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
2024-03-03肿瘤病例 编辑:admin
中医文献中尚未有肠癌的病名,但有不少如“积聚”“肠覃”“肠风“脏毒”等类似肠道肿瘤的记载。根据肠癌的临床表现,中医治疗可参考肠中积聚、肠内、肠风、锁肛痔、脏毒及痢疾等病辨证施治。其病大多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本虚多为脾虚胃弱或脾肾两虚,标实多属湿热、瘀毒为患,故治当标本兼顾(点击视频)。
王xx,男,42,抚州市人。于2016年6月经抚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直肠癌,全家要求患者去上海某医院手术,因患者原有亲戚也患直肠癌经手术、化疗后不到2年走了,所以患者本人拒绝手术,便找中西医保守治疗了3个月未见好转。于同年9月9日找到本所,诊时身高近1.8米,体重不到100斤,大便难解而又失禁、漏血。经范医师中药调理3个月,大便基本正常、体重也增加,但患者本人认为已无大碍,自行停服中药(9月29日给我发微信说:我前天来你那里的时候,是从南昌机场回来,来回开了三个多钟头的车,就是中午在机场上了一趟卫生间,开车也不会有压迫感和下坠感,也没有大便弄到裤子上......)。由于停服中药+过分操劳业务、家事及饮食不节致症状复发,家人建议患者去上海手术,因手术造瘘患者不愿意,由上海转往湖南某中医研究院做了冷冻保肛治疗,出院后体质、体重下降,不适症状比以前更重更难受,便又在某中医院中西结合治疗半年效不佳,便转某医院行造痿手术+化疗而卧床不起……,现又恳求范医师调理!!!
顾xx、男、72岁,患者因腹部阵痛,便中夹血伴体重减轻等。在当地医院经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癌。因畏惧手术,改中医调理。来诊时见:贫血,少食,少饮,下腹部阵发性疼痛,便中夹脓血,肛门灼热,并伴有恶心、胸闷,尿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下注。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处方:白头翁25g秦皮15g苦参15g黄连10g银花25g丹皮10g赤芍15g三棱15g莪术15g天花粉12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厚朴20g大黄15g党参25g黄芪30g,健胃去癌散12g。连服15剂精神明显好转。原方加减继服60剂,患者饮食二便正常,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当地医院复查:肠内未见明显异常。半年后再复查,结果仍未有异常发现。追访5年健在。
杨xx,男,54岁,因胃痛在当地医院作胃镜检查,结论是胃溃疡。中西药均按胃溃疡医治,时好时坏,半年后大便秘结,中医用泻下药大便通了,但次数增多,又带脓涎,西医又说是肠炎,用黄连素、痢特灵、不惟无效,而且坠胀更甚,涎血更重,入厕又不大便,挤几滴脓又没了。后到省xx医院作直肠镜检,结论:直肠癌。要做改道于术,因癌块大,堵住了肛门,要切除很有困难。辞谢出院,来我处医治。一诊:病虽重而体质还可,脉长有力。辨证:“五脏为积,六腑为聚”。胃属中焦,大肠属下焦。胃热不治移热于大肠,溃疡就有瘀血,瘀血停久就会凝成包块,而且出血又滞留于大肠,大肠发炎也在出血,又增添些包块,异性细胞乘虚而入变成了肠癌,属于癥瘕痞块的范畴,积聚的脉,实强可生,沉细难疗。其脉有力且长,可以一攻。万一脉细且弱,则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处方:大黄10g芒硝12g丹参15g蟅虫12g半枝莲60g蜣螂15g刺猬皮10g桃仁12g李仁15g麻仁15g无花果60g番泻叶10g蛇舌草60g。二诊:前方服一剂而腹鸣,再剂而便痛,三剂泻下很多粘涎秽物。心里难受,思饮食。我说:可以少吃多餐,不要吃得太猛。处方:红藤30g败酱草30g枳壳15g槐花15g荆芥炭15g麻仁15g蜣螂15g刺猬皮10g玄参15g牡蛎30g。食疗方:刺海参50g无花果50g槐角30g猪大肠1尺。两天一剂,又服了10剂,觉得各方面都在好转,胃己不痛,食欲基于正常,大便一天一至二次,小腹不胀痛了。后处方一方面要攻癌,一方面要扶正。结果调理3个月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当地医院复查:肠内未见明显异常。1年后再复查,结果仍未有异常发现。追访8年健在。
李xx,男,55岁,初开始腹胀腹痛,当脐左侧直一包块,按之挺硬,大便结塞不通,食东西又吐,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肠梗阻伴结肠肿瘤”,与病人家属说是结肠癌。又到省医院诊断为“慢性肠梗阻、结肠癌”,准备手术。因无钱未手术,但痛得厉害,医院给服止痛镇静及通下之药,可缓解1-2天又复原,吃不下东西,前后十多天输葡萄糖及生理盐水维持,仍不解大便,不得已出院找中医。来诊时见:人瘦颜枯,腹胀痛,特别是小腹坚硬,时如刀绞,左脐旁有包块,频频入厕又解不出大便,不能入睡,又食不下,痛激烈时大汗,口干苔黄,脉数,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治宜:速战速决,用斩关夺门之将军率领润肠通便,逐瘀软坚抗癌之品。处方:大黄10g当归15g生地25g赤芍12g桃仁15g麻仁15g李仁15g红花10g槐花12g女贞12g重楼30g蜣螂12g玄参12g牡蛎30g贝母12g半枝莲100g。上方连服3剂,大便通,泻黑涎多,腹痛减。食欲增加,可以食,口不干,苔已不黄,只是还腻,脉略见数。药已对症,宜稍缓兵,把生大黄变为熟大黄。处方:熟大黄10g炮甲珠10g当归12g生地25g红花10g麻仁12g李仁12g桃仁12g白芍12g蜣螂12克g重楼50g半枝莲100g。上方连服6剂,痛松腹内包块明显缩小,大便通畅,不痛不胀,病势已挫,可以自行来诊。处方:玄参12g牡蛎30g槐角10g刺猬皮15g重楼50g蜣螂10g半枝莲100g。另用大黄蟅虫丸日2次。上方加减连服30剂,腹痛基本消失,包块已经消失。能吃,睡眠正常,脉象缓和,后再调理3个月,经当地医院复查:肠内未见明显异常。追访6年健在。
