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病先兆 |
|
心系病范围甚广,包括各种心脏血管疾患,发病率较高,对人类的威胁极大,在人类死亡率中亦占有相当比重。因此心病先兆的意义极大。由于心主血脉,血脉遍布于体表及周身,故心病先兆是容易外露的,可以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 |
第一节 概述
心系疾病范围甚广,包括惊悸、怔忡、错迷、心痛、不寐、健忘、昏迷、痴呆、百合病等。本页心病重点论述真心病,即心脏本身的病变,而其他心系诸病如癫狂 昏迷等由属于其他篇章。 |
真心病包括怔忡、心悸、胸痹、心痹及真心痛等。真心痛在《金匮要略》被归纳于胸痹范围。怔忡包括现代医学的心肌炎及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心悸还包括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真心痛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等。心痹主要指风湿性心脏病。 |
第二节 真心痛(冠心病)先兆
真心痛根本的问题在于痰瘀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良,其先兆症不仅来自于心脏本身,更易首先披露在于心外,因为心外组织对缺氧缺血更为敏感,故许多真心痛的发生,却并无心脏本身疼痛的预兆。因此,真心痛的信号,并非只限于心内…… |
真心痛包括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等疾病。
真心痛根源,现代医学认为因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动脉粥样硬化中最常见的、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中医真心痛。本病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主要因为冠状血管痉挛及管腔变硬、狭窄的缘故。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实际上从青年时期即已经开始了动脉硬化,男性多于女性,且多数有高血压、高胆固醇症及糖尿病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兹分别论述如下: |
一、 冠心病先兆
冠心病无论显露的或是隐式的,都必然有一定的潜证,潜证是冠心病产生的土壤,如能早期发现、及时纠正,则有阻断冠心病发展的作用,冠心病先兆潜证表现形式不一,大约有以下三型: |
(一)痰热型先兆潜证
此型先兆潜证表现为形体肥胖垂腴,并多突出在腹部,面部油光红润,痰多,口粘,烦闷发热。舌苔黄腻,脉象滑数,过劳即感胸闷气粗,心前区不适。实验室检查为高血脂,多有家族史。其冠状血管已开始狭阻,产生机制为痰浊阻络,心脏慢性失养失荣,表现特点为不能耐劳,稍累即胸憋气短。 |
(二)阴虚肝旺型先兆潜证
该型先兆证表现为形体干瘦,心烦易怒,失眠梦多,手足心热,午后升火,头晕腰酸,舌质红少苔,脉细数,遇情绪激动则感左胸隐隐作痛,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产生机制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致肝阳上亢肝风内伏,并由于肾阴虚、虚火灼津煎熬成痰,而致辞心脉闭阻。其特点为头晕胀,情绪不稳定,易受激惹而出现左胸隐痛。 |
(三)气滞血瘀型先兆潜证
此证型表现为面色偏滞,目圈发暗,乏力气短,偶觉胸闷及隐隐刺痛,舌偏紫暗或有瘀斑,脉多沉涩。病机为气虚运行无力致血行瘀滞,或感受寒邪,寒凝气滞,血脉凝泣而瘀阻脉络。其特点为易受气候影响,遇冷则胸痛发作。 |
(四)隐性冠心病先兆
隐性冠心病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供血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心肌已有缺血现象,心电图呈示异常,但尚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的冠心病,称为隐性冠心病。其危险性在于,在潜匿进行的背景上,易突然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也易潜在地演变为心肌梗塞,而发生猝死。此外,冠心病在没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时期则可称为隐性冠心病。