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2017-04-18最新中医动态 编辑:admin

人民网北京3月6日电 (曾璇) 3月5日,由人民网健康和健康时报社联合举办的“健康中国人·全国两会健康E客厅”系列圆桌论坛进入第四场——“中医药发展”专场。

当日E题: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大家知道中医药素以“简、便、验、廉”著称,民众喜欢看中医,但是中医的供给服务跟不上,民众看中医难,看好中医更难,如何有效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产业?这把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到底怎么用?

短短两个小时的自由访谈,让与会嘉宾畅所欲言。

健康中国人·全国两会健康E客厅客人名单

当日嘉宾主持:

王君平:人民日报记者

当日“客人”:

张伯礼: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曹洪欣: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

杨金生: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

王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张其成: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温建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

林凡儒: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副会长、翔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各方观点集锦】

张伯礼:

·中医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医院的院长们要解放思想,放开医生多点执业,不要怕自己的医生到别的医院去,加强制度管理,给医生一个宽松的条件。

·应该加大临床医生培养的力度,培养一些懂中医、高水平的中医。

·呼吁广大的患者不要迷信大医院,基层也有好中医。

·价格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中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收费标准过低不足以抵偿人的付出。建议中医西医诊疗费用都要适度提高,比如中医针灸按摩这样手法的费用,这种手法不但是体力更是智力的付出,此外还有几十年经验的积累。

·中医师应加强考核,标准要从严从高。

· 建议加强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制度的确立。希望在中医药方面强化专利意识,更多的通过古老的方子,通过扩大适应症、工艺、技术申请专利保护我国的中医药。

曹洪欣:

·为减少人民群众对中医的困惑,应对中医从业人员进行分类。建议中医应该分四类。第一类是大师级;第二类为教授级、专家级;第三类是医师级;第四类是技师级。

·中医药立法,首先,保护中医药发展;其次,应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和中医药的发展规律;再次,规范中医药的行为;最后,促进中医药的健康发展。

杨金生:

·有人问满大街的按摩理疗、电视上的节目是中医吗?我认为,不是中医,中医是有医疗资质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因此要区分中医养生、中医保健、中医医疗的概念。

·中医人要说让民众能听懂的话,现在没有这个文化土壤,中医所说的阴、阳、寒、湿,现在年轻人听不懂,培养文化土壤非常重要。

·中医要规范宣传,有一个范围,既不能扩大范围,也不能夸大效果。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而钥匙的核心就是认知的思维方式。

·中医药立法要跟其他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构成一个法律体系,不要把中医药法单独理解。

王健:

·对疑难杂症的态度要客观,因为医学不是万能的,任何一个方法任何一个医学都有适应和不及的技术。

·中医发展不能只是“两头好”,应加强中间的科研环节,研究如何继承古人好的方法或者方药。中间环节,包括顶层设计、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手段、评价、标准等。

温建民:

·希望法学界对中医的法律保护方面做研究,来助力中医能够更好的发展。

·因不合理的价格导致某些中医技术即将失传,这会增加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张其成:

·中医药文化不是独立的,它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就是“心”、“手”、“脸”。所谓中医药文化的“心”就是中医的核心价值、思维方式,这是中医的灵魂;所谓“手”,就是指中医自古以来的诊疗方法,在中医院里也可以表现为规章制度;所谓“脸”就是中医的品牌形象。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当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保证中医药文化不能缺位——第一,中医院对中医药文化不能缺位;第二,中医人要有中医的信念以及中医的思维,还要有大医精诚的医德。第三,民众百姓要对中医药文化有所认知,逐渐形成一种符合阴阳调和的生活方式;第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推广。

林凡儒:

·发挥好中医药产业的作用,应结合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要提高中医的学术地位和相关待遇,以及全民对于中医的认可程度。

·要引导中医药企业,特别是中药企业如何种植中药材,要推动中药材的标准种植。

·中药材的种植可以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这样既能够解决中药材的种植问题,又可以解决偏远地区的“精准扶贫”问题。

大家都爱看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老百姓为何给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老百姓为何给 一纸判决把中华民族推向深渊一纸判决把中华民族推向深渊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