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病
2024-02-03妇女病例 编辑:admin
王x、女、34岁。工程师。1991年1月14日初诊:自诉,亲属代述及医院检查。1990年5月因左乳房发现包块,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本人无任何感觉,包块约3厘米X4厘米,数日即迅速长大。5月18日在川医做乳癌根治术.6月11日切除两侧卵巢,6月18日起做化疗,8月23日结束。9月3日起做放疗,10月17日结束.11月5日起又作化疗至今年1月7日结束。现腋窝淋巴转移,医院决定休息一周后再作放疗,白细胞4 500,检查:诊脉弦数106次/分,舌质嫩红;左胸腋包块比豌豆略大质硬如石,不痛;除口干外,病者无任何自觉症状,能吃能睡,大便正常;细细寻按其脉,两手脉均时有歇止.大便虽一日一行但诸而不爽。辨证:正虚邪实,正虚乃脏气已虚,肝肾阴虚,邪实、复发转移.昭然可见;手术可去其包块,但不能去长癌之原因,然.暂杀其鸥张之势,亦有可取之处;但化疗、放疗轮番克伐,癌细胞未必能全歼无遗,而正气亦因之亏损,正如识者所说:“消灭了敌人,也毁掉了白己。”作为中医岂可蹈此覆辙。治法:扶正祛邪为根本之良策,但不停止化疗放疗无以谈扶正,正气愈虚则邪势愈炽,因建议病家停止化疗、放疗。处方:调神攻坚汤加减。黄氏60g党参30g白术30g柴胡15g黄今15g苏子30g瓜萎30g夏枯草30g陈皮30g白芍30g花粉30g生牡历30g石解30g丹皮30g女贞子30g川椒5g王不留行90g大枣20g山药30g建曲15g甘草10g海藻30g;4剂,日服1剂。1月19日二诊:口干无津似有好转,它症如故,包块未长大但也未缩小。舌质嫩红如故.处方:上方加生地15g构祀子15g紫草15g水牛角30g黄氏加至90g党参加至60g。继进6剂。1月26日三诊:歇止脉消失,但有二至略弱,舌质嫩红大有好转。仍舌干无津,口干喜饮减,大便塘,但较前已容易解出,无其他不适之感。处方:以太子参60g易党参,继进6剂,同时服下丸剂。黄氏、西洋参、积壳、炒干漆、郁金.五灵脂.矶石.仙合草.硝石全瓜萎.甲珠.樟榔虫.柴胡.猫爪草.以仁.莲米.全虫.吴公.干赡皮.海藻.鸡内金.制马钱子.薄荷冰.建曲.妙谷麦芽.大甘草;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服。此方即贾坤同志所制之平消丹加味,关于加味的问题,曾向他请教过.他完全赞同我的看法.认为“完全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予以加减,不然就不是辩证唯物主义了。2月9日四诊:丸药于2月4日开始服,已服5天无任何不良反应,大便已经成形,饮食增加,“吃饭香了,想吃了,过去虽然能吃,但一天不吃也不觉得饿.”处方:丸剂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汤剂按1月26日方再进10剂.3月2日五诊:感冒、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痒、咳嗽、脉浮数、苔黄、口苦、口干喜饮、便塘。按感冒辨证施治。3月30日六诊:感冒咳嗽已愈,左胸腋包块已缩小如绿豆大,坚硬如石。处方:按1月26日方加防风15g再服10剂,丸药照服。4月28日七诊:除服丸药外,汤剂服了20剂,左胸腋包块缩小如胡椒大坚硬异常。调整汤剂。黄氏90g防风15g白术30g太子参60g柴胡15g黄今15g苏子30g夏枯草30g牡历30g瓜萎30g陈皮30g王不留行90g白芍30g川椒5g山药30g海藻30g石料30g浙贝母30g山慈姑15g甘草20g。10剂,并用下方敷包块处.外用方:乳香10g没药10g皂角刺10g鸦胆子(去壳))6g共研细末,醋调敷包块处。5月11日包块消失,续服汤剂15剂.5月25日八诊;5月21日去医院复查,一切正常;诊脉沉弦细而弱,歇止消失,舌质嫩红消失后未再出现,口干消失.眠食俱佳,大便通畅但仍稀塘,程度上已不若过去那样稀。处方:在4月28日处方中加莲米30g芡实30g、15剂一个月服完,丸药照常服。7月20日九诊:汤剂共服20剂,左腋窝在7月17日晚上发现包块有指头大,因痛才发现,但第二日就不痛了,触之质软。在前处方中加昆布30g僵蚕10g连翘30g法夏15g制南星10g(4剂) 7月27日十诊:左腋窝包块消失,丸药即将服完,由于气候太热,要求停服汤药,此时已服汤药65剂. 丸剂处方:黄氏.山药.以仁.芡实.防风.白术.获令.干漆.硝石.矾石.郁金.五灵脂.娱公.全虫.章榔虫.制马钱子.干蟾.甲珠.蜂房.全当归.丹参.昆布.海藻.白芍.白芥子猫爪草.香附.瓜萎.僵蚕.水至.白扁豆.制首乌.牡厉.川贝母.建曲.鸡内金共为末,如上法制蜜丸,每丸重10克。1992年3月22日去医院复查.所有脏腑皆未见异常。5月11日十二诊:左腋窝又发现指头大一包块,粘连、触之较第2个包块更为柔软。处方:按4月28日汤剂处方加昆布30g制南星15g白芥子10g. 10-20剂。6月13日左腋窝包块消失。7月23日十三诊:左腋窝包块消失后未再出现;诊脉沉弱,舌正无苔,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眠食俱佳,二便正常,未再感冒过。处方一:丸剂。在前丸方中加兔丝子、女负子、构柜子、复盆子、紫河车。处方二:汤剂。按5月11日十二诊处方每月服10剂。此后即以此二方为基本方,根据具体情况出人加减。每半年去医院复查一次.皆无异常,体重由92斤增为116斤,达到标准体重。1994年1月31日医院复查时,查出脂肪肝,因治脂肪肝, 5月17日去医院复查,脂肪肝不复存在,肝、胆、胰均未见异常。病者称:“人家都说我红光满面,不像病人……”我告以此病要看远期效果,建议继续服丸药.1999年8月已整整8年零7个月,病者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眠食俱佳,并已于1994年初恢复工作,目前仍服丸剂中。按:此病例能存活达8年半之久,根据目前情况还可能存活相当时间,其主要因素一是病员单位对治疗全力支持,对药费全部报销,有此经济力量支持.病员与医生皆可放心治疗,放胆用药;二是病人积极、听话,因而配合密切‘三是医生诊治力求处方用药息息与病机相合.2000年随访,体健如故.《黄帝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气包括了五脏六腑之气,气虚必然导致血虚,虚之甚者,邪即乘之,癌证亦然,故扶正祛邪为治癌之大法。癌证早逝,往往是治不及时,或治疗失当,或杂药乱投,或半途而废,或频频易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癌证如此,它病亦往往如此,以致无救,悲哉!
