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堂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人生哲学 > 内忧外患警示 >  > 正文

两个经济领域热议的事件,揭开了怎样的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未来?(点击原文)

2022-08-06 06:47正中堂正中堂

两个经济领域热议的事件,揭开了怎样的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未来?(点击原文)

2022年7月,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注定是一个不平静不平凡的月份,发生了很多大事。

对于很多普通民众而言,可能并不能意识到,这些事件将会带来如何的影响,对未来和趋势将带来哪些改变。

集中焦点于两个舆论热度比较高的事件:

一件是谁都没想到,一个“中金基层员工”的收入证明,竟然掀起整个金融业的巨震。

一件是芯片腐败一条龙,够查一阵子了:多名大基金高管被查背后,藏着怎样的时代大势?

这篇文章,没有什么铺垫和酝酿,基于现实,直入主题,从以上罗列的两件在2022年7月份中国经济领域发生的事件,进行深入挖掘,现实分析,以及理性,有态度的未来和趋势预判。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中金事件的后续:薪酬整顿!金融业出台“限薪令”!中国金融行业大变天?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上热搜,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


前几天,一名中金员工的妻子“炫富”,在小红书上晒出丈夫月均收入8.25万元的收入证明,刺痛了网友,中金公司也因此几度登上热搜。

事情发生还不到一周,金融业的薪酬整顿来了!

近日,财政部金融司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财金〔2022〕87号》(下称《通知》)。《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简单来说,就是三点:

  • 缩小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线、基层员工工资可能会有所上涨。
  • 津贴、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 无责高薪以后就别想了

虽然文件适用范围写的是:本通知适用于国有金融企业,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依法设立的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含国有实际控制金融企业)、主权财富基金、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国有金融投资运营机构,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等实质性开展金融业务的其他企业或机构。

但段末还补充了一句:其他金融企业可参照执行。

按照财政部上述规定,除了国有控股的银行、券商、保险、信托、基金机构外,各地开展金融业务的国资平台公司等也被列入此次“限薪”范围。

虽然财政部表示,此次文件出台的背景是因为,金融领域一些风险事件和违法违纪案件暴露出了部分金融企业仍然存在财经纪律执行不到位、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收支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金融单位时也指出了相关问题。

中国金融行业,这个金饭碗,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行业冲击和变天。

此次金融业“限薪令”出台,或与此前中金公司员工妻子炫富有直接原因。

前几天,一名中金员工的妻子“炫富”,在小红书上晒出丈夫月均收入8.25万元的收入证明,刺痛了网友,中金公司也因此几度登上热搜。舆论之下,这名员工被中金公司停职调查,中金公司也因高薪,站上了风口浪尖。

是不是因为中金员工这档子破事引发的,没有直接的因果关联,但市场和民众对金融行业的高薪,早已不满许久

特别是在中国金融市场参与者亏多赚少,长期萎靡的行情表现之下,这样的不满就必然会被持续酝酿。所以,券商行业薪酬过高,也引起网友和投资者的不满和质疑。尤其是在2022年年初中泰证券分析师晒出年薪引起网友热议后,多家券商合规部门都以不同的方式要求员工,不得向外披露薪酬,券商也不断传来降薪传闻。

敢情股民亏的真金白银,资本市场萎靡不振,这市场规则维护群体和庄家部门只赚不亏?

那到底是赚的谁的钱?

当然,规则之下,很多金融收入是经得起推敲的,但是合法并不意味着就合理,金融市场是信心的市场,参与者原本就承受着信心的考验,又遇上吃相不好看的机构,这样的矛盾,不是小事。

吃相,这是关键。

2022年7月,金融业“限薪令”的出台,意味着,中国金融行业的好日子,一些原本不能放到台面上来说的事情,可能要遭遇到冲击和挑战。

对于市场而言,这是一个好事情,但是对于既得利益和食利阶层而言,这就是一个时代转折带来的冲击。

大基金高管被查背后,揭示了怎样的时代趋势?

7月17日官方正式通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国开发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大基金的唯一管理人——华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原副总裁路军落马。路军开了个头,大基金高管落马的消息密集传出。诸如大基金深圳子基金合伙人王文忠、华芯投资前副总裁高松涛等人,纷纷落马。

7月30日,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公司总经理丁文武接受审查调查。

“芯骗”的窗户纸,至此,终于被捅破了

“大基金”是由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中国移动、上海国盛、中国电科、紫光通信、华芯投资等企业发起的,这么多国资巨头领衔发起的豪华名单,体现了“大基金”豪华的背景。大基金的“国字头”确实不是随便叫叫的,妥妥的“国家队”。

大基金一期成立于2014年9月,规模超过人民币1300亿元。投资期为5年,回收期也是5年。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出来,“大基金”的投资周期和造芯热的时间线高度吻合。

不管是撞上了大运,还是人造的幸运,“全民造芯”驱动大量资金涌入行业,大基金的业绩是毋庸置疑的。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上市企业,财务回报盆子满钵满,赢得业内一片叫好。

可是,芯呢?芯还没见到个影子,房地产倒是搞起来了

这的确需要反思,而且是从根子上反思。更重要的,是看到国家重拳出手,刀口向内的行动背后,对应是怎样的趋势和未来。

大基金相关负责人被调查的消息,发布得都非常突然。说句大家不爱听的话,这还真的不是老百姓能操心的级别和事件。

总的来说,用大家都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解释一下这个事件,其实并不复杂:

国家成立的芯片国家大基金,在实操管理群体手上,变成了一门学问:

  • 怎样把钱花得漂亮,业绩做得好看,还能为自己谋利,是门学问。
  • 这个过程里面,贪腐都是小事,而是国家基金,并没有进入需要资金的目标行业,而更多的是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 被破坏的游戏规则导致经济资源白白流失,造就了一批市值高、盈利难、离真正国产替代技术还有很远的虚胖半导体公司。

业绩好,钱花得漂亮,账面干净,但是真正的成果,却成了最大的败笔。

都忙着赚钱去了,但是国家想要成立基金,驱动资金,联动资本市场,集中力量在芯片领域搞出点成果,实现产业升级,科技突破的目的,丢了。

就是这么简单。

国家作为信用货币的主体,是需要账面好看,业绩好看,还是需要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科技成果?

大基金牵头,从银行到地方政府再到各大企业,“全民造芯”运动数千亿、上万亿的钱烧进去了,小小芯片竟然成了个天大的漏勺。

芯片在技术层面遇到了卡脖子,华为缺“芯”,新能源车企“芯片荒”,这些事情,其实和中国芯片大基金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紫光的“国内最大”、格力的“年产一千万颗芯片”都是真的,业绩嘛,好看嘛,这就是全球通用的账本为王,脱离现实哪一套逻辑:只要我账面好看,我做什么生意,从哪里赚钱,重要吗?

如果不是美国针对中国的半导体卡脖子;

如果不是中国针对房地产的去杠杆,挤泡沫。

那么中国芯片大基金,以及关联的大小企业这个游戏还能玩很久很久。

紫光从来没有造出过可以解决所谓卡脖子问题的高端芯片,一颗都没有。

格力年产的芯片,有没有那么多,什么品质都不重要,反正在资本市场上,库存可以当做利润来报数的,是不是?

最应该生气的,不是中国老百姓,而是国家。

关键时刻掉链子,就是这个意思。平时吹到天上去,业绩账本都好看,也就算了,这关键时刻拿不出东西来,还能不能处了?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再好看的业绩和利润,不都是一串数字?

虚假繁荣的表象被国家主动戳破,这才是整个事件的本质。

更重要的是,这个事件和动态,其实预示了中国国家对资本管控的一次重要升级。

用一条主线串联以来,一头是社会财富的分配,一头是资本力量的引导和管控。

这条主线是什么?

时代和现实,向中国国家对资本力量,进行管理和分配的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及更高的高度。

以收割市场为主业,乐此不疲的金融行业,借助规则轻松躺赚,大赚特赚,这种生意,做不长久。

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缺乏情怀,缺乏定力,那么再大的资本,都会归顺天性,往最容易赚钱的地方汇聚,而忽略了资本原本的初心和目的。

这是2022年,中国国家在资本管理这件事上,血淋淋的教训和经验

分配做不好,食利阶层和既得利益群体,总会在一个单向收割的市场中欲望持续膨胀,直至市场崩溃;

管理做不好,那么资本必然无序扩张,追逐利益,而厌恶投入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但是对国家未来至关重要的行业和领域中。

事情联系起来看,是不是主线就很清晰了?

很现实,中国接下来的资本之路,实际上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

利用规则收割市场的金融资本,日子会越来越难,轻松躺赚的好日子不复存在,这对中国金融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利好:食利阶层受到打压,那么更多真正的利好才能够被市场参与者分享,特权群体受到监管,那么针对投资群体和市场的各种套路和手段就一定会有所收敛。

杜绝是不可能的,永远不可能,金融市场就是用金钱测试人性的地方,只有规则的成熟,管理的到位能够保障持续稳健运行。

而国家资本,对于目标和需求行业的支持,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和规范,有些事情,在中国,不是利益就能掩盖一切错误的,这一点很关键。

这只是开始,要看到,中国国家对于资本的管理和约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是一个必然需要经历的阶段,一个不错的觉醒和升级过程。

对于普通人和经济个体而言,该如何在时代大势之下自处与适应?

其实通过这两个事件,以及串联事件的主线,可以看到中国当前金融市场和资本领域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顽疾。

说点能说的,聊点合规的。

文章最后,从个体的角度,和大家分享几点个人关于如何适应时代趋势的感悟和思考,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参考:

1、作为普通个体,在金融市场里面想要稳定持续获利,其实全世界都一样,那就是不要和主力和食利阶层去玩投机游戏。

要么看准价值,当钉子,要么看住趋势,顺势而为,一切短线投机,相信我,你不是在和什么运气,和低水平的对手在博弈,没有什么胜算的,就算赢一次,也会在后续加倍的输出去,有没有共鸣?

2、一切公开没有门槛的投资,本质上都是收割,楼市,股市,各类理财……没有例外。

不懂不投,没有门槛不投,没有优势(自身或者外在)不投。

中国投资者教育,来自于现实的毒打教育,恐怕还有很长的一个过程需要体验。

3、信任国家,看好国运没有错,但是短期,特别是结构调整,很多改革进行的阵痛阶段,建议不要参与,中长期看好,有的是机会参与。

遇到神仙打架,最好的策略的敬而远之,而不是试图火中取栗。

大概简单说这么多吧。

以上,就是基于2022年7月份,中国国内两个经济领域热议的事件,进行的专题分析,和各位朋友,做一个分享。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