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2/4/250童某,男,32岁。四肢瘫痪9个多月。某医院诊多发性神经炎。先用西药治疗半年多不见改善,后又配合中药养阴清肺等治疗3个多月亦无明显好转。细审其证,除四肢瘫痪不能翻身起坐外,并见身热汗出,心悸气短,烦躁失眠,面色皓白,舌苔黄白而腻,脉虚大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脉虚大者,气阴两虚也;滑数者,热也。合之于症,乃气阴两虚,湿热内郁也。治宜益气养阴,燥湿清热。处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怀牛膝10克,石斛10克,桑枝30克。服药20剂,四肢开始稍能自主的活动,并能自由的翻身,坐着,且身热、乏力、汗出、心悸、气短亦减,继服60剂,诸证大减,在他人扶持保护下可以自由活动1个小时而不感到疲乏,身热、汗出、心悸、气短消失,但仍有全身筋骨发僵不适,加木瓜10克。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日3次,每次2丸。服药2月,愈。
A11/2/4/245苏某,男,60岁。发热、瘫痪1个多月。医诊多发性神经炎。始予西药效果不著。审其
除四肢瘫痪不能活动之外,并见身热,汗多.咳嗽多痰,咽干口燥,烦渴多饮,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浮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浮者,表也,邪在肺也;滑数者,痰热也,肺胃俱热也。合之于症,乃肺胃俱热,痰火阻滞,热灼阴液也。治宜清热养阴,化痰振痿。处方:党参10克,沙参15克,甘草6克,炙杷叶10克,生石膏30克,阿胶10克(烊化),杏仁10克,麦冬10克,黑芝麻10克,桑叶10克。服药2剂,身热咳嗽,汗多口渴俱减,四肢稍有活动,继服10剂,诸证大减,在他人扶持下可走十几步,并开始能自主翻身、起坐,又服上药60剂,诸证消失,愈。
A11/2/4/240黄某、男、 51岁。右侧肢体活动不适一月余,患者平素嗜烟酒,血压正常,今年4月初突觉右上肢麻木无力。右手不能握拳,继则右半身瘫痪,昏睡约10 小时,经某医院救治后神志清醒,诊断为脑血管意外(脑梗塞)。住院输液治疗3周,右偏瘫未见好转。因来就诊。现症右侧面摊,口眼喔斜,纳谷则顺口角外流,且有食物残杂遗留颊部,语涩。右上肢无力上举。右手肿胀疼痛,拘挛呈屈曲状,右下肢行走无力,睡眠二便如常。舌淡胖,苔白,脉玄滑。辨证立法气虚血淤,痰阻廉泉,风中络脉。治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 生黄芪50g当归10g川穹10g赤白芍各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菖蒲10g生蒲黄10g姜黄10 g蝉衣6g桑寄生20g鸡血藤30g大蜈蚣2条,每日一剂,水煎服。治疗经过 服药1月余,右手肿痛消失,下肢较前有力。以上方为主,随证加入丹参葛根白僵蚕 钩藤 天麻 菊花 稀佥草防风等药治疗4月,患者右侧偏瘫逐渐改善,面瘫好转,体重增加,复诊时乃将原方配制蜜丸继续治疗,三月后随诊,右上肢肌力基本恢复。能举10 市斤重物二十余下,右下肢有力,步行两千多米,进食顺利,语言较畅,生活自理。按语:中风偏瘫,口眼喔斜属脑血管意外常见后遗症,若无阴虚阳亢,风火上扰见证者,常按气虚血淤辨证,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益气活血,化淤通络,因为中风发病为气血逆乱,本虚标实,与淤血关系密切,闭塞性血管病血粘度增高,血液凝于脑络则淤滞不通,出血性脑血管病则血溢脉外久而成淤,淤血不去,偏瘫难复。补阳还五汤为王清任治疗气虚血淤中风后遗症之名方,凡见肢体麻木+鸡血藤,桑寄生,稀佥草,口眼涡斜加白僵蚕,大蜈蚣,语言涩迟加菖蒲,生蒲黄,头痛头晕加钩藤充蔚子。下肢无力加金狗脊、千年健等,由于人体气血不可分割,气帅血行,王清任认为半身不遂的本源是元气亏损,半身无气所致,所以常重用黄芪50-70g以推动血行。体现出治血勿忘调气的学术观点。
