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因父亲反对其学医欲买药自杀 医生:你爸做得对
2017-05-23深度关注 编辑:admin
原标题:父亲反对学医女儿以死相逼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生杨庆通过微博劝回女孩这段经历被发到网上后引发该不该学医的热议
成都商报记者 马天帅、张漫、安利平
该不该学医?您怎么看
(爸爸)一直在说女孩子要以家庭为主,将来要幸福就需要大量时间来照顾家庭,而医生做不到这一点。他又讲了很多比方说,你老公邀你参加他的同学聚会,你有手术怎么办,一次两次可以,一直这样下去怎么办?婚姻破裂怎么办?……
这几天我们一直吵架,昨天我爸爸从早晨九点教育我到下午四点,我特别绝望……我想明天再去医院问问,我真的是不想活了。
我现在选择以后自己承受我十几年的梦想了,凭啥就被他否了。
你是个小女孩,有梦想,有追求,这是对的。但同时,你爸爸的话也不无道理。他是爱你的,因为爱,他于是才霸道。每一个人的认知都有缺陷,你要谅解他。但有一点我要说,如果你已经超过18岁,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主,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父母负责。另外,你上面提到的那些傻事是很傻的,决不能再有半点这样的想法。再大的困难,有我们帮你,一定会解决。
我爸妈同意啦。谢谢你啊杨老师,在我最迷茫的时候开导我,让我能坚持理想不退缩。
是的,学医是艰苦的,你决定了,就不能后悔。
——杨庆与向原的微博私信对话节选
6月1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庆收到一条微博私信。一位高三女生向原(化名)向他求助,称自己一心想学临床医学,但父亲坚决反对,双方起了冲突,为此,她曾有了轻生念头。
几日来,杨庆通过私信、电话对其进行了劝导。6月18日,女孩终于告知,父母同意她学医了。在征得女孩同意后,杨庆将私信内容截图发出,很快,不少医疗界大V、医生护士、医学院学生等都针对该问题各抒己见。
昨晚,考了600分的向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当医生是她初中以来的梦想,临到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父亲却以医生职业“苦、累,收入低,风险大”为由坚决反对,她曾一度以死相逼,最终父亲才让步。
当医生是多年的梦想,爸爸却说学医就不认她
“6月13号的傍晚,我不得不联系一个给我发私信的女孩……我帮助了她,但我也常常在想,我是不是害了她。这是一个当医生难,想当医生也难的世界。”27日,@华西医院心内科杨庆发出一则微博,公布了他与一个女孩的私信对话。
杨庆微博中提到的这个女孩就是向原。
昨晚9时许,成都商报记者电话联系到了向原。向原今年18岁,家住西部某省。从初中开始,向原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医生。向原的成绩很好,上的是省重点高中的重点班,为了自己的梦想,她拼命地参加生物联赛,还得了国家和省上的奖项。但高考中,她发挥失利,自己估算分数在610左右。
原本就有些失落的向原,遇到一件更麻烦的事情:当她和家里商量报考专业时,父母反对她报考医学专业,“特别是父亲,坚决地反对。”6月10日,父女俩为专业的事大吵了一架。“坚决不准报医学,不然就不给学费,不认你这个女儿,打断你的腿……”父亲说过的这些话,让向原痛苦不已。
向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 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他希望向原读师范,或者语言、金融。父亲还列举出了一堆不允许她学医的理由:比如说,医生忙碌又辛苦,会影响将来家庭的幸福指数;其次是学成太慢,学医10年,出来还可能是一个小跟班,而如果师范大学4年毕业,就可以任教了,提前实现自我价值;还有是风险大,医生目前所处的社会地位低,稍不注意就会挨打……
到医院买安眠药被识破,医生竟也劝:不要学医科
6月12日,父亲又开始“教育”向原,从上午说到下午,说了很多绝情的话,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向原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她觉得,跟父亲已经完全无法沟通了,“我特别绝望,考得不好,有负爸妈的期望,也无力面对接下来的报志愿,我真心不想面对这一切了……”
