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堂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医改动态 >  > 正文

上海急救医生可以好好休息了,这绝不是阴阳怪气

2022-04-01 20:06正中堂正中堂

中国首例“安乐死”执行者坦言:很后悔(点击原文)
上海急救医生可以好好休息了,这绝不是阴阳怪气(点击原文)

上海在前期“认识不够,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迎来了疫情“社会面传播的高峰”。

通过这几天看到的很多“求助帖”来看,一些“不满与负面舆情”在累加。

现阶段的“民意不满”,有点“火山喷发前的酝酿”感觉,之所以没有喷发,是“人命灾难”还比较少。

可是这种“火山”,随时都会被平时“可以妥善解决”的医患纠纷给点燃。

那么面对容易导致“民意沸腾”的事件,官方和网友应该如何应对呢?

我在几天前上海防疫的文章里就强调过了,新冠疫情发展到第三年,无论是躺平等死的国外,还是国内“初期认识不足”的国内,疫情泛滥不可控的根源,是没有遵循“实事求是”!

因此上海要扑灭疫情,要解决疫情泛滥下的“负面事件”,更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昨天开始,“上海急救车不愿意出借设备导致哮喘老人失救而亡”的事件在网络刷屏。

今天,有关方面公开回应:“急救医生有任务在身,但处置失当,已做停职处理。”

今天我原本是准备写国际时政文的,但是我看到许多自媒体借着“上海疫情前期防疫不当”的情绪,蜂拥而上,对“冷血急救医生”进行道德审判,我决定必须发声。

哪怕我的语句不是那么顺耳,但我依旧坚持,越是战时状态,越是需要团结,需要众志成城的时刻,越是要遵循“实事求是”。

我认为上海疫情中,所有负面事件,遵循的实事求是原则有两条:一是了解事情的全貌!

二是决不能双重标准!

“双标”是过去三年,西方“谎言”被彻底戳穿的根源。我国这一轮延绵22个省市区,七十多个地级市的疫情,我认为最大的症结也在于“双标”。

因此,对“冷血急救医生不愿意借设备救老人”事件的是非判断,最重要一条,是和过去案例进行对比,统一标准。

壹,不同视角呈现“急救车不救老人”全貌

这次“不救人”事件的时间线描述,去世老人的亲人和官方之间并没有出入。

昨天早晨8点10分,上海某小区804室有老人哮喘发作,用了气雾剂,没有好转,拨打120电话。

8点半,在小区负责疫情防控核酸检测的“大白”上门进行急救治疗。

此时,一辆急救车来到楼下。

804哮喘老人的家属上去询问,才发现救护车不是“他们家叫过来的”,而是另一户202有急救病人,更早打120电话。

根据急救中心的调度,这辆救护车是来救助202病人的,并且202病人已经运上车,要送回医院急救。

此时,804的病患家属以及给哮喘病人做急救的“大白”,在视频中希望“救护车出借除颤仪”,遭到救护车拒绝。

在此过程中,804俄家属说,202的“邻居家属”都同意出借除颤仪设备,或者先救804哮喘病人,但是“冷血医生依旧要求一一对应”。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大众都经常看到宣传“要普及大家公共场合心肺复苏施救”的能力。

在公共场合也配置“除颤仪”来帮忙救助“紧急心脏骤停”的病患,所以大家以为这次“大白”要借的,是上海部分公共区域普及的简化“除颤仪”。

其实根本不是,哮喘病人要借的,是这辆救护车上唯一一套用来经济心肺复苏的“急救医生专用除颤设备”。

最后这辆救护车急救医生不同意出借除颤仪,带202的病患离开小区。

按照804的家属描述,第二辆救护车9点40才到,错过了父亲的急救时间,父亲病故。

贰,120的运行规则与制度

这一案例涉及几个要点。那就是根据急救车的“救治原则与制度”,急救医生的处理合乎规则。

804的亲属以及网上的滔天民意,就是不满这一句“合乎规则”。在人命逝去,亲人远去的时候,你跟我谈冰冷的规则?