A11/2/4/235杨某,男,74岁,突发昏迷,不省人事2天。家属代诉:患者体弱多病,平素患高血压10余年,常服西药降压药,近阶段来不思饮食,气短乏力,懒言懒动,大便溏稀,日2~3次,2天前因迁新居,劳累过度,突发昏迷,不省人事,半身不遂,二便失禁而急诊,收住院诊断为高血压伴脑梗,经用西药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注及支持疗法处理,症状未见好转,而请中医会诊,查血压100/60mmH9,神志昏迷,面色觥白,目合口张,气短息微,手撒肢冷,二便自遗,舌歪脉弱。中医诊断为中风(中脏腑)。中医辨证为正气虚脱。洽宜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拟生脉饮合四逆汤化裁。处方:麦冬10g五味子7g山茱萸10g黄芪40g附子12g甘草5g白术10g炮姜10g。先将上药煎成30m1,取液加入野山西洋参18g,炖10分钟,鼻饲,日次。复诊:患者神志仍昏迷,但面色已较正常,四肢已温,气息较平稳,嘱其家属照原方服1剂。三诊:患者神志稍清醒,两眼已能睁开,但仍不能言语,右侧肢体能活动,查血压120/64mmH9,神志朦胧,舌淡,脉细弱。经2天治疗,症状已有转机,宜顺序前进处方:吉林人参20g麦冬10g茯苓15g山茱萸10g龙骨15g牡蛎20g附子10g黄芪20g石斛12g。水煎成50m1,鼻饲,日1剂,连服2剂。四诊:经治疗,患者神志已逐渐恢复,能辨认其家属,能自主吞咽,已能进少量米粥,查血压140/,80mmH9,神清语声低微,对答切题,面色苍白,舌淡红,苔薄少,脉细。药已中病,循用上法,续服3剂。五诊:患者神志完全恢复,自诉头昏气短,左侧肢体乏力,查血压150/90mmH9,神清,舌体歪,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患者气脱已得纠正,阳气已回,方改人参养营汤化裁。处方:吉林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5g当归6g白芍10g黄芪25g肉桂2g五味子6g远志3g陈皮10g。后随访,知患者2周后出院,而遗有左侧肢体偏瘫,余症悉除。按:中风一症,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中脏腑者又有闭证、脱证之别。本例患者突发神昏,不省人事,面色眺白,目合口张,气短息微,手撒肢冷,脉象沉弱,符合中风脱证之诊断。究其病因,患者已年过七旬,平素体弱多病,正气本虚,气虚导致阳虚而发暴脱,正如《东垣十书》中日: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病自病也,凡人年逾四甸,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壮年之时无有也。若肥盛则问有之,亦是形盛气衰而如此。在治疗上急宜固气防脱,所谓气足则风自灭,亦补气之法也。出院遗有左侧肢体偏瘫调理3个月,余症悉除。
A11/2/4/231林某,男,56岁。2天前突感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言语謇涩、疲乏纳呆。血压140/90mmH9,神志清楚,面部眼及口角歪向右侧,口角流涎,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缓。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人络脉,气血痹阻。治宜补脾养气,佐以祛风。方拟四君子汤加减。处方:党参20g茯苓20g白术15g甘草5g麦芽20g谷芽10g桂枝3g白僵蚕10g白附子6g,水煎服,日1剂,并嘱其面部保温。11月14日复诊:上药服3剂后,自觉精神较好,纳食增进,口角流涎减少,血压140/86mmH9,舌淡白,苔薄白,脉细缓。药已中病,循上方加减。处方:党参20g茯苓20g白术15g甘草5g麦芽20g谷芽10g桂枝5g白僵蚕10g白附子6g蜈蚣1条。11月19日三诊,患者连服上药5剂,口眼歪斜已明显好转,口角已不流涎,言语清晰,纳食增进,疲乏已除。血压136/80mmH9,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循上方再进5服。11月25日,四诊,患者临床症状已基本消除,口眼歪斜已得纠正,查血压136/82mmH9,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缓,方改黄芪建中汤。处方:黄芪20g桂枝6g茯苓15g白术10g大枣7枚党参20g山药20g莲子10g炙甘草5g。连服7剂以善后。按:本例患者年过五旬,正气本虚,气虚而致风邪乘虚而人。客于络脉导致气血经脉痹阻而发中风中经络)。盛老认为,本例中风患者除有口眼歪斜之症外,其辨证要点在于其平素食欲欠佳、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细缓。乃平素脾胃气虚,正气不足所致。采用四君子汤补脾益气,佐僵蚕、白附祛风,收到显效。说明中风口眼歪斜多由脾胃气虚、正虚邪袭而致,治法应注重脾胃之气的调理,此为补气为主之法。
