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患癌男子为让妻入深户疯狂吃药延命
[摘要]我必须继续努力活下去,如果活不到明年6月,就一切都白费了。
20个月向死而生称癌症花钱“至死方休” 为妻户口只能“疯狂”生存
5426,这是吴树梁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宁养院的编号。
2013年8月20日,肺癌晚期的吴树梁获得了深圳市人民医院宁养院免费提供止痛类药物的资格。这个阶段的癌症患者一般会在3到6个月内结束生命。为了让这个阶段的癌症患者能够避免临终剧痛,宁养院每10天会向他们发放止痛药。
20个月过去了,吴树梁成为宁养院6059名领取者中领取时间最长的晚期肺癌患者......。
11次化疗、40次放疗、过量的吗啡摄入,癌症及药物副作用带来的剧痛、便秘、难以入睡让他感觉生不如死。
但因为有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为了能让妻子在政策范围内入户深圳,吴树梁不得不用尽一切办法来延长自己的生命。
患癌30个月后,对于生死,吴树梁有了完全不同的心境,“活到现在,死对于我而言是解脱,但活着的人怎么办?我现在希望自己还能坚持到明年6月,妻子能够正式入户深圳,我就可以放心了。”
2015年4月2日,深圳市人民医院门口。39岁的吴树梁站在门口,带着棒球帽、穿着格子衬衣,样子一点也不像肺癌晚期患者,但是相比以前照片上那个壮实的汉子,眼前这个人明显清瘦了很多。“这大半年来,剧痛让我瘦了40斤。”说这话时,吴树梁似乎在说别人的事,很淡定。
身体正被癌细胞“吃掉”
为妻户口与“死神”抢时间
看似短暂的两年时间,在晚期肺癌患者老吴这里,却变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老吴(吴树梁)现在不能久坐,与记者谈话时,他经常下意识地抚摸自己的左肋,“疼,有根肋骨被癌细胞吃掉了!”由于出现多发性癌细胞骨转移,他左边第三根肋骨出现了病理性骨折。“实际上就是被它们把骨头咬断了。”老吴口中的“它们”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癌细胞。2012年12月15日以来,“它们”就是他的敌人。
2003年, 27岁的吴树梁从河南老家来深圳打拼。2009年,一直在鞋厂当采购员的吴树梁进入龙岗保安公司,被分到龙新派出所做辅警。2012年,吴树梁被评为“深圳优秀保安员”,并获得入户指标。
2013年6月,在深圳打拼10年的吴树梁终于拿到大红的深圳市户口,儿子吴同也随之迁入深圳,但妻子丁维清却必须等候吴树梁入户满两年才能随迁。半年后,当初获得入户指标的那份欣喜,因为老吴患上肺癌晚期的噩耗而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他对自己生存期的忧虑。医生的“判决”是3~6个月,这意味着,老吴可能等不到妻子随迁入户深圳。
一个没有户籍的女人带着8岁的孩子,如何才能在深圳生存?这个问题比自己的生命更让老吴揪心。看似短暂的2年时间,在晚期肺癌患者老吴这里,却变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死神”的眼皮底下抢夺存活的时间。
儿子的作文为父争取生机
“钱”是叫板病魔的“资本”
“癌症就是一个吃钱的怪物,没完没了,至死方休。”
在患癌之前,老吴从未觉得钱对自己这么重要,而在癌症面前,他才知道钱这么重要。“直到得了癌症之后,我才知道钱就是命,想要活下去首先得有钱。”他告诉记者,如果他活不到预定的时间,妻子就没法入户。“我的命不仅是我一个人的,还关系到妻子和孩子的未来,我不敢死。”
老吴是晚期肺癌,已失去手术机会,并出现多发骨转移,所以只能药物化疗。借钱、筹款、看病,这些成了老吴生活中最主要的事情。
