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堂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人生哲学 > 历代功臣 >  > 正文

解析毛泽东让世人为之倾倒的八个伟大之处

2023-04-23 08:40正中堂正中堂

 蒋介石临终前曾邀请毛主席访台,毛主席得知后如何回应?(点击原文)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湾病逝,消息传到大陆后举国震动。而彼时的毛主席正在杭州休养,他也时刻在关注着那个与他“斗争”了大半辈子的男人。

当工作人员将这个消息告诉毛主席时,毛主席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神情,反而脸色还有一些黯淡,之后沉默了许久才说了三个字:“知道了。”

那一天的毛主席没有多少食欲,只吃了少许东西,但却不断重复地听着宋朝张元干的《贺新郎》,这是张元干写给主战派抗金名臣和民族英雄李纲的送别词,其本人还因此被秦桧除名削籍。

之后毛主席还反复地听着《贺新郎》,这首词并不长,播放一遍也只有短短几分钟,“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天意固然难测,但衣冠华族沦陷在异族手中,是人事使然。彼时的北宋沦陷于金人之手与中华民族的八年艰苦抗日是多么的类似。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这一句是说你和我都是胸怀国家大事的人,不是计较恩恩怨怨个人得失的之辈。

几天之后,毛主席还下令将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举大白,听金缕”改为“君且去,不须顾”,又令人重新演唱录音,似乎是在对这个一生的老对手做送别之意。

其实对于蒋介石的突然离世,毛主席内心是十分遗憾的,尽管两人政见不同、主义也不同,但是在民族大义与祖国统一问题上,两人还是保持着高度一致态度的。

而在1975年初,蒋介石还通过秘密渠道诚挚地邀请毛主席访台,那么毛主席受到邀请后心情怎样?他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一、北望中原又一年

中国历史上从来都不乏双雄的同时存在,这种“既生亮何生瑜”的无奈之感往往令英雄人物更加英雄,悲剧人物更显悲剧。比如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诸葛亮、司马懿的斗智斗勇,高欢、宇文泰的东西并立。

虽然蒋介石在诸多较量中已经证明其远远不是毛主席的对手,但他仍然是值得敬重的,必将就连周恩来总理都曾发自肺腑地说道:“只有毛主席才是蒋介石的对手,除了毛主席,没人能打的赢蒋介石。”

这句话是周总理在遵义会议之前同博古说的,也是其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之后的历史事实也完全证明了周总理所言非虚。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以民族英雄自居,一时间也有些睥睨天下的势态,将延安不放在眼中,一面故作大度的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进行和谈,一面又磨刀霍霍的准备发动内战。

面对蒋介石出的难题,毛主席并没有丝毫的犹豫,反而是非常坦然的决定去重庆会会这个老对手,以共产党人最大的诚意去为国人争取和平。

毛主席“偏向虎山行”的举动,破除了蒋介石准备将破坏和平的帽子扣在共产党头上的阴谋,他的这种“赴鸿门宴”的勇气还被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民主人士柳亚子作诗称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称毛主席有弥天大勇。

在谈判中,蒋介石和国民党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要求共产党最多保留十二个师,还想让毛主席远赴新疆去当省主席。

当时的蒋介石踌躇满志,一心想强按延安方面低头,本着谈得拢就谈,谈不好就打的态度,十分嚣张,在许多苛刻的条件上都绝不让步。

1946年6月,蒋介石出动三十万大军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还是不可阻挡地爆发。蒋介石信心满满,手握近四百万军队,又有美国人撑腰,海陆空齐全,一度非常自信地认为三个月就能结束战事,获得胜利,但却被反复打脸,最终丢了天下,灰溜溜的跑去了台湾。

蒋介石最初对毛主席是非常轻视,甚至还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吾断定此人绝无成事的可能性, 也不会妨碍全国统一的事业,任他怎么跳动,都不会跳出掌握之中。”

退往台湾后,蒋介石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但却并不完全服输,整日给属下打气,也幻想着反攻大陆。

实事求是地说,蒋介石本人也知道,当年在大陆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都没能打败毛主席和解放军,蜗居一岛之后又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能力和机会呢?