邹××,女,成。乳房肿痛,发热15天。医诊急性乳腺炎。先用西药、热敷治疗1周不效,后又配合大剂清热解毒,活血消痈之剂,昼夜连进1周亦不见改善。细审其证,右侧乳房红肿热痛,肿痛部的中心微软,按之有波动感,寒热,体温39.8℃,烦躁喜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舌苔白,脉沉弦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沉弦者,肝胆郁结也;滑数者,痰热也。脉证相参,乃肝郁气结,郁而化火,热毒壅郁,化而为脓。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清热解毒。处方:柴胡15g赤芍12g当归12g青皮12g桔叶12g瓜蒌60g桔梗30g蒲公英30g银花15g。服药1剂,乳房肿痛好转,体温38.8℃;继服7剂,诸证消失,愈。某医云:乳痈者乃热毒壅郁所致,为什么前用大剂清热解毒,活血消痈剂不效?而先生仅用蒲公英、银花等的1/4量却霍然而愈?答曰:本证脉沉弦滑数,说明郁乃是本病的主要问题,故急需理气、化痰、稍佐清热解毒之品即可,此时若过于冰郁其气,则气血愈壅,而病邪难解,所以但用解毒活血而不解。
商××,女,28岁左乳房红肿疼痛,发热10天。医诊急性乳腺炎。先以不断的热敷、西药治疗10天而加重,后以配合中药清热解毒剂而更甚。细审其证,左乳房红肿疼痛,高热,体温39.9℃,舌苔黄白,脉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药证合拍,何故不效?偶读《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语,乃悟:此久用热敷之误耳。乃急令患者去热敷改为冷水毛巾频频敷之,1小时后,热退,肿减。5日后,肿消,热退,愈。某医云:诸医均强调热敷而先生独主张冷敷其故何也?答日:乳痈初起无身热者可用热敷以助消散,若红肿,甚或已化脓者应冷敷以使其局限,若再身热炽盛者必须冷敷,否则使热人营血或热人心包而成危证矣。某医又云:冷敷、热敷尚有如此之不同?答曰:健康之人,冷热无甚差异,若正虚火炽者,治法稍有差异,则会立刻有变,正如仲景所说:“火邪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孙xX,女,34岁,工人。1995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自述右乳房胀痛半年,伴月经周期延长.经前腹痛,乳房胀痛似有加重感。西医诊断:乳腺囊性增生。故求中医诊治。证见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左少腹隐痛而连及胃院胀闷不舒。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细。查体:触之右乳房内囊性肿块如枣核大小。证属肝气郁滞乘脾胃所致。治宜舒肝和胃,理气散结止痛。方用四逆散加味:柴胡12g白芍15g积实12g甘草6g丹参30g青皮9g三棱12g我术12g夏枯草15g苏梗12g蒲公英15g获令9g,水煎服,6剂后乳胀痛减轻,守方调理月余,诸症消失而愈。
韩xx,女,59岁,农民。1996年3月13日就医。自述左乳房窜痛.右膝盖肿痛。刻诊:左乳房不红不肿,无硬核,右膝盖肿不红,血压110nomm}Ig,脉沉缓,舌色淡红。不通则痛。证属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痛。主要病机在肝气不舒,肝失疏泄。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药用: 清肝理脾和胃汤加红花5g瓜娄20g蒲公英20g路路通15g穿山龙15g鸡血藤20g。水煎服,3剂而愈。
沈xx,女,22岁,农民。左乳房胀痛,I个多月经服西药无效。1996年4月9日就医。刻诊:血压105/70mmHg,脉沉弦细数,心率100次,舌质红,有瘀血点,双乳大小一样,无硬块,不红不肿。证属气血淤滞心包,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痛。治宜舒心气,活心血,通络止痛。药用:舒心汤(葛根50g瓜篓30g当归15g乔白10g甘草5g丹参20g石昌蒲12g小麦60g珍珠母30g青皮15g积壳15g香附20g郁金20g路路通15g三七粉6g(末冲服),3剂。加蒲公英50g连翘20g,既引药直达病处,又通络凉血。4月13日二诊:自述痛减。脉象、舌象同前,心率降为90次。仍按原方减蒲公英再服3剂.疼痛消失而痊愈。3年后追访未复发。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左乳房痛,正是心居之处。脉数,心率100次欢分钟,舌质红,有淤血,3个诊断指标都证明心经病变。心包络是心肌的外围,病邪侵心其先当之。用舒心汤,药证合拍.6剂痊愈。
耿××,女,成。左侧乳房肿痛,寒战高热十几天。医以抗生素、中药清热解毒辈,银花、连翘、蒲公英、草河年、夏枯草、黄芩、黄连等大剂不效。审之,体温39.8℃,乳房红肿疼痛,按之有波动感,脉弦滑数。综合脉证,云:肝气郁结,痰热不化,经络阻塞,营气壅滞,热腐为痈耳。治宜解毒消痈,化痰散结,理气活血。处方:柴胡21g青皮15g赤芍15g桔叶15g瓜蒌60g桔梗30g枳壳15g蒲公英30g银花15g。1 剂,疼痛、发热均大减;2剂后,发热消失,肿痛大减;继服10剂而愈。一实习学生云:清热解毒乃消痈之正法,何故不效?答云:郁结之气不解耳。郁不解,邪毒壅滞更甚,仅予解毒,其毒难解耳。