武xx,男,57岁,大便下血8年,加重2月,在xx医院确诊为直肠癌。医院劝其住院手术,家属及其本人考虑:一是年纪比较大,再者害怕手术造瘘腰悬粪袋,三者考虑手术不一定成功。再三思考决定放弃手术。寻求中医治疗。来诊时见:精神尚好,感乏力,每次大便下血,无腹痛。苔薄,脉弦滑数。处方1:败酱草20g仙鹤草60g生地榆30g贯众10g炒地榆30g炒枳实10g黄芩15g白头翁20g苦参15g紫草10g薏苡仁30g鱼腥草20g山豆根10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15g,每天一剂,煎服。处方2:猫爪草100g莪术100g厚朴100g全瓜蒌100g苡米100g郁金60g仙鹤草60g炒枳实60g五灵脂45g火硝60g白矾30g干漆18g制马钱30g山慈菇30g生地榆60g生川军45g大蜈蚣30条天龙60g。碾细末。水泛为丸,每天三次,每次服10g。处方3:蟾酥20g雄黄20g白及粉15g颠茄浸膏5g儿茶6g乳香5g没药5g血竭5g冰片8g蛇床子5g轻粉3g三仙丹6g白矾270g,制成栓子每次一粒,插入肛门深约10厘米,俯卧三十分钟。一天二次,30天为一疗程,服上方后大便次数减少,在原方基础上稍作调整续服2个月,便血消失,无任何不适感。在xx医院复查肠内未见明显异常。追访7年健在。
祁xx、男、53岁,患者因排便习惯改变经xx医院检查为:直肠癌。入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出现腹胀、腹痛、发热、便血,肠镜示:吻合口微瘘。行腹腔镜探查,腹腔冲洗引流,回肠临时造口术,胃管减压后每日抽出约3500ml胃液。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但患者仍发热(高39℃),腹胀腹痛,胃脘胀、心率110-130次/分。腹部CT:小肠梗阻,肠腔胀气,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医院劝其回家找中医看看。来诊时见:发热,下午及晚上明显,伴腹胀、腹痛,汗出、失眠,舌暗,苔黄褐质裂,脉细数。辨证为下焦蓄血,处方:桃仁承气汤加减,桃仁10g生大黄15g枳实15g生黄芪30g三棱10g莪术15g厚朴15g木香10g芒硝6g(吞)。服药1剂后患者自觉腹胀减轻,腹部变软,体温减至37.5℃,心率90次/分。服完3剂后,未再发热,腹胀、腹痛基本消失,造瘘口流出较多粪便,仍汗多,舌暗,苔黄腻,脉滑数。上方去大黄、芒硝、桃仁,加藿香15g佩兰15g陈皮15g姜半夏15g炒白术15g。后患者体温正常,伤口愈合出院,后调整续服3个月,不适症状消失,追访3年健在。
刘xx,男,70岁。因大便带血1月余,在xx医院住院检查诊断“直肠癌”,入院后行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7天患者排便后出现腹部疼痛,以下腹部为重,考虑吻合口瘘。又在全身麻醉下再行回肠造瘘术,术后患者恢复可,造瘘口有黄色软便排出,腹腔引流管通畅,冲洗腹腔引流管,有淡黄色冲洗液引出。患者两次手术后,自述不想食,食后腹胀明显,甚至胀至难卧,必须挺腹托肚。请中医科医师会诊认为中气不升,阴火偏旺,予以补气为先,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患者服后诸症无缓解。后请史载祥教授会诊:一诊:患者腹胀如鼓,口干不欲饮,不思饮食。脉沉弦大,苔净质偏红。考虑上虚不能制下,气化失司,血瘀络阻。治以益气升陷,活血化瘀,方以升陷祛瘀汤合甘草干姜汤、小陷胸汤加减:生黄芪30g升麻10g柴胡10g桔梗10g三棱15g莪术20g知母15g炙甘草15g炮姜10g全瓜蒌30g半夏30g黄连12g生鸡内金15g益母草30g,患者服药后腹胀明显减轻,但下午2点开始发热,至晚间8点最高。休作有时,汗出,腹胀如鼓,伴有腹痛,向下部放射。因患者有肾结石,饭后腹胀。口干少津,光红无苔,脉弦滑。改方以宣湿达原之柴胡达原饮:柴胡18g黄芩15g槟榔15g厚朴20g草果15g知母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炮姜10g,患者服上药后热退胀消,唯左下腹痛,排尿不畅,既往有前列腺肥大。脉细寸弱,苔薄质嫩。改予以升陷祛瘀汤,合用大建中汤以善其后:生黄芪15g知母10g桔梗10g升麻10g柴胡10g莪术12g三棱12g山萸肉10g蒲公英30g刘寄奴30g黄柏10g巴戟天10g党参10g川椒10g干姜10g小茴香10g,药后患者腹胀显著减轻,已无腹痛。后继续服药调理约3个月。追访6年健在。按: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古代中医典籍描述中类似于“肠覃”、“脏毒”、“锁肛痔”、“下血”、“下痢”等范畴。从查询资料及临床观察中发现,直肠癌中医治疗上多数医家根据“六腑以通为用”论治,治疗以通腑为主。但此患者70高龄,短期之内经两次手术,身体损伤明显,正气虚耗,气虚而致推动无力导致腹胀,此即史老方论里所言之上虚不能制下,此时一味攻伐太过,只能适得其反。患者两次手术,出血量亦不少,离经之血亦为瘀血,加之其气虚推动无力,可知瘀血亦为主证之一。既知气化失司,血瘀络阻。故治之以升陷祛瘀汤。方中以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升举下陷之宗气;以党参补脾气益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山萸肉既能收敛气分之耗散,又补肾之先天元气,二药合用使虚陷宗气得升得充,并臣以三棱、莪术化瘀通络。佐以柴胡、升麻既能升陷又能解郁,知母性凉可制黄芪之性温;使以桔梗引药上达胸中。诸药合用,既能益气升陷、活血通络,又能利水解郁,标本同治。患者西医诊断为“直肠癌”,但史老亦合用温上制下的治疗肺痿之甘草干姜汤,而患者仅见口干不欲饮之症,看似相去甚远,但实际上颇合中医‘肺合大肠’脏腑相表里的理论。此外舌质红,甚至光红无苔,亦知其津亏阴伤之象,甘草干姜汤亦名复阴汤也。方中干姜苦辛,守而不走,故君以甘草,甘温补虚,使辛从甘化,则能守中复阳。两味药辛甘化阳,温复中焦阳气,以散上焦寒邪,实乃仲景培土生金之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多变,曾出现发热、腹痛等兼证,史老因病施治,随证加减,分别予以达原饮、大建中汤等,疗效无不立竿见影,然不是本患之主要矛盾,在此从略,于其他典型医案在做整理。史老评语:1、曾以补中益气汤治疗鲜效。改为升陷祛瘀合小陷胸汤、甘草干姜汤加坤草,为何效显?核心仍为气、血、水三者不但关联,而且升降联动,非学生补中益气所能胜任,宜深究。2、腹胀而发热,结合其基本病机是柴芩达原取效之关键,可读俞根初《通俗伤寒论》颇有裨益。