隐性冠心病,由于痛阈的个体差异,血管径大小的悬殊,心肌肥厚程度的不同,以及劳动强度不一,因此,可以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时隐时现的信号却依然可见。如临通风不良之地,易感气闷,恶心,或出现转移症状,如心源性牙痛、心源性胃痛,因胃和心经络相通,经气相贯。临床上不少冠心病即以胃脘不适为前症,说明冠心病的先兆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尤其隐性冠心病,的表现形式更是变幻莫测。尽管如此各种复杂、隐蔽的冠心病,其先兆表现仍然是可以捕捉的。 |
二、 心绞痛先兆 |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氧所致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胸部缩窄感,胸闷,气短,心悸等。疼痛一般在15分种内可以自行缓解。与心肌梗塞的区别是,绞痛为一过性供血不足,所导致的心肌缺氧缺血只是暂时的,休息及服用亚硝酸酯制剂可能迅速缓解,而心梗塞则是由于心脏因冠状动脉闭塞,使部分心肌发生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坏死。因此,临床症状为持续性的胸骨后疼痛,并易出现心原性休克(晕厥、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出冷汗、血压下降,脉微欲绝)发热,患者有濒死恐觉,休息及服用亚硝酸酸制剂不能缓解。劳累、情绪激动、气候(寒冷)、饱食等常为诱发因素。发热、手术、疾病,如休克、贫血、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或过速)等,皆可诱发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心绞痛频繁发作往往是心肌梗塞的信号。 |
报标症 |
(1)一过性胸闷、气塞常为冠心病及心绞痛早期先兆,常出现于过劳、情绪激动,及受寒等情况。 |
(2)一过性舌麻、吞咽发紧,因“舌为心之苗”。“手少阴之脉……上挟咽”(《灵枢·经脉》)。 |
(3)于熟睡或梦中突然惊醒,憋气,并很快消失。 |
(4)心前期隐隐作痛,于劳累及精神刺激、饥饿等情况时加重。 |
(5)气压改变及空气不流通的环境,即感胸闷,气短。 |
三、 心梗塞先兆
冠心病、心肌梗塞,在中医属胸痹及心痛的范围。 |
心肌梗塞报标症 |
(1)原来体力尚可,突然出现劳动耐受力低下,稍累即感受心慌,气短、出汗。 |
(2)原有心绞痛突然程度加重,发作频繁,休息或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疼痛加剧,时间延长。 |
(3)一过性胸闷、憋气、胸痛、胸部如有重石压感。 |
(4)变得易出冷汗,尤其是胸前后背大片出汗(心为汗)。 |
(5)面色变得苍白或发黄(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
上述先兆预报时间约在一月以内,有可能发生心肌梗塞。此时如做心电图可能会有一过性S-T段抬高呈单项曲线,或是S-T段明显压低,T波高耸等,或一过性血压下降。此时期心脏冠状动脉管腔已接近闭塞,但尚未出现心肌梗塞或已有局灶性梗塞。 |
此外,尚须提及,心肌梗塞本身就是十分险恶的疾病,而面黑如柴,则为脉闭心绝的恶迅。 |
第三节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怔忡虽为多种心脏病的共症,但因心肌炎先兆多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心悸怔忡,故特以怔忡概之。心肌炎的预兆复杂而多样,尤其常被一些类似症所掩盖,因此早期发现心肌炎的关键,还在于尽早识破这些烟幕…… |
怔忡、心悸是许多心脏病的常见征兆,心悸常由怔忡展而来。目前无论心肌炎、心律失常、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都易出现怔忡、心悸,上述心脏病都是发病率比较高,比较常见的心脏病。因此,探索其先兆规律,早期治疗原发病,对减少怔忡的发生有很大的意义。 |
一、 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怔忡,虽属许多心病的共同症候,但除心律失常外,尤其为近代发病率极高,且对人类危害较大,又常无典型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征兆。因此,有必要对导致怔、悸的主要疾病之一——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先兆进行探索,以求得早期治疗。 |