刘某,女,双侧乳房胀痛、肿块、压痛,右侧较重半年,市妇幼医院诊断为“乳腺增生症”,临床表现:双乳房胀痛,习惯性便秘,大便干硬、乳房外上方肿块,大便困难,大便量少,大便次数减少,排便时间延长,梦多,头部恶风,头痛,前额疼痛,额痛,低血压。辨证:血热阴虚,阳明腑实,阴虚火旺。处方:A5/3/4/20/1茯苓15g麦冬12g玄参14g知母11g肉桂4g黄柏10g天花粉12g桑寄生12g川贝母7g白蒺藜7g北沙参7g天麻7g。按照上方,先拿10付,服用后双侧乳房胀痛消失,肿块缩小,便秘好转,疗效神奇,继续服用。 A5/3/4/20/2当归12g郁金9g白芍14g夏枯草14g生地13g鸡血藤13g柴胡7g炒白芍12g丹皮10g浙贝母7g。
孟某,女,31岁。患乳腺小叶增生一年多,经中西医治疗效果都不好。双侧乳房胀痛,乳房肿块,经期加重。辨证:血瘀气滞,肝气郁结。处方:当归12g柴胡9g赤芍11g郁金8g青皮8g白芍13g香附7g桔叶7g红花7g川芎7g牡蛎25g生甘草10g生地12g元胡7g丹皮10g。服上方20余剂而痊愈,电话随访一直没在复发。
罗某,男,10岁,1993年3月5日初诊。近2月来双乳房增大,肤色正常,无寒热。查:双乳房均可触及3cm×3cm质较硬的圆形肿块,边缘光滑,活动尚可,触之不痛。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肾气不充,肝失濡养,气滞痰凝,瘀阻乳部。治宜补肾调肝,化痰活血软坚。方药:肉桂3g制附子6g熟地12g山萸肉9g茯苓10g丹皮10g赤白芍各10g丹参10g郁金6g夏枯草15g浙贝母10g柴胡6g。 5剂后,肿块明显缩小,继进5剂,肿块基本消失。后改服金匮肾气丸,1次半丸,1日2次,如此1个月,其症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河南中医1995;(1>:25) 按语:此症当属乳癖范畴。《诸病源候论》:“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又足少阴肾经,上贯胸膈而与乳相连。本病其本在于肾气不充,肝失濡养,导致肝气郁结,痰湿中阻,气滞血瘀于乳部。治疗应以调补肝肾为主,佐以化痰软坚活血。金匮肾气丸温阳补肾,调理肝脾;赤白芍、丹参、郁金、柴胡柔肝疏肝,活血化瘀;夏枯草、浙贝母化痰软坚。药症合拍,疗效较好。
何xx,男,50岁,四川省绵阳市委。患者于1982年5月9日发现左侧乳头内陷,乳头下有一核桃大之肿块,能推动,无疼痛感。 11日在地区医院检查、照片,拟诊为男性乳腺癌。当天下午赴成都,川医病理科、门诊均认为是乳腺癌。5月20日收入院,25日手术,术中活检,结果为良性,乃改诊断为“男性乳腺增生病”。认为可能与患者过去患前列腺炎,较长时间服用雌激素引起内分泌紊乱有关。返绵阳后,至8月中旬,右侧乳头下又出现核桃大的肿块,地区医院诊断为“右侧乳腺小叶增生”,建议试服中药。在当地前后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轵坚散结中药20余剂,无明显效果,于是来信要求处方。笔者当时寄去处方,用柴胡、香附、枳壳、桔梗、丹参、荔橘核、蒺藜、青皮、牡蛎、夏枯草、川楝子、赤芍等,服20剂,了无寸效,又来信相商。反复分析病情,认为:①乳头为足厥阴肝经经脉所过之处,故乳头疾患,从肝考虑,理气疏肝,本为常法,但久服无效,且年届50,提示要进一步考虑冲任失调。②冲任隶于肝肾,故在一定意义上,补肝肾即补冲任,故当以补肝肾为大法。③结块久结不散,无红灼疼痛,则属阴寒,非温通无以祛寒散结,此外,还要考虑到结聚之处,气血不行,易于留痰停瘀的问题。根据以上分析,拟方如下:熟地30克,老鹿角6克(研粉分2次冲服),炮干姜6克,麻黄3克,肉桂4克,当归10克,丹参12克,淫羊藿12克,炒白芥子10克,法半夏10克,青陈皮各6克,甘草3克。此王洪绪阳和汤加味方。重用熟地,加以当归、淫羊藿温养冲任,炮干姜、肉桂、麻黄温阳散寒,半夏、白芥子化痰散结,青陈皮、丹参调理气血,王氏原方用鹿胶,今改用老鹿角,则兼取其活血攻坚之长。上方服至 15剂,乳部肿块开始缩小,坚持服至26剂,即完全消散。至今多次检查,未见复发。附注:老鹿角甚坚硬,很难研粉,如以羊脂或其他动物油涂鹿角片上,置火上反复翻烤,即易研粉。
罗xx,女,39岁,工人。1987年9月12日门诊。患糖尿病5年,目前渴、饮、多尿症状明显。近一年余两乳疼痛,可扪及包块,脉弦细,舌尖红,苔薄黄。拟疏肝化痰散结:潼白蒺藜各10g当归10g赤白芍各10g香附10g青皮6g桃仁10g法半夏10g丹参15g山茨菇15g莪术10g天冬30g夏枯草12g六味地黄丸4盒.9月26日复诊:右侧包块消失,脉左滑,有痰。予上方加炒白芥子6g。消渴丸4盒。10月10~3l口,仍用上述方药,左侧包块逐渐缩小,以至完全消肖失。
贾xx,女,40岁,农民。患乳腺增生2年多,经多处治疗,花费2000多元疗效甚微。1996年I月14日就医。刻诊:血压100/75mmHg,脉沉缓,心率72次。舌质紫红。双乳房都有硬核,口干口渴,便干尿黄。证属气血痰滞肝经,气血运行雍阻,淤久化热伤津。治宜舒肝理气,活血祛淤,散结养阴清热。药用:清肝理脾和胃汤+柴胡15g当归15g白术15g茯苓15g白芍(冬用10g、夏用20g)薄荷5g青皮15g枳壳15g香附20g郁金20g丹参20g赤芍15g神曲30g。)加桃仁15g红花5g,增强活血力量,兼去血中郁气;加麦冬20g元参30g生地20g蒲公英30g,清热通脉,养阴润肠;加三棱10g我术10g瓜篓30g橘核15g,祛痰软坚散结;加党参10g生黄氏15g,增强抗病能力。每剂4煎.分2天早晚饭后服。另外投大黄15克,分2剂,沸水泡服。预计需12剂痊愈。结果4剂8天服完后,诸症全除。2年后追访未复发。
