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堂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中医特色 > 自学中医之路 >  > 正文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

2021-01-24 11:42正中堂正中堂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

1984年12月18日,一场特别的会议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这是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成立大会。会议宣布了光明函大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地方病领导小组组长李德生、卫生部长崔月犁任名誉校长、全国人大常委董建华教授任顾问,校长由被誉为“中医司令”、“新中国中医事业奠基人”的吕炳奎和王恩厚担任,副校长王伯岳、白永波,学校核心领导全部是德高望重、学识宏深的名老中医和热心中医事业的老领导、老同志。

次年5月21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又隆重举行了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开学典礼。政协副主席胡子昂、卫生部长崔月犁出席,当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同志致电祝贺。

这到底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能得到举国上下如此的大力支持?还要从当时中医所处的大环境说起。

中医之痛

众所周知。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枪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文化侵略也趁机而入。由传教士带来的西医药也慢慢在中国扎下了根,“爬山、吃肉、骂中医”在当时是一种时尚,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药被贴上“不科学”的标签,被排挤和打压。

尤其是1929年,国民党政府提出《废止旧医案》,并颁发一连串排斥、压制中医药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时激起千层浪,亦激起了中医界的极度愤慨与抗争。同年3月17日,全国中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以讨论具体抗争办法,与会正式代表262人,涉及15个省份共132个团体。会议最终决议组织由陈存仁、张赞臣等数人组成的代表团赴南京请愿抗议国民政府废止中医案,由此拉开了中医人漫长的拯救中医文化之路的序幕。《废止旧医案》最终虽没有得以执行,但对中医事业打击极大,直接导致中医药日渐衰落。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很多老中医被定为牛鬼蛇神、反动学术权威;中医学院被拆并,搞垮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队伍。十年浩劫,将中医药打入了谷底,中医事业遭受到严重摧残,濒于毁灭的边缘。中医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近百年来一直处于被轻视、被打压的境地。

一切都百废待兴,中医文化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

衡阳会议

毛主席曾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整理、提高。”

1982年4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和中医医院工作会议在衡阳举行,由卫生部部长崔月犁主持,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会议精神高举振兴中医的大旗,强调中医教育和医疗工作要突出中医特色,一是将中医学院办成真正培养中医人才的学府,二是中医医院必须办成体现中医优势和中医特色名副其实的中医医院。

然而,衡阳会议后,中医人翘首以盼的春天并没有来到。有人恶意歪曲衡阳会议精神,进而攻击当时的会议组织者吕炳奎老中医。

中医司令——吕炳奎

吕炳奎先生一生为中医事业奋斗,在中医界有很高的威望,可以说是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1914年1月3日,他出生于江苏省嘉定县望仙桥乡一户农家里,因幼年时不幸身染重病,在垂危之际,幸遇走方郎中救治,从此立志学医,遂拜嘉定名医汪志仁为师,至20岁起便已医名远扬,成为了一位有名望的乡村郎中。抗日战争打响后,他放弃已经拥有的名望、地位,投笔从戎毅然投入革命的潮流中。

 

幼年的遭遇,注定了他将与中医结下一生不解的缘份。解放后,他重操旧业,再次投身于中医事业之中。他的一生,是为国、为中医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

衡阳会议后,遭受这样不公的言论,吕炳奎先生谈及此事,曾感慨万分地说:“由于三支力量(1978年吕炳奎提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同时各自独立发展)的方针被取消,中医教育、中医医院在中西医结合的路上爬行,中医理论体系在消失,中医疗效在下降,老中医感到中医后继乏人、乏术的局面难以扭转,都不愿多说话了。”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创建历程

英雄壮志未酬。吕炳奎先生不顾近70岁的高龄,开始致力于推进民办中医事业的发展,他立志要办一所纯中医教学的大学。

早在1954年的时候,在吕炳奎先后任职中共苏南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江苏省卫生厅任厅长兼党组书记时,他就开始组织江苏省中医院、中医学院(即江苏省中医师资进修学校)的筹建工作。江苏省中医师资进修学校是新中国中医教育起步最早的一家,吕炳奎在江苏工作期间,也为成立南京中医学院创造了办学的基本条件,更为日后江浙一带的中医氛围之浓郁远远强于其他地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6年,吕炳奎又奉命担任卫生部中医司司长之职,开始着手筹建北京中医学院。

几次筹建中医学院的经历,让他对中医教育体系、怎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师有了丰富而深刻的认知与经验。

1962年北京中医学院总结6年的办学经验,评估教学质量,得出的结论是“中医学院第一届毕业生的中医理论基础和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的水平不够”。学院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大的弊端是临床水平不高,因此,吕炳奎也萌生了建一所纯中医教学的大学的念头,随着衡阳会议精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他的这种念头愈加强烈,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他的这一决定得到了卫生部长崔月犁等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吕炳奎与王伯岳、王绵之、白永波等一起开始着手带领全国名老中医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群体办学潮流中来,创办“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便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创办起来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所纯中医教学的大学,也开启了中医界一段激荡人心的历史。