病毒性心肌炎是近40年来较为猖獗的心脏疾患,由于心肌和传导系统受到侵犯,因此遗留下长期的心律紊乱(包括心率不齐、心率过速,尤其多见的为心率过缓),故为怔忡、心悸的主要产生根源。病毒性心肌炎近代发现为肠道柯萨奇病毒、肠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能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侵害心肌,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以及埃可病毒为最主要病源菌,不但儿童易感,而且成人易罹率亦极高。早期无特异症状,亦无明显先兆症。一般为出现心肌损害症候及传导系统受损症状时,才能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而此时已经去了最佳冶疗时间,因此研究病毒性心肌炎的先兆症规律是十分紧迫的。 |
病毒性心肌炎多发生在有先兆潜症的基础上,心阴虚和心气不足常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土壤,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也。其先兆潜症可分为下面二型: |
(一)心阴虚型先兆潜证
该型患者由于多病损伤阴血,或因七暗耗伤阴致心阴素亏。呈现心烦、心神不宁,心常跳动不安,失眠健忘,舌红,脉偏数等症。一旦感受外邪患心肌炎时,则易向心阴虚发展。证见心悸,心前期隐痛,头晕乏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赤面白,舌红,脉细数无力等症,报标症为心动不安,脉细数无力。 |
(二)心气不足型先兆潜证
该型病人因素体阳虚,禀赋不足,或由于久病伤气,年高失养等致心气不足。可见心慌乏力,面白自汗、舌淡,脉数无力等症。报标症为心悸气短,言语努挣。 |
(三)痰瘀凝阻型先兆潜证
此型病人多为中老年患者,由于素体肥腴,饮食不节,痰脂瘀阻心脉所致。常感胸闷不适,精神打击以及劳累则潜证显露,脉偏涩,舌质或见瘀点。如患心肌炎则易向心脉痹阻方向发展,证见胸闷,气短,心前区作痛,头晕乏力,烦躁不安,舌质暗滞,脉涩无力或结代。报标症为胸闷,心前区作痛。 |
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信号、由于人体的免疫反应差异较大,所以心肌炎的症状可与原发病同时出现,亦可出现于其恢复期。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缺少特异性,尤其隐匿性心肌炎更无典型的症状出现,因此心肌炎的先兆症较为隐蔽而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 |
1、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毒性心肌炎常以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掩盖,但特点为有发热头痛,咽痛、身困乏力等类似感冒症状,却常无眼鼻卡他尔症状。 |
2、类肠胃道感染症状、有的病毒性心肌炎由于为肠病毒所致,可以腹痛、腹泻等肠胃症状为序幕,但心悸、乏力等心肌炎信号必然时隐时现。 |
3、心率改变是心肌炎的重要信号、提示传导系统已受损害,如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同时或数天后出现心率增速与体温升高不相称(一般而言,体温升高一度,心率应增加10次)、或心率减慢皆应警惕心肌炎的可能,此时作心电图检查,可出现心肌受损改变。 |
4、胸闷、心前期隐痛,常为心肌炎的外兆,是心肌已受损害的警告。 |
5、类似感冒却高热不退,虚软乏力 也应警惕心肌炎的可能,虚软空飘感可能和缺钾有一定的关系。 |
6、言语努挣为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信号、许多心肌炎患者在复发前,亦皆有言语努挣先兆。
待出现惊悸、怔忡时,已提示心肌及传导系统有较重损害。 |
潜隐性心肌炎先兆 |
1~2周前有上呼吸道或肠胃道感染史,如咽痛、咳嗽、四肢酸痛或腹痛、腹泻,以后逐渐出现虚软乏力,气短胸闷,言语努挣,则为心肌炎信号,心电图可示正常,但心肌或传导系统已留下潜匿性改变。 |
总之如不明原因发热数天后,渐现足软、全身明显的软弱、乏力、心悸、气短,就应高度警惕隐匿性病毒性心肌炎可能。 |
