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临川各地珍贵老照片及地名渊源,你知道几个?
千年古县临川各地珍贵老照片及地名渊源,你知道几个?
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西北境置县。初名临汝,因境内有临水、汝水得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平定陈国,总管杨武通奉使安抚,因改临川郡为抚州。省西丰、定川二县入临汝,改临汝县为临川县(临川县名始此),隶属抚州。由此观之,临川县名至今已逾1500年。千年古县,名副其实。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临川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是政治家王安石、戏曲家汤显祖的故里。在现代,又涌现出政治家李井泉、文史学家游国恩、小提琴家盛中国、物理学家饶毓泰等人物。
1987年8月,撤销临川县与抚州市,设立临川市(县级);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抚州地区和县级临川市,设立地级抚州市和临川区,市人民政府驻临川区。
截至2022年10月,临川区下辖19个镇、8个乡:上顿渡镇、温泉镇、高坪镇、秋溪镇、荣山镇、龙溪镇、大岗镇、云山镇、唱凯镇、罗针镇、罗湖镇、太阳镇、东馆镇、腾桥镇、青泥镇、孝桥镇、抚北镇、展坪镇、崇岗镇、连城乡、桐源乡、湖南乡、七里岗乡、嵩湖乡、鹏田乡、茅排乡、河埠乡。临川区政府驻上顿渡镇。
上顿渡镇
明嘉靖熹宗时,兵部尚书谭纶与左都御史邹元标出京南巡经此。两人上岸喝酒。酒酣,邹元标问谭论:“此为何地?”谭纶乃宜黄人,离此不远,此地确实无名可称,一时答不出来。突然,谭纶想到正在渡口边进上顿餐,随口答道:“上顿渡嘛”。以后,人们便称此为上顿渡。后风水先生云:上顿渡脉气颇佳,宜黄河是龙脉,上有龙尾(龙骨渡),下有龙口(罗坊对岸火焰山岩洞)。神龙吐津,此为龙津。据此说法,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上顿渡建一学馆。取名“龙津乡学”,正式使用龙津名称。1933年上顿渡改为龙津镇。1954年恢复为上顿渡。
温泉镇
以境内温泉得名。境西部青莲山东庵流出的温泉水,四季涌流不息,水量每昼夜可达五百至九百吨。水温42℃。据有关部门考察,此温泉是由地壳深处循环水上升而成的。水质颇佳,呈弱碱性,每公升含有45克硫酸盐以及钙、镁、硫等物质,还有微量的氢、铀、镭放射性元素,对于人们消化系统疾病和风湿性关节神经痛以及跌打损伤有显著疗效,历年来为疗养胜地。温泉很早就为人们利用,清雍正版《抚州府志》:“宋天禧五年(1021年),临川温泉开。民沐浴者,疾皆愈”。
高坪镇
驻地位于上顿渡西14公里的坪地上,因地势较高得名。此处,原为抚州通往丰城、樟树、以及乐安、宜黄、崇仁通往李渡、南昌的交通要道。四百年前,建有关王庙一座,过往行人多在此烧香,以求旅途平安。随后,附近村民以及乐安、崇仁、樟树等地客商便在此处设摊开店,逐步形成建有短街的农村居民区,自明末至今,一直为临川、崇仁、丰城三县交界农村集市贸易中心,是临川县西部的最大农村集城。农历逢单日当圩。
秋溪镇
此地原为荒地,明朝末期,秋下仔从浙江来此搭棚打铁,尔后,附近村民相继迁此开店经商,逐步形为农村集市贸易中心。此地原以开基人名取为秋下,后梓陂堰溪水经此,故改名秋溪。每月集市9日,农历每旬一、四、七集市。
荣山镇
(荣溪吴氏十一修族谱):宋朝时,吴文贵由彭泽迁此。据传,村西有王峰山和荣堂庙(原称凰桐山和水镜寺),因山权问题荣溪(即荣山)与下鹿人发生争端,荣溪人争得此山,认为光荣,遂改荣溪为荣山。后逐渐形成圩集。现每逢农历一、四、七当圩。每年农历十月十一日至二十一日为庙会期。
龙溪镇
以驻地龙骨渡命名,又名龙溪,原有人渡,因河东岸有龙岗山,山岗绵延,骨架嶙峋,先人谓之龙骨暴露,故此地龙骨渡和龙溪并称。
大岗镇
吴匡才于清雍正年间由松坑徙此。以村处范围较大的山岗上得名。建圩已有百年历史。
云山镇
以原驻地命名,因其面临云山河,背靠屋背山,故名。
唱凯镇
北宋大观年间,因洪水为害,毛姓从距此300米的东河西岸洲上迁居于此,开店经商,得名毛家店。因地处抚州通往南昌的古道旁,过往行人多在此歇息,因而迁此定居者渐多,并逐步发展成为集圩,有短街店铺。“唱凯圩”名称始见于民间家谱的清朝谱序。相传明朝某将军打了胜仗路过此地夜宿,见此地茶店很多,吹弹歌唱热闹非常,欣然命此地为“唱凯”。唱凯历来为临川北乡农村集市贸易中心,农历逢单日当街。
