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脂代谢紊乱
糖尿病与脂代谢紊乱关系极为密切,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或伴发病症,因为糖尿病可引起脂代谢紊乱,同时脂代谢紊乱也可能参与糖尿病发病过程的病理变化。这也是脂代谢紊乱的人群如肥胖者易发生糖尿病,糖尿病病人的动脉硬化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病人的原因之一、糖尿病人的脂代谢紊乱主要包括单纯脂质增高和血浆蛋白浓度增高两方面。由于历史的因素,中医学中尚无血脂这一概念,亦无高血脂症之病名,据其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与中医学 “痰证、瘀血、湿阻”等病相关,对于其生理, 病理认识还是比较早的,如在生理上血脂类似于中医学的“脂膏”, 《内经·五隆津液别》篇中有“五谷之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实为人身体所化生的精微物质。而多种病因,包括消渴病所致的脂膏内蕴过之则变生为“痰湿瘀浊”之类的病理产物,浸淫脉道,痹阻不畅,则会引发胸痹、眩晕、中风等多种全身病证。可见糖尿病性脂代谢紊乱的病变涉及范围较广,可包含在类似前述多个病中,病人可有症状或可无症,因此,本病的辨治并不是独立的, 益肾活血化浊可作为其基本的疗法,但临床病人表现和体征差异很大,故辨治可遵消渴病并发“痰症、湿阻、中风、眩晕、胸痹”等病的辨治思路和方法来讨论。
施xx,女,42岁,工人,1998年9月16日初诊,病人诊断2型糖尿病4年余,曾经中西医药治疗,血糖欠稳定,近半年来病人常觉四肢动则酸沉乏力, 尤其以双下肢为甚,严重时后背亦觉酸沉有如重物,时感乏力头沉,口干苦纳少,大便不爽。舌略胖,舌质暗,尖红,苔薄黄,脉沉细濡。现服美吡达 、拜唐苹等药。实验室检查:FBG: 10mmol/L ;尿糖(++);TC:7.2mm/L;TG:4.1mm/L;HDL-C:0.97mm/L;LDL-C:4.1mm/L。血液流变学示高粘状态。诊断:消渴病并发痰浊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辩证:脾虚痰浊内蕴。治则:健脾益气,渗湿化痰。方药:七味白术散合建步虎潜丸化裁:茯苓20g 太子参25g 白术20g 葛根15g 木香7g 藿香10g 黄柏12g 牛膝15g 陈皮12g 知母15g 白芍20g 锁阳12g 当归15g 熟地20g 丹参20g甘草10g ,7剂,水煎日二次分服。同时调整美吡达的用量,并配服拜唐苹餐中服。9月23日二诊:药后乏力肢体酸沉,头沉口苦,大便不爽感缓解,余症同前,药中病所,治疗以前方去黄柏 白芍 木香 加首乌30g 海蛤壳25g。 再与七付水煎日二次分服。9月30日三诊:药后病情大缓,前述症状基本消失,仍时感腰酸乏力,湿浊已去大半,正虚之本显露,去掉西药,治则以益肾养阴兼以健脾化湿。更方如下:枸杞15g 菟丝子10g 首乌25g 肉苁蓉15g 麦冬12g 花粉15g 五味子15g 黄芪15g 当归10g 生地10g 砂仁7g 山萸肉15g 仙灵脾15g 海蛤壳25g,7剂,水煎日二次分服。10月14日四诊:药后病人精神良好,复查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血液流变学诸指标亦接近正常。
