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二十年感悟,请不要再走我曾走过的弯路
2020-06-02自学中医之路 编辑:admin
我算了算,每天按照三十个病人算,一年一万左右,也算看了将近20万。 不敢说经验丰富,但自认为在中医这条路上,多少历尽酸甜苦辣,成功的经验谈不上很多,失败的经验却是不少。
那么假如临床使用这种五行生克理论看病,比如说左寸浮数,心火旺,那么我可以泻脾土之火,小肠之火,但是我又可以滋肾水,泻肝木,强肺金,通大肠,这样一来,五行个个说的通,到底哪个方法更好呢?
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哪?? 在于没有临床法! 而临床法一个最最基本的东西就是 ——四诊! 四诊不全,主诉都没有问清楚,接下来的临床分析不用想都是错的。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咳嗽。 咳嗽轻浅频繁,多风,紧束多寒,声闷多痰,闷重多热,痰清为寒,痰黄为热,痰如水为饮。 来一个咳嗽病人 ,不望形色,不听声音,不问病史的新旧,不切脉,接下来的辨证,从何谈起?
这个诊断的关键是脉象,前医就是错看于脉,认为沉“弱”无力,当补,而真实情况是因痰湿阻滞日久,脉反现滞涩不利,类似无力的症状。一脉错看,整个疾病的治疗法则迥然不同。 这就是临床!
除了理论格式化的问题,另外也发现很多朋友,尤其是西学中的朋友,陷入到临床格式化里面,这个现象尤其在学习《伤寒论》里尤其明显!
比如一看病人有口苦口干,马上就认为这就是小柴胡汤证,但见一证便是么!下手就开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等等,柴胡起手45克,80克,甚至120克,说是原方原量,经方不可加减的。
最后,再重复一遍: 中医的临床法,包括了四诊择取,分析症状, 辨 证,治则方药 。 四诊中包括:
切诊法(把脉和经络切循,这里的方法更多,几乎可以成为一个单独的科目来讲。)
然后是临床的分析法, 治则选定,后面 才是方药法,而方药又有一套单独的东西在里面。 理论则穿插在这所有的临床法中。
这些都是浑然一体的,尤其临床法,是所有历代医家从来不讲的! 如果单纯的陷入理论,以为中医可以公式化,那么必定陷入到: 读书三年谓天下无病不能治,及治病三年,才发现无方能用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