A11/2/4/230林某,男,60岁。患者突然头痛,意识迷糊,左侧上下肢瘫痪,伴发热6天。体检:体温39℃,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份,血且180/130mmH9,神志昏迷,时作呓语,口眼歪斜,呼吸葫长,鼻鼾声重,颜面潮红。查右侧上下肢腱反射均消失。西医诊为高血压性脑溢血。中医诊视,见气粗息高、面赤屡红、牙关紧闭、舌謇语涩、脉弦滑大,乃肝火上逆、蒙蔽一窍。投以熄风而兼清热,开窍而兼潜阳之剂。处方:(1)地龙干、双钩藤、桑寄生、石决明、竹叶各30g黄芩、龙胆草、连翘心、莲子心、菖蒲、川贝各9g。水3碗,煎成1碗,徐徐灌人,日服3剂。(2)牛黄清心丸1枚,开水溶化,日服3丸。(3)真珍珠9g,猴枣、牛黄:熊胆、羚羊角各1.5g,共研细末,每次服1.5g,生竹沥汁1杯送下。二诊:神志逐渐清醒,病情转危为安。已稍能进食,惟舌謇语涩,右侧上下肢仍然瘫痪,血压160,90mmH9,脉仍弦滑,舌苔厚黄,大便秘,小便失禁,于上方去连翘心、莲子心、菖蒲和牛黄清心丸,加怀牛膝、生地各15g。三诊:病情显著好转,语言清楚,惟口角略歪斜,已能起坐、稍能行动一二步,惟右侧手指尚未恢复。继以通经活络、育阴熄风,并配合针灸,症状已逐渐恢复。按:本例为心肝气火上逆,干犯清窍之证,为中脏腑之阳闭证候。治当清肝火、平肝阳、降逆气,兼以清心开窍为法。方用熊胆、龙胆草、黄芩清肝;竹叶心、连翘心、莲予心清心;羚羊角、珍珠、石决明、钩藤、地龙干平肝熄风潜阳;桑寄生、生地育真阴,柔筋脉;川贝母、川菖蒲化痰开窍;牛黄末、牛黄清心丸清热化痰,定惊开窍;猴枣、竹沥清热化痰,安神定惊。诸药合用,以清降气火醒神为目的。此降气火之法也。
A11/2/4/226李某 男 35 岁 口眼歪斜3 天 患者 3 天前晨起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左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向右侧,伴有口水自左侧淌下。三甲医院诊断“面神经炎”入院治疗3天,病情好转不明显,经朋友介绍前来就诊。就诊时查体:患者体质偏胖.左侧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左侧不能作皱额、闭目、鼓气和噘嘴动作,舌质淡,苔白腻,切脉双寸浮滑,左关实,右关浮郁。有吸烟史 10 余年。辨证分析:患者体质偏胖,长期吸烟.胖人多痰,痰湿停于肺胃,时值春令,肝气升腾,肝风夹痰上升,阻滞经络,气血郁塞不通,故而出现口眼歪斜。当从熄风通络治疗,内外结合,3天当愈。诊断:中风—中经络(风阻痰络)治疗:熄风通络 处方:外用:皂荚50克 研成细粉,加甘油调制成干湿合适,用纱布卷成条,塞左侧鼻孔,每日一次,每次2—5(以不能耐受为度)小时。内服方:白僵蚕20g白附子10g天麻30g钩藤15g竹茹25g全虫10g蜈蚣2条白芥子15g莱菔子20g生批把叶30g,三剂。患者服用 1 剂,外用药用 1 次后,症状明显缓解,3 天后复诊,已痊愈。嘱1月内清淡饮食,忌吃鱼类。按:皂荚细粉加甘油的目的是防止对鼻腔刺激太过,没有甘油的可以用开塞露,患者用后会打“喷嚏”,此属于正常反应。
A11/2/4/225李某,男,76岁。突然头晕,右侧上下肢瘫痪,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而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几年来经常头晕眼花,疲乏无力。此次因与邻居争吵而引起发病。体检:体温37℃,呼吸20次/分,脉搏78次/分,血压180/120mmH9。营养中等,瞳孑1对光反应迟钝,角膜反射消失,右膝腱反射减弱。巴彬斯基征阳性,体质较瘦,神志昏迷,时作呓语。西医诊为脑溢血。中医诊视,见面色潮红、口唇干燥、口微开而鼾睡、脉细而数。此为肾阴不足,水亏肝旺,气血逆上。治以摄合真阴,潜镇肝阳,滋水涵木之法。处方:(1)地龙干、蒺藜、双钩藤、桑枝、茯神、金钗斛、熟地各15g,石决明、酸枣仁、生龟板各30g菖蒲9g。水2碗煎八分,日服1剂。(2)安宫牛黄丸,每服1粒,开水烊化,徐徐灌下。连服5天,神志逐渐清楚,已稍能进食,惟右侧上下肢软弱无力。于前方去菖蒲,加枸杞、黄芪、蕲蛇,配合人参再造丸,日服1丸。调整2个月已能行动。按:此案属本虚标实,肾阴虚亏,肝阳亢盛化风,风阳上扰所出现的证候。其人口居干燥、体瘦、脉细数为肾阴虚症状;头晕眼花、面色潮红为肝阳上亢之表现;神志不清为肝阳化风,气血上逆,蒙蔽清窍所致;气火夹痰,横窜经络,经气不舒则半身瘫痪。故当育阴潜阳,疏通经气为法,取熟地、金钗斛、龟板滋阴潜阳;地龙、蒺藜、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桑枝通络;菖蒲化痰开窍;茯神、枣仁安神;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待神志清醒后,加黄芪、枸杞、蕲蛇、人参再造丸以益气补肾,舒筋通络,二个月的调理,药能对症,则肢体活动逐渐复常矣。此亦降气、补气皆用之法。