之所以喊出“反攻大陆”的口号,也是为了维持残余统治的需求罢了,否则没有目标,人心散了,就根本难以为继。

在蒋介石北望中原的时候,国际局势也在一年一年地变化着,许多事情的发生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蒋介石也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却从未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也坚决抵制任何势力和个人企图分裂中国的妄想

二、美国蓄意制造台湾问题

1949年后的三四十年间,台湾当局始终坚持只有一个中国的立场。台湾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立场,与蒋介石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的态度有密切关系。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再次担任“中华民国总统”,而且在其复职文告中宣布要“光复大陆”和“重建三民主义新中国”。在之后的《告全国同胞书》中,蒋介石还提出了“ 一年准备,二年进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口号和目标。

不管口号喊得多么响,这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蒋介石为了稳定台湾统治局面而做出的一种姿态,但同时也说明了蒋介石始终将台湾和大陆看成一个整体,认为二者都是“中华民国”的领土,也只有一个中国。

但是,美国作为二战结束后的最大赢家,在蒋介石军事集团不断溃败的时候,其决策层决定将台湾问题和大陆问题分开处理,制造“两个中国”的话题。

1945年10月25日,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台北举行了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国民政府长官陈仪向原日本台湾总督安藤利吉下达了第一号命令。随后,陈仪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新纳入中国版图。”

1946年1月,国民政府发出正式通告,恢复了台湾同胞的中国国籍,还将10月25日定为台湾光复节。这也标志着从法理上和国际公认上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美国人却有自己的打算,一直想在台湾的问题上大做文章。

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了日本,经过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台湾内部出现了许多的投降派和亲日分子,这些人不会丝毫顾及民族利益,只会为了一己之私而兴风作浪。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警察殴打台湾烟贩导致了流血事件。28日,台湾又举行了罢市游行活动,但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镇压。

在此之前,国民党接手台湾后,在政治上采取高压政策,经济上采取统一管理的措施,使得台湾省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衰退,粮食恐慌,物价高涨,已经引发了台湾民众对当局的强烈不满。

在不满情绪和当局强硬措施的双重刺激下,台湾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暴动,短时间内就控制了台湾的许多地区。当时的台湾最高长官陈仪连忙向南京发出求救,蒋介石调遣21军前往镇压,最终平息了这次事端。

这次的“二二八事件”使得台湾民众和国民党的冲突加剧,也使得国民党在台湾开始实行戒严政策。但这次事件还带来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局面,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跑到美国驻台北总领事馆要求政治避难,而也有一部分人趁机煽动“台湾独立”话题。

在他们看来,台湾已经被日本占领了五十多年,国民党也不过才收回一年多,为什么一定要服从国民政府的统治呢?

而国民党当时在解放战争中的战事不利,也让美国开始考虑台湾问题,一些美国官员开始主张美国政府插手干预台湾事务。

当年3月3日,美国驻台北总领事馆向白宫建议对台湾局势加以“干预”,而且要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这也是美国后来抛出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先声。

8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派出魏德迈率领的特使调查团考察了大陆和台湾,在报告中写道:“有迹象表明,台湾人民愿意接受美国政府的监护或者联合国的托管”。美国人的居心不良跃然纸上。

但是,根据当时美国台北领事馆的资料,美国人也明白台湾人反抗的只是国民政府,他们对于拥有中国公民的身份和地位具有强烈意愿。这也说明了台湾人的爱国之心,而真正用心险恶的是美国,刻意制造台湾归属问题。

三、蒋介石联系大陆坚决反对台独

美国人在台湾问题上的小动作很快就引起了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弹,但由于有求于人,蒋介石也不好公开批评美国这种带有一定官方色彩的秘密活动。1947年12月,台湾省主席魏道明发表公开讲话,批判了分离台湾的言论。

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反而公开表明了对台湾问题的态度,1950年9月,蒋介石发表公开演讲,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武力保护台湾,此举固然使得台湾上下犹如打了一剂强心针,但蒋介石并没有因此而附和美国制造的台湾问题。

为此,蒋介石指示叶公超发表声明,表示接受美国关于防卫台湾计划的原则,但对备忘录持 有保留态度,因为美国提出的备忘录中有阴谋分裂台湾和大陆的策划。

9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正式提出了所谓的“台湾未定论”,此举引起台湾方面的强烈反对,指出这是中内政,联合国无权讨论台湾问题。

