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确的养生观
2023-10-30实用养生 编辑:admin
养生就是健康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教授:
我们做过一个研究,已经十多年了。北京什刹海地区那些老百姓的养生活动。结果我们上次遇到一个老先生,八十多岁,我问他,你身体这么好,你有什么养生秘诀啊?他说我没什么秘诀,我就一句话,我从来不吃肉。好,我们又看到一个九十多岁,一个老先生,身体更好,我们问他,你有什么秘诀没有?他说我没有秘诀,我就一句话,我就喜欢吃肉。第三个老先生说了,我是有肉吃肉有菜吃菜,第四个说我就喜欢运动,第五个说我从来不运动。那你说养生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吗?
邓铁涛 国医大师:
你像国际卫生组织这几年才说,医疗的重点不是在治疗,是在健康,其实我们中医,老早就讲养生,养生就是健康,《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就讲哪些人怎么长寿,就讲健康。
金世元 国医大师:
关于这个养生它有一个总的要求,我记得《黄帝内经》有这么个记载,它说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这三句话。
养生的原则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教授: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一条总原则,养生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那可是太重要了,那比方法重要得多,方法可以五花八门。但是如果不按照这个原则,所有的方法都可以说是错的。
那这个养生总原则是啥意思?就是要效法阴阳的变化规律,与术数相和谐。这个阴阳的变化规律是啥意思呢?就说人自己分阴阳,阴阳的细分就是五行,宇宙万物也是分阴阳的。我们人要按照阴阳的变化规律来做,我们自身的阴阳和外在的阴阳要和谐。
那什么叫和于术数呢?前面那个术是表示技术方法,而这些方法往往又可以用数字来表达,叫术数。那么一三五七九就是阳数,二四六八十就是阴数,跟人的五脏一一相对应的。一六为水,就是肾,二七为火,就是心,三八为木,就是肝,四九为金,就是肺,五十为土,就是脾。所以说你不要违背它,你违背了这个术数,实际上就是违背了阴阳的规律。
我们掌握了这个原则,你就不会出现那种错误了。说你们多吃吃绿豆,结果大家浩浩荡荡吃绿豆,把绿豆吃得涨价、吃的缺货。说你们多吃生泥鳅,结果大家浩浩荡荡吃生泥鳅,好多人得了寄生虫病。这叫低级错误,这叫不懂得总原则。什么意思?假设我是一个阴性体质的人,我在吃大量像绿豆、生泥鳅、海鲜,尤其是海螺、螃蟹,这些大寒的东西。当然是错误的,违背了这个规律。但我假设是一个阳性体质的人,我多吃一些寒凉的阴性食物,那就可以的,那就是阴阳综合,所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颜正华 国医大师:
还有一个是劳逸结合。要有劳有逸,不能过劳,过劳的话对身体也不好,也不能过逸,要做到劳逸结合,对身体才有好处。总的来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运动锻炼,条畅情志,心情舒畅,适当吃点保健药。也就这五六项吧,对健康长寿很有好处。
金世元 国医大师:
《黄帝内经》还关于饮食还有要求,它说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谷为养就告诉你五谷杂粮,不要偏吃什么精米白面太多了。它说五畜为益,猪肉、羊肉、牛肉、鸡肉这是五畜,都是补养的,但是不能多用,五果为助,果子再好,它是助消化的,它不是主食。五菜为充,菜它有一定营养,但是它是调理肠胃的,你能够保证你吃得进去排泄得出来,没菜不成。
郭诚杰 国医大师:
人都想长寿健康,这是每个人都希望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年轻开始,不要等病来了你再养生。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教授:
所以什么叫养生?我用一句话概括。养生就是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医大家人物介绍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
1958年10月生,安徽徽州歙县人,出生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学世家。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邓铁涛 国医大师
邓铁涛(1916年10月—2019年1月10日),广东省开平县人。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内科专家。
颜正华 国医大师
1920年2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金世元 国医大师
北京卫校中药学科主任、主任中药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药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学会委员、北京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华本草》编委等职,对中药的鉴定、炮制、制剂等有丰富经验。
郭诚杰 国医大师
生于1921年,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中国著名针灸专家和中医乳腺病专家。现任中国针灸学会荣誉常务理事,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
中国长寿专家林海峰去世,终年51岁,背后原因惊醒无数人……
来源:读书369
林海峰同志逝世——“中国营养健康网董事长、阳光森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医药保健研究会理事、中国保健食品协会健康专业委员、中国长寿专家组营养专家”,林海峰同志不幸于2019年11月11日逝世,享年51岁。
林海峰同志曾反复宣传大米等谷物是“现代中国人饮食中的毒药”,是“产生各类现代疾病的关键”。
要排除毒素,其核心就是不吃任何固体食物,每天只喝8杯西芹、胡萝卜、黄瓜等榨成的果蔬汁。
林海峰同志坚定地认为:连喝5-7天果蔬汁,一些慢性病完全可以治好,而且“这辈子就不容易再生病了”。
林海峰同志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瞎养生是件很危险的事。
01
2019年11月11日,称“自然疗法大师”、鼓吹“断食排毒养生”的林海峰,在云南丽江意外身亡,终年51岁。人们一片叹息,“太意外了!他那么年轻!”