A11/2/4/215田xx,男,32岁,突然四肢及躯体不能转动半天,患者素体稍弱,昨日因天热劳累出汗,便在河沟中洗浴一次,次晨醒后发现四肢微强,完全不能转动和翻身,速来请出诊。至其家,见患者神识尚清,口眼不歪,肢体不麻不疼,但丝毫不能随意活动,检查时全身均呈被动姿势,皮肤感觉如常,不出汗。脉沉细紧,舌淡红苔白厚,体略瘦,面黄少华。现据病因、脉证分析,系天气炎热,负重行走,通身出汗腠理开疏,又突至凉处及冷水中,则水寒之气乘隙内入,凝闭脉络,气血不畅,筋肉关节失去正常的煦濡,以致暴发为肢体瘫痪。治拟散寒通络,佐以益气养血之法。仿局方五积散化裁。处方:肉桂4.5克,苍术9克,干姜9克,羌活9克,甘草6克,党参12克,附片6克,当归12克,川芎9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陈皮9克,一剂,水煎服,并配合针灸,取穴大抒、曲池、合谷,阳陵泉、绝骨等。次日复诊,患者已可翻身,四肢略可移动,但不能握物,饮食不能自理。再予针灸一次,取穴同上,仍用上方二剂。5月9日三诊:肢体活动基本恢复,生活可自理。患者不愿再服药,在家调养数口后痊愈。
A11/2/4/214张×某,男,19岁。四肢瘫痪2个多月。医诊多发性神经炎。先以西药治疗1个多月,不但无效,反见加重,后又配用中药补气养阴之剂,不但症状不减,反见食欲更差。细审其证,除四肢瘫痪,不能活动,不能翻身,又见躯干、大腿、前后臂肌肉明显萎缩,并见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脉沉细缓。综合脉证,思之:脉沉缓者,寒湿郁滞也。合之于症,乃风暑寒湿杂感,气不主宣也,正如吴鞠通《温病条辨》云:“风暑寒湿,杂感混淆,气不主宣,咳嗽头胀,不饥舌白,肢体若废,杏仁薏苡汤主之。”“故以宣气之药为君。既兼雨湿中寒邪,自当变辛凉为辛温。”处方:杏仁9克,薏米9克,桂枝1.5克,生姜3片,厚朴3克,半夏5克,防己35克,白蒺藜6克。服药10剂,患者不但能自由的翻身,而且可以走路100米左右,四肢、躯干肌肉亦较前丰满;继服100剂,诸证竟消失,而愈。
A11/2/4/213张某,男,65 岁。右侧肢体瘫痪半年。患者半年前因脑梗住院治疗,遗留右侧肢体偏瘫后遗症。后经中医针灸治疗 1 月,同时服用活血化瘀等中药,多为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 、赤芍、 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加减,偏瘫症状恢复较慢,虽手指活动度有所改善,但右手握力仍较左侧明显下降,右下肢肌力 2 级(轮椅),经上门会诊,见患者体质偏胖,说话中气明显不足。舌质淡,苔腻;脉浮滑,右关沉取无根。诊断:中风后遗症(脾虚湿盛,痰湿阻络)。分析:患者平素体胖,“瘦人多火、胖人多痰”,中风后原本有风痰阻络的病机存在,医家不知健脾祛痰,套用“活血化瘀”这个万金油,脾主四肢,痰湿困脾,脾气不展,四肢失养,自然恢复较慢。处方:二陈汤和四君子汤加减。人参25克 茯苓30 克土炒白术25克 法半夏15克陈皮15 克苍术15 克厚扑15 克 制天南星10 克菖蒲 12 克(后)炙甘草 10 克 小伸筋草 30 克,十剂 水煎服 日一剂 瞩加强功能锻炼,二诊:患者食欲增加,每餐前有较强饥饿感,右手握力明显增强,下肢肌力渐恢复至 3+,可以下地扶杖行走站立。守方 10 剂。三诊:患者在家人搀扶下,步行 1 公里左右,前来就诊。患者说话中气十足,血压 130/70mmHg,原方稍加补肾阳之药,制成丸药服用,进一步巩固疗效,瞩每天步行 1 小时,加强锻炼。
A11/2/4/212张某某,男,54岁。患者开会回家后,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右侧上下肢不能动弹。体检:体温38℃,呼吸20次/分,脉搏;85次份,血压210/130mmH9。发育营养中等,神志昏迷,不能言语,重症病容,右侧上下肢瘫痪,知觉减退,心音正常,肺呼吸音减低。化验:血红蛋白139/d1,红细胞430万/姗3,白细胞40,800/m~3,中性85%,淋巴13%,大单核20%,血丝虫检出,非蛋白氮38.5m9/d1,肌酐1.3m9/d1,胆固醇190.4m9/d1。西医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中医诊视,见面红眼赤、口唇干燥、发热、气粗息高、神识昏迷、鼾声入睡、大小便失禁、右侧上下肢瘫痪、卧床不能自动、脉劲疾。乃肝风上逆,气血奔涌,邪塞心窍。投以熄风、开窍、通络之剂。处方:(1)石决明30g桑枝、黄芩、双钩藤、连翘心、竹叶心、莲子心各15g,日服1剂。(2)生苡仁30g,大白颈蚯蚓15条,水1碗煮5分,代茶。(3)牛黄清心丸,每日1次,每次1丸。