由于蒋介石非常明确的“一个中国”立场和坚决反对“台独”的明确态度,这使得国共双方在紧张对峙的寒流中不时透露出了些许密谈,谋求再合作的暖意。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毛主席亲自点将张治忠,担当和平使者,还起草了《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问题给张治中的电报》,希望他为和平作出贡献。

另一方面,台湾方面也尝试与大陆进行联系。1950年春天,蒋经国召见李次白,此人读过黄埔,进过军统,是值得蒋氏父子信赖之人,而此人的妹妹又是陈毅元帅的大嫂。这种特殊身份使其可以作为两岸使者,从中进行联系、沟通。

6月1日,李次白抵达上海,通过他的妹夫也就是陈毅老总的大哥陈孟熙见到了陈毅,向其表达了蒋经国的意思,希望两岸能够建立秘密渠道,最低程度也希望大陆不要进攻台湾。

但不久之后,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此事被迫中断,这是双方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秘密联络,犹如蜻蜓点水,但也为以后的再接触开了一个好局,尽管此后两岸又经历过一段严峻时期。

四、邀请毛主席访台

整个五十年代,其实美国就没有停止过在台湾问题上的造谣生事。1954年9月,因为美台磋商签订旨在针对中国大陆的《共同防御条约》,为了表明解放台湾的坚定立场,大陆炮击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这也是第一次台海危机的爆发。

第二年1月,美国鼓动新西兰向联合国提案,要联合国出面进行调停。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将中国内政国际化,如果联合国参与进来,性质就完全变了,就会形成事实上的“两个中国”问题,这是海峡两岸都无法容忍的事情。

对此,周总理则严正指出:“如果美国打着战争的算盘,来威胁并使中国承认所谓的两个中国,承认美国侵占台湾和侵入台湾海峡的行为合法,那是痴心妄想。”

蒋介石也在2月8日和24日两次公开讲话,严厉驳斥了“两个中国”的荒谬言论。蒋介石甚至还说过“谁搞‘台独’,我就搞谁脑袋”的话,可见他的决心和原则。

五十年代后期,台湾出现了另一种局面,一些人打出“民主”的旗号,要搞“总统”竞选,这背后就有美国的影子。而美国看到蒋介石在台湾问题上的固执,也有意将其换掉。

在美国人的支持下,有人推举胡适,有人推举陈诚,美国人是支持陈诚的,但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权力的过渡,进而达到美国搞“两个中国”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特意表明了态度,他在接见外宾时直言不讳地说:“台湾还是蒋介石在位好。”毛主席认为:台湾在蒋氏父子手中还能接受,解决台湾问题也不急一时,即使这一代人解决不好,可以留给更有智慧的下一代,但如果台湾落到了美国人手中,那就十分不乐观了。

1975年元旦,蒋介石通过特殊渠道向毛主席发出了邀请,欢迎他来台湾访问。心情急切的陈立夫还在香港报纸上公开发殷切欢迎毛主席或周恩来访台的文章,希望能够重启国共谈判的大门,造福国家和人民。

他在文章中也特别希望毛主席能以大事计,不计前嫌,效法北伐好抗日时期国共两次合作的先例,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受到这样的邀请,毛主席第一反应是非常高兴的,只是当时毛主席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而周总理也是重病缠身,二人找来邓小平,准备让他代为去台湾,努力促进两岸尽快实现“三通”。

大陆方面也将这个计划告诉了台湾。而陈立夫听说是邓小平来,也非常高兴,只可惜天不如人愿,此事因为蒋介石在4月5日的离世而作罢。

对国共两党的许多人士来说,他们都有一个中国的心,他们都坚决反对台独。1974年南越军舰擅自闯入西沙海域,蒋介石甚至拍案而起:“如果中共不出兵,我马上出兵。”

蒋经国曾这样回应台湾被驱逐出联合国:“之所以退出联合国,是因为我们不愿意、也会不承认所谓‘两个中国’的存在。”

