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心脏搭桥术与安装血管支架?
胆固醇已经死人无数了!
黄x平,女.54岁,临川区中国银行职工。于2009年诊断为心血管硬化、心脏增大、窦性心动过速、胆囊息肉,经大小医院中医、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而症状越来越重已丧失治疗信心,后在电视上看到范医生专治疑难“绝症”信息,于2011年7月4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范医生治疗,诊时全身浮肿,下肢皮肤发黑、血压194x133,心跳每分钟113,稍一活动就胸闷气促,属危重病症。经范医生中药调理共2个月全身症状基本解除,体质也基本恢复正常,能料理家务事,现已2年多身体一直正常。
李某,女,65岁。患冠心病10余年,近年又患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近日卒感胸闷,气短、心悸,脉结代、口腔溃疡、舌质光泽无苔。方用:当归、玄参、银花、太子参、玉竹、太阳草各20g,麦冬、五味子各15g甘草10g。服上方6剂,脉结代好转,由三至一止,变为四至五止,继用上方。三诊脉已不结代,但口渴眩晕,上方加花粉、石斛、天冬。经过三诊,心律基本正常,观察一年半,病情无反复。
陈某,女,50岁。患胸痛,胸闷10余年,多方医治乏效。刻诊:胸闷,胸部压迫感,胸隐痛。头晕,头痛,汗出,窒息,叹息,心悸,左侧胸胁痛,唇绀,手足麻木,背痛,泛酸,失眠,恶梦,大便时
干,舌淡,舌瘀暗,苔薄,脉细。辨证:气滞血瘀,血虚。处方:麦冬12g,炙甘草9g,丹参14g,五味子5g,黄芪26g,茯苓13g,桂枝7g,川芎7g,红花7g,赤芍10g,当归10g,党参25g,熟地12g,大枣12g,
太子参25g,生地12g,人参(单煎兑服)7g,桔梗7g。服10剂后,诸证悉减。余思其病久,遂属其加大剂量为
散剂。续服2月。随访其病情稳定。
张某,女。53岁。临床表现:心力衰竭,全身水肿,不思饮食,紫绀,心肌病,频发室
性早搏,左心室扩大,双肺哮鸣,呼吸困难,咳嗽,饮食减少,口淡,乏力,气短,肥胖,嗜睡,梦话多,苔
厚。辨证:脾阳虚,阳虚。处方:当归12g,炙甘草9g,黄芪28g,人参(单煎兑服)8g,大枣13g茯苓13g,白术10g,桂枝7g,生姜7g,西洋参(单煎兑服)5g,麦冬10g,山药25g,五味子5g,牡蛎25g,薏苡仁25g,阿胶(烊化)7g,川贝母7g。患者患冠心病五年,慢性心衰两年,经多方中西医治疗效果不好。经服用上方5剂,症状明显减轻。又连服15剂症状基本消除。医嘱病人继续服20剂,以巩固疗效。
张某,女。51岁。二尖瓣狭窄,自诉11月3日曾发生脑栓塞,清晨一起床,发生右半身
麻木瘫软,不会说话。经过针刺,2小时后,恢复了右半身活动和说话。此后的症状,是胸闷气短,天阴觉胸
部发憋,性情急躁。切其脉,左部滑。投予加味冠通汤。处方:党参12g,当归12g,薤白18g,红花9g,延胡索12g,广郁金9g,丹参12g,糖瓜蒌24g,鸡血藤24g。水煎温服。服药数剂,胸闷气短见轻,因继续服之,原方
共服了100余剂,始停药休息了3月零3天,就已能坚持上班8个月,精神很好,吃饭睡眠都很香甜。1992年9月28日复诊:症状右手指麻木,先从末梢麻起,而且先从小指、二指、中指依次麻起,性情仍急躁,右手腕发软,写
字快了就自己认不得。为疏三痹汤,嘱她多服几剂以善后。按:本方瓜蒌性润,用以涤垢腻之痰;薤白臭秽,用
以通秽浊之气;合以党参补气,当归和血,使胸痹得开,心痛得止。更入化瘀生新之品,以理宿疾,如:丹参走
心经,为理血之专品;红花能行散,破瘀活血;桃仁性平而润,治血闭血瘀。加郁金辛香、延胡索辛温,均为血
中气药,郁金宣气化痰,入上焦,能祛心窍中之痰涎恶血;玄胡行血中之气滞,使气顺而血调。仲景治胸痹证,
多用栝楼薤白剂;王肯堂《证治准绳》认为心痛是“死血作痛,脉必涩,作时饮水下,或作呃,壮人用桃仁承气
汤下,弱人用归尾、川芎、牡丹皮、苏木、红花、玄胡索、桂心、桃仁泥、赤曲、番降香、通草、大麦芽、穿山
甲之属。煎成,入童便、酒、韭汁,大剂饮之”。本方师《金匮》、《准绳》方义,对证用药,缓以持之,其效
自可期待。
张某,男,55岁。1996年春初诊:左胸部闷痛、心悸、汗出间作2年,几经检查未见异