林海峰朋友向记者表示,出事前几天,林海峰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称自己吃了一包过期的红枣,“全身僵硬”,但他没有去医院,通过呕吐的方式,将食物吐出来后,身体恢复了正常。
随后,他删除了这条朋友圈动态。几天后,林海峰和一些朋友去丽江游玩,当日吃过晚饭后,林海峰突发意外倒地。
被送到医院后,已经没有生命迹象,大家怀疑是“食物中毒”酿成悲剧。“他自己是做自然医疗的,可能认为自己能够排出来,就没有去医院。”这位人士感到惋惜。
他原本并不为大众所知,却因为“自然疗法大师”“断食排毒养生”“中国长寿专家组营养专家”与过早逝世联系在一起,让无数中老年人陷入无尽的思考。
02
突然想起在群里看到的一段话
都说舞蹈能长寿,跳舞的陶金36岁走了;
都说早锻炼能长寿,天天在中央电视台教大家早操的马华36岁走了;
都说学佛能长寿,向佛的陈晓旭42岁走了;
都说唱歌能长寿,歌手姚贝娜、叶丹、臧天朔、布仁巴雅尔分别于30多、40多、50多岁走了;
都说笑能长寿,一辈子幽默、说笑话的侯耀文、笑林都50多岁走了,李咏才50岁也走了;
都说勤动脑,多动手指能预防老年痴呆,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动脑动眼动表情,动手动脚动全身也痴呆了……
难道真的越养生越折寿?
当然不是。我们需要的不是养生,而是要动脑养生,科学养生。任何跟风的非此即彼和强制自己都是错误的。
03
千篇一律的健康指标,误人不浅!
人生步入老年,该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气。这个福,是自然自在的衰老过程和形式,所谓仁者之寿。
自古以来,长寿,被向往;养生,被推崇;百岁,被期望。但有不少人却过分地追求长寿,走进了误区,反而忽略了生命里真正的价值。
哪个活法最长寿?
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街谈巷议,道听途说……听来听去,越听越迷茫。别人的活法,只能欣赏不能照搬,跟风的模仿,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老年慢性病很严重?
老年体征的退行性变化,应该视为正常,何必当做病变?天天测血压、量体重,形成负担,为此食寝不安,反生大患。
抗衰老?
衰老岂能抗,天下哪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况且,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活了多少岁,而在于有生之年中,我们是否真正懂得并提升了生命的质量。
04
老年人有病是常态,无病是例外。
时下,有许多老年人在生理指标与正常值失之偏颇时,助长了过度讲究健康的倾向。
以一台汽车为例,出厂指标与堪用指标一定是不等同的。
如果拿出厂标准检查我们家家户户的在用汽车,恐怕全都是不合格的,但我们不是每天都开得好好的吗?
