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堂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人生哲学 > 冤假错案平反 >  > 正文

钱能通神的背后是阴暗的政治斗争,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

2022-09-17 20:31正中堂正中堂

钱能通神的背后是阴暗的政治斗争,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

【出处】《幽闲鼓吹》卷五十二
 
【原文】张延赏将判度支,知一大狱颇有冤屈,每甚扼腕。及判使。召狱吏,严诫之,且曰:"此狱已久,旬日须了。"明旦视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复见一帖子来曰:"钱五万贯。"公益怒,令两日须毕。明旦,案上复见帖子曰:"钱十万贯。"公遂止不问。子弟承间侦之,公曰:"钱至十万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恐及祸,不得不受也。" 
 
【译文】张延赏即将担任度支使,他知道有一宗大案是个冤案,每每提起这宗大案都扼腕叹息。待到张延赏担任度支使后,召见掌管讼案、刑狱的官吏严加训戒,并且责令他们说:"这宗案子拖得太久了,你们必须在十天之内将它审理完。"第二天来到府衙办公,见桌案上放着一张纸条上写:出钱三万贯,请你不要过问这宗案子。张延赏看后大怒,更加督促这宗案子。转天,又在书案上看见一张便笺,上写:出钱五万贯。张延赏看后更加气愤,责令两日内必须审毕结案。翌日,书案上依然放着一张便笺,上面写着:钱十万贯。张延赏看后就再也不过问这宗案子了。子弟们得知这件事情后,找机会询问张延赏为什么不继续过问这宗案子,张延赏回答说:"钱出到了十万贯,能通神了,没有不可转圜的事情。我担心惹祸上身,不得不接受了。"
 
【解析】这是“钱能通神”的出处。很多人看到之后这故事之后,只是浮于表面,认为这就是金钱的力量,之所以没有被收买,只是价码没拿够而已。这样看,就小看了出身河东张氏的张延赏了。人家父亲就是唐朝的开元名相张嘉贞。
 
《新唐书》记载着张嘉贞不爱钱的事例:张嘉贞虽然官至宰相,但从不注重经营田园家宅。面对他人的劝说,他答道:“我曾经做过宰相,只要没有死,就不用担心饥寒。如果犯下罪行,即使广有田产,也会被抄没。士大夫常常喜欢置办田宅,最终都给不肖子孙做了酒色之资。我才不干这种蠢事!” 人家张延赏家里不缺钱,父亲从小也没给他这个教育,所以爱财不是本质。因为这背后有政治家的三大计算,普通人看不出来:
 
1、关系能量
 
张延赏召开审理会议,要求限期结案。但是第二天行贿的纸条就放在了案头,发脾气之后,第二天又按时的出现在了自己办公桌上,接连几次。这说明什么啊。说明张延赏身边的人已经被全部收买。能悄无声息的把这个纸条准时的放在桌上。人家的关系能量,能够搞定他身边的人,自己的办公室被人随意进出,盛怒之下还无人在乎,让人不寒而栗,人身安全已经不存在了,相当于政治警告。
 
2、金钱能量
 
人家的价码一次次的高开,尤其是能够开出十万的价位,十万贯多少钱呢?水浒传里杨志被好汉劫走的生辰纲就是十万贯,有专家用当时的米价换算,得出的结论是4736万人民币。这是宋朝的价格,唐宋不远,价位差不多。一个案件,人家拿出5000万进行干预,可以得出结论,这后背,绝对有至少是十倍的利益。人家是不惜任何代价的,自己不收,别人也会受,最终还是办不成事情。
 
3、权力能量
 
权力何曾怕过有钱的人?为什么张延赏还是放弃,不仅仅是家人的安全问题,其他人无法抵御诱惑的问题,更加是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的问题。一个案件,能够牵扯到那么多无辜的人,无法公正,还迟迟不能结案,这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司法案件了,而是政治势力的斗争。而张延赏没有必要让自己参与到政治斗争里来,如果自己无辜被卷进来,丢官就是小事,家族都可能会被清理。

张延赏不会拿这笔钱,就不再过问了,做出了政治妥协。保持自己的正义感,也不同流合污。无法保证自己的安全的情况下,正义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张延赏放弃了,不做无谓的牺牲。其实这5000万的钱,人家不会给,和现代社会在桌子上放个子弹或是匕首进行警告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写个5000万的白条,让大家都有台阶可下,保有面子,而放弃受贿,而不是被人威胁。这是高明的政治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