二诊,体温下降已正常,但仍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至第7日意识已清醒,右侧上下肢仍不能动。继续服上药,停用牛黄清心丸,配合人参再造丸,每次4丸,日2次,服至30日,大小便已能自觉,右侧上下肢能伸缩,继续服至60日已能倚墙步行,至90日能放手走路,而精神胃纳均正常,血压120/90mmH9,已能正常工作,但记忆力较差。按:本例为心肝阳气亢逆于上的中风(中脏腑)证。既见心肝火旺、风气上逆、蒙蔽神志的症状,又有二便失禁的似脱之象,此乃脑窍闭塞,神失主宰所致。治以清肝熄风、平降气火、清心开窍为急务,取石决明、钩藤、蚯蚓平熄肝风;黄芩清肝;连翘心、竹叶心、莲子心清心;苡仁、桑枝化湿清热通络;牛黄清心丸清心开窍。服药2月余神志较清,说明心肝气火已降,故去牛黄清心丸,但右瘫仍在,为元气未复,则经络难通,故加用人参再造丸,日服8粒,以补气通络,近二旬竞收奇功,右侧肢体逐渐恢复活动能力。本例先以清降气火,后以补气,因而收到满意的疗效。
A11/2/4/211张某,男,32岁。患者于去年6月突然头痛,难以忍受,曾在部队医院住院治疗,服西药不见好转。又经沈阳总医院CT检查,考虑脑瘤,行开颅探查手术,术中发观不是脑瘤而是血肿(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型出血后所致)。术后一般情况尚好,可进行体力活动,智力无异常。今年6月初,劳累后出现右侧肢体无力。7月初,突然失语,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嘴向右歪、流口涎。经中西医药及针灸等治疗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故来我院脑病科就诊。病前有高血压史4-5年,最高达150-160/90-110毫米汞柱。诊查-:神清,表情淡漠,失语,鼻唇沟右侧变浅,口角向右侧歪斜,右上肢软瘫,不能?动,也无握力。右下肢可以活动,但无力行走,需人搀扶。舌质暗淡,舌苔微黄腻,脉沉弦。辨证:肝阳上亢,风痰痹阻脉络,发?偏枯。治则:祛风通络,化瘀平肝。处方:丹参12克 桃仁10克 茺蔚子15克勾藤15克 地龙12克 生石决明30克 僵虫10克 豨莶草12克 桑寄生25克 六剂【二诊】7月25日。服前药后,病情明显好转,已能说话,但不利落。下肢活动增强,可以自行走路,不用人搀扶。肌肉尚紧,伸舌仍向右歪。处方:菖蒲10克 郁金6克 桑寄生30克 竹叶10克 桃仁10克 生石决明30克 丹参12克 僵虫10克 茺蔚子15克 地龙12克勾藤15克 六剂。【三诊】7月28日。前药只服三剂。近两天多睡不醒,日夜如是。很少说话,纳差,不愿活动。舌苔转白腻,脉至迟数匀。处方:苦丁茶5克 菖蒲6克 竹叶10克 ?藤15克 建曲10克 陈皮10克僵虫10克 桃仁10克 茺蔚子15克 桑寄生30克 合欢花10克 郁金5克 四剂。【四诊】8月1日。已不嗜睡,能说话但仍不利落,纳可,精神较好。处方:荷梗10克 苦丁茶9克 菖蒲6克 竹叶10克 ?藤15克 建曲10克 僵虫10克 桃仁10克 茺蔚子15克 桑寄生30克 合欢花10克 郁金5克 六剂【五诊】8月8日.症状显著好转,走路较前有力,行动方便,语言清楚,谈笑自若。右上肢能举过头顶,惟笑时仍见嘴向右歪。仍服原方药六剂,后又继服六剂。六诊:8月22日。说话清楚,笑时嘴歪不明显,右上肢活动恢复正常,已有握力,能持重物。舌苔薄白,脉弦转缓。按原方加味,改配丸药常服,以期巩固。【点评】本例偏枯,病起于手术之后,血络被伤,导致瘀血,久则累及"元神之府",以致半身不遂,突然失语,口角歪斜而流涎,此即所谓"内风"。近代名医冉雪峰说:"虽然是风病,却是脑病,却仍疗风"。初诊以?藤、豨莶草、僵蚕、地龙平肝熄风,疏通脉络;生石决明、丹参、桃仁、茺蔚子重镇潜阳,活血化瘀,因方药对症,故效果显著。二诊时,因多睡不醒舌苔见白腻,脉见迟数不匀之象,显系普浊?患,故增入除痰浊醒脾神之品,如苦丁茶、菖蒲、合欢花、建曲等。药后嗜睡乃除,精神尚佳。四、五诊后,宗前方加荷梗以升清降浊,清凉平肝。末诊时,舌苔由白腻转?薄白,说明痰浊已去,脉由弦转缓,确是肝风平熄、胃气来复佳象。何老善治脑病,用药轻灵,证与药合,丝丝入扣,药后灵验,故使痼疾立见卓效,仅服药二十八剂,基本痊愈。 [评注]本例患者先天性脑血管畸型出血,术后劳累而致偏枯。何者辨证痰痹阻络,肝阳上亢,治以祛风通络,化瘀平肝,佐以化痰而愈。如此疑难重症完全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治愈的,可见中医治脑病有非常光明的远景,值得我们努力去探讨。中医治疗疑难重症必须完全按中医的理论去辨证论治,否则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A11/2/4/210张xx,男,28岁,全身肢体不能动转二天。