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当爱国成了一门生意
下午察:当爱国成了一门生意
今天是中国国庆,不知道是否经过精心策划,中国短视频平台抖音上个星期突然涌现了一堆“爱国”视频。视频的内容分两组:
第一组,是不同的“老外”在分享自己在中国生活的“亲身经历”:去银行在门口见到保安,居然都不带枪,于是通过视频告诉身在异国的老妈,中国是最安全的国度……
第二组,是不同的中国男女播主不约而同分别去到中朝边境线旁开播,因为过去200米就是朝鲜,边防特警官兵表示担心播主的安全,在播主拍摄视频时,排成人墙将播主挡在身后,令播主非常感动。然后进入高潮,播主几乎是众口一词地说:“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太骄傲了。我想着流离失所的叙利亚难民,炮火连天的阿富汗。我再想想咱们国家的国泰民安。我能生在这样一个国家,我感到无比自豪,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福气……”
这些由多人亲自讲述的视频,都打上统一的标题:《我们没有生在和平年代,是生在了一个好国家》。
如果上述两组视频个别只有一个人拍了流传开来,给人们的感觉可能会不太一样。但只见这些男男女女对着镜头,共同讲述一个“自己的故事”,情节、语言大同小异,关键部分甚至一字不差,编造的痕迹太明显。
很搞笑的是,有播主连基本地理常识都有问题,把中朝边境讲成中日边境:“前方200米就是日本。”但日本距离中国大陆最近的地方,是上海到九州,有694.5公里。播主摆明是照剧本宣读。
爱国变成一场廉价的买卖
除了不少网民被恶心到,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本周二(9月28日)也发文《“爱国生意”当休矣》,批评了这个自媒体贩卖“爱国情怀”的现象。
文章指出,为了博取眼球,视频主播编造着“爱国流量故事”,把爱国变成一场廉价的买卖,消费人们的爱国情怀,令人不耻。这种冠冕堂皇打着“爱国”的旗号,实则收割人们情感赚取流量的做法,无疑是对爱国情感的亵渎。
文章也写道:“说白了,这就是一种低级红。把赞美建立在伪造证据的基础上,造出一些让自己热血沸腾的正能量谣言,我们多强大,敌人多弱智。我们的强大,有很多信息可支撑,不需要虚构假新闻。”
抖音方面闻风而动,迅速将相关内容下架,并给出了请勿借用“爱国情怀”进行营销的提示。
其实,类似这种统一文本、统一策划、各地网民或主播配合操作的“爱国行动”,并非首次在中国上演。去年冠病疫情期间,突然就启动了一波热心民众跑到派出所“扔下一万元就走”的爱国小戏剧,还有,社交媒体平台上也集中上了一波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侨民向往回国的文章。
爱国:中国最好做的生意
“在中国,最好做的生意,叫爱国生意”,几年前互联网上就有段子如此说,还总结出爱国大V营销号的八大套路。
中国官方多年来倡导爱国、宣扬正能量,小粉红、爱国网军已经成为现象级的存在。操作内容的“MCN公司”(自媒体网红运作公司)团队,看哪一种内容能火就制造出哪一种内容,而互联网上几乎人人都知道“掌握财富密码”这一词:浮夸地高喊爱国爱党,或是不断制造“境外势力又攻击中国,我们应强硬还击”等内容,诉求网民的爱国情感认同,就能吸引流量,为自己多挣钱。所以为了吸引更多粉丝,赚更多钱,很多自媒体都自觉地向爱国方向靠拢,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爱国者,但这个形象往往更多的是一种表演。
今年7月因金融诈骗被捕的中国金融财经大V黄生,一度坐拥500万粉丝。他演的角色就是反美爱国派,有人做过统计,在他的笔下,美国三个月内崩盘了20次,日本重大失败了15次。他以粉丝为对象成立了喜投网P2P平台,但其实经营的就是简单的庞氏骗局,靠不断投入的后续资金弥补先前的亏损,最后拖欠5000多名投资人逾6亿元人民币(1.26亿新元)资金无法兑付。但是成千上万的粉丝心甘情愿地上当,就因为黄生是所谓的爱国大V,他们结果就成了被割的爱国韭菜。