贾××,女,29岁。怀孕8个多月,近两个多月来,乳头不断的有血水流出,用手挤时有时流出血块,隐隐作痛,某院诊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舌苔薄白,脉滑而数。思之,乳房居于胸上,胸为肺之外廓,肝经之所络,痰热互结,络脉瘀滞,血不归经者,治宜瓜蒌之宽胸散结,化痰清热;白芍、青皮、橘叶、枳壳之疏肝理气,茜草之活血凉血止血,乃拟瓜蒌90g白芍9g青皮9g桔叶9g茜草15g枳壳9g黄芩1.5g。6剂后,衄血减,25剂衄血止而愈。
汤××,女,36岁,首诊时间:2004年6月24日,两乳房发现肿块,疼痛,少腹疼痛,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白带光亮清稀,胃纳少,舌苔薄白,脉缓。证属气滞痰凝,宜行气止痛,化痰散结:处方:香附10g青陈皮各6g玄参10g浙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炒白芥子10g蒲公英15g皂角刺10g乳香3g没药3g元胡10g川楝子10g木香5g神曲10g党参10g黄芪12g。复诊:2004年6月29日。乳房肿块变软变小,右侧已无,左侧亦好转,疼痛亦减,舌苔薄白,脉缓。处方:玄参10g浙贝母10g煅牡蛎1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夏枯草10g连翘10g炒白芥子10g蒲公英15g皂角刺12g乳香3g没药3g元胡10g青陈皮各6g木香5g。继续服用一段时间,肿块基本消失。
张xx,女,43岁,体型中等,面黄,河间市米各庄镇何行石村人。患乳腺增生两年余,一度反复发作。刻下:两乳胀痛,可扪及多个肿块,月经前胀痛加重,心情烦躁,易恼怒。下肢皮肤粗糙有鳞屑,舌红苔薄黄,脉弦细。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茯苓20g桂枝10g丹皮10g赤芍30g桃仁10g生姜3片大枣20g甘草6g,十五副水煎服,二诊,疼痛大减,肿块明显消退。前方桃仁15g再进十五副。三诊,来月经乳房没有疼痛,只剩下一个肿块,并较以前缩小许多。守方再进七副。后随诊乳腺肿块已不明显。按:该病人体型中等,烦躁易怒,乃黄师所说柴胡体质。此病病在胸胁,并反复发作。符合老师所引申的柴胡证之:"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老师言往来寒热可以引申为病情反复不愈,发作有时或发作无时。又据肿块,下肢皮肤粗糙有鳞屑,断为桂枝茯苓丸证。老师经验此方治疗包快性疾病有特效,故此患者选用了小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结果尚属满意。
张xx,女,31岁,患乳腺增生2年余,曾去某县医院诊治,乳房肿块3-10厘米,只能手术治疗,因恐惧手术,随来我处求治。临床表现:乳房胀痛,乳房肿块,烦躁、,胸胀,心烦,急躁,梦多,大便稀,遇冷加重,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少,苔白,舌淡白,舌边齿痕。辨证:血瘀气滞,肝郁化火,气滞。处方:柴胡9g当归12g郁金8g青皮8g白芍13g川楝子8g云苓12g公英12g赤芍10g香附7g生地12g夏枯草12g丹皮10g莪术7g三棱7g黄药子7g。连续用药20付,诸证全无。
张xx 女 36 岁 湖北省十堰市人 双侧乳房胀痛2 年 患者于2 年来反复发作双侧乳房胀痛,周期性加重,以月经来潮前 1 周疼痛最明显,呈跳痛性质。疼痛剧烈时可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处放射,月经周期后稍缓解,心情抑郁时症状加重。经乳腺透照等检查,已确诊为“乳腺增生症”,服用乳癖消 2 周,症状缓解不明显。于 2008 年7 月来我处就诊。患者平素睡眠差。就诊时查体:体型消瘦,精神烦燥,双侧乳房无红肿,溢乳,触痛明显,可及条索状包状,质中,舌质红,苔质薄黄,右关郁缓,左尺沉细无力。诊断:乳癖(肝胃气滞)分析:年轻女性,平素好强,稍有不顺即怒火中烧,郁怒伤肝。土无木疏,久之脾胃气机郁滞,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胃气滞不舒,气血周流失度,蕴结于乳房胃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而肝火久盛,伤及肾水,火无水制,其炎更盛。当以滋水涵木,疏肝和胃治之。治法:滋水涵木,疏肝和胃。处方:自拟消癖汤 熟地25g山药20g生牡蛎20g玄参30g柴胡12g枳壳12g香附子12g夏枯草30g三棱20g莪术20g元胡20g当归15g王不留行15g丝瓜络15g陈皮12g桅子12g淡豆豉20g炙甘草10g、5 剂 水煎服 日一剂 二诊:患者服用上方后,胀痛减轻,心情较前平和,睡眠明显改善,守方 5 剂三诊:乳房疼痛症状消失,条索状包块缩小,患者诉药苦难服,遂以上方 3 剂加枣仁60g,共制丸(每次8 克,日3 次,内服)以图善后。半年后随访,上症未再发。