患者素体健壮,二天前参加本村淘井,因其体壮,自愿下井底掏污泥,在井下停时较久,但自觉无不适,次晨醒来四肢及躯体均不能随意动转,请当地医生诊治,给予肌注维生素B1等二日,无效,转来我处求治。查其病状与前例患者完全相同,病因亦相似。决定照前例病者处方与服,因其体壮故去党参,加细辛3克。服3剂后,肢体活动复常,调养数日后参加劳动一如既往。 上二例病人均于一月后随访,体健如常,前病未再发作。 按:暴瘫一症多起于外伤、或高热等,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或精神意识障碍,本组病例,不具备此项特征。癔病性瘫痪,多有类似的发病史,及精神刺激因素,非短时所能治愈,是二例亦无此特征,故尔,从现代医学角度,很难断定其病属何名,亦不失为一怪病。
纵观古今中医医藉,对此亦罕见载述,其治无章可循。值此,应运用祖国医学理论去分析该病机因,患者体劳汗出,身热难禁,急欲纳凉,暴受寒侵,是其因也。汗出腠疏,毛窍洞开,寒邪直入,血脉凝闭,气血不通,筋肉失养,是其病机。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气血不足,乃其辅因。因机既明,立法何难?散寒通络,佐以益气养血之法施治,方仿局方五积散化裁。然暴病势急,筋脉突闭,药力势单,故合针灸舒络通阳,药进一剂,针刺初施,病即有知。继服二剂,针刺再行,病去八九,调理自愈。
A11/2/4/207王xx、男、59,右上肢不遂 7 天。患者一周前晨起发觉右手无力,活动失灵,立即到医院检查,经 CT 被诊断为脑梗塞,输液治疗几日无效果,遂来我处求治,病人五官端正,语言清晰,面红,酒糟鼻,有时头胀痛,右上肢肌张力增高,肌力 2 级,右下肢略有麻木感,血压 160/90,余均正常,病人自述嗜酒 10 余年,平时常感腰酸腿软,头昏健忘,夜间有盗汗,有时失眠,舌红苔干,脉弦涩偏数。诊断:脑梗塞。方药、首乌30g桑寄生20g白芍60g益母草60g葛根50g石菖蒲15g白僵蚕15g胆南星10g水蛭10g土鳖虫15g川芎15g蜈蚣2条黄芪50g桑枝20g,一周之后,症状大减,头痛未作,肌力正常,活动自如,效不更方,继服10剂,临床治愈,至今6 年未复发。
A11/2/4/206王某,男性,79岁。一年前曾患脑血栓,一直以来行走不稳,半身麻木,手颤抖,无法生活自理。于2007年1月22日经邻居介绍来我门诊。临床表现:右侧肢体无力,右侧肢体麻木,头部震颤 、肢体冰冷,行走不稳,行走沉重,四肢关节屈伸不利,手颤抖,中风后遗症,大便,时干,舌紫红,脉弦,脉紧。辩证:热毒痰热,血虚寒厥,厥阴寒浊上逆。处方:丹参15g,钩藤(后下)12g,牡蛎28g,白芍14g,石菖蒲8g,竹沥26g,黄芩7g,麦冬10g,生甘草10g,石斛10g,桑寄生12g,僵蚕7g,川贝母7g,橘红7g,茯苓12g。服药7天后肢体麻木减轻,体力渐增。服药21天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活动自如。后又服药20付,患者可以独自到大街上锻炼身体了。A11/2/4/206王某,男性,79岁。一年前曾患脑血栓,一直以来行走不稳,半身麻木,手颤抖,无法生活自理。于2007年1月22日经邻居介绍来诊。临床表现:右侧肢体无力,右侧肢体麻木,头部震颤
、肢体冰冷,行走不稳,行走沉重,四肢关节屈伸不利,手颤抖,中风后遗症,大便,时干,舌紫红,脉弦,脉紧。辩证:热毒痰热,血虚寒厥,厥阴寒浊上逆。处方:丹参15g,钩藤(后下)12g,牡蛎28g,白芍14g,石菖蒲8g,竹沥26g,黄芩7g,麦冬10g,生甘草10g,石斛10g,桑寄生12g,僵蚕7g,川贝母7g,橘红7g,茯苓12g。服药7天后肢体麻木减轻,体力渐增。服药21天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活动自如。后又服药20付,患者可以独自到大街上锻炼身体了。
A11/2/4/205王某某,男,56岁,于1989年因患高血压中风病,出现半身不遂,神志木呆,哑口不言,前来治疗。根据其脉弦而滑,舌苔薄黄,舌质红降,有头痛自觉时或以手按摸头部,测血压180/100mmHg,辨其证属肝风内动,痰瘀互结型。治以平肝熄风,化痰逐瘀,宜镇肝熄风汤加减。牛膝10g,代赭石10g,龙骨8g,牡蛎10g,龟板10g,白芍8g,生甘草6g,玄参12g,天冬10g,大黄10g,胆星10g,葛根10g,菖蒲10g,半夏10g。针灸选穴合谷、内关、曲池、丰隆、太冲、太阳,结合头针,顶中线、颞前斜线。内关、丰隆、太冲、太阳重泻法,其它穴用平补平泻法。经三次治疗,患者便可开口简单说话,但语言尚不够流利清楚,下肢感觉稍有力,可扶着室内行走,前三次均由儿子抬来就诊,经过中药内服,针灸并施,二个疗程可以自主行走,且可以对话,语言也听得清楚。经三个疗程治疗,便可行走三里路,由自己单独来就诊。经过五个疗程治疗,生活可完全自理,而且可参加轻便劳动。
