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容易”的最后,就是所有人都不容易

2021-03-12追求公平正义 编辑:admin

“都不容易”的最后,就是所有人都不容易

昨天披露了一张收据——福建一个农民,为了维权,请求媒体发声,在2020年11月给一家中央媒体单位交了19800元,订阅了55份报刊,但三个月过去了,仍未被报道。(见昨文《这张收款收据,让人忍不住拍案而起》)

“都不容易”的最后,就是所有人都不容易

我忍不住拍案而起了。

发文时我把收据打了马赛克,目的是不撕破脸,让有关各方将这个拖延7年的案子切实地往前推动一步。

有不少读者朋友质疑说:这个收据很不正规,没有三联,没有收款人、经办人,好像还是打印的,呦呦鹿鸣是不是被骗了,或者那个农民遇到了骗子?

这个可能性很小。这张收据到我这两个多月了,昨天发文之前我已经询问过,当事人已收到了所订阅的报刊。也就是说,虽然这个收据并不常见,但确实有用。(巧合的是,他今天刚好也接到了公安局领导的电话)。另外,我也通过他的亲戚以及过去的举报材料佐证了相关信息。

大家主要把握背景:在我十几年的媒体工作经历中,这种让当事人订报的现象,司空见惯,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

今天再谈这张收据,只是想补充另一个视角。

也就是那家媒体的视角。

从他的角度,工作上,并没有做错什么。他接到了一个举报,努力去采访,成文了,向领导汇报了,然后,让当事人订报,也是执行任务,款项也交单位了,报刊也送到了当事人手里。他只是领一份工资而已,积极工作,关心民生,他有什么错呢?

再从他单位领导的视角看,这篇文章没有发表,是一个部门主任、总编辑自由裁量的权限范围,无需外人说道。这篇报道可能是写作质量不高,可能事实调查还不够清晰,也可能是报道发布后会违反监管规范,或者影响本单位利益,带来麻烦得不偿失。至于让当事人订报,作为媒体,也有经营任务,让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帮助扩大影响,增加订阅量,也是为单位好,他有什么错呢?

狮子不需要向羊儿解释自己昨晚吃了什么,更不需要解释自己是怎么吃的。

他们的记者能关注到这个七八年找不到发声渠道的农民,已经比其他采取完全无视态度的媒体好上很多了。

现实中确实就有更差的。

比如,前几天我刚好注意到一家媒体的总结报告,在圈内流传的,主角也是一家带国字头的媒体,财经类的。这家媒体的办报制度很清晰:将每年订报数量和拉广告拉赞助金额,作为考核提拔和奖惩内部职工的硬性指标

结果,出了一个事:在一篇报道之后,涉事企业一位经理前来谈判,要求撤稿,报社一位新提拔主管经营的编委接待,这位编委提出一百万元的撤稿要求,不成想,这家企业没有按套路出牌,一来二往,就把举报材料送到上级主管部委了。案件查下来,编委和其他领导都受到了严肃处分。

故事发展到这里,都还不奇怪,常规操作。但是,接下里这家报社整顿后的两项操作就让我印象相当深刻了:一个是,新上任领导要求抓考勤,所有一线记者坐班,主要工作就是在电脑上搜集材料,坚持打卡上班;另一个是,“报社采编人员悬崖勒马,不再参与监督报道”。

换言之,参与监督报道就是走向悬崖自寻死路?

杜绝有偿新闻,坚决落实采编和经营两分开,杜绝给采编人员下达经济任务指标,这都是正确的,但是,不再参与监督报道,岂不是就彻底脱离群众了吗?你的公信力又从何而来呢?

但这是我的逻辑,并不是人家老总的逻辑。从该报社新任老总的角度看,这是“加强领导,维护整体形象”,抓考勤让大家“同心同德”,杜绝监督报道是“回归正路”。而且,从领导艺术的角度,实际效果也很好,“尽管一线记者18个月、编辑人员8个月没钱发工资,但没有出现劳资纠纷等重大社会问题。”

人家说这是“回归正路”,也是言之有据,师出有名。现在国字头的报刊,诸君可以翻翻,每份都厚厚一摞,有几篇是监督报道?

