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疾病预测 > 正文

脾系病先兆

2017-04-18疾病预测 编辑:admin

     脾系病的范围也极广,既包括消化系统疾病,也含代谢方面疾患,同样为内科多发病、常见病。尤其痰饮(主要为慢性胃肠炎及慢性气管炎)及消渴(主要为糖尿病)对人类的危害较大,因此探索脾胃系疾病先兆规律很有现实意义。其超早期先兆——各种类型的潜证,将有助于早期预兆的发现……
    第一节 概述  脾主运化,主水谷精微的敷布,故脾系病主要包括水谷精微运化失调的疾病。如痰饮、消渴、呕吐、反胃、反酸、泄泻、噎膈、呃逆、便秘、胃痛、腹痛、痞满、孤惑病等疾病,其中,痰饮、消渴、噎膈等疾病是极为常见的脾系疾患,本章重点论其先兆症。
  脾系病大多为湿病,湿为太阴脾土之气,湿气通于脾,故脾病与湿最为相关,如《内经》曰:“中央生湿,湿生土……在脏为脾”(《素问·五运行大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素问·气交变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皆足以说明湿与脾的关系。《内经》对痰饮一类疾病的论述,不仅重视其与肺脾肾的关系,尤其突出与脾的关联,并指出了“饮发于中”(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观点,《金匮要略》则具体提出了治疗大法和具体方剂等,对痰饮与脾的关系从治疗学上作了重要的补充。
    但脾系病不仅与脾病关系密切,与肾也极为关联,因肾为水脏,主水的蒸腾气化,正如张景岳所说:“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所以凡是痰证,非此则彼必与二脏有涉”《景岳全书·杂证谟·痰饮》故土衰不能制水,火微不以胜阴,是痰饮产生的两大因素。说明脾系病的产生机制与脾肾至为相关,故脾系病的先兆证也多较早反映于脾肾,尤其是最先披露于脾。
  脾系病先兆潜证与土型体质的关系  病理土型质的人的特点是土湿偏重,湿气通于脾,故此型人有易罹脾系疾病的潜在危险性,主要潜证为脾虚湿盛先兆型,症见面黄色滞,形体矮胖,四肢重困懒动,行动较缓,大便不爽,脉缓,舌胖苔白腻等。
     第二节 消渴(糖尿病)先兆
     消渴主要指糖尿病,病源虽在脾,却系于肺肾。三多症出现已非早期,其早期先兆往往为潜兆,隐藏于各型潜证之中……。加外,消渴为胰病,口味又为胰所主,故口味变化往往为本病的最早发露……
     一、概述   消渴是一种以多饮、多食、多尿及尿甜为特征的消耗性疾病,远在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对消渴即已有不少精辟记载,称之为膈消、消中、食亦、脾瘅……并论述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治疗。
     消渴病,现代医学称为糖尿病,其病机认为是由胰源性、内分泌源性及肾动脉源性三种。其中,胰源性糖尿病属于胰腺的炎症、肿瘤、手术损伤导致胰腺损坏,胰岛素分泌减少的缘故。内分泌源性则包括垂体、肾上腺、甲状腺功能障碍或医源性内分泌紊乱,导致辞胰岛素需要量增加之故,因为垂体前叶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都具有抗胰岛功能作用。上述胰源性使胰岛素绝对减少,而内分泌源性则引起胰岛素相对减少,但无论是绝对的或相对的,都引起碳水化物代谢障碍,使组织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和肝糖原的形成减弱和减少,最终导致血糖浓度持续升高,血糖超过肾阈而产生尿糖。以上为高血糖性糖尿,其中,胰源性为原发性,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且系按孟德尔氏隐性定律遗传,而内分泌性则为继发性,前者多存在隐性糖尿。此外,由于肾炎、肾病,肾功能受到损害,致肾小管再吸收功能减弱——〉肾糖阈降低,所致糖尿则为正常血糖性糖尿。其他尚可见暂时性血糖过高性糖尿,如中枢神经性糖尿(可见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或麻醉时),还有饥饿性糖尿,大量食糖后糖尿等。另外,对于肾小球硬化症和肾小动脉硬化症和肾小动脉硬化症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糖阈增高,此种情况出现高血糖而无糖尿。
     中医消渴病尚包括尿崩症(垂体后叶机能减退症),本文论述消渴病只阐述糖尿病性消渴先兆。 
