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堂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西医辩论 >  > 正文

近现代名人反中医现象探源

2020-10-02 20:29正中堂正中堂

近现代名人反中医现象探源

阿康点江山 2020-09-30 19:30:33

中医药是中国对人类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挥了重大作用。近现代以来,随着西风东渐,中医药跌遭误解和打压,除中医药界外的各界名流,对中医药支持者寡,反对者众。这是社会进步时期的一种反叛。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自诞生至今的二千多年来,护佑我中华民族,为现代医学诞生之前世界历史上最先进、最完备的医疗技术,其意义完全不亚于中国的四大发明。

早在1954,毛主席就说过:“中医对我国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有六万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民所以能够生衍繁殖,日益兴盛,当然有许多原因,但卫生保健事业所起的作用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这方面首先应归功于中医。”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人疫情斗争中,中医药再立新功,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和各种传染病斗争了几千年,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这也让公众又一次认识到了中医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但是,近代以来,中国跌遭西方列强欺辱,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知识分子在苦闷彷徨中,把中国落后的原因归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片鄙弃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的浪潮中,中医被当做封建、落后、迷信、不科学的东西,不断受到质疑。

一、近现代反对中医的名流及其言论

当时维新派、洋务派、留洋派诸名流,支持中医者寡,反对中医者众。众多名人对中医的反对和敌视,差点没把中医赶尽杀绝。而最先主张废除中医的,是清末国学大师俞樾。

1、俞樾(1821-1907),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写了《废医论》和《医药说》两篇文章,提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

2、吴汝纶(1840-1903),晚清文学家、教育家。把西医比作“贲育”,把中医比作“童子”,认为和西医比,所有中医典籍全部可以烧掉。中医“含混谬误,一钱不值”,“拒绝中医,实为卓识”。

后来,吴汝纶病重,只等米(美国)医,拒看中医。米医不能确定其病,虽经多方努力终于不治,享年63岁。李鸿章评论说:"盖笃行其志,到死不肯一试中医也。"

3、严复(1854-1921),《天演论》译者,近代启蒙运动大家。认为中医“其例之立根于臆造,而非实测之所会通”。在其给外孙女的信中说:“肝气之病近稍瘥否?要治,总须上等西医,听中医之言,十有九误,切记切记!”

4、 孙中山(1866-1925),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本来学西医出身,后罹患肝癌,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有人劝其服用中药,他拒绝道:“中国的药品固然也是有效的,但其诊断知识却是缺失的。不能诊断,如何用药?毋须服。”孙中山革命前一直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一生都反感中医。1925年病重,住进协和医院301病房,仍坚持不服用中药,称"余平生有癖,不服中药"。

5、梁启超(1873-1929),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激烈的抨击中医“学术界之耻辱,莫此为甚矣”。后因尿血拒看中医执意看西医,被割除一个肾脏拔出七颗牙齿后疾病依然如故。梁启超的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时北京同济医院压力颇大。梁先生撰写《我的病与同济医院》一文为同济医院开脱:“据那时看法,罪在右肾,断无可疑......说医生孟浪,我觉得冤枉。”然后生怕大家误解科学,又说:“我们不能因为现代人科学智识还幼稚,便根本怀疑到科学这东西。即如我这点小病,虽然诊查结果,不如西医所预期,也许不过偶然例外。至于诊病应该用这种严密检查,不能像中国旧医那样阴阳五行的瞎猜,这是毫无比较余地的。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这是我发发表这篇短文的微意。”时人评论说被西医害死,还不说西医一句坏话。

6、陈独秀(1879-1942),新文化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曾这样评价中医:“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在陈独秀看来,“杀人以中医与弓,有以异乎?”言辞可谓极端。

7、汪精卫(1883-1944), 原中国国民党副总裁、行政院长、“国防最高会议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孙中山的遗嘱执笔人、汪伪政权负责人,认为“中医没用可废除”。他声称:“国医言阴阳五行,不重解剖,在科学上实无根据,至国药全无分析,治病效能殊为渺茫。”甚至主张“凡属中医不许执业,全国中药店限令歇业”。1928年,汪精卫授意当时的卫生部通过了废止中医的议案。遭到了举国中医界的反对。