高xx,男,68岁。主因便血1年加重1个月,入xx医院经诊断为:横结肠绒毛状腺癌。住院后行手术前化疗。并请史老中医会诊见:患者间断便血,血色暗红,时轻时重,便溏不成型。脉短沉细,苔薄质暗紫,舌下瘀阻。辨证为瘀毒内结,脾虚湿阻。方以大黄牡丹皮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生大黄4g丹皮15g败酱草30g炒薏仁60g党参15g茯苓15g陈皮12g炙甘草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红藤30g三七粉3g(冲服),患者服药后,第2天即便血量减少,7天之后便血全无。二诊:患者便血未再反复,腹胀,大便仍然不成形,脉细弦,苔白腻,质淡暗。遂以原方巩固:上方加马齿苋30g赤芍30g,患者服药后便血未反复。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顺利,术后情况良好。后患者因冠心病时有胸痛发作,遂以治疗冠心病为主,予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升陷祛瘀汤以化痰通阳,升陷祛瘀,另与中成药调理约3个月。追访6年健在。本患者病情较久,虚实夹杂,因此选方用药来讲,既有清热散结,祛瘀消肿之中,亦有调护正气,做到攻补兼施,虚实兼治之意。中医药治疗不仅仅在外科手术后治疗并发症方面有独到之处,而且在术前准备阶段亦有用武之地。本患者横结肠癌,手术之前化疗,而此时病情仍然反复便血,因此应用中药在术前控制便血及其他症状,以更好的状态施行手术,也是中医药在围手术期患者治疗中发挥优势的时机,真正做到中西医有机结合,共同为祛除疾患而携手。
袁xx、男、32岁,初起经常出现黑便,经西医治 疗未愈。于xx医院检查发现:右腹部有来自肠腔的实质肿块。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横结肠中段有4×5×5cm 大小肿块,横结肠系膜有一个约1×1.2cm大小的淋巴结,行兰尾切除及横结肠部分切除,病理示:“溃疡型粘液腺癌”。术后曾 化疗,效果不显求治中医,来诊时见:时泛酸水,神疲乏力,夜寐欠安,纳食不馨,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证属术后余毒未净,脾胃虚弱,治拟益气健脾,理气解毒法。处方: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姜半夏10g生苡仁30g八月札15g扁豆15g红藤15g野葡萄藤30g半支莲30g仙灵脾15g夜交藤30g鸡内金12g香谷芽15g。 化毒片日10片。服药15剂,泛吐酸水止,夜寐好转,纳食增加。药已见效,原方续服。一个月后,夜寐已安,纳食正常,体重增加,以上方为基础进行随症加减 调理半年。经检查未见复发和转移。追访10年健在。
石xx,男,50岁。一年多来,腹痛,泄泻。里急后重,日渐消瘦,前以中、西药物治疗无效.细询其证,腹痛尤甚于脐腹,痛则欲便,每日大便约30次左右,大便稀溏兼夹脓血,疲乏无力,但食欲基本正常,舌质淡,舌苔白,脉弦。证脉合参,诊为寒积不化,治以健脾温中导滞。理中大黄汤加味:附子10g党参10g白术10g干姜10g槟榔10g甘草6g大黄3g焦山楂30g莱菔子15g。 补力丸日1丸、化毒片日5片。7剂后腹痛消失,大便减为每日4-5 次,粘液脓血明显减少, 上方继服药10剂,大便减至一日2—3次,粘液脓血便 更减少。此时患者见此方效果卓著,为求速效改为每日1 剂,三天后,腹痛、泄泻加剧。再诊见,舌苔薄白而呈水滑状,质淡。因思病久肾气虚衰,改为四神丸加减:补骨脂12g吴茱萸10g肉豆蔻10g五味子10g山药30g。连服7剂,不但腹痛、腹泻不减,反见里急后重更加严重。口舌生疮。经验教训告诉我,必须重新追问病史,必须反复考虑各种治法的得与失。因 细问患者家属说:“xx医院检查诊断为肛门5厘米处,有一中等硬度,有压痛的6厘米×4厘米×3厘米的菜花状肿瘤,诊为直肠癌,因患者拒绝手术,而求中医治疗。”又说:“xx医院 中医曾用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收敛固涩的中药1OO多剂,不但无效,反而腹痛,泄泻更加严重”,因悟:久病正气已伤,虽有寒积,不可大下,又思肾虚之状全无,再与补肾,恐药不达病所,而治无过。故仍以理中大黄汤加味,服药1个月 后大便正常,其他症状也消失。后调理6个月,经xx医院复查:菜花状直肠癌消失,1年后再复查未见复发和转移。追访10年健在。
胡xx,女,56岁。初发现大便带血,大便不畅,疑为“痔疮”。在xx医科大学附二医院行病理切片检查报告为:直肠乳头状腺瘤,灶性癌变。 患者拒绝手术、化疗,回家找中医。来诊见:乏力,头晕。大便带血,色鲜红,偶见色黑,背 发胀。舌质淡、苔白,脉细涩。辨证为气阴两虚,热毒阻肠。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止血。处方:西洋参(蒸兑)l0g生 黄芪15g制首乌l5g槐花炭15g大蓟l0g仙鹤草12g蒲黄炭15g地榆炭12g金刚蔸1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蒲公英15g龙葵12g桑寄生12g山药15g生甘草5g。外用蛞蝓液保留灌肠, 日1次。服药10天头已不晕,大便未带血,稍稀,自觉无特殊不适,舌脉如前。仍以原方 加减调理2个月后,症状全无,患者如正常人,在省xx肿瘤医院检查,报告为:进镜顺利,结肠直肠粘膜光滑,未见肿块。患者要求再服药巩固疗效 ,后又接服2个月停药,追访10年健在。讨论:直肠癌属祖国医学“肠风”、“脏毒”范畴,乃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该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到晚期方被发现。其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大便改变,有泄泻,便中带黏液及血,常有一种虚无便意感,往往被误诊为痔疮及菌痢。孙光荣研究员认为,对该病之诊治,一旦确诊,即需治本与治标相结合,对于年老体弱,接受手术、化疗均困难者, 以单纯中药治疗,内外合治、攻补兼施为基本原则。无论病初、病中或晚期,总不离正气内虚,故用药除驱邪外,必扶正固本,切忌妄用攻邪,滥伐虚体,以免正气更伤,邪实更甚,毒邪内陷,加速病情恶化。 并强调患者应注意饮食、生活环境之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促进气血流畅,防止气滞血瘀。