从2012年底到2013年5月17日,老吴进行7次化疗,累计花费了近20万元,其中报销7万元,自己花费了13万元。随着治疗转向“靶向药”(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药物),单片售价近800元凯特罗,一个月费用就是2万元。除此之外,各种放疗、化疗、镇痛药物和调理的中药,这些都需要钱。“癌症就是一个吃钱的怪物,没完没了,至死方休。”
2013年6月,儿子吴同一篇《我的梦想》的作文,让吴树梁成为深圳的抗癌名人。这篇“希望用全世界最好的东西换爸爸活着”的作文,在深圳引起了社会关注。他就读的龙岗中心小学师生捐款了53239.2元,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募捐30413元,龙岗区慈善会拿出5万元“本区户籍困难居民的重大疾病医疗资助”。
通过不停的努力,吴树梁一共获得了社会各界捐助近20万元。这让老吴在病魔面前多了些叫板的“资本”。
病痛令人生不如死
只要活下去,什么都不管
“生不如死”是老吴患癌后常有的想法,由于大面积骨转移,老吴每天都在剧痛里挣扎。
从2012年10月到现在,老吴已经和晚期肺癌搏斗了30个月。这个时间长度,比医生最初给他的死亡“判决”已经超出了近10倍。
深圳宁养院的医生王劲也感到惊诧。从2013年8月开始在宁养院领取镇痛药品,老吴已经领取了将近20个月,“一般病人也就只有3~6个月。因为我们主要是针对癌症晚期病人的痛苦。”王劲坦言,老吴能扛住这么久确实不易。
“生不如死”是老吴患癌后常有的想法,由于大面积的骨转移,老吴每天都在剧痛里挣扎。为了止痛,他服用镇痛药物的剂量越来越大,“因为服用吗啡,经常十几天无法大便,腹胀如球,什么办法都用遍了都不行,也开始对吃饭有恐惧感。”
为了能活到妻子入户,老吴告诉记者,在“靶向药”出现耐药性后,他甚至开始吃一种没有经过任何认证的印度抗癌药物原料粉,“管不了那么多,我必须活下去。”
政策变化猝不及防
户口再次遥不可及
对一名晚期肺癌患者而言,“延长”生存并不容易。为了坚持到妻子入户,老吴已经用尽了全力。
老吴因为其抗癌事迹广为人知,如果老吴长时间不更新微博,就会有网友担心老吴是不是“去了”。
2013年底,老吴两个多月没有更新微博,有网友担心地问他“近况如何”。看到网友的发问,正在经历“靶向药”耐药性剧痛期的他,还是努力地敲下了四个字“活着!活着!”
对一名晚期肺癌患者而言,“延长”生存并不容易。为了坚持到妻子入户,老吴已经用尽了全力。
去年的一条消息让老吴始料不及。2014年4月,深圳调整随迁入户政策,夫妻随迁条件从原来的两年变成三年。这意味着,妻子要到2016年6月才随迁入户深圳。原本坚持两年就能实现的梦想又变得遥不可及。
从2012年患病到现在,老吴已经坚持了30个月,剧痛、经济拮据成为插在他背上的“两把刀”,而遥不可及的户口时限却成为他继续生存下去最大的动力。
老吴坦言,自己已经用尽了全部的办法和意志去和癌症抢时间。他告诉记者,他已经坚持了30个月,现在死对他来说已经没那么恐惧了。这样日复一日的剧痛,有时候觉得死对于自己而言其实是一种解脱。“但是如果在此之前我死了,妻子就永远无法逾越这道鸿沟。”老吴说。
夜深人静,每念及此事,老吴就心如刀绞,没有退路,莫问前路,想到这件心事,老吴不想死,老吴不敢死,但是上天留给他的时间能挨到2016年的6月吗?老吴不敢想。
对话吴树梁
我担心活不过明年
因为儿子吴同的作文,吴树梁成为深圳的抗癌名人,宁养院、义工联、中华慈善总会都知道他的事情。他现在已经不敢想战胜癌症,只希望上天多给他一点时间。
记者:最近感觉怎么样?
吴树梁:痛,每天都是持续的疼痛,你早来两周我都根本没法跟你说话,那个时候痛得根本站不起来,我每天要用24粒吗啡。他们说摄入这个剂量的吗啡会致死,都不相信我。但这是真的,而且我还没死。
记者:治疗癌症的大量花费,费用怎么解决?
