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改动态 > 正文

“为什么医患关系会这么复杂?”讨论之我见

2022-04-01医改动态 编辑:admin

上海急救医生可以好好休息了,这绝不是阴阳怪气(点击原文)
既要讲医德, 也应讲“病德”。近年来,因为医患冲突被推到风口浪尖。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固然需要。医者坚守高尚的医德,张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但是如果没有安定的执业环境,没有病人及其家属和广大民众的支持、理解与配合,医患和谐只能是一句空话,最终结果只能两败俱伤,既不利于医者也不利于病人。因此,我们在呼唤“医德”的同时,广大民众、患者也不要忘了自己的德性、就医时的“病德”。要知道我们广大医生心中难言之隐无处诉说呀!
“为什么医患关系会这么复杂?”讨论之我见

声明:本人工资四千,月月花干,没有当官,不在医院,社会话题,随便谈谈。

参与讨论了《今日头条》“为什么医患关系会这么复杂?”的话题,没想到不少人留言,而且个别言辞激烈。关注最多的话题是:①医疗是不是服务?②看病贵,医院金钱至上,见死不救;③医生态度差、技术不行依靠仪器;④怀念计划经济时代和谐的医患关系。按顺序分别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医疗不属服务行业!

服务对应的应该是消费、是享受。服务对象的消费行为是主动的、自愿的,心情是愉悦的。消费的目的是从生活需要或精神需求出发,有计划、有预算,量入而出,自己可以控制。花的钱和买到的物品、服务基本是等值的,可以叫做交换。

看病就医是被动的、无奈的,心情是担忧,甚至恐慌的。看病就医的目的是从恢复健康、延续生命出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病就医不可计划、花费不好预算,不可控制,不能量入而出,只能视病情需要而定。看病的底线是保命,愿望是恢复健康。同样的病因个体差异花费大不一样。个人身体因素很关键,花钱不一定能得到对等的健康,但有病不看还行、钱不花不行。即使治不好的病,还需要医生做出判断,这样才会给亲属心理多少有点安慰!

更何况看病有医保、合疗保障,其他则消费没有类似的保障。买医疗保险是妥妥的消费,医疗美容是消费,但有病就医不应该视为消费,支付的医疗费不一定能达到看病的预期,年龄、病情是主要影响因素。

医生是把要见上帝的人拉回来,所以病人不能和消费者一样是上帝

综上,医疗行业不应属于服务行业,叫健康保障行业比较合适。

二、看病贵,医院金钱至上,没钱见死不救?

首先明确2个观点:①医院、医生希望病人到自己医院来就医,但不希望人生病。②医生是除本人和亲属外最希望你身体健康的人。

认为医院金钱至上、看病贵,是对国家政策和现状不了解,甚至是对政策不满的情绪发泄。

财政投入医院严重不足是现状。医院要发展,技术手段要提高,设备要更新,而且升级换代快,费用惊人。人才要引进来还要能留下来,留下来还要培养起来。医院规模要扩大,环境要改善,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高的就医需求。这些都是烧钱,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几乎都是负债运行。按现行政策,医院治病疗伤需要患者按比例出钱,医院需要钱但肯定不是一切为了钱,这是政策、制度使然。

公立医院的药品零加成、统一招标、统一配送,其他费用政府定价,物价部门监督;业务收入只能用于医院的发展、人才培养等,除人员工资外,禁止乱发、滥发奖金;药械采购、设备更新、房屋建设及装修等其他开支是要严格按程序报批,统一招标的。监管的部门有主管局、采购中心、纪检监察、审计局等,如果是国家项目拨款,还有发改、财政、卫生部门的从上到下的垂直监督。

非营利性、公益性是公立医院的基本属性,医院不进行市场化改革就是为了限制医疗费无序增长,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医院的领导班子不会用自己的人生和前途去冒险,对抗政策去高收费、乱收费,最后一切都作废!