罗针镇
明洪武年间,罗桂芳从本县腾桥迁入,初名罗家。此村地处抚州、唱凯等地通往李渡、丰城的古道旁,过往行人多在此歇息,因而出现茶社饭店,迁居此地者增多,逐渐形成市集。随着农家纺纱织布手工业的发展,罗家村生产的手摇纺车用的线子针远近闻名,人称罗家村生产的线子针为罗针。“罗针”的习惯称呼也逐渐替代了地名,每逢农历双日当街。
罗湖镇
村西0.3公里处有小山岗名罗山,山下有塘名湖塘,以罗山、湖塘各取一字得名罗湖。宋嘉定年间,章济奇由湛塘迁此。每逢农历三、六、九当圩。
太阳镇
以驻地命名,为临川、金溪、东乡三县边界集圩贸易中心。原名大塘圩,1932年(民国21年)成立联保办公处,改为太阳圩。
东馆镇
此地古为农村集市贸易中心,原名枫林市,因所处丘岗有几棵大枫树得名。明初设置公馆,改名东馆。每月集市9日,农历每旬逢三、六、九集市。现今居住的居民以陈、刘、杨、郄四姓定居最早。明洪武年间,刘益从抚州城棋子巷迁此。
腾桥镇
古为南昌、抚州通往南城、福建必经之地。早有杨、郭、邱姓居住,有郭家巷、西坑郭、邱家排等地名(均已废)。后罗姓从宜黄县棠阴罗家迁此,历经20多代,取村名为含桥口罗家。又因村南有小溪一条,横跨石桥一座,石桥野藤蔓延,名藤桥,此村也随之改称藤桥,后人将“藤”书写为“腾”。地处交通要道,过往行人很多,因而出现店铺,形成集圩,为临川县南部最大的农村集市贸易中心。每月集市9日,农历每旬逢二、五、八集市,颇为热闹。
青泥镇
因此地泥土多呈青色,故名。此村为农村贸易集圩,建有短街,农历每逢单日当圩。杂姓居住,左、唐二姓定居最早。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吴厚从本县石井迁此。
孝桥镇
相传晋太保王祥卧冰求鲤治母病,后人建桥彰其孝行而得名。
抚北镇
因火车站坐落于抚州市北郊境内而得名。
展坪镇
据家谱载:唐朝乾符丁酉年(公元877年),王仙芝派遣柳彦樟掠夺抚州会(指行政区划名称),兵营驻此。有一个傅姓佃户率领义兵在东岗(即现展坪)与柳彦樟激战,从此得名战坪。后村人认为战是凶意,又见地势开展,近山如画屏,遂改称展屏,后谐为展坪。唐乾符年间,陈姓由抚州西门陶排迁此。宋孝宗时,黄姓迁入。不久(宋度宗时),傅姓相继迁入。
崇岗镇
以驻地得名,驻地丘岗连绵,形似凤凰,取名为凤凰崇岗,简称凤岗,取镇名崇岗。此地古为上顿渡通往浒湾和抚州通往荣山的交叉路口,由于过往行人渐多,明景泰年间,邓姓从本地中邓、周姓从本地阳坊周、黄姓从本地九都黄相继迁入,在此处开店经商,逐渐成为农村集市贸易中心。每月集市9日,农历每旬逢三、六、九为集市日。
连城乡
此地原名刁桥岗,1909年,吴新喜从本地上城迁此开店经商,尔后附近村民相继迁入,形成圩集,初为露水集(即每日早晨集市),后改每月集市九日,农历每旬2、5、8为集市日。因界于上城、下城之间,取名连城。
桐源乡
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豫章刺史李儒迁于桐源西侧李家村。为使后代加强团结,莫忘同出一源,取村名为同源。尔后张、杨二姓人定居东侧,饶姓人定居港南,均名同源。清咸丰年间设圩,改称同源圩,并建了九龙桥。后讹为桐源圩。村东北有一白果树,已长一千余年。
湖南乡
明季,饶璋二由东乡县水南饶家迁此。村北原有一大湖,村落位于湖南面,因名。
七里岗乡
郤姓先居,始迁人郤德兴由抚州南门来此摆药摊,后定居。因周围不少村子至此均为七里,故名七里岗。农历每旬三、六、九当圩。产西瓜。
嵩湖乡
此地地势低洼,古时嵩源丘岗诸水汇此成湖,而后注入抚河,故取名嵩湖。南宋咸淳年间,谢念八从南丰迁此。每月集市九日,每旬农历一、四、七当街。
鹏田乡
建村时,有大鸟在田塅上飞行,因而取名鹏田。(傅氏宗谱)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傅千八由南丰县双井迁此。(鹏田吴氏宗谱)北宋元丰年间,吴隆休自本县河埠彭泽沙井(今油顿一带)相继迁入。至清初形成小圩集,为农村集市贸易中心,每月集市九日,每旬农历逢三、六、九集市。
茅排乡
杂姓居住,何姓开基,迄今10余代。何姓从本地刘家源迁入,建基在山排上,原名何家排。后村基扩展到溪港岸边的杏沙洲,此地茅竹很多,所以村名改称茅排。
河埠乡
古为木竹集散码头,远近村民相继迁此定居,并开店经商,形成农村集市贸易中心。因地靠梦港,故名河埠。杂姓居住,迁出地不一。明天顺年间,胡氏从宜黄县迁此。从清康熙年间起,定为农历每旬一、四,七为集市日。1979年以后改为农历每旬二、五、八为集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