吴树梁:家里的积蓄早就用完,也借了好多钱,儿子的作文让我的事情被社会关注,前后也帮我募捐了20多万元。现在我在宁养院领免费的镇痛药,还在中华慈善总会领取免费的靶向药,也帮我省了好多钱。如果不是这样,我可能坚持不到现在。此外,QQ群里有些患友去世后,家属就会通知其他患友还剩下哪些抗癌镇痛药物,有需要的患友留下地址就能得到患友的剩药,都是送,没人会转卖。我也曾经在群里得到过患友的赠药。
记者:对于你患癌的事情,家人现在情感上会好过一些了吗?
吴树梁:刚开始的时候,妻子和孩子都会觉得天塌了,很恐惧。但是现在我坚持了30个月,家人对于癌症也没有以前那么恐惧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相比3个月的时间,30个月给了他们留下了更长的情感缓冲期。尤其是儿子,他看到我每次从医院回来就没事了,所以认定医院肯定能治好爸爸的病。
记者:现在妻子的户口对你仍是个心结?
吴树梁:是头等大事。如果妻子没有户口我又不在了,他们(妻儿)将来的日子就太苦了。但是要等到明年6月。我不是一个正常健康的人,而是一个晚期肺癌患者,这对我而言太难了。我必须继续努力活下去,如果活不到明年6月,就一切都白费了。目前全家依靠她两千多元工资生活,看病已负债累累。如果我不在了,妻子没有深圳户籍,日子会更难。总之是无奈和心酸,但我也很感谢那些帮助我的网友、义工、宁养院,还有家人的不离不弃,我现在只能咬牙继续坚持,希望能够达成心愿。
2017年4月18日,一个湖南小伙像往常一样在医院化疗。这时,陪床的父亲接了一个电话说要回家一趟,可走了许久也没有回来。
小伙给父母打了几十个电话都无法接通,他觉得情况不对,但没有任何人告诉他真相。几天后,他强烈要求出院,跪在父母的灵堂前痛哭不止,几近晕厥。
这个小伙叫冯细安。年仅26岁的他刚刚查出患了绝症,还没完全接受病情,一个更大的噩耗却向他传来。
那天,先是母亲投河自尽,再是父亲以同样的方式结束生命,而这中间仅仅隔了4个小时。
父母为什么抛下生病的冯细安选择轻生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1991年,冯细安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古港镇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叫冯先光,母亲叫马章兰。
两口子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人,家里种了几十亩地,父亲平时靠倒腾水稻增加收入,母亲则是在家中附近打零工。
生活虽清贫,可冯细安父母的感情却很好,总是相互扶持和体谅。
冯细安出生以后,夫妻俩倍感幸福,他们只有一个念头:省吃俭用也要将这个孩子养好,供他读书上学,将来有个好前途。
可冯细安与大多数孩子不同,自打出生就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往医院跑。
父母整日愁眉不展,为了儿子以后能够身体健康,还给他取了个带“安”的名字,希望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平平安安。
有了这个名字,父母安心了不少,再加上父母的精心照顾,冯细安的身子骨也慢慢好了起来,十几年后一个嗷嗷待哺的幼儿终于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
冯细安虽从小备受呵护,但父母并没有溺爱他,他也没有长成“娇滴滴”的孩子。
在他内心深处,始终都了解父母的辛苦,为了报答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冯细安从小就用功学习,还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到湖南省会长沙工作,并且担任了一家大型公司的设计,每个月的工资能拿到一万多。
孩子有出息是父母最殷切的期盼。为此,父亲还拉起了许久不弹的二胡,为的就是给儿子庆祝以后的大好前程,当时冯细安的母亲也在身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没承想,这个画面却成了他跟父母之间最幸福的回忆。
