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血铅之后,“圣人”的归“圣人”,货郎的归货郎

2025-07-28百姓深思 编辑:admin

天水血铅之后,“圣人”的归“圣人”,货郎的归货郎

当甘肃天水的铅污染阴影笼罩孩童健康,那位动辄在直播间高呼“为生民立命”的顶流主播,却只留下意味深长的沉默。

此前的七月初,董某刚刚在甘肃完成直播,三天卖了1.7亿,在这个中国最典型的贫困省赚得盆满钵满。当地民众举着“天水丈母娘,欢迎董XX”的标语站在烈烈赤旗下,眼中满是期盼。这些自称“丈母娘”的“董个球”们,曾为董宇辉的每一场直播冲锋陷阵,此刻却等不到偶像为她们铅中毒的孩子说一句话——哪怕是一句问候......

再此前,董某还在陕西眉县张载祠前激情宣讲“横渠四句”,称张载精神激励人们在波折中“重新注入力量”。

01 其实无论糖衣多厚,一切都是流量生意

董某的崛起堪称一场精心编排的文化戏剧。在直播间,他熟练引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儒家格言,将自己塑造成文化传道者与底层代言人。当粉丝因购买他推荐的问题食品而腹泻时,他却以“高三作文水平”的华丽辞藻回应:“有些人自己做不到,但要求你做圣人……一群活在阴沟里的人每天指责阳光耀眼”。这种将批评者污名化的策略,巧妙转移了产品质量问题的焦点。

俞敏洪给董某提供了绝佳的平台成就他,董某也曾对俞敏洪以“士为知己者死”表忠心,却在俞遭受近乎灭顶的网络暴力时决绝地保持沉默;他宣称“讨厌网红称呼”“不享受带货的工作”,却通过直播获利超6亿元,相当于东方甄选三个财季利润的一半;他标榜理想主义情怀,实际行动却是将“横渠四句”异化为带货背景音乐——刚吟诵完“为万世开太平”,下一秒就高喊“三二一上链接”。

这种分裂在聂圣哲的批判中显露无遗:“董XX这样的资质条件,若非机缘巧合和资本助推,很难成功……他是卖文化幻觉的人”。文化成了他商业表演的道具,圣贤语录不过是流量生意的糖衣炮弹。

02 万千“丈母娘”,最终沦为“董个球”。

董某对粉丝的驯化堪称当代奇观。他创造性地将商业场景中的消费者称为“丈母娘”,这个本属私人领域的亲密称谓被异化为饭圈身份标识。当聂圣哲讽刺性置换出“董个球”一词时,背后是对这种扭曲关系的深刻揭露:全国丈母娘被强行绑架为某网红的“私有财产”。

这一群体的非理性行为已构成社会警示:某“丈母娘”闯入高校校长办公室,以撞墙要挟取消聂圣哲博导资格,最终被诊断为狂躁症患者;退休老人掏空养老金购买董某带货的产品,“这个月钱买光了,只能喝粥了” ;更有人宣称“董XX卖屎她也愿意吃”,少女则询问母亲“可不可以跟辉辉求婚”......

面对这些极端行为,董XX从未进行正向引导。当学者指出其粉丝“辩论只为证明自己正确而非追求真理”时,这种认知缺陷恰是偶像长期纵容的恶果。粉丝的疯狂成为他的商业护城河——在直播间,她们以刷屏压制负面言论,甚至非法出版“董氏语录”将其捧为“平民经典”。

“董个球”于是成为这些脑残粉最好的注脚。

03 铅毒之下,“董圣人”的横渠四句失声。

天水血铅事件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文化人设背后的空洞。当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当孩子们的母亲们期待他发声,董某的选择是最鸡贼的沉默,不得罪任何权力,也不给它们添乱。这是董某出道以来的本色。他只会发出与巴黎奥运会期间抱怨的“我也没有正常人的生活”类似的撒娇,对公共灾难则绝对闭口不言。网友穷尽搜索之后发现,董某从来不曾为公共事件中的弱势群体发声,哪怕是微博的一个转发。

这种选择性失声揭示其伪善本质:他贩卖的“悲悯情怀”只在安全区生效,绝不触碰真实的社会痛点; “为生民立命”的誓言在需要为民众“立命”时自动失效;获得《人民文学》“传播贡献奖”的“文化使者”,在社会文化事件中自动隐身。真正的民生疾苦永远被排除在董某的话语体系之外。

好一个儒家伪善的当代范本啊——“满嘴仁义道德,行事不堪一提”。

04 血铅祛魅是件好事,此后圣人的归圣人,货郎的归货郎

董某的人设崩塌隐喻着流量时代文化偶像的普遍困境。许纪霖等学者搬出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论”,直指其将知识降维成“读者文摘体”,用“宇宙星辰”的虚词掩盖商业本质。当粉丝期待他成为“站在丈母娘那边发声的圣人”时,他本质上仍是个需对资本负责的商人。

董某的致命伤在于——他将文化做成了生意,却拒绝承担文化应有的重量。当天水孩童的血铅含量成为公共议题,当“丈母娘”需要他践行“为生民立命”的誓言,他的沉默让横渠四句沦为空洞的修辞把戏。

“丈母娘”们或许终将醒悟:那个被她们称作“青年楷模”的人,其实不过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的纯纯的卖货郎。

哪怕他贩卖知识都可以屡屡出现常识性错误,在居里夫人与诺贝尔文学奖之间乱点鸳鸯谱、甚至读错“羽扇纶巾”。他用苦情牌收割同情,用错误连篇的“文化小作文”制造知识幻觉,用“契约精神”包装对俞敏洪的背弃。

天水之后,3千万“丈母娘”或许终将懂得:能说出“为生民立命”的人很多,真正俯身察看民生伤痕的才是“圣贤”。那个被资本与文化戏服包裹的“圣人”,早已在公共良知的展台上原形毕露、不堪入目。

大家都爱看
天水血铅之后,“圣人”的归“圣人”,天水血铅之后,“圣人”的归“圣人”, 官员套路老百姓--法律法规成游戏(案例官员套路老百姓--法律法规成游戏(案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