张××,女,成。3年前行两乳房乳腺增生切除术后,近半年来又发现两乳胀痛,并在胃脘部发现一鸡蛋大肿物,隐痛,食欲不振,某医院诊为“腹壁结核”,建议手术。因患者拒绝手术而邀余会诊治:察其两侧乳房有2厘米×4厘木、上腹部有一4厘米×4.5厘米的肿物,脘痞纳呆,乏力,舌苔薄白,脉虚大弦滑。诊为气血俱虚,痰积血瘀之证,乃拟补气养血,燥湿化痰,活血化瘀。参芪丹鸡黄精汤(方见臌胀)治之,8剂后未见进退,细思其两脉虚大,补之无功者在于药物人经之不明耳,乃改予补中益气汤合小承气汤加减:黄芪15g白术、党参、陈皮、升麻、柴胡、当归、枳实、厚朴各9g干姜、大黄各3g甘草6g。连服21剂胃脘部肿物消失,乳房肿物未见缩小,并发现咽喉干燥,微咳。前方治脾,未治肝肺,故复加肝肺之品。黄芪30g升麻、柴胡各9g桔梗、枳实各15g知母、厚朴、青皮、橘叶、赤芍各9g干姜、大黄各3g。14剂后诸证消失,乃以上方30剂续服以巩固效果。
张xx 肝家热郁,入于经络,乳聚结肿兼发寒热,须防成疡痈,易致烦躁,舌苔白腻,脉象弦滑而数大,亟宜清平疏化内消之。石决明30g白蒺藜10g忍冬花15g忍冬藤15g全栝楼24gg 桑寄生15g桃仁6g杏仁6g丝瓜络3g龙胆草3g竹茹18g蒲公英12g连翘10g川牛膝10g通草15g盐知母10g盐黄柏10g薄 荷钱5g旋覆花6g(布包) 代赭石6g梅花点舌丹二粒。
耿xx.乳下结肿,属于热聚,温通之后,非真能消化于无形,且驱热毒因络而移于臂,治之未能得宜,恐注于它部。脉弦滑而数大,当清络化毒。桃仁6g杏仁6g旋覆花5g代赭石5g黄花地丁15g紫花地丁15g知母10g桑寄生15g石决明18g忍冬花12g黄柏6g忍冬藤12g威灵仙10g白蒺藜10g酒龙胆草15g甘草3g 醋炒竹茹15g沉香2g(研粗末开水泡兑)。(按)乳核多因热痰气郁引起。用紫花地丁、黄花地丁,忍冬花、忍冬藤、知母、黄柏、酒龙胆草、醋炒甘草、醋炒竹茹,栝楼、犀黄丸以清热解毒,散痈化结:用生牡蛎、元参心,川贝母,胆南星、夏枯草以软坚散结,豁痰消核;用石决明,旋覆花、生赭石、落水沉香柔肝降逆,以解肝家之气郁。1年后随访未再发。
陈xx.26 岁产后 36 天左乳红、肿、疼痛.有硬块.发热.输液消炎三天证不减.反至乳汁减少.余处以桂枝9g白芍药18g莆公英30g甘草9g生姜10g片大枣4 枚,一剂红、肿、疼痛顿减乳汁复通。两剂诸证悉平.我临床治产后乳腺炎多例.未有超过 3 剂者。
李xx,女 乳部初患结核未治,渐至皮色变赤,已有成脓之势,兼作咳嗽,脉伏滑而数,亟宜清化内消之。生牡蛎15g(布包先煎)桃仁6g杏仁6g旋覆花6g(布包)代赭石6g忍冬花12g赤小豆15g郁金6g通草3g丹皮5g苏子霜6g蒲公英12g全栝楼18g梅花点舌丹二粒。外敷药:血竭15g生石膏15g梅片01g薄荷冰02g净硼砂3g荔枝核6g甘草3g珍珠母10g。上药共研细粉入膏内。二诊:加甘草节3g、元明粉3g。1年后随访未再发。
王某,女,35岁,1990年12月17日初诊。患者近半年来,乳房肿胀疼痛,伴胸痛且痛连后背,局部有压痛,咽如物阻,胸憋气短,性情急躁。查体:双侧乳腺轻度增生,无结节,轻压痛,乳头无溢乳。1990年11月6日乳腺侧位X线片示乳腺小叶增生。西医诊断:乳腺增生。舌红、苔少,脉沉细。中医辨证:肝经瘕积。治宜疏肝散结。处方:柴胡10g赤芍30g当归30g丹参30g生牡砺60g(先煎)川贝母10g玄参15g夏枯草15g海藻15g昆布15g海浮石18g(先煎)蒲公英30g全瓜萎30g虎杖30g郁金15g川楝子15g。1990年12月24日二诊。疼痛减轻,胸闷好转,睡眠欠佳,舌脉同前。在原方中加首乌藤(夜交藤)30g合欢皮15g以养血和肝,安神解郁。1991年2月4日三诊。疼痛减轻,乳腺肿胀消失,睡眠食纳增进。舌红、苔少,脉弦细。仍予疏肝散结治疗。1991年3月7日随诊,症状基本消失,继服原方巩固。
王xx.38 岁.近一年来常感乳房胀痛.经前加重.抚之发现左侧房有一肿块.触痛.伴心烦.失眠.检查.左乳房有一肿块约1.5cm×2.5cm.质软.可移动.有触痛.舌淡红.边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滑.红外线检查诊断为左侧乳腺小叶增生.拟方.柴胡10g郁金10g青皮10g白芥子10g王不留行15g浙贝母15g当归12g赤芍12g连翘12g.漏芦6g木香6g甘草6g丹皮12g川楝子15g.日一剂.水煎服。另消癖散外敷.方.白芥子.玄参.浙贝母.夏牯草.乳香.末药.延胡.丹参.牡蛎.留行子各等份.共研细末.装入密闭容器中备用.用法.用三层消毒纱布缝边8cm×8cm的袋子若干.将上药末20g.及硭硝5g装入袋中封口.于水蒸气上蒸约 20 分钟.乘热敷于肿块上.以不灼伤为度.固定好.五天换新药。
王xx,女,65岁,安徽省退休干部。1990年7月5日。双侧乳房乳腺增生,颈椎病,常有上肢发麻、头晕等症状。诊脉沉细,舌淡。予阳和汤法:熟15g鹿角胶10g老鹿角15g(先煎)麻黄3g炒白芥子6g干姜3g 肉桂4.5g葛根15g川芎10g红花6g 制香附10g赤芍10g,服,20剂后,肿块全消。(其间曾加服片仔癀5支)。按:乳癖(乳腺小叶增生)有虚实之分,实证多见于青年妇女,多由肝郁气滞,瘀血痰浊凝聚,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痰,如案二的用药。虚证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多由冲任亏虚,不能煦荣,阴寒内生,痰瘀凝滞;治宜补肝肾,调冲任,用阳和汤加味,如案一、案三的用药。