在冯细安工作的几年里,一家人的生活也有所改善。父母虽然还像以前一样干农活,但在他们的心里总归有了莫大的安慰。
2015年,冯细安已经24岁,这一年,他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女生并跟她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一年后,他便让父母抱上了一个小孙子,从最初的一家三口变成了幸福的一家五口。
平时冯细安和媳妇上班赚钱,夫妻俩就做好后方工作。冯先光下地收拾农田,马章兰就帮媳妇带孙子,顺便在干点零活,生活可谓是其乐融融。
为了让父母和妻儿过上更好的生活,冯细安拼命攒钱,准备在长沙买一套房子,正好也让父母可以享享清福。
2017年,冯细安终于攒够买房的钱,眼看日子就要一天天变得更好,没想到就在这时,厄运正悄悄降临。
2017年3月的一天,冯细安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出现咳嗽和胸闷的症状。可他觉得自己还年轻,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就当普通感冒治疗了几天。
一周过去了,冯细安的身体并没有感觉好转,反而觉得浑身无力。于是他去了长沙湘雅附二医院进行检查,结果被确诊为“恶性胸膜交界性肿瘤。”
这个病到了晚期可以说是不治之症,发病初期会出现呼吸困难,而后就会持续性的胸痛,到了后期还会出现发热,食欲减退,梗阻的现象,最后失去生命。
如果发现得早,还可以手术治疗,不幸的是,冯细安被确诊时已经到了发病晚期,除了化疗,可以减轻病痛,除此再无他法。
此时,他的生命也开始倒计时。听到这一消息后,冯细安的大脑就像被石头重重地砸了一下,半天才反应过来。
他不敢把自己的病情告诉母亲,怕母亲承受不了,做出想不开的事情。
于是,冯细安只是悄悄地给父亲打了电话,告知了情况,并让父亲来医院照顾自己一阵子,两人就这样把事情瞒了下来。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马章兰每天都跟儿子联系,不是打电话就是视频。
开始冯细安的状态还不错,气色稳定,说话的声音也很正常。当母亲问他病情时,他总是笑着说:“放心吧,就是个小毛病,过两天就好了”。
母亲看到儿子的状态还不错,也就相信了。可又过了几天,母亲再次跟冯细安视频时,冯细安却没有接听,而是以电话的方式给母亲报平安。
电话里,冯细安只是跟母亲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且声音微弱,有气无力。母亲顿时觉得不对劲,于是悄悄地去医院打听孩子的病情。
经打探,她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得了恶性肿瘤,将不久于人世。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是莫大的打击,她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平时健健康康的孩子竟有如此遭遇。原来儿子每次在视频里的笑都是一种假象。
一个母亲怎么能不知道儿子的心声,冯细安是怕自己难过才瞒着自己。
这天,马章兰没有去看儿子,而是在家照看自己的小孙子。上午她带着小孙子下地干活,遇到熟人跟她打招呼,她也像往常一样回复,脸上没有表现出丝毫异常,仿佛对儿子的事情全然不知。
可就在当天下午她便选择投塘自尽,草率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4月18日下午3点,马章兰带着孙子到了大嫂家,他告诉大嫂要去山上割草喂猪,并让大嫂帮忙照看一下孙子。临走时,她还拿着手机和镰刀。
此时,丈夫正在医院照顾生病的冯细安,不一会儿,他的电话响了起来。
是妻子打来的,马章兰在电话里交代了自己项链和钱存放的位置,并嘱咐冯先光保管好,便挂断了电话,之后冯先光再打过去就再无人接听。
这时冯先光觉得妻子的语气不对,就像交代后事,于是跟儿子说要回家一趟。
路上,冯先光给自己的大舅子打了电话,让他赶紧找找她妹妹去了哪里,并简单交代了电话内容。
于是,大舅子叫上了好几个人去寻找马张兰的下落,一个小时后,他们在山上一个池塘里找到了马章兰。
此时,她已经溺水而亡,漂浮在水面上,池塘旁边有马章兰的一把镰刀,还有一部手机,手机里有冯先光打来的十几个未接来电。