刘xx,女,60岁,1998年12月1日初诊,病人诊断糖尿病史约12年,长期口服中西药降糖药维持血糖,近几年血糖不稳定,口服剂量加大,但随后又出现极度乏力,头晕蒙而胀,时有目糊嗜睡,口干多饮,易饥多食而来就诊。查体征见面色无华虚浮,形体消瘦,舌质暗红,苔薄黄而干,脉弦细。实验室检查, FBG: 10.3mmol/L ; TC:6.75mm/L;TG:3.42mm/L;HDL:1.26mm/L;LDL:3.59mm/L。诊断:消渴病并发眩晕(糖尿病并发脂代谢紊乱) 。辩证:肝肾亏虚, 阳亢挟痰。治则:益肾养肝,清热化痰。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熟地30g 山药15g 山萸肉15g 丹皮15g 茯苓15g 泽泻25g 柴胡12g 花粉15g 首乌30g 菊花15g 石菖蒲15g 旋覆花15g(包煎) 海蛤壳25g 白蒺藜15g 天麻12g。 七付水煎日二次分服。12月8日二诊:病人自诉前方服后,头晕昏蒙及多寐感明显减轻,反又少眠多梦,口干多饮易饥症状亦有缓解,目糊等余症同前。痰浊大消,内热尚存,更方如下:珍珠母30g 菊花15g 当归15g 白芍15g 蝉退10g 远志15g 陈皮15g 竹茹10g 麦冬25g甘草10g 菖蒲12g 公英20g 丹皮15g 丹参20g 葛根20,7剂,水煎日二分次服。12月14日三诊:药后前述诸症大减,精神较好,目糊感亦减轻,药中肯綮,原法方药7剂。12月22日四诊:本次药后病人觉头晕等症状基本消失,仍时感腰酸腿软, 寐尚差,邪去正虚,治以交通心肾,方以清心莲子饮加减:太子参25g 茯苓20g 莲子芯20g 黄芩15g 麦冬20g 甘草10g 柴胡10g 黄芪25g 车前子15g 地骨皮15g 白芍25g 青黛12g 首乌30g 丹参20 ,7剂,水煎日二次分服。12月29日五诊:药后诸症消失,实验室复查:各项指标均好转。
陈xx,男,63岁,1997年4月23日初诊,病人有糖尿病,脑梗死及高血脂病史8年余,因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良并发中风而一度曾住院并使用胰岛素,后逐渐减量并停用,改服口服药物维持,近期血糖再度升高而且不稳定,并出现头晕目眩,头重昏蒙不清,胸闷气短,纳少时有恶心,晨起痰多,肢体麻木沉重以左侧为甚。就诊时查体见症,左侧肌力上下肢均为V级,腱反射稍弱,各种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紫暗,舌体胖边有瘀斑,苔白腻,脉沉涩。实验室检查示: FBG: 9.7mmol/L ; 尿糖(+)TC:7.1 mm/L;TG:2.46 mm/L;HDL:0.87 mm/L;LDL:3.59mm/L。血液变学检查示:各项指标明显升高。辩证:痰浊瘀阻滞脉络。治则:理气豁痰,活血通络。方药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并调整中西中服降糖药物:白术20g 陈皮15g 全瓜萎25g 桃仁15g 鸡血藤25g 威灵仙15g 海蛤壳25g 远志15g 葛根20g 茯苓20g 清半夏15g 丹参20g 水蛭4g 川芎15g 泽泻20 ,7剂,水煎日二次分服。同时予调整中西口服降糖药物。4月30日二诊:病人服前方后,头重不清、纳少恶心感缓解,晨起痰亦减少,苔腻亦有减轻,余症同前.继用上方7剂,。5月10日三诊:药后病人上症状已不甚明显,但舌上瘀斑仍未去,时仍觉胸闷气短,口干不欲饮,右侧肢体麻木重痛,脉细涩。痰祛瘀尚存,治以活血通络,兼益气养阴。方选血府逐瘀汤合生脉饮加减:桃仁15g 赤芍20g 川芎15g 当归15g 丹参20g 柴胡12g 桔梗15g 枳壳25g 五味子15g 党参25g 麦冬15g 海蛤壳25g 威灵仙15g 鸡血藤25g 桂枝10 . 