当天下午,她去医院里看神经内科,说失眠想要点安定片,没想到却被医生看穿,拒绝给她开药。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当她向那位医生倾诉自己的遭遇后,那位医生也反而劝她,“你父亲做得对,如果我有女儿,我也不让她当医生;如果重来一次,我不会选择学医,会考虑其他的专业。”
药没买成,她决定第二天到别的医院试试。“那是我十几年的梦想.当时真的有点不想活了。”
迷茫时,向原想起了微博上自己的偶像杨庆,医术好,性格也幽默,于是,6月13日,向原通过微博私信,将自己的故事讲给了杨庆。
没想到,杨庆不仅回私信开导她,还打来了电话。她到离家不远的河边,两人通话40多分钟,杨庆给她讲医生的利弊、学医的艰苦,让她考虑清楚,想好自己能否面对挑战,再做决定,如果还是决定读医,就坚持到底……
终于,向原放下了轻生的念头。
父亲松口学医吧,只要将来不怨我们
向原说,为了表示决心,她三天没吃家人做的饭,闭门不出。6月18日,看女儿态度坚决,父亲终于松口了,说她爱啥就上,只要将来不怨他们就行。向原向杨庆表示了感谢,她说,通过跟杨庆的交流,知道了当医生不只是靠一腔热情,还要有足够的毅力。
6月20日,成绩出来,向原考了600分,略低于之前估算的分数,但仍旧超出一本线80多分。虽无缘于最想报考的北大医学院、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向原填报了本地一所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挂断电话前,向原说,回首这8天,还好自己自己没有放弃,自己已经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实现医生梦想。
“造成医生这一职业目前的尴尬局面,不能怪社会认知的错位,而在于医疗体制的畸形。”对于父亲反对女儿报考医学专业引出的争议,杨庆如此表示。
“你会让你的孩子做医生吗?”面对成都商报记者的这个问题,杨庆没有正面回答,但他表示:“我儿子现在9岁,等到他读书出来工作,差不多也近20年了,我相信,那时候的医生在社会上的地位,不会像现在这么尴尬。”
该不该学医引发大讨论,有医生也说别学了
医界大V说:
@成都下水道(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任黎明):“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学医”
“高考发挥失常适合学医,足见学医门槛的降低,我相信轮回,现在是学医抄底的好时机;心怀善意,决不至于家徒四壁,现在选择学医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成都下水道”称,自己当年选择学医时,医生还是个热门行业,所以家长没有反对。不过他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学医。
他觉得,主要是两个问题,导致现在学医的人越来越少了。首先是就业形势不乐观,大城市三甲医院的招聘门槛高,新入门医护人员的收入低。而且,跟其他职业相比,医生的培训周期长,一般来说,医生在32岁左右才能独当一面。另一个原因,是医疗界大环境不好,医患关系紧张,这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学医的重要原因。
@罩得住他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赵宇):“如果孩子想学医,我十分支持”
“学医的孩子应该有颗坚强的心,不然今后的工作将吃不消”,赵宇转发了杨庆的微博,并评论道。赵宇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自己出生在医生之家,当初学医没有受到家庭的阻力。他认为,从家长角度来说,女孩的父母阻止她学医自有其道理,与普通行业相比,医生工作忙碌,且近年医患关系紧张,导致医生工作环境不好,因而父母的建议是为子女着想。
但赵宇认为,孩子的愿望也应该得到尊重,“如果她是发自内心地想学医,兴趣会是最好的老师,十几二十年之后,也许她会是一个好医生。”此外,赵宇认为,从职业发展上来说,医生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中国医生的境遇一定会得到改善。”他称,如果自己的孩子有学医的想法,他会十分支持。
@医生哥波子(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女儿学了一年医改专业了!”
