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怒怼审判长: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私下收了200万
曹德旺输了官司后,怒怼审判长: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私下收了200万(点击原文、视频1)
在这起官司里,原告方指责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不给工程尾款,可曹德旺却回应道:“我好几千万都给你了,还能少你这几百万?”
曹德旺究竟是啥人啊,咋还“口出狂言”呢?那肯定的是,曹德旺这人脾气绝对“不好对付”,法官判他输了的时候,他当场就站起来质问:“别当我不晓得你收了他二百万!”
这话一出来,旁听席上一阵喧闹,法官更是气得走了。那这究竟是个啥样麻烦复杂的官司呢?曹德旺咋就能“啥都不怕”呢?
这所有的事儿得从曹德旺发达的时候讲起。
【颠沛流离发家史】
曹德旺是福建人,在上海出生。以前,曹德旺的父亲是上海有名的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家里条件特别好。
后来时局乱得很,曹德旺和母亲等人先回福建老家去躲难了。这之后,父亲带回来的就只有这么一句:“船沉了。”
曹德旺起初不晓得那艘船里装了啥,等他亲眼瞧见母亲把自己心爱的首饰一件一件地拿去典当,家里的佣人也一个一个地被遣走之后,他才明白,也许自己没法再做贵公子了。
成年后的曹德旺总爱讲这么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要是不帮别人,那等你有需要了,还咋能指望别人帮你呢?
曹德旺这么讲,是因为小时候他家境没落之后,他过了挺长时间的苦日子。他9岁才去读书,14岁就不再上学了,他的上学梦在1960年就破碎了。
随后,曹德旺卖过烟丝、水果,干过苦力活,还当过修理工。在那个谁都过得艰难的年代,曹德旺也是使尽了浑身解数求生存。
曹德旺曾回想道,最穷困的时候,一天就挣了两分钱,从来都没穿过鞋,直到结婚那天,才拥有了一双新鞋,连袜子都是他哥哥的。
不过就是这般一无所有的曹德旺,还是凭借自身的勤奋和聪慧踏上了发财的道路。
1987年过春节的时候,曹德旺干了一件让村里人都特别吃惊的事儿——把县里快黄了的水表玻璃厂给买下来了。
努力了二十几年,曹德旺在做生意上显露出了不一般的天分,这时候他也攒下了一些钱。
所以,他收购玻璃厂可不是一时脑热,而是他成天琢磨后的决定。
原来呀,曹德旺老早就瞅见玻璃产业的赚钱机会了。那时候,咱国家的玻璃好多都是从日本弄来的,所以卖价特别贵。关键是,就因为这价格高得离谱,国内几乎没哪家企业能学这技术然后发展起来。
曹德旺这人骨子里生来就有股猛劲儿,他觉着,“凭啥中国的玻璃得让日本给垄断了?我曹德旺就不信这事儿!”
日本,那可是打从近代起,中国老百姓很难轻易放下的一个国家。对经历过战争纷乱的曹德旺来讲,也不例外。
所以呢,他把玻璃厂盘下来,目的就是要造出咱中国人自己的玻璃,把日本玻璃垄断的那局面给打破喽!
在还没收购玻璃厂的时候,曹德旺就干了实际的事儿。他掏了不少钱,领着学员们去了当时玻璃制造挺强的芬兰。曹德旺把学员们的吃穿住用行都包了,好让他们能专心学技术。
回到国内,曹德旺的玻璃厂那是干得相当红火。眼瞅着到年底了,县上要办龙舟赛,县里的官员就去找企业家曹德旺,想让他给赞助点。
曹德旺挺乐意回馈乡里,干脆就赞助了5万元,不过他提出得把冠军奖杯用他公司“福耀”来命名。
拉来这么大一笔赞助,那官员兴奋得很,痛快地应下了曹德旺的全部要求。可真到了龙舟赛的时候,这家伙变得那叫一个快,说翻脸就翻脸。
原来呀,这官员答应了曹德旺之后,转头又找了个外商来赞助,哪知外商给的钱更多,这下可好,这官员就把曹德旺的“福耀杯”弄成纪念奖杯了。
曹德旺气坏了,不只是他公司的名声受影响了,关键是那官员不讲信用,还老向着外国人。
好嘛,等到要颁发奖杯的时候,戏剧性的事儿来了。瞧,曹德旺满脸带笑地往台上走,刚接过奖杯那一瞬间,嘿,他直接把奖杯扔水里去了!这下可好,现场乱作一团。
然而,曹德旺这下可出了大名,他那“不好对付”的脾气也被众人知晓了。
甚至啊,连美国人都想去“见识”一下。
【叱咤国际市场】
2009 年,在摩洛哥举办的颁奖盛典中,曹德旺是首位获得殊荣的华人企业家。在典礼上致辞时,曹德旺的获奖感言也让世界为之感动。
“我得一直优秀着,要不就会丢人,不光让评委们没面子,整个中国也跟着脸上无光。”
后来,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创造了世界上的一个传奇,这使得日本玻璃在中国市场没了踪影。
福耀玻璃上市后,不仅满足了中国玻璃的需求,而且还搞起了进出口生意,在国际市场上大显身手。
90年代初的时候,曹德旺进军美国,仅仅花了十年,曹德旺就让福耀的外资工厂在美国稳稳地站住了脚。
然而,商业竞争难免会有激烈争斗。
实际上,打从1989年起,美国整出了上千桩反倾销案子,当中有500来家中国企业受了牵连,结果这些企业不光得挨美国对外企的罚,还得从美国市场撤出去。
2001 年年底的时候,因为美国的一些做法,中国有所行动。就在这一年,中国才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拿大国际贸易法院就对除福耀玻璃之外的其他中国汽车玻璃行业搞起了反倾销调查。
到了这地步,曹德旺可不打算忍气吞声,于是,他花了上千万,请来那时最出名的外贸律师团队,跟美国展开了一场拖得很长的诉讼大战。
2004 年快过完的时候,这场打了好几年的战争结束了,最后是曹德旺带领的福耀团队赢了。
这场打官司的事儿挺费劲,曹德旺花了一亿多块钱,还搭进去不少人力物力,不过曹德旺没觉着后悔。
本来呢,曹德旺是能不去应诉,把自己跟福耀玻璃给摘出来的。可曹德旺没这么干,他觉得,要是不应诉,中国汽车玻璃行业就会平白无故地背上不好的名声。
美国人拳头大算啥?曹德旺就不服!“花多少钱我都无所谓,可中国人的骨气不能不要!打,必须得打赢!”就抱着这想法,曹德旺成了反倾销案胜诉的头一个人。
要说爱国,曹德旺可比好多人强多了。从1983年他头一回捐款开始,不管是他自己的名义,还是福耀玻璃的名义去捐款,那可都是他自己的钱,加起来总共有160亿元了。
盖学校、盖寺庙,哪怕花上百亿,曹德旺也毫不心疼。他心里装着国家,他觉得只有学校能培育出国家的新栋梁,寺庙能培养出虔诚的善人,那国家怎能不兴旺呢?
