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医药,给我们送些中药!
2024-07-03中医西医辩论 编辑:admin
老中医急诊现场正骨,独特手法让外国医生看得目瞪口呆(点击视频)
我拖家带口来加拿大,老外对中医连连称奇(点击原文)
我是浙江杭州人,从小就渴望当医生,由于高考失利没有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最终阴差阳错报考了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七年制专业,误打误撞成了中医。
2016年,我萌生了移民的想法,前后经过近6年的准备成功来到了加拿大。
来到哈法之后,我在一所中医学校教老外中医。带教的过程中,有好多次针灸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中有一次治好了一个印度老太太10年的老头疼,还有一次有个同事急性脚踝扭伤,已经去医院打了石膏,扎了一针之后就可以下地正常行走了,学生、同事们都啧啧称奇。
(家乡小镇)
我是James,出生、成长在杭州下辖某市的一个小镇,今年四十岁。
我从小就向往医生这个职业,觉得治病救人很有成就感,最终报考了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的七年制专业。
毕业后,我到一家三甲医院的肿瘤内科工作。虽然在临床上工作了十多年,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按理说应该看惯了生老病死,可有些时候还是忍不住会被触动到。特别是一些相处了很多年的老病人,突然一天就离开了,还是会让人难以接受。
(曾经的我)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刚上大学的小女孩,她的中枢神经系统长了恶性肿瘤。刚入院的时候只是行动不方便,坐着轮椅,但疾病进展比较快,两三个月内,视力、听力、语言功能都逐渐减退直至完全丧失。
然而,最让人痛苦的是肿瘤引起的疼痛一直伴随着她,甚至越来越剧烈、发作越来越频繁。本该享受青春的年纪,却在无尽的痛苦折磨中等待死亡,设身处地想象,如果是自己,甚至有可能期盼那一刻早一点来临。
无法想象她最后的那段时间是怎么熬过去的,和外界几乎断绝一切交流,与此同时还要忍受时刻都可能爆发的剧烈疼痛,就连使用止痛药都得指望父母、医生和护士通过表情来猜测。每想及此,无力感、挫败感总会难以控制地袭来。
(我在冈仁波齐)
2015年,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从此生活发生了变化,几乎所有的生活重心都在孩子身上。为了孩子可以在一个更好的环境成长,2016年,我辞去工作带着老婆孩子在国内逛了一圈,放松心情的同时也顺便寻找理想的城市生活。
辗转了好几个地方,最终在广州一家医院找到了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岗位。也正是在这里,我遇到了让我萌生来加拿大想法的人,明白了出国生活没有我之前以为的那么难。经过和家人的商量,决定趁自己还算年轻的时候尝试一下。
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掌握的信息有限,根据朋友的建议,我最开始打算先申请旅游签去加拿大,之后再转学签。可是因为旅游签被拒,于是只能先继续安心工作,同时继续查询了解更多信息,等待时机。
(和朋友在珠峰大本营)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我对如何到国外生活有了更全面和清楚的了解。总的来说可以分成学习、工作、投资等等途径,花费的时间、金钱成本各有不同,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条件都不同,所以大家最适合的方式也不一样。
途径不同,费用不同,一般是几十万到百万之间,这还不包括生活费用。在其中还会有很多难以避免的偶然因素,这再次让我感受到了运气确实很重要。
最终经过两年多的漫长等待,经历了因为疫情带来的各种波折,直到2022 年的 4 月,我们才终于有机会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
难忘出发那一天,一家四口带着大包小包,逃难一样奔向上海机场。
因为那时候还是非常时期,上海全程“静默”,从出发前几周就一直密切关注几天一变甚至一天几变的政策,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能不能顺利登机。综合考虑各个途径之后我们最终选择租车自驾到上海机场。
(离开上海时 空旷的街道)
平时拥挤的高速,从杭州到上海全程见到的车辆屈指可数,繁忙的服务区也是门可罗雀。到上海后,熙熙攘攘的街道空无一人,那种旷野空寂的感觉,如今回忆起来恍如隔世。
因为特殊时期,酒店都不营业,登机前一晚,全家在机场打地铺。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终于顺利到达了温哥华,至今难忘下飞机时忐忑、激动的心情。
刚到哈利法克斯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幸好有很多热心朋友给了很多帮助,也让我们开始在陌生的国度逐渐适应。刚开始的时候买东西总会情不自禁把价格乘以5,心里默算一下换成人民币需要多少钱,然后感叹一下好贵。
(起飞前一晚 在机场打地铺)
久了之后也自然适应了本地的消费习惯,也慢慢开始融入当地的社会和文化。
熬过了最初的紧张和焦虑,终于在几个月后找到了适合的工作,在诊所做针灸师的同时在针灸学校教老外们学习中医。
因为这边的文化相对比较包容,大多数老外们对中医都还比较认可,但是他们对中医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只是简单地把中医当成辅助治疗的手段。