老年人血糖稍高一点,血压稍高一点,只要相对稳定,一点问题也没有。
现在老年人中流行的理念是“以健康为中心”,这种提法值得商榷。
人生在世,应该以快乐开心为目标,健康只是条件,不是目的。
如果以健康为中心,甚至以健康为目的,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喝,一天到晚抱着个血压计、血糖仪(我确实见到过每天三餐,餐前餐后测六次血糖的朋友),这哪里是人生?哪有幸福?充其量是战战兢兢地苟活着。
近日网上流行一句话:你要过日子,不要让日子过你。是否也可以用来套用一下老年人健康问题:你应该享受健康,而不应该让健康奴役你。
05
生命有时在于运动,但有时也在于静养。
经常锻炼身体的人会比较健康,但不经常锻炼的人未必不健康。
健康的人抵御疾病的能力强,不健康的人抵疾病的能力差,但是如若不被感染重病,照样也能活得长久。
你看那些病病歪歪的、常年药罐子不离身边的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活着,把那些所谓的身强体壮的人都“熬”下去了。
常言道:柏木桶熬不过破瓦罐,小心驶得万年船。而生活中常看到过于健壮的人说没就没了,根本都不带商量的。就像体育运动员并不比一般人长寿一样。
过激的超负荷、超极限运动,只会损害人体、缩短寿命。貌似健康,其实并不长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适量的体育活动,但不要一决雌雄……
提倡中老年人散步,每天走一个小时就很好。北大老校长马寅初瘫痪在床,哪有多少运动?但也活到九十九岁。
过度的运动会损伤身体,加速人的损耗,加快了代谢并不一定会长寿。
乌龟没有兔子跑的快,但是乌龟比兔子代谢慢,寿命要比兔子长得多。
慢性子的人常常比急性子的人长寿,可能与代谢慢有关系。所谓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用来形容急性子很恰当。
06
许多老年朋友的不健康,恰恰在于过度讲究健康。
健康只能说明你的身体状况好,而长寿则是说明身体的持久性和延续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明明都是使用了六七十年的“老设备”,却希望能检测出年轻人身体运行的参数,这怎么可能?追求不可能的事情,只能伤害自己,能健康么?
说到底,我们还是要接纳大病急病没有,慢性病老年病有那么一些,只是基本健康或者说不那么健康,学会与各种慢性病老年病和睦相处,相依为命,这是现实。
总之,我们要习惯与“疾病”共存,携手同行,不那么健康地过好每一天,享受每一天,开心生活!人生才有意义!
07
长寿,就要顺其自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老年人不要贸然改变生活习惯。网络上流行什么食物治什么病,做什么运动能使什么器官保健,要自己辨别真假,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最好是正常生活,适当运动,食量不能太多、太少,要适当多饮清水。蛋白质食物要适当多吃。
人老了,交往不必过多。没事多坐着休息,感到累就躺一会,早上不要起床过早或太晚,走路要慢步防跌,过一种"慢节奏生活”。
这样做最大好处是能使情绪平稳,心脏不致过于疲劳,能使整个人都得以放松、修养。
老年人切忌猛吃海喝,运动不能过量。一定要自寻其乐,常与人交流,不把烦恼的事情放在心上。
只有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整个人有了精气神,生命才能得以延长。
08
敬畏生命,也要学会笑对归宿。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达,给与人类防治疾病和减缓痛苦的外力,有病就治,有药就吃。过度的治疗,得到的是无尊严无意义的生命。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个“孝”字,真是对晚辈严酷的考验。
敬畏生命的同时,也要学会笑对归宿。死亡既然是最后的归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过多地害怕了。一切顺其自然,交给“命运”就是了。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兄弟姐妹们,不要随意改变自己,不要刻意为难自已,不要信这信那,不要这也不敢尝,那也不敢吃。
我们都到了这个年纪了,随心所欲,淡泊从容,自由自在地生活吧!
毛泽东在人生低谷写下这首诗,激励了无数人(点击原文)
1929年10月,毛泽东身患恶性疟疾,身体十分虚弱,他被人抬着来到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修养。
当面对苦难时,你用乐观的心态来代替内心的不安,那么脚下的泥泞,将会是世间最美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