当亲戚看到这种场景,并没有把情况马上告诉冯先光,而是给冯先光打电话让他赶紧回家,然而他们并没有等来冯先光,而是等来了他的死亡。
当天下午6点冯先光给亲戚打来电话,说自己已经快回到家,并且像妻子一样交代好贵重物品存放的位置。
亲戚们意识到不对劲,马上又去找冯先光。大概7点左右发现了他的痕迹,和妻子的死亡地点一样,在山上的池塘边发现了冯先光的衣服、鞋子等,衣服里面还装着户口本和200多块钱。
亲戚们判断冯先光也有可能投塘自尽了。那时天色已晚,只能请专业人员打捞,到了后半夜3点多,冯先光的遗体才被找到,同样也是气息全无。
就这样,冯细安的父母双双死亡,中间仅仅相差4个小时。面对这种情况,家人们不敢告诉生病的冯细安,只是把冯先光和马章兰的牌位放在家中,遗体放在殡仪馆。
此时,冯细安的家里一片安静,没有人祭拜,更没有人操办,冯细安正躺在医院里,对这一切毫不知情。
冯细安不停的给父母拨打着电话,可打了几十个,依然无人接听。妻子和亲戚到医院看望他,也是一个谎言接着另一个谎言的往后托日子。先是告诉冯细安父亲的手机丢了,又说母亲的手机坏了,可冯细安始终都不相信。
实在没办法,冯细安就求着妻子说:“你把电话给我父母,让他们给我报一下平安吧。”可妻子始终没有给他答复,而是给他一个勉强的理由接着转移话题。
几天过去了,这件事很快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注意,各种报道更是层出不穷。
妻子怕冯细安承受不了丧亲之痛,还特意嘱托邻床的人三天不要看新闻,就连冯细安的手机妻子也是定时刷信息,只要看到关于父母离世的新闻就赶紧屏蔽掉。
谎言不被拆穿那还是谎言,一旦被拆穿,真相远比谎言更可怕。
冯细安还是在朋友圈看到了父母双双离世的消息,他瞬间变得情绪低落,伤心欲绝。此时的冯细安觉得胸口就像是插了一把箭,深深的扎进自己的心。
他无论如何都不相信,爱自己的父母就这样离开自己,这到底是为什么?后来,他从邻居那里得知,原来冯细安不是冯先光和马章兰的独子,在他之前父母还有两个孩子,只是都不幸身亡。一个在1岁时因病离世,而另一个在3岁时意外离世。
冯细安是冯先光和马章兰的第三个孩子,所以当生下他时父母格外欣喜,从小到大,夫妻俩也把全部的心血和希望放在冯细安身上。
可命运总是爱跟人开玩笑,就在冯细安26岁时,又得了不治之症,夫妻俩不但无力承担,更无法再次承受丧子之痛,尤其马章兰,再也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于是不如让自己先结束生命。
而丈夫在得知自己妻子离世后,更是崩溃不已。对冯先光来说,妻子就是他的精神支柱,支柱没有了,他也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当冯细安得知父母离世的消息时,他的心彻底被击垮,想到父母对自己多年的付出,而自己却成为了父母一辈子的负累,冯细安觉得自己特别不孝。
几天后,他非要闹着出院,强忍着病痛也要回家看父母最后一面,亲朋好友无法劝阻,只好答应了他。
到了家中,冯细安跪在父母的灵位前很久,没有哭声,脸色苍白,几近晕厥。在他心里仿佛跪得久一点,才能弥补对父母的亏欠,最后在妻子和亲戚的搀扶下他才慢慢坐了下来。
出殡的那天,冯细安终于忍不住大哭了一场。他躬着身子,浑身无力,根本无法顾及他人的劝阻。过了很久,才在家人的安抚下稳定情绪。
这时,记者还拍下这样一幕:一个简陋的院子,屋里只摆放了几件家具,还有一些破旧的被子。
可以想象冯细安的父母生前是多么劳累,似乎为了孩子付出了一切,没有为自己考虑半分。
父母选择死于孩子之前,更是想以此来表达对人生的绝望和对孩子沉重的爱。
父母离世了,可冯细安还有妻儿,他只能带着父母的爱和期待继续坚持治疗。可不幸的是,一个月后,冯细安因病情加重死亡,一个家庭的悲剧就这样落下帷幕。
有人说这样的父母太不负责任了,面对困难宁愿一走了之也不愿陪儿子一起面对。
也有人说,那是父母不想再次体验失去儿子的痛苦,自己生养孩子再把他送走是件很残忍的事。这时候的活着,对冯细安的父母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
是啊,人生本就充满苦难,而世界上的人承受的压力,又有谁可以想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