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中央领导警惕社会三大底线面临崩溃
2023-06-30内忧外患警示 编辑:admin
呼吁中央领导警惕社会三大底线面临崩溃(点击视频、视频2)
新华社怒发十连问 这些钱到哪里了(点击视频、视频2)
既得利益阶层是颠覆政权的主要力量(点击原文、原文2)
当今的正义---是邪恶战胜正义---邪恶成为“正义”(点击视频)
不追究第一桶金的原罪?腐败程度老百姓想象不到(点击视频)
看看我们国家台湾省百姓的生活情况(点击视频)
随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再喝政府的鸡汤文了(点击原文、点击视频)
新华社怒发十连问 这些钱到哪里了(点击视频、视频2)
既得利益阶层是颠覆政权的主要力量(点击原文、原文2)
当今的正义---是邪恶战胜正义---邪恶成为“正义”(点击视频)
不追究第一桶金的原罪?腐败程度老百姓想象不到(点击视频)
看看我们国家台湾省百姓的生活情况(点击视频)
随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再喝政府的鸡汤文了(点击原文、点击视频)
牙
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政府需要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首先,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比如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两极分化、官僚腐败。其次,政府需要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的沟通渠道,加强与人民的沟通和联系。最后,政府需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更加具体的措施来回应人民的呼声和期待,真正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
总之,政府需要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从“鸡汤”式言辞转向更加实际、有效的措施和政策,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同时,政府也需要不断改进自身,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
简单表述,就是不修国防却修楼宇宫殿。国家的内外城池壕沟都已经不足以守御防御外来进攻了,还要去修造宫室,这是亡国第一患。
敌兵压境之时,四面邻国却都不愿来救援。
把民力耗尽在无用的事情上,赏赐没有才能的人,导致民力因做无用的事情而耗尽,财宝因款待宾客而用空。
做官的人只求保住俸禄,游学没有当官的人喜欢呼朋唤友,君主制定法律用来诛戮臣子,臣子畏惧而不敢违逆君命。
国君自以为聪明而不过问国事,自以为国家安稳强盛而不做防御准备,甚至在四面邻国图谋攻打他的时候还不知戒备。
所信任的人不忠实,而忠实的人不被信任。
家畜和粮食不够吃,大臣不能胜任国事,赏赐不能让人感到欢喜,责罚不能让人感到畏惧。
7大亡国之患,条条应验,关注国际大势者不可不知(点击原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400多年前,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有一位先贤写了一篇文章,指出了7大亡国之患,后来,这7条全部应验了。
这位先贤是谁?他所说的7大亡国之患都说了些什么?
下面,我们先把7大亡国之患逐一学习一下。
一患: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
简单表述,就是不修国防却修楼宇宫殿。国家的内外城池壕沟都已经不足以守御防御外来进攻了,还要去修造宫室,这是亡国第一患。
这一点在南北朝末期南朝陈国灭亡的时候应验了。
稍微学过点历史的都知道,陈朝灭在陈后主手里,就是那个给他的妃子写《玉树后庭花》的皇帝。
陈后主叫陈叔宝,是个有名的荒淫帝王。他完全不顾当时隋朝已经统一了北方且国势蒸蒸日上的局面,只顾自己享乐。他大肆建造宫殿,其中尤以玄武湖畔的“临春”、“结绮”和“望仙”三阁最为宏伟,怎么形容呢?“阁高数丈,并数十间”。而且这些建筑都是用沉檀香木为材,以金玉装饰,内部设有宝床、宝帐,以及“服玩之属”。反正是极尽奢华之能事,只为了能与他的后宫美人们有享乐之地。
那么,陈国与隋朝的“国防线”呢?
陈后主完全依靠长江天堑。陈后主曾对侍从说:“王气在此,齐兵三度来,周兵再度至,无不摧没。虏今来者必自败。”
结果如何?