李宗仁逝前给毛泽东、周恩来坦言:“在我快要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我还深以留在台湾和 海外的国民党人和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前途为念。”

周总理逝世前也仍然念念不忘台湾之事,他对当时中央对台办主任罗长青再三叮嘱:“千万不要忘了台湾的同胞。”解析毛泽东让世人为之倾倒的八个伟大之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众所周知,毛泽东是划时代的伟大人物,是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他的光辉思想、高尚人格和伟大风范,不但让中国人民敬仰、心往神追,同时也让世界众多“粉丝”心悦诚服,敬佩之至,五体投地。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白求恩就评价他“是一位盖世英才。他一定会改变这个世界。”


  毛泽东缘何让世人为之倾倒?因为他功德盖世、光芒四射、魅力无限、卓然超群。请看他的八个伟大之处:

  一是他“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1945年4月24日, 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

  二是他“襟怀坦白,大公无私”。毛泽东光明正大,襟怀坦白,大公无私,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第一个完全公开个人财产的人,堪称中外执政党领袖彻底“亮晒”家底、廉洁奉公的典范。众所周知,毛泽东有个习惯,从来不摸钱,他的收入为工资和稿费两部分,均由组织和组织安排的专人管理,并记有明细账。他公私分明,哪怕是在人民大会堂喝一杯茶都要管理人员去结账。毛泽东逝世时,没有留下任何家产、存款及金银珠宝,没有为子女留下任何财产遗嘱和一分钱。

  三是他“整治腐败,举重若轻”。对贪污腐败,毛泽东嫉恶如仇,建国之初,他告诫全党:“治国就是治吏。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处理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当有人求情时,毛泽东却说,“是要他俩?还是要国家?”“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四是他“告别官国,拒绝特权”。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官国决裂的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送子参军,当别人劝阻时,他却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去?”后毛岸英为国捐躯;女儿上学,他不准用公车接送;收到礼品,他吩咐一律交公;亲友托他找工作,他一概拒绝。他不仅严于律己,更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特别警惕身边出现“贵族”。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敲响警钟:“我们感情很深,可是,如果你们腐化了,就不要怪我翻脸不认你们。”“其身正,不令而行。”他的一言一行都感化和鼓舞着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党的事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是他“自奉俭薄,上善若水”。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毛泽东和老百姓同甘共苦,带头降工资,不吃红烧肉。毛泽东的工资原来是610元,全国进入困难时期后,他第一个把自己的工资降为404.80元。同时,宣布“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结果,毛泽东7个月没吃一口肉,跟老百姓一样饥肠辘辘,腿脚常常浮肿。他的一件睡衣用了二十多年,补了73个补丁;一条毛巾被上的补丁达到70多个,一双拖鞋穿了20多年。

  六是他“扫黑禁娼,干净彻底”。在建国之初,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毛泽东荡气回肠地说:“新中国决不允许娼妓遍地、黑道横行!”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指出:“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1949年11月,一夜之间,北京封闭了全市所有的妓院,而后全国各地相继禁娼,并对妓女成功进行了改造。把她们“由鬼变成人”,改造成为自食其力地劳动者,让世界刮目相看。

  七他“藐视强权,顶天立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这句惊天动地的话,足以让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不寒而栗、威风扫地,被西方人认为最能体现毛泽东的强大意志和战斗精神。凡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利益,毛泽东总是针锋相对、寸土不让,从不知屈服、畏惧为何物。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援越抗美,毛泽东都硬碰硬。他曾振聋发聩地说:“即便是再来一次八国联军,我们中国也要与你打!打出一个真理来。”

  八是他“发愤图强,光复旧物”。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说,“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毛泽东时代在促进中国现代工业改造——而且是在极为不利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做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位西方学者不无感慨的说:“中国获得的外援像金子一样少。就是这样,他们还是一天比一天强大,60、70年代‘两弹一星’,还有看不见的和不知道的,不能不让我们害怕、恐慌!”“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向毛泽东的中国靠近,试图找到毛泽东的力量。”

  毛泽东缘何让世人为之倾倒?“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和他的为人有关。有哲人说,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毛泽东思想就是这种日久弥新的精神;毛泽东就是让人永远怀念、更臻醇厚的伟人。毛泽东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