假爱国大V和真爱国粉丝
中国“低级红”现象一直存在,官方过去并非没有出手打击过,最近被官媒严厉批评的拉闸限电“大棋论”,也被说成是“低级红”“高级黑”的一种。但在现实中,假爱国大V容易打,要怎么处置真爱国的粉丝,则有如走钢丝。以上述《我们没有生在和平年代,是生在了一个好国家》的系列视频来说,低不低级,网民恐怕还各有看法:有的播主就获得了高达数十万的点赞,数万条“感动”留言。
针对共青团的文章,也有网民质疑为何风向突变,甚至讽刺说:“韭菜可是核心国有资产,只许你官媒做这门生意吗?”“都知道是谁在做爱国生意。谁是始作俑者。谁动不动就给人扣不爱国的帽子。”“爱国生意鼻祖不是共青团吗?”更有网民说,要查就得从爱国电影《战狼》导演吴京查起。
有人提出,诸如“大棋论”等阴谋论喧嚣尘上,深入民心,也跟当局决策不透明、信息与数据披露不足有关。以地方上这阵子限电为例,央视说限电的原因是短时间内煤价暴涨,而《人民日报》的说法是有些地方为了环保指标瞎限电,但两者均未提供得出结论的证据,包括数据与采访调研。在这种情况下,听起来充满玄机又诉诸受众爱国情感的“大棋论”,便有了市场。
下午察:限电拉闸和“大棋论”
中国“多省份拉闸限电”成为最近一周的焦点话题,除了因为限电行为本身给国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外,还因为限电后的舆论场上又刮起了“大棋论”。
据称一位“网红经济学家”在自媒体将本轮限电形容成“国家在下一盘大棋”,认为背后是“一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争夺战”,随后各大自媒体也营造出“一场与美国对赌的金融战”的氛围,言之凿凿称这是“大国经济博弈里所看不见的刀光剑影”。
不过,中国官媒央视网昨晚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所谓的“大棋论”,其实是遮蔽了电煤供给短缺的基本事实,斥责“这些颇具误导性的观点,在乱带节奏中产生了不小的‘低级红’‘高级黑’的效果”。
本轮拉闸限定为何引发关注?
去年年底,中国就经历过一轮“电荒”。当时浙江、湖南、江西等陆续发布限电、停电通知,其中浙江义乌市以及金华市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公关场所尽量少开或不开供暖设备,当地工厂也接到相关的停电通知。湖南和江西也发出通知,呼吁不使用高耗能电器、高峰时段可实施中断负荷等。
但和去年主要限制工业用电的情况不同,今年这一轮电荒在一些地区波及到了居民用电,居民的日常生活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咔一声给断掉了。
这也造成了一幅幅颇为魔幻的画面:城市红绿信号灯没电而产生道路拥堵,电梯停电导致孕妇爬楼20多层、市政泵水站停止运行、商铺点着蜡烛营业、一家三口因为烧煤取暖的排气扇不能工作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甚至有医院也被限电……
然而,当拉闸限电给当地民众生活带来的冲击还未消退,“限电大棋论”就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开启了刷屏模式,这些文章有的说,限电是“针对西方的话语权和定价权”而采取的战术,是为强力打压国内产品出口,对抗美帝的通胀输出,更有文章将其和孟晚舟回国、美澳核潜艇交易扯到一起蹭个热度。
还有文章鼓吹说,“这就是一场国家之间的对赌,就看谁能熬下去。既然逃不开那就打一场漂亮的反击战!既然选择熬,那就必须得熬到最后,没有其他选择。”
言下之意,在这一系列“大国博弈”中,“部分人的利益”必须牺牲,不能坐电梯、只能点蜡烛这种小事就请小民多担待点,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官方为何反感“大棋论”?