七付水煎日二次分服。5月18日四诊:药后病人头晕胸闷感显缓,左侧肢体麻木重痛感亦大缓。舌上瘀斑变浅。仍觉乏力, 动则气短。前法再辅益气。前方减桃仁 桂枝 柴胡,加黄芪25g 白术20g 鹿胶15g(烊化) 肉苁蓉25g .七付水煎日二次分服。5月25日五诊:药后前述症状基本消失,唯排便不畅并伴气短。查FBG: 7.3mmol/L ;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浊法以巩固疗效。黄芪25g 生地20g 丹参20g 熟大黄10g 太子参25g 首乌25g 海蛤壳25g 枳壳25g黄精15g 海藻15g 陈皮12g。10剂,水煎服。药后病人状态良好,定期复查指标均较理想。
施xx,女,42岁,工人,1998年9月16日初诊,病人诊断2型糖尿病4年余,曾经中西医药治疗,血糖欠稳定,近半年来病人常觉四肢动则酸沉乏力, 尤其以双下肢为甚,严重时后背亦觉酸沉有如重物,时感乏力头沉,口干苦纳少,大便不爽。舌略胖,舌质暗,尖红,苔薄黄,脉沉细濡。现服美吡达 、拜唐苹等药。实验室检查:FBG: 10mmol/L ;尿糖(++);TC:7.2mm/L;TG:4.1mm/L;HDL-C:0.97mm/L;LDL-C:4.1mm/L。血液流变学示高粘状态。诊断:消渴病并发痰浊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辩证:脾虚痰浊内蕴。治则:健脾益气,渗湿化痰。方药:七味白术散合建步虎潜丸化裁:茯苓20g 太子参25g 白术20g 葛根15g 木香7g 藿香10g 黄柏12g 牛膝15g 陈皮12g 知母15g 白芍20g 锁阳12g 当归15g 熟地20g 丹参20g甘草10g ,7剂,水煎日二次分服。同时调整美吡达的用量,并配服拜唐苹餐中服。9月23日二诊:药后乏力肢体酸沉,头沉口苦,大便不爽感缓解,余症同前,药中病所,治疗以前方去黄柏 白芍 木香 加首乌30g 海蛤壳25g。 再与七付水煎日二次分服。9月30日三诊:药后病情大缓,前述症状基本消失,仍时感腰酸乏力,湿浊已去大半,正虚之本显露,去掉西药,治则以益肾养阴兼以健脾化湿。更方如下:枸杞15g 菟丝子10g 首乌25g 肉苁蓉15g 麦冬12g 花粉15g 五味子15g 黄芪15g 当归10g 生地10g 砂仁7g 山萸肉15g 仙灵脾15g 海蛤壳25g,7剂,水煎日二次分服。10月14日四诊:药后病人精神良好,复查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血液流变学诸指标亦接近正常。
刘xx,女,60岁,1998年12月1日初诊,病人诊断糖尿病史约12年,长期口服中西药降糖药维持血糖,近几年血糖不稳定,口服剂量加大,但随后又出现极度乏力,头晕蒙而胀,时有目糊嗜睡,口干多饮,易饥多食而来就诊。查体征见面色无华虚浮,形体消瘦,舌质暗红,苔薄黄而干,脉弦细。实验室检查, FBG: 10.3mmol/L ; TC:6.75mm/L;TG:3.42mm/L;HDL:1.26mm/L;LDL:3.59mm/L。诊断:消渴病并发眩晕(糖尿病并发脂代谢紊乱) 。辩证:肝肾亏虚, 阳亢挟痰。治则:益肾养肝,清热化痰。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熟地30g 山药15g 山萸肉15g 丹皮15g 茯苓15g 泽泻25g 柴胡12g 花粉15g 首乌30g 菊花15g 石菖蒲15g 旋覆花15g(包煎) 海蛤壳25g 白蒺藜15g 天麻12g。 七付水煎日二次分服。