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堂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中医特色 > 自学中医之路 >  > 正文

他42岁学医,潜心26年,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2019-10-29 13:58正中堂正中堂

什么时候学中医都不晚,他42岁学医,潜心26年,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古往今来,人们对学习一门学问,都是认为越早学习越好,也许是觉得人在年轻的时候,记忆力会更好,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往往并非如此。除开有年龄限制的学术之外,其他任何学问,只要潜心修炼,什么时候都不嫌晚。比如人们觉得难学的中医。在人们的心目中,学中医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年龄偏大之后,学起来会更加困难。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并非如此!对于中医而言,什么时候学习都不嫌晚,只要你潜心学习,终究会有所收获的。
 
    晋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皇甫谧,就是不惑之年才开始学中医的,最终却成为了中医针灸的一代宗师。要说起皇甫谧,在他年轻时,可以说那叫一个顽皮,整天不学无术,由于他早年丧母,过继到叔叔家。都快二十岁了,整天游手好闲,不求上进,当时很多乡邻还以为他智力有问题。有一次,皇甫谧在外采摘了很多瓜果来进献给叔母,本以为叔母会很开心,谁知道叔母却训斥了他一顿,说,“你都快二十岁了,还是‘志不存教,心不入道’,你要真心孝顺父母,就得‘修身笃学’”。皇甫谧被感动到了,含着泪花告诫自己要发奋读书,于是拜席坦为师,奋发图强。
 
    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没想到皇甫谧学习起来,那叫一个威猛,几年时间,学问俱丰,于26岁时开始撰写著名的《帝王世纪》,看来还真不是一般的学霸啊!后来是一直开挂,写下了《年历》《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郡国志》《国都城记》等著作,一时间声名鹊起。在他五十一岁之后的若干年,当朝皇帝多次召他入朝为官,可是皇甫谧习惯了闲云野鹤的生活,并不想入朝为官,五十四时,皇帝再次征召他入朝为官,他却说自己才疏学浅,向皇帝借书,结果皇帝送了他一车书;六十一岁时,皇帝封他为“太子中庶、议郎、著作郎”等官职,他还是不去,但却写下了惊世骇俗的《笃终论》;六十八岁时,写下了《黄帝针灸甲乙经》,成为了中医历史上第一本针灸学专著,被后世誉为“针灸鼻祖”。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奇怪了,皇甫谧什么时候开始学的中医?其实,皇甫谧早年并没有学医,学医对他来说是机缘巧合。在他四十二岁那年,得了风痹之证,疼痛得厉害,就是在这种饱受病痛折磨的时候,他开启了自学中医的门径,由于他本身天资聪颖,悟性极高,竟然读懂了《黄帝内经》,尤其是对《灵枢》部分更感兴趣,于是靠着自学中医,治好了自己的风痹,花了26年时间,潜心医道的修炼,终于成为了一代宗师,写成了《甲乙经》,成为了后世医家学习中医针灸的必读专书。
 
    回头再来看看皇甫谧,42岁才开始学中医,潜心医道26年写成《甲乙经》,而且期间皇帝至少征召了4次,要他入朝为官,他都不为所动,这是为何?因为在他心里,生平要做的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不仕,犹仕也”。但从另一个侧面,不难看出,想学中医,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有心学,总能有所收获。也正是因为如此,后世文人感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治国,良医治身,正如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在给皇帝进言要求出版《本草纲目》时所说的一句话:“治身以治天下,书当与日月争光;寿国以寿万民,臣不与草木同朽。”
 
    由此可见,学中医贵在有心,不管你出身如何,不管你学历如何,不管你身份如何,只要能够专注地学习,即便不能成为名医,但自我养生、守护家人健康,应该也是能够献上绵薄之力的。学医贵在坚持,毕竟三分钟热血谁都有,但一曝十寒又是很多人的通病,唯有克服各种困扰,持之以恒,只管好好学,其他的事情交给时间,总有一天,待你回头时,你会发现,原来,你正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