王xx,42岁,初诊日期:2004年6月29日,两乳房肿块数年。现按之则硬,经前两乳胀痛,性急易燥,舌苔薄白,脉缓。证属血瘀痰凝,治宜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方用:柴胡6g香附10g青陈皮各6g玄参10g浙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炒白芥子10g昆布15g海藻15g元胡10g皂角刺10g三棱6g莪术6g夏枯草10g连翘12g川楝子10g,7剂。二诊:7月6日,两乳房肿块变小,证已减轻。方用:香附10g青陈皮各6g炒白芥子12g玄参10g山甲片3g浙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当归10g乳香3g没药3g夏枯草10g连翘12g川楝子10g元胡12g皂角刺12g白芍10g,7剂。7月15日三诊:乳房肿块变小,疼痛减轻。方用:香附10g青陈皮各6g玄参10g浙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炒白芥子10g夏枯草10g连翘10g乳香3g没药3g当归10g白芍10g皂角刺12g元胡10g。坚持服用1月余,肿块消失。
王xx 血分不足,肝家热郁,脾家湿热过盛;旧有脚气,今夏未发;湿热相郁,渐移于乳部而有结核,兼有烦急,潮热等象,脉弦滑而数大,当滋阴柔肝,解郁化湿。生牡蛎12g旋覆花5g(布包) 代赭石5g地骨皮10g川牛膝10g石决明18g白蒺藜10g(去刺)黄柏6g夏枯草10g桑寄生12g丹皮3g生滑石12g盐橘核10g知母10g犀黄丸1g(分二次吞下)
xx女,42岁,北京。初诊:1996年8月16日。〔症诊〕胁肋胀痛。反复发作,胸闷,乳房,少腹胀,眩晕时作,微咳,食少,情志不畅。小便如常,大便无常。舌红淡,苔薄白。脉弦滑。〔证治〕证属肝气郁.脾虚。治以疏肝,解郁,理气键脾。〔方药〕苍术15g半夏l0g香附12g黄连l0g柴胡5g乌梅15g青皮5g陈皮5g. 3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二诊:1996年8月21日。〔症诊〕胁肋胀痛巳减.仍食少.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大便无常。舌红淡·苔薄白·脉弦缓。〔证治〕证属肝郁脾虚,治宗前法,加养肝阴.〔方药〕苍术12g半夏l0g香附l0g黄连5g柴胡5g乌梅15g陈皮5g生地15g白芍l0g当归l0g.3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按语〕木性升.肝喜条达,佛逆不遂则郁,肝气不升,失于疏通之性,则见胁痛胀.乳胀。肝郁克脾,脾郁而虚,而食少.倦乏。治以解郁汤解肝郁.柴胡、青皮、陈皮疏肝理气,乌梅敛养肝阴.生地、白芍、当归养肝阴,理肝血。然此证之因.由情志而起,故治本之道,还在于情志之疏解;不然,肝频疏.而郁频生,终难痊也。
xx女,25岁,河北。1995年11月30日。〔症诊〕自述今年始两乳痛,以前每月经来时痛,现平常时也有触碰痛、压痛,自触有核如黄豆大,硬度中等。平素易气怒,月经、饮食、睡眠、大小便均正常。舌淡红、润、苔少,脉两关弦滑。〔证治〕证属痰瘀.肝郁。治以健脾祛痰,疏肝,散结。〔方药〕半夏15g茯苓20g陈皮l0g甘草l0g白芍20g川芎l0g香附20g麦芽30g山楂l0g三棱lOg莪术l0g生牡蛎20g神曲l0g,5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续服1月,证愈。
xx女,35岁,工人。1995年6月18日就诊。右乳房内有硬结肿块2个月。皮色不变.有触痛,伴烦躁易怒,月经先期,经前乳房胀痛尤甚,经后胀痛减轻。舌苔薄黄,脉弦细数。西医诊断:乳腺小叶增生。中医诊断:乳癖。证属肝胆失于疏泄,气机不利,气血阻滞。治以疏利肝胆,调畅气血。方用小柴胡肠加减:柴胡12g黄芩12g太子参9g清半夏9g炮甲15g蒲公英15g生牡历30g夏枯草15g桔核15g川栋子15g赤白芍各15g大枣3枚生姜3片甘草3g。水煎服。2周为一疗程。服药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肿块消散而病愈;
xx女,44岁,2008年3月30日初诊。患者“左乳红肿,触痛”正在外院诊为左乳腺炎,左乳脓肿?未服头孢类及甲硝唑片半月,左乳仍红肿、触痛、热灼感,无发热,纳可,大便日行,舌苔白厚脉弦。乱宜疏解清消为先。药用当归12g柴胡12g蒲公英30g炮甲片15g皂角刺20g王留行18g通草3g路路通15g银花30g连翘20g川芎15g丹参30g生甘草10g鹿角片15g,1天1剂,7剂,水煎服。另鹿角粉醋调外敷患处。二诊:4月6日,服药及外敷后,症状明显减轻,舌苔白脉弦,上方去王留行、通草,改蒲公英40g,加全瓜蒌15g浙贝12g青皮10g乳没药各8g,1天1剂,7剂,水煎服。三诊:5月6日,左乳红肿热痛彻底缓解,左乳未松软,无触痛。乳腺b超示:左乳小叶增生,左乳低反应区,思忖炎性病变。再宗本方出入以巩固疗效,去路路通,加玄参、沉香粬、赤芍各15g,元胡30g,1天1剂,5剂,水煎服。按: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病症,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茵感染引起,多见于初产妇的哺乳期。属中医外科“乳痈”范畴,多果情志不舒,肝郁胃热所致。本病患者症属肝郁气畅,热毒之邪外犯。乳房正在女女属肝,首先受累,出现红、肿、热、痛,属阳症痈疮,故以仙抗命饮为从方,沉用清热解毒之银花、连翘、蒲公英,臣以当归、柴胡理气通络,血散瘀,以防单用清热解毒,气畅血瘀难消,肿结不散。炮甲片、白角刺通行经络,溃果断痈,留行女、通草、路路通等血消痈、通经下乳;川芎、丹参、鹿角片等血消肿,均为佐药。甘草为使,帮清热解毒,并和谐诸药。待症状改善后,减用当代药理学报导久用可致肾毒性之通草、路路通,加用浙贝、小青皮、玄参、乳没药、赤芍、延胡、瓜蒌等以行气通络,血散瘀,消肿行痛,故能共奏奇效。