央视网文章《拉闸限电里没那么多“大棋”》则指出,此轮多地限电主要是受全国性煤炭紧缺、燃煤成本与基准电价严重倒挂、联络线净受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
文章还说,当前中国国内动力煤、炼焦煤产能明显收缩,加上煤炭进口量减少,蒙煤通关量偏低,电煤供给短缺明显。这跟中国经济复苏伴生的高用电需求,显然不匹配。
业内人士的观点也普遍与文章内容相似,认为本轮限电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中国能源问题专家、经济学博士刘满平总结说,主因是近年来国内供给侧改革,以及澳大利亚与蒙古、印尼等国煤炭出口减少导致国内煤炭供给不足、煤炭价格上涨,电力紧张。
另外几个特殊情况则是:水电不给力、风光仍难挑能源供给大梁;终端电价未调整,发电企业发一度亏一度,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双高(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增长过快,导致第二产业用电量激增;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天气;以及部分地区能耗指标过早用完,为了考核采取限电一刀切的停产停电措施。
中国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今天相继发文强调“加大对发电供热煤炭运输的倾斜力度”以及“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也从侧面反驳了“大棋”一说。
“爱国”是最容易做的生意
为什么迎合中国国内爱国主义热潮的“大棋论”却得不到官方媒体的支持?这一方面可能正如央视网文章所说,“大棋论”会使中国民众偏离基本事实;更重要的是,它还会掩盖地方政府治理上的缺陷。
这种舆论将地方政府的无能和急功近利摇身一变,包装成了晓以民族大义所作出的必要牺牲,不仅没有发现地方政府的问题,还美化了他们的作为。
央视网文章也指出,部分地方紧急限电,跟没把握好产业升级节奏、没做好平时能源管理工作、没跳出运动式减碳窠臼有关。
而所谓的“大棋论”遮蔽了基本事实,还营造“为了限产而限电”的既视感和“用电紧张纯属人为设限”的错位认知。
同样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上星期日(26日)针对“能耗双控”也发文批评,各地为优化能耗指标、不惜关停生产甚至影响居民生活用电的“一刀切”做法,只是为了达成“双控”目标的“运动式”减碳。
文章直言地方政府平时不作为,临近考核搞层层加码、玩命突击,“跟开学前狂补作业一个道理”,质问“早早就看见红灯,非要等冲线时猛踩刹车,考虑过乘客感受吗?”
然而,炮制“大棋论”的自媒体也并非看不见本轮限电暴露出的实际问题,但之所以选择以大国博弈作文章,恐怕更多是从流量出发,毕竟“爱国”是现在最容易做的生意。
西方媒体语境下的另一种“大棋论”?
中国近年出现的电荒不仅在国内引起高度关注,也牵动着西方媒体的神经。同样是限电问题,随着中澳关系的急速下滑,中国禁止澳煤进口,令西方媒体在这一问题上格外敏感,也不乏一些类似“大棋论”的阴谋说。
澳大利亚媒体ABC中文网在中国去年底出现电荒时曾引述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安保资本(AMP Capital)首席经济学家奥利弗(Shane Oliver)说:“对澳洲煤炭的禁令导致中国煤炭供应中断,这可能也是造成电力需要配给供应的原因之一。”
法广网当时在报道中则说,中国的禁令导致澳大利亚煤炭业受到伤害,但同时,中国部分地区的老百姓和企业也在寒冬中被迫承担间歇性的停电和更高额的取暖费用。
美国之音更是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来形容中国是用寒冬断电的方式来报复澳煤,致使“百姓苦企业难”。
尽管对澳煤的禁令的确给中国煤炭供给带来了变化,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以5588万吨的进口量排在第二的澳煤,今年上半年进口数骤降为零,但以5588万吨的数据为例,与中国同期煤炭18.5亿吨的总消耗相比,也仅占3%;即使是今年上半年以8505万吨煤炭成为第一进口国的印尼,其占比也仅为4%。
也就是说,与中国消耗的煤炭总量相比,澳洲的进口比例并不大,几乎不足以成为中国限电的原因,但在一些西方媒体眼中,却一直是反击中国的利器。其原因或许和中国的“大棋论”有相似之处。
中国存在多时的煤电供应问题和拉闸限电,在如今中西对立的情况下,也变成了制造流量、引导舆论风向的话题。在这种趋势下,理性、中立、客观的声音恐怕会越来越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