隋朝军队很快渡过长江,攻破建康,陈后主和其宠妃被俘于水井之中,只做了7年皇帝,就做了亡国之君。
二患:边国至境,四邻莫救
敌兵压境之时,四面邻国却都不愿来救援。
我们看看秦王朝统一天下灭掉的战国七雄中的第一国:韩国。
秦灭韩之时,战国列强都还在,但是没有一国去救援韩国,为什么?
韩国没有认清形势,立场摇摆不定,“朝秦暮楚”。华阳之战前,韩国就经常借道给秦国,使得秦国大军在进攻魏国等他国时非常方便;更早的时候,在楚国在和秦国打仗失败后,韩国竟然选择联合魏国“趁火打劫”,攻占楚国土地;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五国伐齐,韩国为五国联军之一,得罪了齐国。
总而言之,韩国平时没有和周边的邻国搞好关系,立场又不坚定,尤其是没有维护好同样出身于“三晋”的传统盟国赵国和魏国的关系,最终导致了在韩国被秦国灭国时,无一国出兵救援的境地。
三患: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
把民力耗尽在无用的事情上,赏赐没有才能的人,导致民力因做无用的事情而耗尽,财宝因款待宾客而用空。
我们看看直接导致“黄巾起义”的汉灵帝,是怎么把东汉王朝推入深渊的。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提到过汉灵帝:“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意思是说,刘备活着的时候跟诸葛亮聊天,谈到汉桓帝和汉灵帝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是“叹息痛恨”。
汉灵帝爱财如命,为了敛财,不惜卖官鬻爵,把朝廷的官帽子折价卖出去,价高者得,可想而知,买官的能有几个是真正有本领的呢?以国家公器“赏赐无能之人”,汉灵帝也真算是皇帝中的奇葩了。
更甚者,汉灵帝在宦官张让、赵忠的鼓动下,颁布了一项“地亩税”,就是从每亩地的收益中抽一部分上交国库,这一举措,让老百姓苦不堪言,真正实践了“尽民力无用之功”,空耗民力。
因为张让和赵忠的这个建议,汉灵帝甚至说出了“张让是我阿父,赵忠是我阿母”这样的话,可以看出,在灵帝眼里,不管是谁,只要能想办法给他敛财,他就认谁是亲爹亲娘,堂堂大汉的皇帝竟说出如此粗鄙话,你能想象吗?
在汉灵帝的一番作死的操作之下,汉灵帝光和七年,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爆发了。
四患:仕者持禄,游者忧交,君修法讨臣,臣慑而不敢拂
做官的人只求保住俸禄,游学没有当官的人喜欢呼朋唤友,君主制定法律用来诛戮臣子,臣子畏惧而不敢违逆君命。
这方面可以谈谈五代十国中的南汉政权。
南汉政权,四代君主,全部都是昏君,史所罕见。因为前两天针对南汉政权已经写过一篇《下半身失守新闻不断?看“太监王朝”的规定:想当官,先阉了!》,在此简单的谈一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我头像到我主页看看。
南汉四代君主,全部都是想着办法的制定办法来杀人,肢解、刀据、开水锅、烙铁床……最后亡国的刘鋹甚至规定:凡群臣有才能的,或者士子科举中了进士的,就算是状元,也都得先阉割了,然后才能任用。
就这样,很多当官的为了保住俸禄,也害怕于皇权的威慑,大部分就真的就去接受了“手术”,南汉亡国之君刘鋹的一句话,就把自己的南汉帝国变成了“太监王朝”。
南汉政权四任皇帝,一共只存在了54年就灭亡了。
五患: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
国君自以为聪明而不过问国事,自以为国家安稳强盛而不做防御准备,甚至在四面邻国图谋攻打他的时候还不知戒备。
看看《明史·神宗本纪》记载的一句话: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
什么意思?意思是说,明朝的灭亡,责任在于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崇祯的爷爷。
《明史》是国家正史,正史里的结论不是随便下的,是有原因的。看看万历皇帝的所作所为:
万历皇帝创造了古代君王的一项记录:28年不上朝。虽然说不上朝不代表他不管事,但万历帝只管大事不管小事,单就吏治来说,万历帝统治期间,因为皇帝“懒政”,很多关键岗位没有官员,朝廷法纪废弛,对整个明王朝和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十分严重。