xx女,34岁,荷兰人,1995年6月29日初诊。已婚,未孕,经前期紧张,烦躁不安,乳房胀痛,连乳罩也不能戴。舌淡,脉沉弦,拟疏肝活血。香附10g川芎10g柴胡10g青皮10g丹参12g赤白芍各10g川楝子6g茯苓15g 当归12元胡10g益母草15g,6帖,一日1帖。7月12日二诊:月经将至,已无不适感。以上方小其制。当归15g香附10g益母草15g生姜2片,7月20日三诊;月经已过,两腿乏力,几乎站不起来。两补气血可也。八珍汤(成药饮片)l帖,鸡腿2只(去皮),同煲至肉烂,喝汤。
xx女,30 岁,1986 年3 月21 日初诊。2 年来双侧乳房胀痛,痛处可扪及串珠状小结节,质韧不硬,肿瘤科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予服"乳块消"合剂10瓶(每瓶500m1),胀痛明显缓解。但不久因事怫逆,又临月经期,胀痛复作。此后间断服过逍遥散合二陈汤、柴胡疏肝散加味等40 余剂,亦是服药期间乳房胀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但临近月经期又复发。刻诊:症如上述,平时胸膈满闷,脘腹膜胀,嗳气,纳差,舌质偏淡稍暗,苔白厚腻,脉弦滑。
女,42 岁,1987 年4 月10 日初诊。8 个月来双侧乳房胀痛,肿瘤科医生扪诊发现乳房周围皮下存在泛发性扁平状小结节,推之可移动,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曾连续服"乳块消"2 个月无效,反增纳差,体倦,短气。又间断服过丹栀逍遥散,血府逐瘀汤加减20 余剂,乳房胀痛如故。刻诊:面色皓白,神疲体倦,腰骶酸痛,心烦易怒,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淡;经前期乳房胀痛加重,舌质稍淡、苔薄白,脉弦弱。辨证论治
[学生甲]乳腺小叶增生,中医称为"乳癖",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房内生长肿块。诚如明代陈实功《疡医大全》所说,"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失……".中医辨证属于肝气郁结,或兼痰阏凝络者居多,故主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味,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若能守法守方,配合情志疗法,效果较好。今老师所治 2 例乳癖,其基本病机亦未出肝气郁结,痰瘀凝络的范围,而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吧?
[老师]也许首先是病机有所差异吧!如例1,平时即感胸膈满闷,脘腹膜胀,嗳气,纳差,苔白厚腻,脉弦滑等,如此一派肝郁胃壅,痰凝气滞的典型症征,就有别于常见的肝气郁结,更毋论乎例2 接近更年期的肾虚肝郁了。所以例 1 首先使用张景岳解肝煎化裁(解肝煎原方为《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合时方二陈汤加砂仁、白芍)以解肝郁,决胃壅,化痰降逆。待其全身及局部症征显著好转之后,再参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之品,并配用大量黄芪匡扶正气,俾痰瘀消散而正气无伤。例 1 考虑为肝郁胃壅,痰凝胃络之证。治宜疏肝和胃,化痰通络。予张景岳解肝煎化裁:法夏15g厚朴20g苏梗15g茯苓20g生姜10g砂仁6g陈皮15g海藻30g昆布30g生甘草12g.6 剂。二诊:乳房胀痛,胸闷腹胀等症均显著减轻,但行经期间乳房胀痛有加,经色黑褐,夹血块。①A5/3/4/1/1上方加甲珠 10g泽兰15g川牛膝15g黄芪30g三棱15g莪术15g.6 剂。②小金片,每服4 片,日3 次,连服2 个月。效果:上方服 6 剂后,乳房胀痛消失;又于经前期加服3 剂,经水畅,色正无血块。但小金片服至3个月,乳房结节才消无芥蒂。随访2 年未复发。例 2 考虑为肾虚肝郁,痰凝胃络之证。先宜补肾疏肝,以顾其根本。予二仙汤合定经汤化裁:A5/3/4/1/2仙茅15g仙灵脾30g巴戟15g鹿角霜15g熟地30g菟丝子15g柴胡10g荆芥6g山药15g茯苓30g当归12g白芍12g.10 剂。二诊:精神、气色转佳,腰骶酸痛、心烦易怒减轻,乳房胀痛稍缓。上方加入化痰软坚通络之品。调整处方为:A5/3/4/1/3仙茅15g仙灵脾30g巴戟15g鹿角霜15g柴胡10g白芍12g当归12g玄参15g浙贝20g生牡蛎30g甲珠10g僵蚕10g露蜂房10g.效果:上方服至15 剂,乳块胀痛及肿块均消失,月经基本正常。随访1 年未复发。
思辨解惑
[学生乙]例2 为中年妇女,月经失调,经前期乳房胀痛加重,伴腰骶酸痛,心烦易怒,显然属于冲任失调。所以前医泛泛使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药而效差。观老师接诊后立即改弦更张,经用二仙汤合定经汤加减,显然是以调理冲任为主,宜其缓缓见效而维持较久。但老师辨证的结论却是"肾虚肝郁",绝口不提冲任失调,是何道理?
