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见》| 善良的柴静,何故走到与法官对峙?

2021-07-01聚焦法制建设 编辑:admin

读《看见》| 善良的柴静,何故走到与法官对峙?

张洁在一个刚性的改革会议中说:“柴静跟我一样,太善良了,做不了对抗性的采访。”

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柴静的致命短处,也让我巧妙地看了一场柴静与法官的“唇枪舌战”!

史努比组织的内刊“圆桌讨论”中,大家对于柴静的集中意见也是不能做好刚性采访,有同事说:“她的神态时刻在告诉对方,坐在你对面的是一个妹妹”,也有同事说:“老觉得她像个电台夜间节目主持人,要向你倾诉点什么。”

初入采访报道的柴静确实是刚从烂泥堆里拔出脚,有些傲娇,有些矫枉过正的活泼和积极,也有些意气风发的志气,但骨子里的刚性也未必很差。常年跟着柴静的老范和张天贺很是清楚,柴静有善良和怯懦,也有刚性和坚决。

柴静采访过一个为被双规检查的企业家,当时采访进度很缓慢,去见人的时候不断地被对方推辞说是领导出差过两天回来,这种事不能急于求成,只能慢慢的等。

还好有个大胡子告诉柴静,让她去把楼里的每一层的门都敲一遍,然后他在台阶上喊:“请问您见着书记了么?我们找他,有这么个事儿,我给您说说……”正是因为这两句话,真的就见到了。

这个企业家被判刑三年,而当时的主要证据是一个复印的手写材料,众人所知,复印的证据是不能被采信的,但法官却判了。

当时柴静去采访这个法官,询问法官,明知道当时的证据不是原件,为何还是采用并做了判决的时候,法官很惊讶,却也是搪塞了几句说:“不是原件……有些没有原件。也不是我们非要这个证据不可。”

柴静不理解,遂追问法官,不是原件却能使用的原因,法官生气地表示:“我认为它是原件。怎么不是原件呢?”柴静冷静地将手写材料纸放在桌子上,继续追问法官:“您认为它是原件,我们看到的明明是手写的一个复印件。”

法官大怒,说自己没有看到什么复印件,只有真正的原件,并且掷地有声地表示柴静手中的手写原件并非是原件。

柴静反击说在第六点采用的时候,法官急切切地说柴静只会查第六点,为什么不管一二三四五七八?整张脸都扭曲地去解释和强调:相信这个手写材料是原件的人只是柴静自己而已。

法官大喊:“我至今还认为他是有罪的。你不要成为别人的工具。”

柴静不慌不忙地回驳举例说:“法庭辩论的时候,辩护律师说司法不要成为工具,您怎么看?”

由此,法官恼羞成怒,愤然离去。

因为这次的采访,张天贺对柴静刮目相看,并开玩笑地说:“这温柔的小刀儿,左一刀右一刀,一会儿就剩下骨头了。”又是叹气“一个姑娘这么厉害,谁敢娶?”

的确,柴静很善良,但她并非一味的悲悯众人,而是用自己的能力和职业操守去为那些受苦的人做点什么,即便无法全然感同身受,却也在和真正的恶劣势力做强有力的对峙。

曾看过一段话:

一个社会有三大底线行业,一是教育,二是医疗,三是法律。

无论社会多么不堪,只要教育优秀公平,底层就有上升的希望;

只要医疗不黑暗堕落,生命就会得到起码的尊重;

只要法律秉持正义,社会不良现象就能被压缩到最少。

我们细思极恐,所谓的“灰色地带”看似是那么的冠冕堂皇,事实上,总有那么些人,把相信真相只当成是“你相信而已”,而非还原真相,也深谙着在违背原则和真相的表面上如何加上一层假模假式的滤镜。

柴静在《看见》中写道:“善良的人,做‘对抗性’的采访,并不会跃跃欲试地去争强好斗,而是在真正需要守护真相的时候,做出绝不退步的对峙。”

由此可以看出柴静是一个好的记者,温柔且强大,善于敏锐地察觉到周遭的疾苦,予以温暖的怀抱;也能勇敢地直面淋漓背后的鲜血,对强权说不!

大家都爱看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老百姓为何给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老百姓为何给 一纸判决把中华民族推向深渊一纸判决把中华民族推向深渊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