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肺炎
2017-05-23药源危害案例 编辑:admin
一药源性肺炎反复误诊至勘误治愈
本文介绍一个药源性肺炎的病例。患者在未确诊前,曾以越来越重的发热先后就诊于省、市和教学医院等多所医院,曾几度误诊误治。诊断矫正之后,停用了诱发致病的药物,并加用较大剂量的皮质激素等,病情很快好转并治愈。讨论中述及教训和经验之外,对药物诱致肺炎的一般机制和鉴定有关致病药物的脱颗粒试验,略作阐述。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3岁,于1985年7月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月余,曾因低热咳嗽,在当地医院按感冒合并感染用红霉素、氨苄西林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体温反而由37.5c上升至39c。持续月余后,转诊到外市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和真菌病”后,又转回当地医院治疗。继续对症治疗并应用各种抗生素。但是患者仍然发热,直至60天后,病情更重致卧床不起,遂转入我院。查体:T3c,R 16次/min,P 104次/min,神清合作。颜面和肢体皮肤潮红,巩膜无黄染。两肺有散在中小罗音,右侧为重,右侧肺部叩诊为浊音。心脏:音纯律整。肝肋下触及边缘。实验室检验:WBD 25X10/L,St 16%,P72%,L12%。后前位X射线胸片:两肺纹理增强,右肺中下野可见浓淡不匀的片状阴影,左肺下心旁区有点状及片状阴影,右肋膈角不清。侧位X射线胸片:右肺下叶后基底部可见浓淡不匀阴影。肺部体层X射线片:各支气管未见扩张的截断影象。入院诊断:肺内炎症,性质待定;败血症不除外;皮肤炎待除外。入院后测尿肌酐4.8mmo1/24h,尿肌酸608umo1/24h,ⅠgG2.1/L,ⅠgA250mg/L,ⅠGm202mg/L,ANA: 3次均为阴性。血细菌培养3次亦均阴性。入院后,加大抗生素用量:多粘菌素70ug p8h,肌注;头孢唑啉钠5g/d,溶于林格液500m1中静滴;林可霉素1.8g/d静滴;持续8d 。病情仍不见好转,反而更为加重。体温高达40c 左右,皮肤潮红更重,伴有严重的关节疼痛,不能活动,不能翻身,呼吸困难,患者处于重危状态。连续多方治疗,加大用药,均告失败。正当越治越重而苦思的时候,我们考虑有无药源性疾病之可能,有无药源性肺炎之可能,随即测脱颗粒试验。结果对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钠,均呈明显的阳性反应。诊断线索终于找到。立即停用有关抗生素,加用氢化可的松200mg/d,静脉滴入,同时口服泼尼松20mg,每日3次。按更正后的诊断,调整治疗后,皮肤潮红和红斑逐日消失,关节疼痛也逐日缓解,咳嗽减轻,1星期后体温从高转低,并逐日降至正常。复查X射线胸片,肺内阴影亦完全消失并痊愈出院。讨论:药物对疾病有防治作用,但另一方面,大多数药物同时也具有毒性作用或各种形式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也可引起医源性疾病。有报告:药物引起疾病或反应约占住院患者的5%~10%,药物所致的肺部疾患约占药物性疾病的4.1%~7.3%;有些可因延误诊治而造成死亡。在医用药品日益增多的当代,作为临床医生对此应有足够的警惕。本病例开始是以一般感冒性发热就诊的。当时可能就是一般的感冒。由于应用了易致变态反应的红霉素和氨苄西林等多种抗生素,而引起了药源性肺炎。误诊后,又一再加大抗生素的用量,结果使药源性疾病进一步加重,且几乎导致患者死亡。作者:黄道同 郑丽等(鞍山市中心医院)。
本文介绍一个药源性肺炎的病例。患者在未确诊前,曾以越来越重的发热先后就诊于省、市和教学医院等多所医院,曾几度误诊误治。诊断矫正之后,停用了诱发致病的药物,并加用较大剂量的皮质激素等,病情很快好转并治愈。讨论中述及教训和经验之外,对药物诱致肺炎的一般机制和鉴定有关致病药物的脱颗粒试验,略作阐述。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3岁,于1985年7月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月余,曾因低热咳嗽,在当地医院按感冒合并感染用红霉素、氨苄西林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体温反而由37.5c上升至39c。持续月余后,转诊到外市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和真菌病”后,又转回当地医院治疗。继续对症治疗并应用各种抗生素。但是患者仍然发热,直至60天后,病情更重致卧床不起,遂转入我院。查体:T3c,R 16次/min,P 104次/min,神清合作。颜面和肢体皮肤潮红,巩膜无黄染。两肺有散在中小罗音,右侧为重,右侧肺部叩诊为浊音。心脏:音纯律整。肝肋下触及边缘。实验室检验:WBD 25X10/L,St 16%,P72%,L12%。后前位X射线胸片:两肺纹理增强,右肺中下野可见浓淡不匀的片状阴影,左肺下心旁区有点状及片状阴影,右肋膈角不清。侧位X射线胸片:右肺下叶后基底部可见浓淡不匀阴影。肺部体层X射线片:各支气管未见扩张的截断影象。入院诊断:肺内炎症,性质待定;败血症不除外;皮肤炎待除外。入院后测尿肌酐4.8mmo1/24h,尿肌酸608umo1/24h,ⅠgG2.1/L,ⅠgA250mg/L,ⅠGm202mg/L,ANA: 3次均为阴性。血细菌培养3次亦均阴性。入院后,加大抗生素用量:多粘菌素70ug p8h,肌注;头孢唑啉钠5g/d,溶于林格液500m1中静滴;林可霉素1.8g/d静滴;持续8d 。病情仍不见好转,反而更为加重。体温高达40c 左右,皮肤潮红更重,伴有严重的关节疼痛,不能活动,不能翻身,呼吸困难,患者处于重危状态。连续多方治疗,加大用药,均告失败。正当越治越重而苦思的时候,我们考虑有无药源性疾病之可能,有无药源性肺炎之可能,随即测脱颗粒试验。结果对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钠,均呈明显的阳性反应。诊断线索终于找到。立即停用有关抗生素,加用氢化可的松200mg/d,静脉滴入,同时口服泼尼松20mg,每日3次。按更正后的诊断,调整治疗后,皮肤潮红和红斑逐日消失,关节疼痛也逐日缓解,咳嗽减轻,1星期后体温从高转低,并逐日降至正常。复查X射线胸片,肺内阴影亦完全消失并痊愈出院。讨论:药物对疾病有防治作用,但另一方面,大多数药物同时也具有毒性作用或各种形式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也可引起医源性疾病。有报告:药物引起疾病或反应约占住院患者的5%~10%,药物所致的肺部疾患约占药物性疾病的4.1%~7.3%;有些可因延误诊治而造成死亡。在医用药品日益增多的当代,作为临床医生对此应有足够的警惕。本病例开始是以一般感冒性发热就诊的。当时可能就是一般的感冒。由于应用了易致变态反应的红霉素和氨苄西林等多种抗生素,而引起了药源性肺炎。误诊后,又一再加大抗生素的用量,结果使药源性疾病进一步加重,且几乎导致患者死亡。作者:黄道同 郑丽等(鞍山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