著名的“万历三大征”虽然以明朝获胜而结束,但耗费银钱无数。万历后期,明朝与后金努尔哈赤的萨尔浒之战,明朝以失败告终。萨尔浒之战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努尔哈赤的崛起,从此,明朝东北方向再无安宁之日,直至崇祯煤山上吊而死,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导致南明朝廷毫无反抗之力,所以史学家说明亡于万历,真的并没有冤枉了万历。
六患:所信不忠,所忠不信
所信任的人不忠实,而忠实的人不被信任。
典型的就是北宋“靖康之耻”。
看看北宋末年宋徽宗信任的大臣都是些什么人:
蔡京,四次担任宰相,官至太师;
童贯,以太监之身领枢密院事,掌管兵权二十年;
王黼,以通议大夫超晋八阶,当了宰相;
梁师成,官至检校太傅,拜太尉、开府仪同三司,迁淮南节度使;
朱勔,因其父朱冲谄媚蔡京、童贯,父子均得官,他曾经官至威远节度使;
李彦,为大内总管,掌管皇帝内苑。
宋徽宗信任且委以重任的这六人不仅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而且以鱼肉百姓为乐,将好好的一个大宋王朝弄得乌烟瘴气,他们是导致江南方腊起义和金国入侵中原的罪魁祸首,被称为“六贼”。
那忠臣呢?
李纲,在靖康元年金国入侵北宋都城汴梁时,组织了史上著名的“东京保卫战”,击退了金兵,因为其忠诚义气,所以李纲在士民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可是这样一位忠臣,却因为受到排挤而不被重用。
于是乎,很快的,靖康二年,金兵重又南下,“靖康之变”,北宋亡国。
七患:畜种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
家畜和粮食不够吃,大臣不能胜任国事,赏赐不能让人感到欢喜,责罚不能让人感到畏惧。
看看明末亡国之前的种种,是不是就是为了证明这句话而存在:
据说闯王李自成本来是明朝陕北的一个驿站的驿卒,算是个体制内人员,他造反是因为俸禄不够吃,百姓们的穷困可想而知。在农民军起义之初,明朝也想过办法招抚,出粮赈济饥民当时起义的农民军听到有粮食吃了,也就接受招抚,不闹事了。可是粮食不够啊,原本赈济就杯水车薪,再加上地方官你扣一点,我扣一点,最后“所救者不及十分之一”,没多久农民军就卷土重来,接着明朝的天下就随之大乱了。
明末的大臣能不能胜任国事呢?看看崇祯皇帝怎么说的:“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可以看出,在这位亡国的当事人心里,他统治下的大臣都是“亡国之臣”。
为什么大臣们都在崇祯眼里成了“亡国之臣”?其实都是崇祯自己赏罚不明、赏罚不公造成的。
据载,崇祯帝经常对朝廷官员随意封赏,可是一旦国事出现失误,他又会将这些失误归结到官员身上,为了维护自己“圣明”的形象,他让官员成为“替罪羊”,对官员进行严厉的处罚乃至于杀头抄家,他在位的17年里,前后换了17个刑部尚书,50个内阁大学士。崇祯帝这样的管理措施使得当时朝廷官员人心惶惶,很大程度上使朝廷官员丧失了为崇祯帝效命的积极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廷腐败日深,崇祯帝自己也吊死于“煤山”。
好了,7大亡国之患讲完了,那么,到底是谁提出来的这7大患呢?就是先秦时代的墨子,7大患的说法源自《墨子·七患》,原文摘录如下:
子墨子曰:国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禄,游者忧交,君修法讨臣,臣慑而不敢拂,四患也;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所信不忠,所忠不信,六患也;畜种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七患也。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以七患守城,敌至国倾。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
有没有感觉先贤智慧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没错,先贤智慧可以增强我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可以教会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所以呢,建议大家:先贤典籍不妨多学一些,泡沫剧还是少看一些。
相逢即是有缘,既然已经读到了这里,还请点个赞,加个关注,共同交流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