曲xx,女、48岁。经北京xx医院确诊为“乙状结肠癌,行手术 、化疗。1年后,陆续出现术前证候,两侧少腹疼痛以左侧为甚,大便下利每日4--5次,呈棕色或如橘皮色,粘液甚多.饮食减少.呃逆井嗳气。舌红绛.苔薄白,脉沉弦滑。此证为肝气上逆犯胃而又下迫犯肠。处方:川楝子、佛手、荷蒂各10g绿萼梅6g石斛30g麦冬15g藕节6g,化毒片日10片。服药10天后,下利与 呕逆明显减轻,上方加青皮、丹皮、山栀、贝母等,共调理3个月,症状全部消失。患者要求 再服2个月,经北京xx医院复查未见复发与转移,追访8年健在。
曾xx,女,55岁。患者因腹胀、血便6个月入xx医院 检查为直肠腺癌。行保肛手术术前辅助化疗,化疗第二周期患者出现口腔、食管、口唇多发溃疡、疼痛,恶心、呕吐,进食困难,每餐只能进食少量流食,口内干燥粘腻,频吐白色涎末,恶寒、发 低热,汗出,失眠,胃脘胀满,呛咳,舌光红无苔,脉沉细数无力寸弱。应从“肺痿”论治,温上制下,用甘草干姜汤:炙甘草15g干姜20g,化毒片日10片。服药7天患者体温正常,口腔、食管溃疡逐步愈合,吐白涎减少,恶心呕吐明显减轻,进食增加,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弦寸弱,上方加半夏30g。又服10天,口腔、食管溃疡基本痊愈,后调理3个月,症状全部消失。经北京xx医院复查未见病灶与转移,追访6年健在。按:本患者因肿瘤化疗引起食管、口腔广泛黏膜溃疡,进食困难,患者口干燥、恶寒、频频吐白色涎末,故从“肺痿”论治。《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的第五条“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温之。”核心病机为肺中虚冷,不能制约下焦所致。阳虚不能化气摄津,故见频吐涎末。主症为“吐涎沫”、“多涎唾”、口干燥,甚则舌疳。已故印会河老师对此曾有创见论述:提出应用清燥救肺汤。我认为“肺痿”早期可以,到肺痿已成,肺中寒势已甚,乃以“甘草干姜汤”为妥。甘草、干姜两味药辛甘化阳,温复中焦阳气,以散上焦寒邪,实乃仲景培土生金之意。同时,“频吐涎沫、遗尿、小便频数”等又表明本病有阴伤之嫌,所以选用相对平和的甘草干姜汤扶阳而不伤阴。本患者除了频吐涎末外,尚有口腔、食管溃疡、口燥、寒热、舌红苔少等热盛伤阴之象,肺痿病本有“重亡津液,故得之”之说。虚热肺痿,津伤日久,阴损及阳,转化为虚寒肺痿。此时温阳补虚是关键,只有寒去阳复,津回热退,才能从根本上止住吐涎末。此外,患者西医诊断为“直肠癌”,中医依患者现阶段临床表现诊断为“肺痿”,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中医‘肺合大肠’脏腑相表里的理论值得深思,并可以此案作为借鉴。还有舌质红,甚至光红无苔,看似阴虚津伤。但患者脉沉细微、寸弱,频吐涎沫,此时应舍舌取脉,抓住核心病机。况频频吐涎,且不能饮食,阴亏津伤,有效循环量不足,阴损及阳。此时阳生才能阴长,亦“善治阴者,阳中求阴也”。
杨xx,女,51岁,患者在xx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分化乳头癌,慢性胆囊炎。行手术切除,术后未行放化疗。2个月 后出现肠梗阻,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考虑粘连性肠梗阻。就诊时患者上腹部隐痛,进食、饮水后易呕吐,大便数日未解,舌淡嫩水滑,苔腻,脉沉弦。脉证合参,辨证为:水饮内结。治以温阳利水、培土制水、降逆散结。处方:熟附子45g白术45g获令120g生半夏65g炙甘草45g桂枝30g红豆杉1袋砂仁15g(后下)白芍30g党参30g五灵脂l0g干姜15g。服10剂后患者腹痛减轻,己无恶心呕吐,大便已通,胃纳己明显转佳,但 手术口仍隐痛,继续守方加减,在原方的基础上白术加至60g获令减为90g炙甘草加至60g五灵脂加至15g干姜加至20g加鸡内金15g莱服子30g生山芋肉15g。 又服15剂后诸症继续好转,食可,术口稍痛,二便调,后再调治3个月,追访10年未见梗阻 与复发。按:患者为十二指癌,经曰:“阳化气,阴成形”,阳虚则患者体内的垃圾阴精得不到转化,六气相互胶结则成癌;且手术更加损伤阳气,阳虚不化则水饮内停发展成为肠梗阻,以真武汤合半夏获等汤打开寒水之结,大剂量生半夏通降阳明,五灵脂、党参相激相荡,启脾消食散结,砂仁流动气机。后加莱加子助生半夏推墙倒壁,鸡内金以助脾化食散结,山于肉以防止温燥之虞。
张xx,女,23岁,未婚。患者大便带血1年,近2个月便血增多,大便时伴有左下腹及肛门疼痛。赴 广州xx医院就诊,取活检病理切片证实为:乙状结肠腺癌。患者坚持拒绝手术,转中医调理。初诊:大便带血,日3-4次,伴有左下腹及肛门疼痛,脉象小弦,舌苔薄白质淡。证属脾气虚弱、湿毒蕴结下注于肠,气血淤滞凝结不通所致。治宜健脾理气、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处方:党参15g白术15g茯苓20g白花蛇舌草30g菝契20g红藤15g苦参15g野葡萄藤30g乌梅肉15g炮山甲15g生枳实15g瓜蒌仁30g白毛藤30g贯众炭30g半枝莲30g凤尾草15g生山楂15g八月札15g、消瘤丸日2丸。经中药调治3个月,一切症状消失, 经广州xx医院复查未见 肿瘤与转移。追访9年健康。
更多病例在整理中......