8、陈寅恪(1890-1969),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曾这样评论中医:“宁愿让西医治死,也不愿让中医看病。”对中医有深仇大恨似的。

9、胡适(1891-1962),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认为“中医不科学”,后来生病西医没办法治,被上海名医卢仲安治好,最后只好自我解嘲说:“中医不科学,糊涂,但能治病;西医很科学,清楚,但治不了病。”

10、鲁迅(1881-1936),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曾在日本学习西医,因父亲生病不治对中医最为深恶痛绝。他在《呐喊自序》中说:“我还记得先前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首开中医骗子说之先河。

11、郭沫若(1892-1978),新诗奠基人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曾这样说过:“国医治好的病,反正都是自己会好的病。”还决绝地说:“中医和我没缘,我敢说我一直到死决不会麻烦中国郎中的。”

12、傅斯年(1896-1950),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在《所谓国医》一文,旗帜鲜明地反对中医。说"中国现在最可耻最可恨最可使人短气的事,不是匪患,不是外患,而应是所谓西医中医之争。"他认为中医是腐朽的、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东西。他说:"管理他们的衙门,当然是内政部礼俗司,而不该是卫生署,……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

梁实秋的《胡适先生二三事》,则记载了关于傅斯年的一则趣事,说他一见到孔庚就“脸红脖子粗”,因为他们曾为中医问题激烈辩论了一场。后来,傅斯年企图从道德层面取消中医的合法性。同时,他也采用妖魔化的手段,将中医归入“医卜星相”的行列,并提议政府在取消中医之前,将中医划归“内政部礼俗司”管理。在傅斯年眼中,中医问题,甚至没有资格进入“科学”视野。

纵观历史,中医真可谓命运多舛了。但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中医可以说支撑着我们这个民族一路走到了当代文明面前,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漫长岁月中,其所挽救的健康生命不可胜数。那么,这些先贤名流为什么视中医药如寇仇,而大加口诛笔伐呢?

二、近现代名流力反中医药的原因

1、认为中医迷信落后,医巫不分。生活中也的确有医术不高品质低劣者故弄玄虚,籍此骗钱。

2、鸦片战争以来,仁人志士纷纷寻求救国救民救国救民的真理,这时候全盘否定中国文化成为潮流。“打倒孔家店”,甚至提出废除汉字,提倡拼音文字,似乎老祖宗的一切都是错的,要不何至于落后挨打?在坚船利炮之下,我们被打痛了,于是病急乱投医,丧失了文化自信。

3、认为中医有悖于科学精神,阻碍科学进步,尤其是阻碍学习西医。的确,中医是中国古人根据生活中的疾病摸索总结出的经验汇总。来源于实践。但缺少了西医的《解剖学》《病理学》科学依据。显然就落后无知了许多。若彼时全面推行西医,当时国家现状是既无仪器设备,复无制药工业,进口器材和药品要花费大量硬通货,而且当时全国西医人才太少,这样必将导致下层贫苦人民无钱可看,无医可看,无药可用的悲惨局面。

4、个人遭遇。中医是高度依赖经验和悟性的一门学科,不是实证科学,没法定性定量和标准化,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其中不排除有些人医术低劣,欺世盗名,或故弄玄虚,有意把中医神秘化。比方鲁迅在《父亲的病》中提到,给他父亲看病的中医,药方就不说了,光是药引,一般的生姜、竹叶根本不用,至少也是芦根,或经霜三年的甘蔗。后来这个中医“平生的学问”都用尽了,就又推荐了一位学问更高的中医。这个中医,药方中总有些稀奇古怪的丸散和药引,十分刁钻。比如,蟋蟀一对,特注“原配”,以至于鲁迅在文中嘲讽道:"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还有"平地木十株",让人不知所以,似乎不如此就表现不出自己有学问似的。药引找到了,还要一种“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鼓皮做的。有回这老中医说,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这也许是前世的事。鲁迅家花了无数的银子,最后父亲还是走了。中医在鲁迅心中的形象,彻底坍塌了。

结语:

中医药积几千年之医疗实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然而,近现代以来,中国跌遭西方列强欺侮,政界、知识界、文化界知识分子在学习、引进西方科学人文知识、检讨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恨屋及乌”,“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中医药就是那差点被倒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