   糖尿病历来对中、老年人的威胁比较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大,总之,该病正日愈被医学界密切关注着,探索这一疾病的先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消渴病机及潜证
  消渴病的病机主要为:饮食肥甘,湿热损脾及纵欲房劳,伤及肾阴,或气郁化火,消灼肺胃。疾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先天禀赋的关系极大。故其先兆潜证亦多与肺、脾、肾有关,其潜证阶段为消渴病的倾向时期,大约可分如下三类。
    (一)肺燥先兆潜证    该型患者,由于感受燥邪、咳痰伤津,或胃火灼肺,或由于心火移肺,使肺阴受损、肺津不布,致人体失濡,失濡则燥,“燥胜则干”。故素日可见口干舌燥,时干咳少痰,大便较干,舌苔薄少津,脉数,则为上消倾向期。
    (二)胃热先兆潜证   该型系因平素恣食甘香热之品,使阳明积热,消灼津液,耗伤精气,致脾胃运化失职。故常感饥饿能食,大便秘结,小便短热,苔黄燥,脉洪数,为中消倾向潜期。
    (三)肾精不足先潜证   思虑劳神或情志不节致肾阴暗耗,或房劳纵欲,致肾精亏损皆可因肾阴亏虚、肾精不足而呈现腰酸膝软,遗精带下,耳聋头眩,口干舌红,脉细数等症,为下消倾向潜期。纠正原则为蠲能补精,方用六味地黄汤:生、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如继续发展导致肾阴亏虚,扰动相火,引起“精关”失约,则脂液下趋,报标症为尿面浮脂,如症上见尿如脂膏,尿频,尿甜,口渴引饮则已为下消的典型征兆,耳轮焦,舌中裂是其特征。
     二、消渴病先兆信号
  (一)糖尿病早期九大先兆症:
    1、口甘、口粘 口甜为中消先兆,中消又称脾消或脾瘅。甘,甜也,口甘,即口中有甘甜味道,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即已有糖尿病口甜先兆的记载,并指出了产生口甜的机制。如《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口甜为脾胃湿热,热蒸上迫脾液外溢所致,或脾虚不能摄精致脏精外漏,为中消先兆。口粘为脾胃湿热的象征,湿热型消渴病人往往以口粘为先兆。
    2、口干 口干为上消先兆,亦即为肺消的先躯症状,燥热伤肺致肺津不布或阴虚灼津,皆可致津不上承而口干,口干常为肺消的最早信号。
    3、性欲亢进 下消多为肾消,性欲亢进可为下消的最早信号,且常出现“强中症”,为燥热伤肾,扰动相火之故,到糖尿病典型症状出现时则反易发展为阳痿,而且是十分顽固的阳痿。
    4、屡发疮疖 屡发疮疖,此起彼伏,为糖尿病的较早信号,大多发生在作渴之前,如《诸病源候论》所说:“其症变多发痈疽”糖尿病在出现典型症状之前,不少病人多先有顽回的此起彼落的疮疗史。
    5、肥胖 逐渐肥胖、体重递增是糖尿病发作前的信号,但糖尿病一经典型发作即逐渐转为消瘦。
    6、不明原因的乏力 乏力是糖尿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信号,尤其是身体健康,饮食好的人更要引起警惕。
    7、尿浊 小便浑浊,尿常规正常,多为肾消的前躯症状,如张洁古说:“肾消者,初发为膏淋”。
    8、早发白内障 白内障一般为老年性,如中年白内障视力明显减退,而且经治疗无效的,应警惕隐性糖尿病的潜在。眼底检查,视网膜上有微血管瘤,这是糖尿病由于代谢紊乱,导致微细血管病变的结果。
    9、高血脂及动脉硬化、冠心病的进行性进展 糖尿病人往往同时伴有高血脂、动脉硬化,而且发展速度较快。故中年以上,凡不明原因的血脂高、动脉 硬化、速度发展较快冠心病,都应警惕糖尿病的潜在。
    (二)糖尿病并发症的先兆意义:
    由于糖尿病无症状期较长,以及隐性糖尿病较多,一旦症状出现,疾病已经较重了,因此探索其先兆规律,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其必要。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糖尿病无症状期一般试验,包括糖耐量试验均旦阴性,唯用葡萄糖刺激后血清胰岛素释放试验反应延迟,高峰较低,以后逐渐出现应激性糖耐压量减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迄糖耐量试验阳性时(空腹血糖增高)已至症状前期。隐性糖尿病则可长期无症状,但必然有并发症的先兆出现,因此捕捉并发症的先兆间接早期发现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途径。