王xx,男,42,抚州市人。于2016年6月经抚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直肠癌,全家要求患者去上海某医院手术,因患者原有亲戚也患直肠癌经手术、化疗后不到2年走了,所以患者本人拒绝手术,便找中西医保守治疗了3个月未见好转。于同年9月9日找到本所,诊时身高近1.8米,体重不到100斤,大便难解而又失禁、漏血。经范医师中药调理3个月,大便基本正常、体重也增加,但患者本人认为已无大碍,自行停服中药(9月29日给我发微信说:我前天来你那里的时候,是从南昌机场回来,来回开了三个多钟头的车,就是中午在机场上了一趟卫生间,开车也不会有压迫感和下坠感,也没有大便弄到裤子上......)。由于停服中药+过分操劳业务、家事及饮食不节致症状复发,家人建议患者去上海手术,因手术造瘘患者不愿意,由上海转往湖南某中医研究院做了冷冻保肛治疗,出院后体质、体重下降,不适症状比以前更重更难受,便又在某中医院中西结合治疗半年效不佳,便转某医院行造痿手术+化疗而卧床不起……,现又恳求范医师调理!!!
顾xx、男、72岁,患者因腹部阵痛,便中夹血伴体重减轻等。在当地医院经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癌。因畏惧手术,改中医调理。来诊时见:贫血,少食,少饮,下腹部阵发性疼痛,便中夹脓血,肛门灼热,并伴有恶心、胸闷,尿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下注。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处方:白头翁25g秦皮15g苦参15g黄连10g银花25g丹皮10g赤芍15g三棱15g莪术15g天花粉12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厚朴20g大黄15g党参25g黄芪30g,健胃去癌散12g。连服15剂精神明显好转。原方加减继服60剂,患者饮食二便正常,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当地医院复查:肠内未见明显异常。半年后再复查,结果仍未有异常发现。追访5年健在。
杨xx,男,54岁,因胃痛在当地医院作胃镜检查,结论是胃溃疡。中西药均按胃溃疡医治,时好时坏,半年后大便秘结,中医用泻下药大便通了,但次数增多,又带脓涎,西医又说是肠炎,用黄连素、痢特灵、不惟无效,而且坠胀更甚,涎血更重,入厕又不大便,挤几滴脓又没了。后到省xx医院作直肠镜检,结论:直肠癌。要做改道于术,因癌块大,堵住了肛门,要切除很有困难。辞谢出院,来我处医治。一诊:病虽重而体质还可,脉长有力。辨证:“五脏为积,六腑为聚”。胃属中焦,大肠属下焦。胃热不治移热于大肠,溃疡就有瘀血,瘀血停久就会凝成包块,而且出血又滞留于大肠,大肠发炎也在出血,又增添些包块,异性细胞乘虚而入变成了肠癌,属于癥瘕痞块的范畴,积聚的脉,实强可生,沉细难疗。其脉有力且长,可以一攻。万一脉细且弱,则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处方:大黄10g芒硝12g丹参15g蟅虫12g半枝莲60g蜣螂15g刺猬皮10g桃仁12g李仁15g麻仁15g无花果60g番泻叶10g蛇舌草60g。二诊:前方服一剂而腹鸣,再剂而便痛,三剂泻下很多粘涎秽物。心里难受,思饮食。我说:可以少吃多餐,不要吃得太猛。处方:红藤30g败酱草30g枳壳15g槐花15g荆芥炭15g麻仁15g蜣螂15g刺猬皮10g玄参15g牡蛎30g。食疗方:刺海参50g无花果50g槐角30g猪大肠1尺。两天一剂,又服了10剂,觉得各方面都在好转,胃己不痛,食欲基于正常,大便一天一至二次,小腹不胀痛了。后处方一方面要攻癌,一方面要扶正。结果调理3个月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当地医院复查:肠内未见明显异常。1年后再复查,结果仍未有异常发现。追访8年健在。
李xx,男,55岁,初开始腹胀腹痛,当脐左侧直一包块,按之挺硬,大便结塞不通,食东西又吐,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肠梗阻伴结肠肿瘤”,与病人家属说是结肠癌。又到省医院诊断为“慢性肠梗阻、结肠癌”,准备手术。因无钱未手术,但痛得厉害,医院给服止痛镇静及通下之药,可缓解1-2天又复原,吃不下东西,前后十多天输葡萄糖及生理盐水维持,仍不解大便,不得已出院找中医。来诊时见:人瘦颜枯,腹胀痛,特别是小腹坚硬,时如刀绞,左脐旁有包块,频频入厕又解不出大便,不能入睡,又食不下,痛激烈时大汗,口干苔黄,脉数,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治宜:速战速决,用斩关夺门之将军率领润肠通便,逐瘀软坚抗癌之品。处方:大黄10g当归15g生地25g赤芍12g桃仁15g麻仁15g李仁15g红花10g槐花12g女贞12g重楼30g蜣螂12g玄参12g牡蛎30g贝母12g半枝莲100g。上方连服3剂,大便通,泻黑涎多,腹痛减。食欲增加,可以食,口不干,苔已不黄,只是还腻,脉略见数。药已对症,宜稍缓兵,把生大黄变为熟大黄。处方:熟大黄10g炮甲珠10g当归12g生地25g红花10g麻仁12g李仁12g桃仁12g白芍12g蜣螂12克g重楼50g半枝莲100g。上方连服6剂,痛松腹内包块明显缩小,大便通畅,不痛不胀,病势已挫,可以自行来诊。处方:玄参12g牡蛎30g槐角10g刺猬皮15g重楼50g蜣螂10g半枝莲100g。另用大黄蟅虫丸日2次。上方加减连服30剂,腹痛基本消失,包块已经消失。能吃,睡眠正常,脉象缓和,后再调理3个月,经当地医院复查:肠内未见明显异常。追访6年健在。
