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消亡的中医药出路在哪里
走向消亡的中医药出路在哪里(点击原文)
主讲人:关庆维
北京同仁堂名医馆馆长、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同仁堂集团专家委员会高级专家。出身于中医世家,是国医泰斗关霦教授(字幼波)及国医大师关霳的嫡传弟子。专长内、妇、儿、皮肤科疑难杂症。尤擅长于肝胆疾患、过敏等涉及免疫系统疾患的诊治。
走向消亡的中医药出路在哪里
这么多年来,中医中药其实是处于一种停滞和消亡的状态。国家建立了那么多所大学,然后那么多学子苦苦地学,学完了以后,自己对中医中药都不信了。现在教育出来的药学家,基本上都是用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去引领中医中药学发展,其实把中医中药降低维度了。
物质结构观这个维度其实是三维的,而中医中药的维度比这高得多,它有时间节律,它有生命这个维度,有性气维度,所以它的维度有的要是能在人体的神魂魄意志里产生影响的药物,所以它的维度非常高,所以你要光在分子生物学角度去认知中药的时候,把中医给做低了,把它的维度给降到分子生物学西医学的角度上了。
中药的药性其实是跟生命发生的一个合象,没有生命参与的时候,你没有办法衡量这个植物、动物、矿物,这个药物的药性的走向和一个纠偏的状态。可是现在都在实验室里认识这个药物的对于疾病的治疗能力,这个实验室里根本没有生命这个合象。所以这个东西是认知不到的话,其实是对中医中药发展,一个几乎是毁灭性的一个角度。
可是我们现在基本上,搞实验的实验员不明白这个道理,很可怕的,比较著名的就是青蒿素,其实就是这个角度。什么叫中药?就是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指导下应用的药才叫中药。但是你看发展出来的现在的植物药学的药,都不受中医理论体系指导应用。
中医是生命的维度,生命维度发生的事情其实是生物学观察不到的,而现代医学其实是以生物医学的维度,解剖学的发生关注的都是实体的改变,而一些形而上的性气、精气神等等都观察不到的。所以中医观察活体的一些现象,其实在实验室里和在解剖学里显现不到的东西,所以在这样的政策法规和价值取向,和医学观的角度去统领中药学发展的时候,真正的中医文化没有得到弘扬和发展,中医中药人很无奈。
中医成才和成为医师的比较有规律的经验,其实就是读书然后名师指引,还有临证,然后再反复读书,然后再名师指引,然后再临证的这种重复的反复过程。当然读书不是你读什么书都行,而是读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一些书籍。因为你必须要学经典,而且必须要懂得经典方的构架,君臣佐使如何构架的,它的用意、还有归经、还有走向,还有在什么气候下,什么地域情况下应用,在什么甲子年的情况下应用更为突出。
我们的祖先和医家在实践当中,总结出的很多很多的君臣佐使的配伍的经典方剂,然后对于某些证候在不同时期,应用的时候纠正能力是最强的发挥。所以中医学一个方子你看着很简单,七八个药,但是它的历史背景、它的人文环境,它的自然气侯,它的人的证候状态,都是在变化当中实现的,所以像现在很多教育和书本里写的都是一方一病的状态,其实不是中医的医疗模式思维角度的,其实中医是一个整体恒动观,就是人的生命随着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节律上都在动。
所以中医是三因制宜的,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在不同地域角度上,在不同的生理节奏当中,我们的处方其实都在发生变化的。所以在纠正人的身体的偏性的时候,使用的是一组方剂,不是一个方剂,不是一方一病的用药方法。那样太简单了,而很高明的医生会在这个动当中,把你跟自然相应的那个机,去助你这个生机跟天道吻合。
这个用药的灵动的磨合,其实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积累的。这种长时间的积累才积累出自己的自信,自强的这种自我认可的自信心,其实中医现在就需要的是一种自信心的成长,民族文化,中医学的价值取向,生命观价值观的这种自信的认可,现在很多孩子在他学医的过程当中,没有建立起来对于中医的自信心,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对于中医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心都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这样,他的这种价值观没有建立起来,他成为不了真正的中医的。
老中医为何不随意开方?中药里面的“猫腻”太多了,听完涨知识(点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