我这里不谈规则,而是要谈“规则为什么要制定急救车辆和医生符合调度的一一对应规则”。

根据《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23条规定,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

如果需要临时改变紧急救治对象,则需要向120调度中心申请并通过,否则是违反规定。

有人根据这两条规定,指责“急救医生害怕丢工作,害怕担责任所以冷血拒绝施救。”

这并不是急救医生“愿不愿意承担责任的问题”,而是急救医生“有没有资格当主宰生死的上帝问题”。

急救中心派一辆急救车去救一个病患,中间很可能会出现“其他意外病患”,救护车到底应不应该更改救治目标?

因为救护车救治医生的“更改决定”,很可能救助了“临时病例”,可是起初打电话求助120的往往都是生死一线的病例。你“中途决定”救另外一个,很可能指派你去救的那个就会去世。

就是为了避免“急救医生”陷入“决定谁生谁死”的两难,才将“急救资源的调配权严格归属调配中心”。

这个804哮喘老人的案例,还有非常经典的一个特质是“202的病患家属”也同意出借急救设备,这一事件最初的“曝光自媒体”用这种“共情对比”来衬托急救医生的“冰冷无情”。

那么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急救车出借了除颤设备,在送202病患去医院途中,202的病患出现心脏骤停,因为没有除颤设备,无法施救,最终202病人死亡,责任谁担?

难道可以用“病人家属同意出借除颤设备”为理由,由202病患亲属承担这一事故么?

当今医疗纠纷中,即便是“病患家属签署了手术同意书”,许多处置和治疗方案,都是需要符合严格制度与审核的。

到时候202病患家属一句:“你是急救医生,我们又不懂,怎么知道除颤设备外借后,我父母会死?”

而且804的急性哮喘病人,是需要救护车多种救助设备配合的。即便借到除颤仪,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救活。

因此,最后急救车的医生,很可能面临自己救护车的病患死亡,出借设备后,804哮喘病患因为其他医疗资源不够配套,也死亡的后果。

两条人命,他背得起么?

叁,过去案例的处置和民意

一些朋友对我“危言耸听”的假设很不满,认为在“804哮喘老人”去世这么悲惨的事件面前,我用“假设”来狡辩,过于冰冷了。

那我就找几个类似案例,以及当时的“全网民意”。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我也不找太久远的案例,就找最近几年,网上能搜到的,我强调的一直是同等事件,必须“同一标准”。