武xx,男,57岁,大便下血8年,加重2月,在xx医院确诊为直肠癌。医院劝其住院手术,家属及其本人考虑:一是年纪比较大,再者害怕手术造瘘腰悬粪袋,三者考虑手术不一定成功。再三思考决定放弃手术。寻求中医治疗。来诊时见:精神尚好,感乏力,每次大便下血,无腹痛。苔薄,脉弦滑数。处方1:败酱草20g仙鹤草60g生地榆30g贯众10g炒地榆30g炒枳实10g黄芩15g白头翁20g苦参15g紫草10g薏苡仁30g鱼腥草20g山豆根10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15g,每天一剂,煎服。处方2:猫爪草100g莪术100g厚朴100g全瓜蒌100g苡米100g郁金60g仙鹤草60g炒枳实60g五灵脂45g火硝60g白矾30g干漆18g制马钱30g山慈菇30g生地榆60g生川军45g大蜈蚣30条天龙60g。碾细末。水泛为丸,每天三次,每次服10g。处方3:蟾酥20g雄黄20g白及粉15g颠茄浸膏5g儿茶6g乳香5g没药5g血竭5g冰片8g蛇床子5g轻粉3g三仙丹6g白矾270g,制成栓子每次一粒,插入肛门深约10厘米,俯卧三十分钟。一天二次,30天为一疗程,服上方后大便次数减少,在原方基础上稍作调整续服2个月,便血消失,无任何不适感。在xx医院复查肠内未见明显异常。追访7年健在。
祁xx、男、53岁,患者因排便习惯改变经xx医院检查为:直肠癌。入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出现腹胀、腹痛、发热、便血,肠镜示:吻合口微瘘。行腹腔镜探查,腹腔冲洗引流,回肠临时造口术,胃管减压后每日抽出约3500ml胃液。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但患者仍发热(高39℃),腹胀腹痛,胃脘胀、心率110-130次/分。腹部CT:小肠梗阻,肠腔胀气,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医院劝其回家找中医看看。来诊时见:发热,下午及晚上明显,伴腹胀、腹痛,汗出、失眠,舌暗,苔黄褐质裂,脉细数。辨证为下焦蓄血,处方:桃仁承气汤加减,桃仁10g生大黄15g枳实15g生黄芪30g三棱10g莪术15g厚朴15g木香10g芒硝6g(吞)。服药1剂后患者自觉腹胀减轻,腹部变软,体温减至37.5℃,心率90次/分。服完3剂后,未再发热,腹胀、腹痛基本消失,造瘘口流出较多粪便,仍汗多,舌暗,苔黄腻,脉滑数。上方去大黄、芒硝、桃仁,加藿香15g佩兰15g陈皮15g姜半夏15g炒白术15g。后患者体温正常,伤口愈合出院,后调整续服3个月,不适症状消失,追访3年健在。
刘xx,男,70岁。因大便带血1月余,在xx医院住院检查诊断“直肠癌”,入院后行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7天患者排便后出现腹部疼痛,以下腹部为重,考虑吻合口瘘。又在全身麻醉下再行回肠造瘘术,术后患者恢复可,造瘘口有黄色软便排出,腹腔引流管通畅,冲洗腹腔引流管,有淡黄色冲洗液引出。患者两次手术后,自述不想食,食后腹胀明显,甚至胀至难卧,必须挺腹托肚。请中医科医师会诊认为中气不升,阴火偏旺,予以补气为先,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患者服后诸症无缓解。后请史载祥教授会诊:一诊:患者腹胀如鼓,口干不欲饮,不思饮食。脉沉弦大,苔净质偏红。考虑上虚不能制下,气化失司,血瘀络阻。治以益气升陷,活血化瘀,方以升陷祛瘀汤合甘草干姜汤、小陷胸汤加减:生黄芪30g升麻10g柴胡10g桔梗10g三棱15g莪术20g知母15g炙甘草15g炮姜10g全瓜蒌30g半夏30g黄连12g生鸡内金15g益母草30g,患者服药后腹胀明显减轻,但下午2点开始发热,至晚间8点最高。休作有时,汗出,腹胀如鼓,伴有腹痛,向下部放射。因患者有肾结石,饭后腹胀。口干少津,光红无苔,脉弦滑。改方以宣湿达原之柴胡达原饮:柴胡18g黄芩15g槟榔15g厚朴20g草果15g知母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炮姜10g,患者服上药后热退胀消,唯左下腹痛,排尿不畅,既往有前列腺肥大。脉细寸弱,苔薄质嫩。改予以升陷祛瘀汤,合用大建中汤以善其后:生黄芪15g知母10g桔梗10g升麻10g柴胡10g莪术12g三棱12g山萸肉10g蒲公英30g刘寄奴30g黄柏10g巴戟天10g党参10g川椒10g干姜10g小茴香10g,药后患者腹胀显著减轻,已无腹痛。后继续服药调理约3个月。追访6年健在。按: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古代中医典籍描述中类似于“肠覃”、“脏毒”、“锁肛痔”、“下血”、“下痢”等范畴。从查询资料及临床观察中发现,直肠癌中医治疗上多数医家根据“六腑以通为用”论治,治疗以通腑为主。但此患者70高龄,短期之内经两次手术,身体损伤明显,正气虚耗,气虚而致推动无力导致腹胀,此即史老方论里所言之上虚不能制下,此时一味攻伐太过,只能适得其反。患者两次手术,出血量亦不少,离经之血亦为瘀血,加之其气虚推动无力,可知瘀血亦为主证之一。既知气化失司,血瘀络阻。故治之以升陷祛瘀汤。方中以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升举下陷之宗气;以党参补脾气益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山萸肉既能收敛气分之耗散,又补肾之先天元气,二药合用使虚陷宗气得升得充,并臣以三棱、莪术化瘀通络。佐以柴胡、升麻既能升陷又能解郁,知母性凉可制黄芪之性温;使以桔梗引药上达胸中。诸药合用,既能益气升陷、活血通络,又能利水解郁,标本同治。患者西医诊断为“直肠癌”,但史老亦合用温上制下的治疗肺痿之甘草干姜汤,而患者仅见口干不欲饮之症,看似相去甚远,但实际上颇合中医‘肺合大肠’脏腑相表里的理论。此外舌质红,甚至光红无苔,亦知其津亏阴伤之象,甘草干姜汤亦名复阴汤也。方中干姜苦辛,守而不走,故君以甘草,甘温补虚,使辛从甘化,则能守中复阳。两味药辛甘化阳,温复中焦阳气,以散上焦寒邪,实乃仲景培土生金之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多变,曾出现发热、腹痛等兼证,史老因病施治,随证加减,分别予以达原饮、大建中汤等,疗效无不立竿见影,然不是本患之主要矛盾,在此从略,于其他典型医案在做整理。史老评语:1、曾以补中益气汤治疗鲜效。改为升陷祛瘀合小陷胸汤、甘草干姜汤加坤草,为何效显?核心仍为气、血、水三者不但关联,而且升降联动,非学生补中益气所能胜任,宜深究。2、腹胀而发热,结合其基本病机是柴芩达原取效之关键,可读俞根初《通俗伤寒论》颇有裨益。