A11/2/4/200陈某某,男,67岁,于2001年9月患脑栓塞,出现半身不遂,卧床不起。证见手指持物无力,轻度面瘫,语言不清,左下肢酸软,伸屈抬举活动无力,耳鸣,视物昏花,舌淡苔薄白,脉虚弱而细,乃属肝肾亏虚型。中药以益脑补肾方加减。黄芪30g,杞子10g,太子参15g,何首乌12g,地龙6g,天麻8g,丹参10g,当归12g,熟地10g,五味子8g,白芍10g,白术10g,枣仁8g,桃仁6g,桑寄生10g,怀牛膝10g。针灸选用上肢合谷、手三里、内关,下肢足三里、阳陵泉、复溜、太溪加关元、肾俞穴。合谷、太溪、复溜、关元、肾俞穴重用补法,其它穴位均用平补平泻法。头针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和顶颞前斜线。同时配合患者作深吸气,自主或被动运动。经过四次治疗,下肢可慢慢伸屈抬举,但行走还困难,经过二个疗程后,便可下床自由活动行走,经三个疗程获得痊愈。
A11/2/4/40刘xx,女,55岁,临床表现:心悸,右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患肢水肿,大便干硬,小便不通,中风后遗症,脉滑,脉促,脉数,舌红,苔黄,苔燥。辨证:血瘀络阻,痰滞胃气上逆,热结肠燥。处方:郁金9g,全蝎6g,僵蚕8g,石菖蒲8g,当归11g,生地13g,丹参12g,鸡血藤12g,茯苓12g,黄连4g,生甘草10g,白薇7g,赤芍10g,川芎7g,桃仁7g 。服了5剂以后有明显效果。又连续服了一个月药,右侧身体可以动了,并能下地走路了。
A11/2/4/35张xx,女,58岁。2011年3月4日初诊。主诉:头晕乏力10日余,患脑栓塞,偏瘫7月余。行走困难、神清、吐字不清,查体:右侧鼻唇沟浅,右侧肌张力减弱。舌脉:舌淡红,舌体歪、苔薄白,脉沉细。川芎10牡蛎15党参20丹参20 菊花10 茯苓10桔梗10防风10地龙10克,当归10天麻10钩藤10,黄芪20桂枝10细辛3甘草6水煎服 20剂,2011年3月25日二诊,服用上方20剂剂后头晕乏力好转,肌力稍有增加。查之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去党参,加红参10。水煎服20剂。2011年4月15日3诊,服用上方20剂后,患侧肢体肌力增加,走路基本可以自行40分钟效不更方,按上方继续服用。2011年5月20日4诊,患者行走基本正常,嘱患者继续服用10天以巩固。
A11/2/4/30任某某,女,70岁,体形健壮肥胖.于2008年8月5日突然右侧肢体瘫痪,急诊于市人民医院,CT检查诊断为:脑出血合并脑梗塞.病人家属因家庭经济困难要求回家治疗,主治大夫认为此病病情复杂,治疗起来矛盾,嘱其予以甲氰咪呱,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等药物治疗.病人回家后治疗两天无效,经人介绍求余中医治疗.病人既往有高血压便秘病史20多年.刻下:病人右侧肢体瘫痪无力,头疼,恶心,血压:180|100毫米汞柱,肌力为0级,伴精神烦躁,纳差,睡眠少,发病后一直无大便,唇红,舌苔黄燥,脉象弦滑有力.予以下方治疗:柴胡12g黄芩20g半夏15g大黄15g枳实25g硫黄12g黄连10g黄柏10g栀子10g白芍30g甘草6g一副水煎服,药后病人大便三次,头疼无,恶心消失,血压160:100毫米汞柱,有食欲,但右侧肢体无变化,仍旧烦躁不安.柴胡12g黄芩20g半夏10g大黄10g枳实25g硫黄10g黄连10g黄柏10g栀子10g白芍30g龙骨30g牡蛎30g甘草6g,四副水煎服,药后病人大便日两次,烦躁大减,右侧肢体肌力2级,食欲好,睡眠佳,予以前方再进四副,三诊病人肢体肌力恢复三级,已经起床.大便每日两到三次,精神烦躁反复.调方:柴胡12g黄芩20g半夏10g大黄8g枳实25g硫黄10g黄连10g黄柏10g栀子10g白芍30g龙骨40g牡蛎40g厚朴10g甘草6g,四副水煎服,四诊病人肌力恢复四级,由人搀扶已能下地活动,大便日两次,烦躁轻.再方:柴胡12g黄芩15g半夏10g大黄6g枳实15g硫黄6g黄连6g黄柏10g栀子10g白芍30g龙骨30g牡蛎30g厚朴10g甘草6g,四副水煎服,药后病人家属来告,病人瘫痪肢体较前又有恢复,血压160:100毫米汞柱,一般情况可,CT复查病灶大有减轻.嘱停中药汤剂,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密切注意身体变化.按:以前也曾用中药治疗一些中风的病人,皆以脏腑辨证,感觉效果不佳.近来用体质辨证与方证辨证合用经方治疗几例中风病人,实践中发现效果比较脏腑辨证和时方治疗要好的多,此例为最典型者.该案应用了大柴胡汤合黄连解毒汤,黄师经验:两方合用对于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等病证见实症热症者有很好的疗效,但体格必须壮实.实践证明,信然!