病毒性心肌凶兆
心肌炎很容易发生厥脱,相当于心源性休克。临床上病人如出现烦躁不安,反应迟钝,昏厥,甚至昏迷,面色苍白,全身湿冷,心率增快,脉搏细数无力,血压下降,[收缩压在职10.7千帕(80毫米汞柱)以下]则为心源性休克的凶兆,应立即抢救。 |
急性心力衰竭危现象
急性心力衰竭多发生于重症弥漫必心肌炎,由于心肌大幅度受损而发生脏泵衰竭,因心搏量急剧下降,排血量骤减,全身组织器官严重缺氧缺血。临床不上以突然昏厥(心源性昏厥)甚至抽搐、紫绀、呼吸暂停,脉微欲绝、冷汗会厥等为征兆,如突然出现起坐喘息,面白唇紫,口吐大量粉红色泡添痰,则为急性肺水肿的凶汛。严重者甚至可致心脏骤停,由于心脏排血突然消失,引起脑的不可逆性损坏,故常可致人死亡。 |
心脏传导阻滞凶兆 |
心肌炎分两种类型,一类为主要损害心肌型,则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一类为主要侵犯传导系统,传导系统受损,严重的易出现传导阻滞凶兆,属中医脏竭凶兆,导致心脏停搏而猝死。 |
第四节 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兆 |
胎心病主要指先天性心脏病,为与身具来的心脏病,虽然先兆信号早已频频发出,但由于患儿已经适应了,因此,往往延误了最佳手术时期,导致辞心脏因长期超负荷而日渐失于代偿…… |
胎心病主要指先天性心脏病,属先天畸形病之一,本病由于胚胎发育缺陷和停育所致。儿童发病率较高,居心脏病第六位。引起原因据言与母体妊期感染病毒有关,尤其是风疹病毒有关。此外,与遗传、环境、地理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
先心病分为无分流型先心病及有分流型先心病两大类,无分流型先心病包括单纯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口狭窄、原发性肺动脉扩张、右位心等。有分流型先心病指向右分流先心病及向左分流先心病。前者包括心房间隔缺损、单心房、室间隔缺损、左心室、左心房沟通、单心室、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肺动脉隔缺损等。向左分流先心病有法乐氏四联症(肺动脉口狭窄、心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右位、右心室肥大)、完全性和其他类型大血管错位。法乐氏三联症等。 |
由于先心病有的临床症状出现较晚,有的较轻,因此难以即时发现而使心脏未能得以保护,待典型症状出现时,已接近失代偿期了,故早期先兆的发现,对于先心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在婴幼儿期即可出现,如见面无精光,发育迟缓,身体羸瘦,面白腮红,夜啼烦扰,咽乳发呛,心胸发凉,通常为先心病的信号,应该进一步进行心脏听诊和X射线确诊。成年人如常出现晕厥、紫绀、下蹲动作,应警惕先心病的可能。总之,先心病的先兆表现虽然比较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具体分述如下: |
1、心悸、气急 大多数先心病皆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急先兆,在劳累、生病、情绪激动时尤为明显,但其程度仍然以分型不同而异,如无分流型不严重者,可以无症兆,如右位心可以终身无症状,而向左分流型则心悸,气急出现的早而且较重,向右分流型则出现较晚且较轻。 |
2、杵状指、 杵状指为先心病的常见征兆之一,提示缺氧已较为严重。 |
3、颈动脉搏动及虚里(心尖搏动)搏动应衣 大多数先心病人由于心脏负荷重,心脏病理代偿性肥大,因此常有颈动脉及心尖搏动较强烈征象,并且出现的比较早。 |
4、下蹲动作、 常见于向左分流的紫绀型先心病,由于全身缺氧所致。 |
先心病凶兆 |
1、咯血、 为先心病向右分流导致肺充血的较重征象。咯血,尤其是咯泡沫血痰,伴喘促、心悸为左心衰竭肺水肿的严重信号。 |
2、水肿、 伴紫绀、心悸、肝肿大,为先心病右心衰竭的凶讯,提示心脏已失代偿。 |
3、发热、 伴寒战、心悸、乏力、心前区不适,为先心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凶兆。因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素质较差,因此极易继发感染。如上述症状逐渐出现,并伴贫血、脾肿大、杵状指、皮肤瘀点等,要考虑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尤须注意,如栓子脱落易导致内脏(脑、肺、肾)等栓塞而出现危症。 |