[老师]如果抽象地归结为"冲任失调",治疗就落不到实处。
[学生乙]为什么呢?
[老师]冲脉与任脉属于奇经八脉,内经云"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后世有云"冲为血海,任主胞胎"o 故尔凡属月经失调或妊人杂病伴有月经失调者,便归结为"冲任失调",不无道理。问题的实质在于这样的病机概括无法指导选方遣药。大家知道,经络因其"外络于肢节,内属于脏腑",其功能活动是以脏腑作为基础的;离开了脏腑,经络将不复存在。何况冲脉与任脉属于奇经八脉,不是十二正经,无法与脏腑直接相通。换言之,脏腑的精微物质只有通过十二正经,才能间接到达冲脉与任脉,脏腑的病变亦然。所以"冲任失调"只不过是病变之标,脏腑功能失调才是病变之本,此其一。其二,从临床上看,试问哪一种或哪一类药物可以直接治疗冲任失调?这个问题恐怕很难回答吧?即使从理论上来回答亦不大容易,因为药物归经学说上似乎没有归入冲脉或任脉的药物。近代名医张锡纯治疗月经失调,独倚重于冲脉,创制了理冲汤、安冲汤、固冲汤等名方。但细观其方中之药物,如黄芪、白术、白芍、山萸肉、续断、龙骨、牡蛎、乌贼骨、茜草、三棱、莪术、鸡内金、水蛭等等,不外乎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固摄肾气、活血化瘀,实质上是在调理脾、肝、肾等有关脏腑。因为只有如此,治疗才能落到实处。而纵观古今治疗乳癖,其津津乐道于"调理冲任"者,又何独不然哉!由此可见,对于流行于医界的一些"口头禅",要结合临床来追本溯源,弄通其实质性含义。
[学生乙]肾虚肝郁这一证型的乳癖,临床上是否比较多见?
[老师]更年期妇女中较为多见而已。从总体上看,临床最常见的还是肝气郁结这一证型。不过,我们讨论乳癖证治时之所以要列举肝郁胃壅和肾虚肝郁这两种并不常见的证型,是由于临床上长期存在着一种倾向:一见乳癖,便一概归结为肝气郁结,而盲目使用中成药。
[学生乙]这2 例乳癖服乳块消合剂无效或疗效不持久,说明治疗本病仍须辨证论治,不能仅仅依靠现成的中成药。不过,据说乳块消合剂治疗本病的有效率较高,不知是由哪些药物组成的?
[老师]据我所知,"正宗"乳块消处方是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研制的。其处方组成为:丹参、橘核各15g,王不留行、川楝子、土鳖虫、皂角刺各10g.据我体验,若连服数剂疗效不好者,可改用朱良春氏介绍的"消核汤":炙僵蚕12g,蜂房、当归、赤芍、香附、橘核各9g,陈皮6g,甘草3g.若能配合情志疗法,效果更好。
[学生甲]中药"十八反"中,海藻反甘草。例1 方中海藻与甘草同用,岂不是闯了配伍禁忌的红灯吗?
[老师]翻阅古代医籍,敢闯"十八反"红灯者,早已有之。如甘遂反甘草,但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治疗留饮的甘遂半夏汤中,就有甘遂配甘草。金代名医李东垣方中,亦有甘遂与甘草同用者。又如乌头反半夏,但《金匮要略》治疗寒气厥逆的"赤丸",方中乌头与半夏同用。可见古代本草学中的"十八反",连古代名医都束缚不住,就更别论今朝矣!今人使用甘遂配甘草,乌头配半夏,以及海藻配甘草治疗诸多疑难杂证而获良效的临床报道,堪称屡见不鲜。至于中药"十九畏",亦属于配伍禁忌,其中有"丁香莫与郁金见",但今人偏将丁香与郁金同用,而发现其消除胸膈滞气之效相当快捷。又如"人参最畏五灵脂",实则二味同用,饶有补气化瘀之力,颇宜于气虚血瘀的诸多病证。值得重视的是,今人不仅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而且通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中药"十八反"、"十九畏"中的部分内容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古诗云"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我们作为现代中医,要勇于面对现实,要善于吸收经得起检验的新观念、新见解。言归正传,我治疗乳癖喜用海藻,乃因《神农本草经》谓海藻"主瘿瘤结气,颈下核,破结散气,痈肿,癥瘕坚气……".又借鉴今人之思路,将海藻与甘草合用,奏效快捷,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大概是"相反相成"吧?推而广之,我近年来治疗甲状腺瘤、子宫肌瘤等病证,凡属于或兼挟顽痰凝结者,恒于当用方中,加入海藻与甘草,治验不少,从未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