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思想中探寻中国“医改”之路
2017-05-19医改动态 编辑:admin
再论“赤脚医生”
从毛泽东思想中探寻中国“医改”之路
最近一段时间里,医疗改革成了热门话题。《中国青年报》曾对“医改”做了个调查:90%的人对10年来的“医改”表示不满,60%的人认为看病比10年前更难了。群众说“小病拖、大病扛、重病见阎王!”毛泽东时代的经济状况远不如现在,但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成就却不容小觑,这其中存在着很多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经验。解放前人民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被称为“东亚病夫”。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时,人民的平均寿命,已近70岁。这个速度,是世界第一的。这当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应当说医疗卫生工作起了重要作用。在很长时间内,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这是改变中国人民“病夫”形象的一座丰碑!
解决人民的看病问题才是硬道理
挽救了中医中药。
中国人有史以来,就是用中草药治疗疾病的,就说从神农氏开始吧,也已经近5000年了。历史出现过许多名医和医药巨著。可是自19世纪的后期和20世纪的初期,西医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医中药逐步被淡化了,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当局竟然提出取缔中医,由于遭到中医和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结果是不了了之。新中国建立后,我们的卫生部,一时头脑发热,也曾做出取消中医的决定。毛泽东知道后很为生气,撤消了两位卫生部长的职务,使中医才免遭厄运。
1950年,毛泽东为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医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为新中国医疗卫生工作奠定了正确的方针。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毛泽东倡导中西结合,中医学西医,西医学中医,形成新的中国医学流派。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走得对的,它培育出大批这种“结合型”的医生。
1958年10月,毛泽东在给有关同志的信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这是有史以来对中医中药最高的评价!其涵义极为深刻:“宝库”者,储藏珍贵物品的库房也,而且前面加上“伟大”二字,说明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宝库”,是值得自豪的。但要“挖掘”、要“提高”。他要求:每个省、市、自治区各办一个70~80人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学习班,以两年为期,并预计到1960年冬或1961年春,就有大约2000名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出现,还可能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要各地方党委遵照办理。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