所以,曹德旺有了“中国首善”的称号。曹德旺讲,当下“首富”没啥了不起,“首善”那才叫厉害呢。就这一点,曹德旺特自豪,就算说到李嘉诚,曹德旺也是瞧不上。
这是由于从2015年起,李嘉诚打算把在国内的业务重点挪到欧洲去,原因是在欧洲能谋取的利益比在国内要多些。
那时候,欧元不给力,欧洲的资产比中国的便宜些,李嘉诚就瞅准了这个机会。虽说李嘉诚对外一直讲把业务挪到开曼群岛是为了办事方便,可一查才知道,他早就在过去的 18 个月里往欧洲投了 200 多亿美元了。
李嘉诚的心思明摆着,曹德旺对这种“不爱国”的举动那是相当看不上。在反倾销案获胜后,曹德旺甚至规定家里人永远不能办绿卡去国外定居。
曹德旺心里头有个谱,挣钱不是最要紧的,做慈善也在其次,国家那是排在第一位的。他说,国家要是没了,家还能在吗?只要中国有5%的人心里有这么个坚定想法,中国肯定会变得越来越棒。
可惜啊,曹德旺的经历表明,中国还有不少腐败分子呢。
【两百万失掉人民的信任】
有人老是把曹德旺和李嘉诚放一块儿比,曹德旺可不稀罕,他讲:“咋拿我跟房地产商比呀?我是搞实业的,那些光为了钱的人,我瞧不上。”
也许在整个天下,能讲出这话的人没几个,而曹德旺确实有说这话的资格。
办公司、做买卖的人都清楚,民营企业都得让财政部来审计,有些企业就在这一环节出了问题。
近些年来,偷税漏税、官商勾结、走私好像成了常有的事儿,不少企业家还有明星都因为这个一下子名声扫地了,不过曹德旺可不是这样。
审计来了,福耀玻璃高高兴兴地迎接。审计走后,得出个结论:福耀玻璃在中国众多企业中是极少数那样的。
对于这个结论,曹德旺挺满意。但在曹德旺的经商过程里,他也曾经上过当,干过他特别瞧不上的房地产生意。
那是在 1991 年,曹德旺正处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上。当时,福耀玻璃获得了福建省唯一的一个发行股票的机会,曹德旺也变得有点飘飘然了。
当时曹德旺得知县里要建设工业村,他就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活儿。
造福乡亲,回报故乡,曹德旺认为这事儿特好,能有三个好处呢,于是他没咋犹豫,就找了有资质的省一建一块儿搞建设。
一个项目三千一百万,省一建当然乐意把这单给接下来。可合同一签完,省一建却转而干起了“中间商”的事儿。
他们把建设工业村的活儿包给了第四分公司,这第四分公司呢,又另外找了别的工程队。就这么着,层层扒皮,等最后那拨工程队来干活的时候,他们拿到的钱已经不够把活儿干到曹德旺想要的那种质量了。
合同规定的建设时限到了,曹德旺却看到工业村就只个初步样子,省一建严重违背了双方的合同约定。
于是,曹德旺让省一建再次进行建设,把这烂摊子收拾好。但现在,费用都快用光了,要是再修整,还得花一大笔钱。
省一建不同意,双方就这么僵持着,最后还闹到法庭上去了。可曹德旺哪能想到,之前听到的那些传言竟然是真的,法官收了钱,果真判他输了官司!
曹德旺那暴脾气,咋能容得下这种事儿,当场就把法官的毛病给抖搂出来了。而且曹德旺铁了心,不管咋的都得要个说法,就跟他和外国人打官司时一个样。可他没料到,这场官司居然打了七年。
最终,经最高院调解,这事算是了结了,不过曹德旺的故事还在继续。
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还坚持看2小时书,哪怕人到晚年了,也依旧这样。他跟自己的孩子曹晖说:人生好比盖一座历史大楼,要是用了不好的砖,干了坏事,等这楼盖得高了,在高处会很冷,经不住考量,特别容易就垮掉了。
曹德旺老是说自己是企业家,可不是富豪。他讲,企业家的责任有这么三条:国家因为你变得强大,社会因为你有所进步,人民因为你变得富裕。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配得上企业家这个称呼。
那曹德旺啊,就是这么个人。就像曹德旺讲的,要是咱中国有 5%的人心里有这种信念,那国家还怕不强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