高xx,男,68岁。主因便血1年加重1个月,入xx医院经诊断为:横结肠绒毛状腺癌。住院后行手术前化疗。并请史老中医会诊见:患者间断便血,血色暗红,时轻时重,便溏不成型。脉短沉细,苔薄质暗紫,舌下瘀阻。辨证为瘀毒内结,脾虚湿阻。方以大黄牡丹皮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生大黄4g丹皮15g败酱草30g炒薏仁60g党参15g茯苓15g陈皮12g炙甘草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红藤30g三七粉3g(冲服),患者服药后,第2天即便血量减少,7天之后便血全无。二诊:患者便血未再反复,腹胀,大便仍然不成形,脉细弦,苔白腻,质淡暗。遂以原方巩固:上方加马齿苋30g赤芍30g,患者服药后便血未反复。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顺利,术后情况良好。后患者因冠心病时有胸痛发作,遂以治疗冠心病为主,予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升陷祛瘀汤以化痰通阳,升陷祛瘀,另与中成药调理约3个月。追访6年健在。本患者病情较久,虚实夹杂,因此选方用药来讲,既有清热散结,祛瘀消肿之中,亦有调护正气,做到攻补兼施,虚实兼治之意。中医药治疗不仅仅在外科手术后治疗并发症方面有独到之处,而且在术前准备阶段亦有用武之地。本患者横结肠癌,手术之前化疗,而此时病情仍然反复便血,因此应用中药在术前控制便血及其他症状,以更好的状态施行手术,也是中医药在围手术期患者治疗中发挥优势的时机,真正做到中西医有机结合,共同为祛除疾患而携手。
袁xx、男、32岁,初起经常出现黑便,经西医治 疗未愈。于xx医院检查发现:右腹部有来自肠腔的实质肿块。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横结肠中段有4×5×5cm 大小肿块,横结肠系膜有一个约1×1.2cm大小的淋巴结,行兰尾切除及横结肠部分切除,病理示:“溃疡型粘液腺癌”。术后曾 化疗,效果不显求治中医,来诊时见:时泛酸水,神疲乏力,夜寐欠安,纳食不馨,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证属术后余毒未净,脾胃虚弱,治拟益气健脾,理气解毒法。处方: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姜半夏10g生苡仁30g八月札15g扁豆15g红藤15g野葡萄藤30g半支莲30g仙灵脾15g夜交藤30g鸡内金12g香谷芽15g。 化毒片日10片。服药15剂,泛吐酸水止,夜寐好转,纳食增加。药已见效,原方续服。一个月后,夜寐已安,纳食正常,体重增加,以上方为基础进行随症加减 调理半年。经检查未见复发和转移。追访10年健在。
石xx,男,50岁。一年多来,腹痛,泄泻。里急后重,日渐消瘦,前以中、西药物治疗无效.细询其证,腹痛尤甚于脐腹,痛则欲便,每日大便约30次左右,大便稀溏兼夹脓血,疲乏无力,但食欲基本正常,舌质淡,舌苔白,脉弦。证脉合参,诊为寒积不化,治以健脾温中导滞。理中大黄汤加味:附子10g党参10g白术10g干姜10g槟榔10g甘草6g大黄3g焦山楂30g莱菔子15g。 补力丸日1丸、化毒片日5片。7剂后腹痛消失,大便减为每日4-5 次,粘液脓血明显减少, 上方继服药10剂,大便减至一日2—3次,粘液脓血便 更减少。此时患者见此方效果卓著,为求速效改为每日1 剂,三天后,腹痛、泄泻加剧。再诊见,舌苔薄白而呈水滑状,质淡。因思病久肾气虚衰,改为四神丸加减:补骨脂12g吴茱萸10g肉豆蔻10g五味子10g山药30g。连服7剂,不但腹痛、腹泻不减,反见里急后重更加严重。口舌生疮。经验教训告诉我,必须重新追问病史,必须反复考虑各种治法的得与失。因 细问患者家属说:“xx医院检查诊断为肛门5厘米处,有一中等硬度,有压痛的6厘米×4厘米×3厘米的菜花状肿瘤,诊为直肠癌,因患者拒绝手术,而求中医治疗。”又说:“xx医院 中医曾用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收敛固涩的中药1OO多剂,不但无效,反而腹痛,泄泻更加严重”,因悟:久病正气已伤,虽有寒积,不可大下,又思肾虚之状全无,再与补肾,恐药不达病所,而治无过。故仍以理中大黄汤加味,服药1个月 后大便正常,其他症状也消失。后调理6个月,经xx医院复查:菜花状直肠癌消失,1年后再复查未见复发和转移。追访10年健在。
胡xx,女,56岁。初发现大便带血,大便不畅,疑为“痔疮”。在xx医科大学附二医院行病理切片检查报告为:直肠乳头状腺瘤,灶性癌变。 患者拒绝手术、化疗,回家找中医。来诊见:乏力,头晕。大便带血,色鲜红,偶见色黑,背 发胀。舌质淡、苔白,脉细涩。辨证为气阴两虚,热毒阻肠。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止血。处方:西洋参(蒸兑)l0g生 黄芪15g制首乌l5g槐花炭15g大蓟l0g仙鹤草12g蒲黄炭15g地榆炭12g金刚蔸1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蒲公英15g龙葵12g桑寄生12g山药15g生甘草5g。外用蛞蝓液保留灌肠, 日1次。服药10天头已不晕,大便未带血,稍稀,自觉无特殊不适,舌脉如前。仍以原方 加减调理2个月后,症状全无,患者如正常人,在省xx肿瘤医院检查,报告为:进镜顺利,结肠直肠粘膜光滑,未见肿块。患者要求再服药巩固疗效 ,后又接服2个月停药,追访10年健在。讨论:直肠癌属祖国医学“肠风”、“脏毒”范畴,乃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该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到晚期方被发现。其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大便改变,有泄泻,便中带黏液及血,常有一种虚无便意感,往往被误诊为痔疮及菌痢。孙光荣研究员认为,对该病之诊治,一旦确诊,即需治本与治标相结合,对于年老体弱,接受手术、化疗均困难者, 以单纯中药治疗,内外合治、攻补兼施为基本原则。无论病初、病中或晚期,总不离正气内虚,故用药除驱邪外,必扶正固本,切忌妄用攻邪,滥伐虚体,以免正气更伤,邪实更甚,毒邪内陷,加速病情恶化。 并强调患者应注意饮食、生活环境之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促进气血流畅,防止气滞血瘀。