上个月,就在春节前,广东一家老牌周刊也出事了。这家周刊1996年出刊,一向以新锐著称,20年前我也是他们的读者,颇为喜欢。这一回,该刊编辑部一群离职记者在朋友圈发布集体声明,列出杂志社出现的七大无法忍受的变化,其中第二点就是:

向采编部门下达经营创收任务,以制度硬性引导、鼓励记者写商稿,并将“为客户提供全媒体整合营销方案,使品牌实现最大价值商业变现”列入采编改革方案,将“利润转化、广告拉动”列为记者考核、评估、奖励标准。“

此外还有“天天打卡,日日开会,并将其作为衡量记者工作内容的重要标准,严重影响记者正常进行采编工作”,“最大限度压缩杂志采编成本”(杂志稿件基础稿费低至800-1000元/篇),“新任管理人员作风粗暴,在编辑部内部挑动低层次竞争”,等等。

创收和打卡部分,几乎就是前面那家国字头报社的翻版,问题是,广东这家周刊明明并未“犯事”,没有敲诈勒索,从创刊开始,他们就一直靠市场吃饭,而且颇有读者基础。

不过,这也是我的理解,如果从“新任管理人员”的角度,即便没有犯事被整顿的前因,采取这些措施仍然可以是自成逻辑的:抓考勤、抓经营,有什么错呢?市场化媒体嘛,赚钱难道不是第一位?经营不好,编辑部从哪里领工资去?

所以,问题不是曾经干过什么坏事,而是怎么看待事情本身。

大家都各有一套依据。

前几天,年初七吧,还有一件事,把我活生生笑出眼泪来。是南方某县融媒体中心向社会公开招聘若干编外工作人员,包括新闻记者、播音员、技术人员共6人。这招录条件里赫然写着:“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懂得感恩、有责任心……”。条件是:试用期2000元每月,转正后包含五险在内每月2700元。

这家融媒体中心之前公开招录过三次,每一次要求的文字都差不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有责任心”,这一次,特意加上了“懂得感恩”。

每个月2700元、编外,要求人“懂得感恩”。在许多媒体领导的角度来看,有一份工作给到你,即便是编外的,已经是莫大的恩情了。在这个逻辑里,新闻记者的工作价值之塔,并不是靠挖掘真相、传播真相来搭建,而是靠上级(也就是其本人)所赐予

狮子有狮子的逻辑,羊群有羊群的逻辑。狮子可以以“小羊把水弄脏了”为由,吃掉小羊,也可以完全不要理由就直接吃掉小羊,甚至可以让小羊被吃掉之前表达感恩。

说到底,每个人做事,无论个人或者领导,好像都没有错,都有自己的逻辑,甚至,都在履行、执行自己的使命,在维护单位、集体利益或某个高尚的理念,都有苦衷。

简单说,都不容易

在这样的环境下,再来看那张收据,是不是就更容易理解了?

所以问题在哪里?问题在于:以上这些鸡同鸭讲,满天飞的制度、套话、场面话,都不容易,也都没有了是非

不问是非,只计利害。我们总是在一些本不该计较的利益之争上拼死相争,却对一些本不该宽容的原则性问题无限宽容。

没有是非心,最后也就渐渐没有了羞耻之心,做什么都会找到一套理论依据,有时候甚至是高大上的理论。

最后,所有的发声、救济的渠道都被污染,当一个人的正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哭告无门,只能寄希望于千年一遇的包公再生,如果包公没有再生,社会肌体内里的戾气、怨气就不断累积。 是的,一个社会,求真精神太弱,就是这样的结果。“都不容易”的最后就是所有人都不容易。

也正因为如此,如果我们身边恰好有张扬着求真精神的人,哪怕他只是阶段性地张扬这种精神,也请一定鼓励他、帮助他,而不是嘲讽他、奚落他、消解他。当然,最好的情况是:我们自己,恰好就是这样的人。

如此,善莫大焉。

20210302呦呦鹿鸣

      当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公平太多时,他就会转而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这对其本人和社会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他之所以要这样,就是因为他所遭遇的不公平,是社会造成的。比如某些制度的不合理,某些权势的胡作非为,某些有钱人的飞扬跋扈,欺男霸女,等等等等。总之,如果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就难得安宁了,天下就难得太平了。最后都会在撕杀中受伤,没有真正的赢家。这就是不公平造成的恶果。?所以,一个社会要和谐稳定,要健康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公平公正。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这是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是否文明民主的主要标志。

大家都爱看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老百姓为何给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老百姓为何给 一纸判决把中华民族推向深渊一纸判决把中华民族推向深渊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