至于说没钱医院就见死不救,这话未免武断。医院、医生会第一时间保命是不容置疑的,这是路人都会做的事情。 但经常有看医院管而亲属不管的人;有病好后人亡后不结账的人;也有没钱就是要看病的人等等。医院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公立非营利医院的钱是国家的,垫付费用收不回谁补空?医生?医生受一次教训以后就不干了,一个医生受教训全体医生长经验。关键是其他人效仿就受不了。再说了,有钱时去看病医院就是服务机构,没钱有病时就打“人道主义”“白衣天使”的旗号绑架?人道主义是让人活着、不饿着,不是让小康,实现小康是另一个项目——扶贫!

关于看病贵的问题。

一是医疗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世界的热爱和不舍,大大提高了对长寿和健康的期望,甚至是吊高了对健康长寿的胃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医疗技术发展过快惹的祸在以前,如果某种疾病没有治疗办法也就认命了,现在往往是有办法治疗但费用很贵,而且风险大,病人不试甘心,试完嫌价贵。

二是诊断更精准。以前只是三常规,透视或模糊的X光片,诊断是大概,误诊、漏诊是常见的事情,多少人病死了还不知道病因。现在要明确到细胞诊断、基因诊断,甚至是通过过体检预测会有那些健康危险因素,提前干预,费用自然就多了。

三是经济发展了,各行各业都涨价,笔者八线城市,90年代一碗面2元,现在12元;1999年房子400元/㎡,现在7000元,工资也从260涨到了4600,医院的药品、器械进价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调整好心态,多健身、少得病、有病及早看,让老年病发病时间推迟;多挣钱、多买医疗保障,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目前解决看病贵的最好办法

四是穷人和富人的健康需求差异不大,但经济承受力差异大。看病贵只是相对的,小病、大款就不觉得贵,基层医院便宜、大型医院贵,私立医院贵、公立医院相对便宜,常见病不贵,罕见病贼贵。做好选择很重要。

五是只和福利型国家只比福利,不比纳税。合疗、医保不能满足病人的期望。

如果实行免费医疗不是更好?那医院会人满为患,走后门、浪费医疗资源的歪风邪气将会盛行,真正有病需要治疗的慢慢排队吧,可能是几年的队,我们国家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实行免费医疗是符合当前实际的,能够保障群众有需、有序就医

三、医生态度差,看病依靠仪器是技术不行?

人人都觉得自己命重要、病重要,应多占医生的时间,在医生眼里除急诊外其他病人是平等的!有人认为挂号排队、就诊排队几小时,看病3分钟,医生不认真。其实挂号排队时间长,但挂号用时很短;就诊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中国人太多,待诊的人排成了长队,医生时间紧,应换位思考。

尤其是大医院医生工作压力大,强度大,精神高度紧张。有人专门节外生枝,要求解答医学还没解决的问题,用自己所谓的中医“理论”交流病情等等。

现在的病人越来越难侍候了,网络时代,有病上网搜成了常态。查查症状后对某些疾病有了一些碎片化的、不准确的了解,然后看病就和医生“交流”病情,不少人还在“考”医生。随意用药、疾病的变化,症状早己不典型;同一个症状很多种疾病都会出现;书上、网上的症状是某种病在不同人身上出现过的症状集合,非要逐条往自己身上套。用网上查到的症状质疑医生的诊断结果,医生能高兴吗?

医生看病如种地,付出不一定有收获,而且是靠天吃饭的旱地,影响因素太多。“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理解万岁。

关于医生技术不行依靠仪器的问题:

医生看病是通过对身体的全面诊查,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判断疾病,所以叫“诊断”!医生看病不是挑西瓜,用原始“视、叩、触、听”基本功只能判断瓜熟不熟,但判断不了甜不甜、沙不沙、是不是南瓜嫁接的。甜不甜要利用仪器测含糖量,沙不沙要取样。

辅助检查(仪器检查)对病情分析、判断的是否准确,治疗措施是否得当,治疗是否有效果。非要医生通过“视、叩、触、听”做出的诊断就叫技术?信息化时代这样的诊断结果谁信?高度怀疑癌症没活检谁敢确诊?