第五节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 |
肝心病指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病率极为普遍,先兆症也多披露于外,尤其体质预报—超早期先兆,对肝心病有着特殊意义…… |
肝心病,即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源在肝,累及于心,故曰肝心病。根源在于长期肝阳上亢,血升火动,血脉壅阻,使心鼓动负荷加重,日久心质受损,心鼓动力减弱,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也为心脏病中较常见的类型,为高血压所引起,一般发生于血压数年至10余年之后,由于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发展为硬化造成外周阻力增加,使左心室负担过重,日久由于代偿而发生肥厚,心脏发生代偿,即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形成机制。
高血压病与肝、肾、心的关系最大,根源在肝肾,累及于心,故其先兆证型皆与肝肾有关,并多为木型气质。高心病先兆潜证大约为如下二类: |
(一)肝气偏亢先兆潜证
该型素体肝气偏旺,因肝乃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又刚为将军之官,性刚劲而主动主升,故肝气偏旺之人,多性急易怒,最易气升血涌,面目常赤,时感头胀眩晕,脉弦有力。 |
(二)肝肾阴虚潜证
该型肝肾之阴素亏,导致水不涵木,这是肝阳上亢产生的根源之一,因肝肾同源,肝肾之阴互资,肝阴虚可下汲肾阴,肾阴虚则肝阴泛濡,故肝肾阴虚往往共见。表现为头晕耳鸣、目眩眼花,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咽干口燥、遗精腰酸、带下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上述二症如见劳累后气短心悸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报标症。 |
高心病凶兆 |
1、左心衰竭凶兆、 高心病由于左心室肥大,日久失代偿而发生左心衰竭。其先兆症为劳力性心悸及呼吸困难,即在劳累后出现心悸,气急,但经休息可缓解。如夜间熟睡之际突然发生气闷、气急而惊起,数分钟后缓解,次日并无不适,则为左心衰竭的早期信号。如继续下去,出现呼吸困难,虽经休息不能缓解,即非劳力性呼吸困难,则为左心衰竭失代偿的标志。 |
2、急性肺水肿、 为急性左心衰竭的征兆,常于夜间突然发生,症见端坐呼吸、咳吐大量粉红色泡沫痰、鼻翼煽动、紫绀、叹息性呼吸。 |
3、肺性脑病、 为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脑严重缺氧,引起昏迷、呼吸浮浅、微弱至停止的恶性病症。 |
4、右心肺衰竭、 左心衰竭如继续发展下增,可导致右心衰竭,最终全心衰竭而亡,其征兆为尿少、下肢水肿、甚至腹肿、甚至腹肿、肝大、颈静脉怒张。
高血压性心脏病出现上述凶兆均提示预后不良应紧急抢救。 |
第六节 脉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
脉律失常即心律不齐,虽然受精神因素的影响,但更多信号来自躯体性因素,并常常是心脏病的不祥之兆…… |
脉律失常,指心脏搏动次数失常和节律异常,相当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发病率相当高,主要心脏传导系统病变所致。总分为冲动起搏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或二者病变兼有。其中,冲动起搏异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和异位心律以及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室颤动等。冲动传导异常则包括传导阻滞疾患。 |
临床上以窦性心率失常和过早搏动(期外收缩))最为多见,预后也较好。其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则为少见,且较难控制,心律失常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冠心病、心肌炎、心力衰竭和心肌梗塞等疾病密切相关。心律失常的重要意义在于,心律失常重要意义在于,心律失常是许多疾病的信号,无论其早期先兆和凶兆危象对疾病都有着重要的预报意义。