12月8日二诊:病人自诉前方服后,头晕昏蒙及多寐感明显减轻,反又少眠多梦,口干多饮易饥症状亦有缓解,目糊等余症同前。痰浊大消,内热尚存,更方如下:珍珠母30g 菊花15g 当归15g 白芍15g 蝉退10g 远志15g 陈皮15g 竹茹10g 麦冬25g甘草10g 菖蒲12g 公英20g 丹皮15g 丹参20g 葛根20,7剂,水煎日二分次服。12月14日三诊:药后前述诸症大减,精神较好,目糊感亦减轻,药中肯綮,原法方药7剂。12月22日四诊:本次药后病人觉头晕等症状基本消失,仍时感腰酸腿软, 寐尚差,邪去正虚,治以交通心肾,方以清心莲子饮加减:太子参25g 茯苓20g 莲子芯20g 黄芩15g 麦冬20g 甘草10g 柴胡10g 黄芪25g 车前子15g 地骨皮15g 白芍25g 青黛12g 首乌30g 丹参20 ,7剂,水煎日二次分服。12月29日五诊:药后诸症消失,实验室复查:各项指标均好转。
陈xx,男,63岁,1997年4月23日初诊,病人有糖尿病,脑梗死及高血脂病史8年余,因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良并发中风而一度曾住院并使用胰岛素,后逐渐减量并停用,改服口服药物维持,近期血糖再度升高而且不稳定,并出现头晕目眩,头重昏蒙不清,胸闷气短,纳少时有恶心,晨起痰多,肢体麻木沉重以左侧为甚。就诊时查体见症,左侧肌力上下肢均为V级,腱反射稍弱,各种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紫暗,舌体胖边有瘀斑,苔白腻,脉沉涩。实验室检查示: FBG: 9.7mmol/L ; 尿糖(+)TC:7.1 mm/L;TG:2.46 mm/L;HDL:0.87 mm/L;LDL:3.59mm/L。血液变学检查示:各项指标明显升高。辩证:痰浊瘀阻滞脉络。治则:理气豁痰,活血通络。方药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并调整中西中服降糖药物:白术20g 陈皮15g 全瓜萎25g 桃仁15g 鸡血藤25g 威灵仙15g 海蛤壳25g 远志15g 葛根20g 茯苓20g 清半夏15g 丹参20g 水蛭4g 川芎15g 泽泻20 ,7剂,水煎日二次分服。同时予调整中西口服降糖药物。4月30日二诊:病人服前方后,头重不清、纳少恶心感缓解,晨起痰亦减少,苔腻亦有减轻,余症同前.继用上方7剂,。5月10日三诊:药后病人上症状已不甚明显,但舌上瘀斑仍未去,时仍觉胸闷气短,口干不欲饮,右侧肢体麻木重痛,脉细涩。痰祛瘀尚存,治以活血通络,兼益气养阴。方选血府逐瘀汤合生脉饮加减:桃仁15g 赤芍20g 川芎15g 当归15g 丹参20g 柴胡12g 桔梗15g 枳壳25g 五味子15g 党参25g 麦冬15g 海蛤壳25g 威灵仙15g 鸡血藤25g 桂枝10 . 七付水煎日二次分服。5月18日四诊:药后病人头晕胸闷感显缓,左侧肢体麻木重痛感亦大缓。舌上瘀斑变浅。仍觉乏力, 动则气短。前法再辅益气。前方减桃仁 桂枝 柴胡,加黄芪25g 白术20g 鹿胶15g(烊化) 肉苁蓉25g .七付水煎日二次分服。5月25日五诊:药后前述症状基本消失,唯排便不畅并伴气短。查FBG: 7.3mmol/L ;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浊法以巩固疗效。黄芪25g 生地20g 丹参20g 熟大黄10g 太子参25g 首乌25g 海蛤壳25g 枳壳25g黄精15g 海藻15g 陈皮12g。10剂,水煎服。药后病人状态良好,定期复查指标均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