廖新波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称,学医不学医,对于学子和家长们,是一个严峻和痛苦的抉择。3年前他曾说“要有尊严别学医”,有人以“体制内的人不说体制外的话”提醒他,也有医学院校校长们埋怨他不该在高考时说这句话,影响了招生。
廖新波称,对于当今医疗环境面临的窘境,全社会都有责任去纠正它,“如果医生用如此委屈的心态去阻碍儿女学医,不仅仅反映医界的悲哀,也是中国人的悲哀;如果医生以一种行医者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提醒报医者学医的责任,这是一种庆幸,因为一旦进入这个行业就得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境界。”
廖新波透露,他女儿原来考取的是医学方面专业,但学了一年后改专业了。“她觉得学医辛苦、学医责任大。我没有阻止她学医,也没有阻止她弃医。”
网友说:
反对方:
心内科牛医生:我的子女我肯定不让她学医,因为她亲身体验到了她父母的忙碌和劳累,家长会都是奶奶、姥姥甚至是她老舅去参加的,这么多年我一次都没参加过……
神内碧云天:医生这个职业表面光鲜,其中酸苦自知,不能照顾家庭,超时工作,工作中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医患关系紧张,社会不认同,被转嫁社会危机是最痛苦的。高考时觉得学医不错,现在觉得大学老师是个好选择。
支持方
deadoralive:个人认为仅仅从职业前景来说医生还是不错的,受人尊重,工作稳定,成就感强,而且越老越值钱,比别的单位更单纯一些。如果我的女儿愿意学医我坚决支持她。
聪明鸡的围脖:家长受到社会舆论影响对医学有偏见了。其实即使在现在的医患关系形势下,大多数患者是通情达理的。不管现在社会对医生的认同度如何,这个职业仍然是高尚的。现代哪个行业是不需要付出就有收获的?
茫然方
凡凡-FANf:当年我选医,我爸妈反对,告诉我说学医辛苦,要我做好准备。时至今日,真不知道当时是对是错。不过,既然选择了,后悔也无用,学医的经历总是好的。
一帆问海:我当初也是一心想学医,但是到后来我越来越迷茫,因为在中国做医生有时候得违背救人的初衷,这让我很难受,非常难受。
热议:背后医学专业从热到冷
曾经,医生这个职业是人们眼中的“香饽饽”,在大多数人看来,人吃五谷,保不住哪天生病,而拥有治病救人专长的医生自然是旱涝保收。但近年来,医学专业却遇冷,多个省份临床医学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一路下滑,教育部于3月下旬公布的研究生考试复试国家分数线显示,医学类分数线连续3年保持每年5分降幅。这不禁让人发问:医学专业还能吸引优秀的年青一代加入并坚持前行吗?
有多冷分数线下滑,有大学免学费招生
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首都医科大学于今年3月12日正式启动了一项课题研究,摸清全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招生质量的现状以及过去10年中的变化。在前期资料收集中,有两组数据给该课题主要负责人、首医教务长付丽留下深刻印象:“高考状元选择学医的少,医生多不愿子女学医。”
据了解,现在全国的综合大学中,医学院学生中第一志愿率平均不到50%,特别是本科专业招生面临严峻挑战,部分医学院校招生“断档”甚至成为常态。比如,2006年复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上海的平均录取分数比复旦大学全校平均分数高4分,而到了2010年,临床医学在沪平均录取分数却比全校平均分低了6分。
复旦尚且如此,一般的医学院校招生则更困难。厦门大学2012年更是宣布医学生全面免费,目的即是为了吸引优秀生源报考。
为何冷:压力大、风险大、收入较低
“优秀的学生不愿意学医了!”这一现象让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冯希平教授很忧心。冯希平教授认为,学生不愿选报医学专业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第一,医学生的培养周期比其他专业长,投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更高,一般要经过10年的学习,才能成为一名独立的医生。
第二,医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医学生每学期都会遇到厚如砖块的专业书,更不要说成为医生后,面对病人的病情,不能有丝毫疏忽。
第三,行医环境较差、病人与社会对医生不理解。一些病人对年轻医生动不动就发火,甚至有时医生会遭遇带着录音笔来看病、准备随时为自己“维权”的病人。
第四,医生收入较低。医学生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住院医师,每个月收入为3000元左右。这个收入绝对值并不算低,但在很多医学生及家长看来,多年的付出与回报有点不成比例。(综合健康报、中国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