在高科技时代,高科技手段医生不能用?建筑工人砌墙不拉绳子都用红外线了、监理手中都拿测距仪了,农民种地机械化了、打药无人机了,果农都配水果测糖仪了,环卫工人扫地都机器人了,医疗仪器诊断疾病精确、高效、方便,医生不用是不是傻?是嫌误诊、漏诊少?还是人命不值得?

医生眼睛也不带透视功能,人体不能像机器一样拆开看,只能借助仪器查看。仪器检查结果是病人身体生理、病理指标的直接反映,看片子、看单子就是技术,不同级别的医生差距不小,不是谁都能看的,不信试试?

就所谓的视、叩、触、听“技术”逐个举例说说:①“视”,发现病人贫血貌,到底是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还是白血病?②“叩”,肺部叩诊呈实音,是肺不张?大叶性肺炎?肿瘤?③“触”,摸到腹部肿块,到底是宿便,还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④ “听”,听到心脏有吹风样杂音,到底是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还是风湿性心脏病所致?等等,等等,情况太复杂,病人敢赌还是医生敢赌?“视、叩、触、听”只能初步确定基本的大方向,重点查哪里。别说以前医生技术,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的设备、技术条件能把上代的医生羡慕死,说不定正在为当年的误诊和确诊却无法救治而自责

还有人吐槽说就一个简单的胃疼,又是心电图、B超、CT、三常规、肝功,检查花了1000多,药费才几十元,用结论指责过程。这和《第三个馒头》的故事如出一辙。明知是胃疼还用去医院找医生?阑尾炎、胰腺炎、心脏病等的牵扯痛呢?胃肿瘤、胃穿孔呢?

高科技,应该第一时间为人类健康服务。没有比人更重要的,没有人了一切都是O。

请尊重生命、珍爱健康。请相信医生,医生是系统培训,长期训练,终生学习的职业,如果对诊断结果质疑,可以到上级医院复诊,毕竟医生是人不是神。如果为了质疑而质疑,为了较真而较劲,那应该是另一种病。

四、计划经济时代的医患和谐,那时候医生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

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有选择吗?所谓的和谐是因为没有见识需求受限、没有对比期望值低!人们对生命健康还处于一种听天由命的半自然状态。

五、六、七十年代的医疗技术什么水平?医院什么水平?经济什么水平?公民的卫生健康意识、经济意识、维权意识是什么状态?有病能去医院就非常了不起了,能住起医院不是有钱就是有工作的人,村社能找个医生就不错了。哪个人、哪个家是在为钱、为改变现状挖空心思而忙碌?

有多少人直到病死了还没进过医院,没见过医生?有多少人是看完病开点药回家自己找人打针?玻璃注射器不消毒用开水冲洗。工作受伤后不打破伤风用破布条包扎?潜在的风险考虑过吗?是条件使然,环境使然,困难时代的人不重要,吃重要、饿不着重要。看看电影《一九四二》。

集体劳动大锅饭,看病就是休息,想休息就和医生搞好关系,都是在混日子,医患关系当然融洽

现在社会的生活方式、经济观念、维权意识、健康标准等等哪个没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和五、六、七十年代完全不一样了,一切都在改变,医患关系也在变。医生也是一种职业,只不过是和生命打交道的特殊职业,决定了医生为生命会不惜一切代价,当然医生只付出时间和技术代价。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适应,去竞争。不能吃着市场经济的肉,想着“排排坐,分果果”的往事,那只能穿越,而且想穿越的只是不想适应、不想变化的个别人!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发展会随之带来新的问题,但不发展肯定是死路一条。让自己强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如果实在强大不了,那就选择接受,毕竟世界是多元的、生活的多样的、生存是必须的。与其满腹牢骚的活着,不如精神饱满的拼搏,即使不是富有者,至少也是奋斗者。

大家都爱看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老百姓为何给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老百姓为何给 一纸判决把中华民族推向深渊一纸判决把中华民族推向深渊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