    1、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有并发症,以眼底微血管病变为特征,因视力模糊而就诊,常常因此而发现糖尿病。
    2、皮肤疖疮 反复发生皮肤化脓、感染、疮癣、疖痈,是糖尿病的主要兼见症之一。如感染了结核则难以控制,发展迅速。泌尿系感染经常发作的都应高度怀疑糖尿病潜在的可能。
    3、肥胖 体重超过标准休重的20%(糖尿病发生率比普通体重者高出三倍),糖尿病有家族史(遗传率达30%以上)。
    4、动脉硬化 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是糖尿病的主要伴发病,而且往往掩盖了糖尿病的病情,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隐患,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尤其心脑血管硬化死亡率较高,而眼、肾动脉硬化又是糖尿病的重要特征,近代已注意到微血管病变对心肌的危害,因此血管硬化常是糖尿病的潜在警号。
    5、神经病变 主要为周围神经病变,虽然出现的较晚,但却为糖尿病的特有征兆。主要为肌神经,坐骨神经、桡神经、尺神经等,所支配的部位出现麻木、灼热、刺背痛等异常感觉。严重者运动神经也可受累,如腰大肌、臀肌、胸锁乳头肌等而常觉肢体软弱无力。
    三、消渴病危征
    (一)气尿   前医有文献记载消渴病人小便有气泡为病重标志,如戴思恭《证治要诀》曰:“三消人而小便不臭,在溺桶滚涌,其病为重”。
  (二)口出烂苹果臭、嗜睡为消渴病凶兆 说明浊毒内蕴,阴浊犯脑,相当现代医学的酮症酸中毒。
    (三)痈疽凶兆 消渴病后期出现痈疽,势凶险而难愈,因消渴病易感性强,故痈疽常难治愈,且易疮毒内陷引起邪毒攻心(败血症)而亡。前人已极为注意,如薛立斋曰:“一男子……渴不止,背发疽而没”,“一老人冬月口生疮作渴……发疽难疗……次年夏,果发疽而没”。
  (四)肿胀凶兆 消渴病后期,肺脾肾长期负荷过重,日久力尽致土气弱不能制水,肾气衰不能约固,肺气虚失于治节,则水无所制而且泛滥肌肤,聚而肿胀,预后亦多不良。 
     三节 狐惑病(白塞氏病)先兆
   狐惑病,主要指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病,由于该病为口眼肛同病,口肛为脾所主,眼为肝所系,故先兆症多以潜证先露于肝脾……
    一、概述   狐惑病是一种与肝脾肾湿热内蕴有关的口、眼、肛(或外阴)溃烂,并有神志反应的综合征,相当于现代医学白塞氏病。狐惑病首载于《金匮要略·百合病狐惑阴阳毒篇》:“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本病在古代即已引起注意,近代由于发病率逐渐增高,困因皮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目本将该病列为“难病”,并推崇张仲景的甘草泻心汤主治,据报道疗效甚佳,并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
    二、狐惑病先兆的临床意义    狐惑病以肝脾湿热为主要病机,其先兆证多呈肝郁脾胃湿热证型,即见心绪和不舒,多疑善妒,口臭泛恶,舌红苔黄腻,便干,溲短腥臭等症,并多有七情损伤史。
    第四节 噎膈先兆
  噎膈为痰瘀交阻之病,病位又多在饮食入口通道的狭窄部——食道三狭及胃的出入口狭窄部,因此先兆症常比其他部位的癌较早出现……
    一、概述    噎膈是指饮食吞咽不利及格拒入的病证。多为气血瘀郁、痰气交阻而成。
  噎膈虽然包括食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道炎、食道憩室、食道胃神经官能症,但以食道癌为主。
   二、噎膈先兆的临床意义    因本病多由肝郁血瘀、痰瘀交阻而成,故平素潜证多呈肝郁痰瘀型。即见忧郁善愁,喜食肥甘烟酒,舌质暗、苔腻,便干脉涩,咽干食易梗,食急常发噎等症。(未完待续)
大家都爱看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老百姓为何给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老百姓为何给 一纸判决把中华民族推向深渊一纸判决把中华民族推向深渊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