脉律失常属中医怔忡,心悸范围,主要症状除心悸怔忡之外,尚有气短、胸闷、头晕、脉象参伍不调等症。脉律失常无论脉律过速、过缓或不齐的产生原因皆与脏虚、七情过激,以及风、火、痰、瘀等因素有关。尤与心胆肝肾的关系更为密切。但仍以心为病之本源,故其先兆证常表现为心的虚实病变,主要约下列二大证型。 |
一、先兆潜证 |
(一)心气不足先兆潜证
素禀不足,心气本虚或久病气衰,损伤心气,或年高体弱,心力日减,皆可导致心气不足,心失所养而见头昏乏力、自汗、劳即心悸、舌质淡、脉细弱等症。 |
(二)心阴亏虚先兆潜证
多由五志化火损伤心阴,或劳神过度心阴暗耗,或热病久病伤阴,皆可导致心阴亏乏。证见头晕心烦、失眠盗汗,、手足心热、咽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该型多为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等疾病的先兆证,报标症为心烦不安。 |
二、窦性心律失常 |
窦性心律失常是许多疾病的信号,如窦性心动过速(成人每分种超过100次)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及交感神经兴奋增高,与精神因素有很大关系。此外还为许多疾病的信号,如神经官能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脚气病、结核病或癌恶液质等,皆有窦性心动过速的征象,因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故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属于中医怔忡、惊悸范畴,主要为心的病变。 |
凶兆、 心动过速常为心力衰竭的信号,心动过速发展下去可引起心室颤动,甚至心力衰竭。 |
此外,窦性心律不齐还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特征为每分种心搏低于60次,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常是梗阻性黄疸、颅内压增高及病窦综合征的征兆。 |
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又称“病窦”) |
本病属于窦房结本身的器质性病变,多表现为心动过缓,主要是冠心病及心肌炎的征兆。病机为窦房结供血不足,其症状为气短、怔忡、脉缓。后标症为言语努挣,即发病前常感受言语时气短难接。 |
凶兆、 心动过缓(40次以下)易突然晕厥,甚至抽搐为阿-斯氏综合征凶象,死亡率极高,须紧急抢救。 |
四、期外收缩(过早搏动) |
期外收缩为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从异位节律点发出的过早搏动,心悸是其主要信号。本病除神经官能症外还为冠心病及心肌炎(包括风湿性心肌炎及中毒性心肌炎)的信号。中医属心动悸、脉结代,亦称“逸脱脉”。 |
凶兆、 诱发心肌梗塞或心力衰竭:当出现胸骨后剧痛、胸闷、气塞、昏厥、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脉微欲绝,这是心肌梗塞发作的征兆。如见紫绀、心悸、气喘、下肢下浮肿,肝肿大则为诱发心力衰竭的凶讯。 |
五、阵发性心动过速 |
阵发性心动过速指心搏每分钟150次以上的一种心律失常疾患。仍属惊悸、怔忡之列。这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为许多心脏器质性疾病的信号。诸如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高心病、心肌病、病窦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的征兆。 |
六、心律失常危象(主要指真脏脉危象)真脏脉属死脉,提示脏气衰败,胃气将竭,《内经》记载的比较多,其中有不少是提示心律失常危象的真脏脉,皆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征兆。 |
(一)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易诱发急性心力衰竭,表现为心源性昏厥、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其心源性休克无法纠正,导致的心肌损害呈不可逆性,心肌损害反过来又加重了心力衰竭,形成恶性循环,从而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