A11/2/4/25李xx女,46岁,半身不遂3月余,针灸和补阳还五汤方加减治疗无效。其面呈忧郁之色,不愿多语,脉沉弦。一改治虚、治瘀为治郁,处方: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9克,丝瓜络9克,桑枝9克,香附7、5克,郁金6克。7剂诸证大减,治疗2月余,肢体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后读《儒门事亲》,受张子和先去邪、后养正及调理气血在补益气血之先等等思想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治疗中风后遗症治郁为先的思路,验之临床,疗效颇佳。有郁证治郁,有郁脉治郁,即使没有典型郁证、郁脉,而诸脉证并不反对以逍遥散方加减治疗时,笔者也经常径直使用逍遥散方加减治疗。
A11/2/4/20吴某,女、64岁,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舌强语蹇半月。病人半月前因争吵而头痛,随即左侧上下肢活动不利,走路常跌倒在地,说话含糊不清,在医院被查出为脑梗塞,住院半月,效果不甚明显,求中药治疗,病人体胖,常自觉乏力,肢冷,头昏,现左侧肢体不遂,语言不利,有糖尿病病史 10 余年,舌黯淡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无力。诊断:脑梗塞。处方:首乌30g巴戟天20g淫羊藿20g肉桂15g黄芪80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25g半夏20g石菖蒲20g葛根 30g全蝎 4g(吞)马钱子1枚,服药1周后,症状减半,语言稍清晰,继服3周,生活完全能自理,临床治愈。
A11/2/4/15赵某,女,58岁,因患脑溢血3个多月,卧床不能翻身,不能活动,邀余诊治,视病人面色苍白,说话无力,血压正常。临床表现:右下肢麻木,右手麻木,右臂疼痛、心烦,心乱,夜间发作,右下肢肌力减退,右臂运动无力,右手无力,手指活动受限,上腹饱满感(痞),不思饮食,头晕,中风后遗症,脑出血,尿频,舌淡红,中心剥苔,苔白,苔薄。辩证:血瘀血虚,邪热瘀结,少阳热郁停饮。 处方:黄芪120g,当归12g,川芎8g,党参27g,升麻8g,赤勺10g,桂枝7g,大枣12g,红花7g,生地12g,丹参12g,白芍12g,桃仁7g,白术10g,菊花10g,川断12g,水蛭6g,地龙10g,服药20付,已不借助任和东西,自己步行。
A11/2/4/10秦xx,女,53岁,临床表现:膝软,伸膝无力,左手握力减弱、左膝腱反射消失。辩症:肝肾亏虚。处方:茯苓12g,当归9g,白术9g,黄芪23g,生地11g,丹皮9g,川芎7g,五味子4g陈皮11g,山药22g,党参22g,熟地11g,泽泻7g,枸杞子9g,续断11g,山萸肉9g,桑寄生11g,甘草7g。先服10剂,后+-又服25剂,调理3个月基本痊愈。
A11/2/4/5唐某某,女。临床表现:右半身麻木,麻木疼痛,右下肢凉感 、胃部不适,两肋疼痛,不思饮食,头痛部位不定,右上肢不能抬举,指关节屈伸不利,右腿不能屈伸,疼痛剧烈,舌淡,苔薄,脉细。中医辩证:热郁胸膈,虫扰胆腑 。处方:当归12g,黄芪29g,川芎8g,生甘草11g,桃仁8g,赤芍10g,桂枝7g,红花7g,白芍12g,玄参12g,威灵仙7g,生地12g,怀牛膝7g,茯苓12g,鸡血藤12g。共10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到30剂时时,食欲好转,疼痛减轻。服至70剂时右侧肢体可以活动幅度明显增大。属其在续服3月。后随访能走100步了。
A11/2/4/1钦某某,女,65岁。曾于1998年4月患高血压中风症,证见神志昏迷,面赤气粗,喉中有痰鸣声,乃属中风闭症。治以开窍通络,平肝潜阳,熄风豁痰。于是先针刺十宣放血,再针合谷、曲池、内关、太阳、印堂、丰隆、太冲,均用泻法为主。同时配合西医补液,再以羚羊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经过两天的治疗,神志有所清醒,但出现偏瘫不能起床。后继服中药,针灸隔日一次,7次一疗程,经过二个疗程的治疗,患者便可下床,室内行走。再经过五个疗程的治疗,基本得痊愈,并可料理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