在针灸学校当老师时,我发现大部分的老外学生还是喜欢用西医思维去理解中医,因此很多时候往往会南辕北辙。比如说针灸取穴的时候,很多人会把书本上和病症相关的穴位都扎上针。
我告诉他们,扎针选穴越精越好,就是穴位越少越好。很多时候用一个穴位就能解决问题,一旦找准了穴位,气感会比较强,效果立竿见影。相反,如果取很多穴位,效果反而会减弱。
(来到加拿大后看到的极光)
有个从印度过来的老太太,头痛持续十多年了。她看到针灸学院的推广,就想来诊所试试看。根据学生获取的相关信息,我教学生给她取了合谷穴,头痛在一分钟后明显缓解,十分钟后完全消失,周围的学生们都很震惊。老太太由于不放心又来了三次巩固效果,此后头疼一直没有再发作。
还有一次诊所前台的小姑娘脚扭伤了,去医院急诊看后医生给绑了石膏,因为临时不能调班还是回诊所坚持上班。
那天刚好我去上班,发现这个情况后就让她躺下,给她手腕上扎了一针。几分钟后疼痛缓解,大概半个小时后疼痛完全消失,受伤的脚踝也可以正常行走了。周围的同事们都难以置信,直呼我会魔法。
(孩子们在哈法海边)
其实这个疗法叫“关节对应取穴法”,并不是什么独门绝技,学针灸的很多都知道。当肢体发生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时候效果会比较明显,即使不扎针,找准穴位进行按摩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取穴方法也很简单,左手对右脚、右手对左脚,身体某处出现疼痛(特别是急性疼痛的时候),在对应的地方会出现一个或多个压痛点,在此处施针或按摩效果显著。
比如左脚的外侧脚踝,对应点在右手的手背外侧,如果左脚脚踝扭伤了,大致在右手的养老穴附近位置,能摸到一个或多个地方(取决于扭伤的地方有几个疼痛点)按下去有酸痛,就是对应点。
(哈法公寓楼下的小公园)
去年,我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去医院看病,医生让她立即做手术。那会儿因为刚好家里照顾不方便,于是在视频通话指导下让她给自己扎了针,一次之后症状缓解,连续5天后症状完全消失,去医院复查血常规和腹部彩超也完全正常了。
其实临床上这种“一针见效”的案例很多,也让我反复地体会到了中医的神奇。
中医是把人体当成一个整体来看,不是分割开的,就像我们的五脏六腑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不是说哪里有病就一定治疗哪里,那完全治不到“本”,只是在“相”上下功夫,往往效果不佳。就好像一棵树结果了,把果子摘了,暂时看果子是“消除”了,但它的根还在啊,时机成熟果子还会再次长出来。
(多伦多夜景)
西医入门相对比较简单,它有各种“临床指南”,不管胃炎、胆囊炎亦或是恶性肿瘤,指南上写得明明白白,到什么样的程度,到什么时期,采取什么措施,该不该用药,用什么药,该不该手术,怎么手术,几乎都可以按部就班。
但中医不是,它讲究的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即便两人同样的病症,治疗方案、取穴用药也可能天差地别。这就需要医者对中医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和理解,没有一定的基础和足够的临床经验往往会误入歧途。
(尼加拉瓜瀑布)
因为一些客观原因,现在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医学的领悟也有所差异,确实也存在一部分人滥竽充数的情况,所以很多时候治病没效果,很容易引起人们怀疑。所以我以前经常和我的病人说,效果不好,不是中医不行,是我不行;效果好了,也不是我厉害,是中医厉害。
其实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完全没有必要非此即彼,重要的是选择最合适、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方式。现实生活中也碰到过很多不理解甚至坚决抵触中医的人,刚开始还会和人家理论,时间久了也逐渐释怀了。
可能因为现在的一些客观原因,导致目前中医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也不是谁都可以遇到一个靠谱的中医,但我始终坚信,中医会有非常美好的未来。来到加拿大后,看到一些外国人对中医的接受和认可,我也更加确信这一点。
(我和同事们)
现在,我们在加拿大已经生活了两年,逐渐习惯了不那么熙熙攘攘的街道,习惯了不再无休止灰蒙蒙的天空,也习惯了不用被无数次叫起来的夜晚。
生活中不再有那么多的朋友聚会,购物不再情不自禁兑换成人民币,不用再担心儿子时不时鼻塞流鼻血。
从刚开始打招呼都磕磕巴巴,到现在可以打电话和三哥三妹们唠嗑甚至投诉。两年来遇见了很多人很多事,极大丰富了人生经历,体会到了很多美好,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在加拿大出生的闺女)
前几个月的某天突然接到国内朋友打来的视频电话,他们正在聚餐。看着熟悉的面孔和熟悉的场景,想着如果还在国内,彼时彼刻的我很可能也正坐在他们中间,喝着啤酒吃着小龙虾。
确实,有的时候会想念国内的家人,朋友,也会有一点点想念灯红酒绿,不过来加拿大确实得到了我想要的,人生就是这样有得有失。
其实,我们大家每一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每个选择共同造就了我们的今天。
我想说,每个文化、每个制度都有它的优劣,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太在乎别人怎么说,最重要的是大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