常,延请北京、南京等地中西名医会诊罔效。1996年初夏被人陷害锒铛入狱,被关期间经常发作。因在狱中难以诊视,只好用些疏肝镇静的药,开了30剂。因处特殊环境,汤剂服用不便,遂配制成丸剂送入狱中服用。三月
后,平反昭雪,丸药服完,心病若失:自服药后心脏病一直未发。随访至今,身体尚健康。
徐某,女,60岁。1999年11月初诊:胸闷、胸疼、气短、动则加剧,间作5年,多于冬
季发作,自述一点力气也没有。曾看过西医,做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性表现。予丹参片、潘生丁等治疗效果不明
显。刻诊:形颇丰,面黎黑,声低怯,胸闷憋,易汗出,偶胸痛,舌质紫暗苔白根腻,脉涩无力。辨证:心气亏
虚,痰淤痹阻,心脉不畅。处方:附片10克 肉桂10克
炙甘草30克 人参10克 西洋参10克
当归15克 川芎50克 红花10克 赤白芍各30克
三七参10克 复花15克 茜草30克
薤白10克 清夏15克 栝楼30克
牡蛎30克 浙贝10克 昆布30克 三棱15克
桃仁10克 白芷30克 云苓30克
玄参30克 熟地30克 麦冬15克
五味子10克 陈皮10克 丝瓜络10克 葛根30克
七剂, 水煎服,日一剂。复诊:药后大便稀,日2行,无腹痛等不适,胸痛未作,胸
闷已缓,身体有力,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原方七剂。后服用本方30余剂,多年顽疾若失。后偶有不适,服用本方五、七剂而缓解。
周某,56岁。
2004年10月初诊:胸闷胸疼、气短乏力,劳则加剧,间作3年,每于冬季
发作。曾看过西医,做心电图示:未发现异常。予丹参滴丸、潘生丁等治疗效果不明显。刻诊:体瘦弱,声低,胸闷痛,舌质暗苔白,脉涩无力。
辨证:心气亏虚,痰淤痹阻,心脉不畅。处方:附片10克 肉桂10克
炙甘草30克 人参10克 西洋参10克
当归15克 川芎50克 红花10克
赤白芍各30克 三七参10克 复花15克
茜草30克 薤白10克 清夏15克
栝楼30克 牡蛎30克 浙贝10克
昆布30克 三棱15克 桃仁10克
白芷30克 云苓30克 玄参30克
熟地30克 麦冬15克 五味子10克
陈皮10克 丝瓜络10克 葛根30克
七剂, 水煎服,日一剂。复诊:胸
痛未作,胸闷已缓,身轻有力,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原方七剂。后服用本方50余剂,3年顽疾若失。随访至今,病未发。
赵某,男 50岁。
主诉:胸痛、心悸反复发作半年。近十天加重。病人半年来自觉胸
中闷痛、心悸不宁。但发作时间短暂,稍事休息,便自行缓解而未予重视,近十天来发作频繁,心前区闷痛,扯
及左肩,心悸气短,夜寐不安。舌有瘀斑、苔白腻、脉象弦滑而有歇止。根据主要痛苦分辨病位。主要痛苦是心
胸痛、心悸、夜寐不安、脉结代。据此可知,病位在心。舌有瘀斑、脉弦为血脉瘀滞,脉滑苔白腻是痰湿不化、
胸阳不振之象。辨证为痰阻气机、气滞血瘀、心脉闭阻、心失所养而见如上症状。综合为胸阳不振,心脉闭阻
证。治以通阳化滞,活血去瘀。方用瓜蒌薤白汤合失笑散加减。用药:瓜蒌15克,薤白12克,桂枝6克,桃仁9克,红花9克,五灵脂9克,姜夏9克,云苓15克,郁金9克,柏子仁9克,远志5克。服药后,症状缓解,有一定效果。
王某,男,62岁,诊为冠心病1年余,症情加重1周。至外院就诊,心电图提示:前壁心
肌缺血。予肠溶阿斯匹林、消心痛等药物治疗,但症情仍时有反复。症见心前区憋闷不舒,持续时间较长,含服
麝香保心丸不能缓解,全身疲倦无力,心烦懒言,厌食少寐,口唇青紫,舌暗淡尖红,边有齿痕,苔薄,脉弱而
短促。证属气阴不足、瘀血阻络,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用:党参15g,黄芪15g,麦冬10g,炙五味子10g,川芎15g,当归15g,葛根15g,杜仲15g,桑寄生15g,益母草20g,木香6g,炙远志10g,炙甘草10g。每
日一剂,同时服用原有西药。服药两周后自觉症状有所减轻,发作时间及频率减少,继服两月后,胸闷情况基本
消失。按:林钟香教授认为胸痹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之证,该患者正是由于气阴不足,导致血液运行无
