,至少有三点可以考虑。一是培养竞争机制。国家计委也提出,可以扩大定点药店的范围,直接与医院药房形成竞争格局;二是从药品核算上下功夫。成本核算不但要看厂家的药价申报单,还要跟踪原材料采购、工人工资、机器折旧、产品营销,以实际成本结合厂家利润给药定个切切实实的价;三是形成合理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
  在我市,能与政策结合上的就是6家定点药房已经开始启动,消费者购药多了个选择。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小步也迈得很艰难。消费者则希望能快点、再快点,把药价从天上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