(二)房室传导阻滞、为心肌病变所导致,常为冠心病,心肌炎、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中毒(洋地黄中毒)等疾病的严重后果,心搏在每钟28~50次的范围内。中医属脏竭。 |
(三)心源性晕厥、为心律失常的常见危象, 主要由于心排血量锐减,组织器官灌血不足,缺氧缺血,导致急性循环衰竭属中医脱厥。由于严重的脑缺血发生昏厥、紫绀,抽搐、甚至死亡,又称为阿-斯氏综合征。 |
(四)心房、室扑动和心房、室颤动凶兆、心房室扑动和心房、室颤动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危象,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及心肌炎等心脏器质性损害。属异位性心动过速,起搏点分别在心房或心室,心室率皆在每分钟150次以上,本病属于中医怔忡,惊悸范畴,中医文献有“沸釜脉”、“火薪脉”的记载,即形容脉至的疾数,如锅釜里滚开的沸水,亦如燃烧的火焰无法定形计数。 |
(五)猝死、 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脏骤停,是心力耗竭的征兆,可致突然死亡。 |
第七节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 |
胸痹、指肺源性心脏病,因为是肺及于心,根源在肺,故先兆症必然先见于肺……,尤其心兆往往被肺兆所掩盖,待出现典型征兆,心脏代偿能力已近竭绝,故掌握先兆预报,及早阻截,具有重要意义…… |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亦为怔忡、心悸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该病是由于肺部病变,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负荷加重引起右心肥大的疾病。最终导致右心衰竭。此病为常见心脏病之一,尤多见于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包括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其中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极其少见,主要因于肺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心房颤动、骨折、气胸等),导致肺循环阻力增高,使右心室负荷突然加重,代偿无力而出现衰竭。临床上常见的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肺心病, 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及农村寒冷地区。该病主要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矽肺、结核等疾病,以后形成阻塞性肺气肿,最终转归为肺心病。本病由于进展缓慢,心脏功能代偿期较长,临床症状长期被气管炎症状所掩盖。待心悸、气急、紫绀等心功能代偿不全征兆出现时,则提示已进入肺心病失代偿期。因此,肺心病早期先兆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胸痹的实质主要为肺心病,指肺病及心,心肺具病的疾患,常由咳嗽、喘息、肺胀等疾病发展而来。心肺关系在胸痹中非常重要,喘息、心悸、常为心肺具病的标志。 |
一、先兆潜证、胸痹主要为肺病及心,病根在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又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其先兆证与肺肾及寒痰燥火的关系最大,约为下列几型:
|
(一)肝火犯肺先兆潜证、 该型性情多急躁易怒,常惹动肝火,上灼肺津,肝火升动致肺失肃降(所谓“木火刑金”),则胸胁闷胀、咳吐不爽、痰干而粘、咽燥舌红、脉数。
|
(二)阴虚内热先兆潜证、素体消瘦、阴虚火旺、虚火灼津、致肺阴损,故常呈夜热、盗汗、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
(三)肺肾阳虚先兆潜证、该型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肾阳虚,证见乏力气短,劳即咳喘、痰涎清稀、畏寒肢冷、脉沉细、舌胖嫩、苔白腻。