力,滞而为瘀,故治疗时应分清虚实、标本兼顾、以虚为要。上方参芪同用,补气作用尤强;麦冬、葛根、杜
仲、桑寄生养肺胃肝肾之阴;川芎、当归、益母草养血活血;炙五味子、炙甘草、炙远志生津安神,木香行气,
使气阴足,瘀血化。
宋某,男,73岁。1999年4月17日。二周前因急性心肌前壁大面积梗塞、室壁瘤,入住北医三院,经急救好转。刻诊:乏力,短气,心前区及膻中(两乳之间)仍有压榨感,面色苍白,夜尿多,腰脊酸楚,舌质淡,苔少,脉弦细涩.证屑脾肾两虚夹瘀,拟补肾益气,活血化瘀。首乌15克
淫羊藿15克 桑寄生15克
杜仲15克 补骨脂12克
沙苑12克 巴戟10克
菟丝子15克 枸杞子15克黄精15克
炙黄芪30克 党参15克
川芎10克 丹参15克熟地黄15克
当归10克赤芍10克
炙远志6克 茯苓12克全瓜蒌15克
石菖蒲6克珍珠粉2克(2次冲吞)
15帖,一日 1帖。服后颇安适,精神、体力日见恢复。续用本方加减,服至100余帖,患
者不愿再服药,遂自动停药。停药后半年复发一次,再度住院,三周后出院,坚持服上方2年多,今年已80矣。
按:此例高年肾虚,命火式微,故用大队补肾药以治其本。不用桂、附等刚燥药,寓补火于添水之中,则无炎烧之祸矣。黄芪配珍珠粉,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李某,男 60岁。阵发性心前区闷痛一年,西医治疗初见效,后所服西药无效,遂
转中医治疗。初诊:心电图:心律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脉:六脉皆沉迟无力。舌象:胖、润、薄白苔,边有齿
痕。主诉:疲乏、气短、怕冷,喜热饮,大便不成形。小便清长。眼昏花,嗜睡。辨证:心阳不振、气虚血瘀。
治则:益气温阳,活血。`1)桂枝15g 黄芪30g 赤芍15g 白术9g 鲜姜30g 大枣9枚(掰)3剂。2)党参20g 黄芪30g 补骨脂10g 菟丝子10g 仙灵脾12g 炙麻黄10g 丹参15g 赤芍15g 山楂15g 草决明9g 枳壳9g 红花6g 当归10g 菊花9g
6剂 服法:1方一剂服三次,每天早一次。2方一剂服三次,
每天午、晚各一次。二诊:服药九天后,脉象稍迟,两关脉平和。取消方一,方二去炙麻黄,加白术十剂。两周后,诸证消失,心电图正常。
朱某,
男,
50
岁。外院诊断为病窦综合征2
年余,
平时心率最快50
次/
分,
拒绝安装永久起搏器。症见胸闷痛,
头晕乏力,
心悸,
畏寒肢冷,
舌苔薄舌质淡,
脉重按无力。查体:
体型略胖,
心率48
次/
分,
有早搏。心电图提示:
窦缓、窦性心律不齐,
偶发房早。嘱其上下楼梯运动,
心率最高可达91
次/
分。证属心肾阳虚、痰瘀内阻,治宜温阳益气、化痰祛瘀。方用:
生麻黄12g
, 熟附子18g
, 细辛6g
, 桂枝12g
, 全栝蒌30g
, 枳壳12g
, 红花6g
, 川芎18g
, 菖蒲12g。日1
剂。服药7
剂后,
心率增至65
次/
分,
面色转红润,
胸闷、头晕等症亦减。上方坚持服1
个月,
诸症消失,
随访半年心率维持在58~65
次/
分之间,
至今仍未安装永久起搏器。按: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机几乎均属于心肾阳虚、痰瘀内阻,
治疗一般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逐瘀化痰之品,
疗效显著。但是应该注意,
温阳益气、豁痰逐瘀之品对于迷走张力过高所致的心动过缓(可通过运动试验鉴别)
有效,
对于电生理检查确诊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效差,
甚或无效;
同样,
温阳益气、豁痰逐瘀之品对于心脏传导阻滞所致的心动过缓也可能有较佳疗效,
但必须鉴别传导阻滞的部位是在房室交界区以上或以下
(也可通过运动试验大致鉴别)
, 对房室交界区以上部位阻滞者可能效佳,
对房室交界区以下部位阻滞者几乎无效。掌握中医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适应症十分重要,
对于电生理检查确诊的病窦综合征以及房室交界区以下部位传导阻滞者,
积极动员患者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