网络民意,也不该在短时间内,“随意双标”。

整整三年前,2019年3月,网上就闹过一次“老人无法动弹,救护车拒不施救”事件。

当时之所以闹得很大,是因为这一事件也有“视频为证”。

根据官方发布的消息,这一事件发生在2019年3月22日的四川乐山。

当时网络上的视频截图,老人凄惨的躺在地上,救护车疾驰而去,比今天的事件更恶劣。

可是这辆救护车是市妇幼保健院的,当时医院有孕妇凶险型前置胎盘大出血,病情危重需要紧急输血。

这辆救护车是到中心血站取了血,要给孕妇紧急送去,挽救“一尸两命”的。

因此这辆救护车只能紧急向“救助中心求援”,让赶紧加派另一辆救护车,十几分钟之后来救老人。

这一事件“真相曝光”后,都没需要市级或者更高级政府背书,只是“医院的一篇声明”,网友就集体理解。

当时的民意就是“专业医生干专业事”,“救护车就应该执行指定的救助任务”。

有许多人会质疑,2019年的“急救车不救老人事件”,之所以“网友支持”,是因为老人没死,没有人命官司,那我们来看另一个更加“对应”的案例。

我能查到的还是“浙江官方发布的一个官方政绩案例”。

事情发生在2021年5月,浙江舟山。

当时有一个老人“王老伯”突发疾病摔倒在地,家人拨打120电话求救。

急救中心与王老伯的家人,约定将王老伯送到路边汇合。

可就是“这么巧”,同一路段发生了极为严重的车祸,也叫了救护车。

最后接王老伯的救护车先到,被车祸现场截停,当时估计现状太惨烈,“更加符合就近紧急救助原则”,然后这辆接“王老伯”的车,就把车祸伤者接走了。

这一处理,相当于是“急救医生”改变施救对象,把他认为更严重的804哮喘老伯接走了、

然后第二辆来接车祸伤者的救护车,十分钟后到达,接走了“王老伯”,最后王老伯医治无效死亡。

最终从医学角度,无法判断王老伯的死亡是否是“耽误十分钟救护车”导致的,可是救护车“更改救助病人”,没有一一对应,就是医院的错。

事情发生后,王老伯家属认定医院“延误救治,承担全责”,索赔好几十万。

最后舟山的司法部门出面,进行了三个多月的调解,认定“医院更换救助对象有错,但是不确定王老伯死因是否医院权全责,因此调解双方和解。”

最后的结论就是医院错了,但“可以少赔一点”,没有公布急救医生的具体问责情况,但既然官方判定医院“大错”,这个更改救助对象的医生,日子不会好过。

当时的“网络民意”,也认为救护车被拦停更改救助对象就是错,应该为老人的死负责。

当时的另一股民意,就是同情“急救医生”要在惨烈车祸伤者和老人病患之间二选一,是要冒“生死危险”的。

肆,人间四月天从过去几年的案例,以及当时的民意就可以看出,救护车在“被指派救助对象”后,出现新的“救助对象”,这不是“特殊案例”。

是有执行标准的,而“标准流程”的建立,就是不让“急救医生”处于两个病患“生死判官”的位置上。

昨天的案例,最突出的矛盾,其实并不是202病患的急救医生“肯不肯出借急救设备”上。

矛盾的症结应该是第二辆救护车,为什么九点多才到。

唯一的解释,就是现阶段上海的急救资源,很有可能非常紧张,以至于急救车的调度“大大延时”。

这一事件引发网络民意海啸之后,官方没有解释“急救资源是不是已经过于紧张”,而是选择用“惩罚急救医生见死不救”的方式,来求得舆论的平息。

最终,这名急救医生被“停职”处罚。

从这几天上海的新增病例趋势来看,上海接下来医疗与急救资源一定会更加紧张,一个“急救医生”的停职,结果不过是接下来的急救救助中,,急救病患的“平均医疗资源”更少一点,“平均等待时间”更长一点。

作为急救医生个人,虽然他“遵循了制度”,也保障了202病患的性命,可是未来一段时间,心理会一直受到“804哮喘老人”事件的影响。

会有莫大的舆论压力,将哮喘老人的死,压在他身上,因此“停职处罚”,可以让疫情防控连轴转的他,真正休息一下。

从身体到心灵,他需要休息一下。

今天是三月的最后一天,我们都将迎来“人间四月天”。

这个四月,乌克兰战场不会迎来“和平曙光”,只会是更加激烈的战斗,和更加惨重的平民伤亡。

这个四月,是我们大半个中国与奥密克戎的“决战月”,四月的上海,我们要做好准备,迎接一些“生离死别”。

我第一次听到人间四月天,是因为才女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四月天,寓意着爱,寓意着温暖,寓意着希望。

这首现代诗,特别适合接下来的这个四月。

关于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的创作背景,一直有两种说法。

较为凄美浪漫的说法,是1931年11月徐志摩飞机失事,林徽因出于对“真爱的纪念”,写下这诗纪念故去的爱人。

另一种说法,是1932年,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出生,这首诗是喜得儿子的母亲为儿子作的。

这首诗发表在1934年的4月《学文》期刊上,此时徐志摩已经逝世两年半,而且四月天和徐志摩去世的“苦寒11月”不太应景。

相反,我更相信这首诗是一个母亲,在照顾两岁儿子时,看着“生若夏花”的新生命,有感于那朝阳般热烈的生命力而作的“爱与希望的诗歌”。

相比对逝者追忆的浪漫,我更相信对新生的寄望!

人间四月天,没有“时代的灰尘”!会有爱人的离别,逝者的追思;但更有春的暖意,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