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堂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成功病例 > 糖尿病例 >  > 正文

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

2018-01-09 16:26正中堂正中堂
    胰岛素抵抗或不敏感性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指胰岛素浓度正常或不断增高的情况下,胰岛素生物效应仍低于正常或不断增加胰岛素注射量仍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产生的高胰岛素血症与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功能紊乱及其内分泌失调有密切的关系,可能是代谢紊乱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机制之一。因此新近有学者将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减低、脂质异常、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组合起来称为“X综合征” 。关于胰岛素抵抗虽早于30年代就已开始为学者所认识,但被重视乃是近些年。中医学对此证虽无专门的论述,但实际上涵概并涉及于多种相关学说中,近来有中医学者进行了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并渐为人们所关注。
    魏xx,女,38岁,1999年9月5日初诊。糖尿病史12年余,使用胰岛素治疗史3年余,血糖曾一度控制良好,但自就诊前约年半的时间,血糖开始波动,并逐渐上升,随之逐渐增加胰岛素的用量已至100u/日,但其空腹血糖高低不稳,一般常在9~18 mm/L之间波动,但又间或出现低血糖,曾检查OGTT和胰岛素释放功能,示胰岛素释放曲线延缓,曾配合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治疗,可缓解病情,但病人因虑其肾脏病变而求中药治疗。就诊时病人表现口干而苦,头晕头痛,但无多饮和饥饿感,常感乏力,食后脘满,四肢沉重,手足不温,双踝轻度浮肿,.大便偏干, 夜尿频繁,舌质淡略紫而嫩,边尖红,苔微黄腻而干。检查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抗体及相关项目,示空腹胰岛素浓度为30ug/mL,抗体阳性,胰高血糖素增高,尿常规示尿蛋白(+++),尿糖(++), BP:24/13.3KPa(180/100mmHg)。诊断考虑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中医辩证为消渴病并发眩晕 腰痛。辩证:肾脾两虚,枢机不利。治则以补肾健脾,疏利少阳。方药选八味丸合逍遥散加减:生熟地各20g 山萸肉15g 山药15g 茯苓15g 泽泻15g 丹皮15g炮附子15g 肉桂10g 柴胡12g 太子参25g 当归15g 牛旁子20g 白芍25g 桑白皮20g,7剂,水煎日二次分服。9月12日二诊:药后病人自觉手足转温,脘满及四肢的沉重感较前略缓解。舌仍紫嫩,当适用化瘀,调方以前方加丹参20g 益母草25g ,再与7剂。9月20日三诊:此方服后病人踝部浮肿全消,夜尿减少,仍时感头晕,大便干, FBG:11.7mm/L。考虑其虚阳得复,兼顾其阴,更方如下:生熟地各20g 山萸肉15g 山药15g 茯苓15g 丹参15g 葛根15g  仙灵脾25g 肉桂6g 当归15g 白芍25g 柴胡10g 白术15g 珍珠母30g 熟大黄10g 黄芩15g,7剂,水煎日二次分服,9月28日四诊:药后病人自觉头晕头痛感减轻,大便通畅,体力亦复, FBG:9mm1/L。以前方加减续服,并配用   糖苷酶抑制剂,逐渐减胰岛素用量治疗月余。11月2日再诊:病人血糖稳定维持于6~8.1/L左右,胰岛素用量已减至56u/日, BP:19.5/12kPa(140/90mmHg)。病人除偶有口干,不耐疲劳外无明显不适。治疗以复其脾肾为主,调方如下:前方去珍珠母,加黄芪30g以求之于中气,随后以此方为基础随症增减,治疗两月余,并将普通胰岛素用量渐减至24u/日,1个月后停用,并予我自制成药正唐胶囊和肾消冲剂口服维持,血糖稳定,尿蛋白亦显减,病情稳定,此后定期来复查状态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