上述三型,皆易导致久咳、损伤肺络、日久痰瘀阻脉,累及于心,为肺心病形成的潜证,因此,必须及早纠正以防后患。
|
肺心病凶兆
|
(一)呼吸衰竭(肺气脱)、由于低氧血症(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相继出现呼吸性及代谢性酸或碱中毒,导致酸碱平衡紊乱,水盐电解质平衡失调,出现昏迷、紫绀、抽泣式呼吸是呼吸衰竭的凶兆,为肺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二)肺性脑病(肺脑病)、由于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脑缺氧称为肺性脑病。先兆症为躁动、心烦(为脑麻痹前的兴奋),继而淡漠→嗜睡→昏睡,一旦出现昏迷、抽搐 、叹息式呼吸即为肺性脑病的危象,预后不良。
|
(三)右心衰竭(心气脱)、由于右心长期负荷过重,日久失代偿而致心力衰竭,早期先兆为劳累后气急,心悸加重,休息不能缓解,颈静脉搏动增强,渐之,除心悸,气急加重外,还现尿少、下肢浮肿、紫绀、肝肿大,则为右心衰竭的典型征兆。X线检查心界已扩大。如见表情淡漠或烦躁、肢冷、出冷汗、、面色苍白、唇紫、鼻扇动则为心源性休克的危象,提示心肺衰竭,生命濒危。
|
第八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
心痹,主要指风湿性心脏病,本病虽然与关节痛密切相关,然心痹实源于咽,因心脉上挟咽,心咽相通,受咽部毒热干扰所致。故先兆症的标虽在周身关节,本却在咽……
|
一、概述 心痹,主要指风湿性心脏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占我国所有心脏病的首位。多发于青少年,与风湿热有密切关系。主要心脏瓣膜受损害,尤以二尖瓣损害为显著,并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及扁桃体炎有关。病变的心脏瓣膜由于粘连、脱落,造成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心肌受损,最终引起心力衰竭,对人民健康的危害极大。
心痹属痹症范畴,和外邪感染,尤其是是风寒湿邪客入有密切关系。
心痹,无论风湿为患或湿热客入,根本问题为湿,与脾失转输,湿热不化有关,故病位虽在心,病源实在脾。因此健脾除湿是治本的一大要义,无论在病初,或是后期心水肿证阶段,健脾、温脾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心脉上挟咽,心咽相通,故咽部毒热最易影响于心,尤其水肿加重了心的损害,从而形成病理恶性循环。
|
二、风心病先兆潜证
|
(一)湿热型先兆潜证、该型心痹与感受湿热的关系最大,咽常作痛,扁桃体呈现1°~Ⅱ°度肿最大,经常患风热型感冒,加之,患者长期居处潮湿之地,故关节经常不适,偶有心前区隐痛。
|
(二)寒湿型先兆潜证、素体单薄,阳气不足,腠理空虚,或居处阴冷之地,致寒湿之邪客袭入体。可见面色皖白、手足常冷,畏寒,天冷即感关节酸痛,动即气促、汗多乏力。进一步发展还易导致心水症。
|
三、风心病早期信号、由于心痹的主要病理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血行受阻,因此“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故以瘀象为本病早其信号,即曾有发热,咽痛、关节痛史,渐出现动则心悸,胸膺隐痛。天气变加重常为早期信号。咽峡炎、扁桃体炎数日后,心前区隐痛,偶感心悸,常为隐性心痹的预兆。
|
四、典型征兆
|
(1)胸闷隐痛,时感憋气,常有气短现象。
|
(2)心悸怔忡,动则加剧,天气变化明显,为风心病,心脏损害征兆。
|
(3)关节作痛,并与天气变化有关,关节周围可能到皮下小节结。
|
(4)日久失代偿,心衰可出面白、颧赤、唇紫(二尖瓣面容),疲倦乏力及持续性心悸、怔忡,甚则气喘,咳嗽、水肿。
|
五、风心病凶兆
|
(一)心阳暴脱、患者于夜间突然出现端坐呼吸,气喘,憋气、神昏,唇绀,并咯吐血性泡沫痰,为心阳暴脱凶兆。现代医学认为,由于二尖瓣狭窄,导致体循环郁血,引起可右心衰竭、急性肺水肿,属心肺失代偿险证。
|
(二)水气凌心症、心痹病人,心悸气喘逐渐加重,并伴随下肢浮肿,肝大唇紫,为心病及肾,水气凌心凶讯,现代医学认为,上述症状乃由于二尖瓣损害,导致右心负荷加重,日久失于代偿引起体循环郁血之故。
|
(三)心脉瘀阻、患者出现气喘胸闷,胸痛闷乱,心悸怔忡,憋气唇紫,颈脉动甚,舌质紫、脉涩,为心脉闭阻瘀象,应化瘀通络、益心复脉。如栓子脱落引起肺梗塞,则可出现突然气喘、呛咳胸痛、窒息危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