曲xx,女、48岁。经北京xx医院确诊为“乙状结肠癌,行手术 、化疗。1年后,陆续出现术前证候,两侧少腹疼痛以左侧为甚,大便下利每日4--5次,呈棕色或如橘皮色,粘液甚多.饮食减少.呃逆井嗳气。舌红绛.苔薄白,脉沉弦滑。此证为肝气上逆犯胃而又下迫犯肠。处方:川楝子、佛手、荷蒂各10g绿萼梅6g石斛30g麦冬15g藕节6g,化毒片日10片。服药10天后,下利与 呕逆明显减轻,上方加青皮、丹皮、山栀、贝母等,共调理3个月,症状全部消失。患者要求 再服2个月,经北京xx医院复查未见复发与转移,追访8年健在。
曾xx,女,55岁。患者因腹胀、血便6个月入xx医院 检查为直肠腺癌。行保肛手术术前辅助化疗,化疗第二周期患者出现口腔、食管、口唇多发溃疡、疼痛,恶心、呕吐,进食困难,每餐只能进食少量流食,口内干燥粘腻,频吐白色涎末,恶寒、发 低热,汗出,失眠,胃脘胀满,呛咳,舌光红无苔,脉沉细数无力寸弱。应从“肺痿”论治,温上制下,用甘草干姜汤:炙甘草15g干姜20g,化毒片日10片。服药7天患者体温正常,口腔、食管溃疡逐步愈合,吐白涎减少,恶心呕吐明显减轻,进食增加,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弦寸弱,上方加半夏30g。又服10天,口腔、食管溃疡基本痊愈,后调理3个月,症状全部消失。经北京xx医院复查未见病灶与转移,追访6年健在。按:本患者因肿瘤化疗引起食管、口腔广泛黏膜溃疡,进食困难,患者口干燥、恶寒、频频吐白色涎末,故从“肺痿”论治。《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的第五条“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温之。”核心病机为肺中虚冷,不能制约下焦所致。阳虚不能化气摄津,故见频吐涎末。主症为“吐涎沫”、“多涎唾”、口干燥,甚则舌疳。已故印会河老师对此曾有创见论述:提出应用清燥救肺汤。我认为“肺痿”早期可以,到肺痿已成,肺中寒势已甚,乃以“甘草干姜汤”为妥。甘草、干姜两味药辛甘化阳,温复中焦阳气,以散上焦寒邪,实乃仲景培土生金之意。同时,“频吐涎沫、遗尿、小便频数”等又表明本病有阴伤之嫌,所以选用相对平和的甘草干姜汤扶阳而不伤阴。本患者除了频吐涎末外,尚有口腔、食管溃疡、口燥、寒热、舌红苔少等热盛伤阴之象,肺痿病本有“重亡津液,故得之”之说。虚热肺痿,津伤日久,阴损及阳,转化为虚寒肺痿。此时温阳补虚是关键,只有寒去阳复,津回热退,才能从根本上止住吐涎末。此外,患者西医诊断为“直肠癌”,中医依患者现阶段临床表现诊断为“肺痿”,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中医‘肺合大肠’脏腑相表里的理论值得深思,并可以此案作为借鉴。还有舌质红,甚至光红无苔,看似阴虚津伤。但患者脉沉细微、寸弱,频吐涎沫,此时应舍舌取脉,抓住核心病机。况频频吐涎,且不能饮食,阴亏津伤,有效循环量不足,阴损及阳。此时阳生才能阴长,亦“善治阴者,阳中求阴也”。
杨xx,女,51岁,患者在xx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分化乳头癌,慢性胆囊炎。行手术切除,术后未行放化疗。2个月 后出现肠梗阻,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考虑粘连性肠梗阻。就诊时患者上腹部隐痛,进食、饮水后易呕吐,大便数日未解,舌淡嫩水滑,苔腻,脉沉弦。脉证合参,辨证为:水饮内结。治以温阳利水、培土制水、降逆散结。处方:熟附子45g白术45g获令120g生半夏65g炙甘草45g桂枝30g红豆杉1袋砂仁15g(后下)白芍30g党参30g五灵脂l0g干姜15g。服10剂后患者腹痛减轻,己无恶心呕吐,大便已通,胃纳己明显转佳,但 手术口仍隐痛,继续守方加减,在原方的基础上白术加至60g获令减为90g炙甘草加至60g五灵脂加至15g干姜加至20g加鸡内金15g莱服子30g生山芋肉15g。 又服15剂后诸症继续好转,食可,术口稍痛,二便调,后再调治3个月,追访10年未见梗阻 与复发。按:患者为十二指癌,经曰:“阳化气,阴成形”,阳虚则患者体内的垃圾阴精得不到转化,六气相互胶结则成癌;且手术更加损伤阳气,阳虚不化则水饮内停发展成为肠梗阻,以真武汤合半夏获等汤打开寒水之结,大剂量生半夏通降阳明,五灵脂、党参相激相荡,启脾消食散结,砂仁流动气机。后加莱加子助生半夏推墙倒壁,鸡内金以助脾化食散结,山于肉以防止温燥之虞。
张xx,女,23岁,未婚。患者大便带血1年,近2个月便血增多,大便时伴有左下腹及肛门疼痛。赴 广州xx医院就诊,取活检病理切片证实为:乙状结肠腺癌。患者坚持拒绝手术,转中医调理。初诊:大便带血,日3-4次,伴有左下腹及肛门疼痛,脉象小弦,舌苔薄白质淡。证属脾气虚弱、湿毒蕴结下注于肠,气血淤滞凝结不通所致。治宜健脾理气、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处方:党参15g白术15g茯苓20g白花蛇舌草30g菝契20g红藤15g苦参15g野葡萄藤30g乌梅肉15g炮山甲15g生枳实15g瓜蒌仁30g白毛藤30g贯众炭30g半枝莲30g凤尾草15g生山楂15g八月札15g、消瘤丸日2丸。经中药调治3个月,一切症状消失, 经广州xx医院复查未见 肿瘤与转移。追访9年健康。
更多病例在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