光明中医函大不仅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支持,还得到了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名老中医的拥护,他们纷纷主动要求在当地成立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分校(或辅导站),在不到两年时间,在各地相继建立了分校33所,近200个辅导站,把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以北京为中心,从乌鲁木齐办到厦门,从哈尔滨办到深圳,从内蒙草原办到南海之滨,在祖国大地上,绘出了全国名老中医上下呼应、群体办学的雄伟壮丽画面。

因专治急危重症疑难杂症被誉为“中医ICU”的中医奇才——李可老中医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最好的中医教材是啥?绝不是统编的这套东西,而是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教材,他们的教材都是吕炳奎主编的,那是最正宗的,那些教材把中医的基本体系都贯穿下来了。

李老的一句话,就揭露了近、现代中医教育被严重“西化”的本质。当时的中医学院已经西化,以西医的方式培养中医,国内没有一家纯中医学院了,这样的状态现在都在持续,很多中医学校毕业的学生,不会看病,中医已经到了后继无人的境地了。很多老一辈中医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也说过“中医药大学根本培养不出合格中医,只能培养出中医掘墓人,这是中医教育的失败”、“当全国大多数中医,忘记了自己的特色,不去发掘研究中医药之所长,自愿从属于西医,那就不用很久,估计四、五十年,中医便走向消亡了”,真是句句戳心。

我曾与加拿大一所中医学院的院长进行过交流,2015年前后,他想从国内中医药大学挑选一些优秀的学生前往加拿大,传播和发扬中医药事业,现实很无奈,他说真的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

吕炳奎等一众热血中医人就是要将光明函大办成一所纯中医理论体系教学的大学。

为了解决教材问题,1985年5月,光明函大主要核心领导在北京中央党校曾召开教材编写会议,由吕炳奎、白永波、刘冠军、江振济、张海岑、王恩厚、刘炳凡、焦树德、干祖望、曹希平、王德光组成主编和审稿人编写中医教材。1987年3月10日至15日,在长沙市枫林宾馆光明中医函大又召开了教材编写工作会议。

前后几年时间,光明中医函大自编成了教材《高等中医函授教材》,全套30门课、37册、共计1100万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套系统的中医教材,其特点是把中医临床基本功的内容单独成册列入教材之中;把几部中医名著的原文课作为专业课的重点;在原文课各节各条之下均设有“临证意义”一项;选修、必修课中均配有教学大纲,指导学员阅读。光明中医函大的教材体系及其教材内容、教材特点,突出了中医特色,在全国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为了培养出合格的临床中医师,光明中医函大除了自编教材之外,还在教学上确定“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办学方针,组建总校——分校——辅导站,把面授辅导、临床实习点伸向农村、基层,创立“寓医理于临床”的教学思想。

正是凭借出色的教材体系和具有中医特色的办学方针,使之走出了国门,进到了欧洲。法国杵针中医团体全部采用光明函大的教材,并常年聘请函大教授前去授课、讲学。如郝万山教授、李春英教授都曾先后奔赴法国授课。

几千年来,中医向来特别注重师承,而这种“跟师”学习的传授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受众范围小,传播有限,导致中医人才向来缺乏。1978年全国中医的人数只有25万人,而光明中医函大从1985年创办之初到1993年的八年时间里,就培养了中医师2万多名,其“寓医理于临床”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在突破跟师学习受众范围小的教育方式的同时,又能很好地培养出真正可以看病的优秀中医师,为中医文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因为诸多的政策和历史原因,光明中医函大于1992年由社会办学转为民办学校,之后慢慢消失于大众视野,再后由于国家政策要求民办学校不能开设医学专业,2005年光明中医函大彻底注销,一个属于中医界激荡人心的时代也成为了历史。

未来可期

2016年,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产业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随着扶持中医的政策春风越刮越猛,中医行业也发展迅速,进入井喷期,中医馆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中医热”袭卷祖国的大江南北。

2018年4月,我曾去往杭州参加了一场中医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中医机构将近600家,中医馆遍地开花,中医人才的缺口自然更大,中医人才培养之路真的是任重道远。

光明中医函大已不复存在,在西化日益浓厚的中医教学氛围里,华夏大地全国名老中医呕心沥血群体办学的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和光明中医人纯中医教学的理想,仿如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一去不返。然而,光明中医函大在那个时代所散发的耀眼光芒,将在中医文化长河里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为中医事业洒热血的中医人;吕炳奎等一众名老中医所编撰的纯中医教学的教材犹如一颗沧海遗珠,总有一天必将大放异彩,惠及那些醉心纯中医治病救人的真正中医人。

2019年光明中医学子师生合影

中医,是我们中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传承的责任,让它继续散发出耀眼的光彩。中医界有一句话叫“好的中医师要么在民间,要么在海外”,在我们所不知道的地方,还有许许多多令人尊敬和钦佩的、默默为中医事业奋斗着的人。随着中医政策的春风渐暖,适合中医生长的土壤越来越肥沃,我们一定要坚信:中医的征途是辽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