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食易饥症
陈xx,男,44岁,于2000 年 10月入院。患者自诉多饮、多食易饥、多尿半年,空腹血糖高达17.0毫摩/升,常服达美康、美迪康等药物,多饮多尿症状稍好转,但多食易饥末能改善,空腹血糖降至11.o毫摩/升。后未能进一步改善,遂要求服用中药治疗。人院时症见:精神倦怠,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缓。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中医诊断为消渴,辨证属脾胃气阴两伤。方用邓氏糖尿病方。药用:熟地12g生地12g山药90g黄氏60g山萸肉15 g泽泻10g云苓15g丹皮10g玉米须30g仙鹤草30g。每日2 剂,饭前1小时服用。嘱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服上药 1 周后,患者自觉脘腹饱胀,纳食减少,无易饥感,且体力渐增,大便成形。服上药 2 周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降至7. 05毫摩/升。再服药 2 周(改为每日1 剂)后,血糖稳定在5.6毫摩/升左右。出院后在门诊以原方出入继服巩固之。追踪3个月,血糖稳定正常范围内。
张xx,男,51岁.胃疼痛已有三年,每至深秋加重.曾因上消化道出血而三次住院治疗,入冬以来.胃痛又剧。胃镜及胃钡餐造影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M疡。淋血试验阳性。证见痛甚剧,牵掣后背,饥时痛甚,嘈杂如饥,得食痛缓.暖气泛酸、畏寒怕冷,大便搪薄,舌黯苔薄黄,脉沉细。此乃胃病及脾,中宫虚寒,营络枯涩,肝木来侮。治宜辛甘通阳.培土泄木。方用黄氏建中汤:黄氏15g炙佳枝l0g白芍l0g炙甘草5g怡糖30g生姜5g大枣7枚三七粉3g(冲)炒五灵脂l0g生蒲黄(包)lOg酒当归10g,方进6剂,疼痛明显缓解,仍有胀感,去当归,加丹参15g降香3g, 进18剂,痛止,泛酸暖气亦除,纳增,无嘈杂感;后守方加减调治四个月,胃痛末作,潜血试验阴性。
金xx,男,60岁,河间市七街人。2008年12月6日初诊。半年来胃脘时有隐痛,夜间加重,喜暖,食粗粮烧心,纳呆,曾服斯达舒,温胃舒等西药无效。又服他医理气消食之药,前证更剧。面黄,腹肌紧张,舌淡,脉沉弱。处方:黄芪25g肉桂10g桂枝10g白芍20g干姜5g大枣20g炙甘草6g。五副水煎服,结果:药后胃痛明显减轻,再服十五副,诸恙尽失。按:此病人没有做胃镜或钡餐,没有西医诊断,余只是根据其黄芪体质和方证运用了黄芪建中汤,因药房没有饴糖故未加。此病方证非常典型,无奈他医不识,以致病人病情缠绵不愈,套用理气消食之方反而加重。经方应用方证相应则效如桴鼓。从此则病例效果来看,有力而正确的说明了这一点。黄老师经验运用黄芪建中汤首先要找准黄芪体质,如面黄,肌肉松软,浮肿等。临床上多用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腹痛等病。证见疼痛隐隐,饥饿遇冷则加重。余体会方中黄芪剂量不可过大,因脾胃虚弱日久,补药猛然应用常与邪气争斗,而致脘腹胀满,还是小量缓图为妙!
于xx,男,30岁,某部队医院住院病人。胃痛几半年,某医长期用疏肝理气药不效,近日处方中加入延胡索、罂粟壳亦未能止痛。会诊时见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询知嘈杂善饥,食后脘痞。遂断为中虚湿热,治宜苦降辛开,用半夏泻心扬加减。法半夏12g干姜10g黄连6g黄芩10g党参10g炙甘草6g砂仁6g蒲公英18g, 4剂,服至第2剂,痛即止,服完余药,易方调理而安。
郭xx,女,32岁,1982年7月12日初诊。病已三月,食纳倍增而日见消瘦,面色由白皙转为苍黑。近数月来,工作、家务操劳过度,时时觉饿,饭后不及半小时便又饥饿难忍,心慌头晕。且烦渴异常,随饮即尿。近十日来,一觉饿即心悸、气喘、汗出,眼黑头晕,身软不能举步。舌红无苔,脉细数无神,尺部尤虚,查甲功无异常。病由劳倦内伤,致肺脾肾三脏气阴俱伤,三消重症。其面色由白转黑,为下元不固,肾气上泛。拟滋阴补肾而制亢阳,固摄下焦,补纳肾气,引火归元为治:熟地90g枸杞30g山萸肉30g补骨脂30g红参15g天冬15g麦冬15g油桂2g(去粗皮研粉小米蒸烂为丸吞)生姜5片 大枣10枚 胡桃4枚,3剂。7月17日二诊,精神大振,食纳已如平昔,口渴尿多亦减七八,原方3剂。7月20日三诊,气化为病,一拨便转。药进6剂,诸证皆愈。苍黑之面色亦转红润。嘱早服补中益气丸,晚服六味地黄丸善后。追访10年无恙。俟后,余以此法多例糖尿病亦有捷效。
刘××,女,36岁。1973年6月2日诊。二年来,胃脘绵绵作痛,进食后疼痛减轻,喜温喜按,纳呆,乏力,背困,苔白,脉左沉细,右弦。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溃疡。脾胃虚寒,木邪来乘。处方:黄芪15g桂枝9g白芍18g当归9g生姜9g甘草6g大枣7枚。服药4剂后,疼痛消失,继服药1月,2年后随访,未复发。
林xx,女,21岁,护士,未婚。2002年11月24日初诊。患者近3年来经常感觉胃脘不适,隐隐作痛,嘈杂易饥,得食则减,大便干结,三五日一行。从未进行正规治疗。近1周胃痛频作,偶有泛酸,甚至夜间痛醒,自服"胃达喜"后好转,口干口渴,喜喝冷饮,少寐多梦,胃纳尚可。 分析:根据患者呕吐反复发作3月余,症状加重2天的临床表现,故诊断为呕吐。由于出现时作干呕,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证候表现,此乃属胃阴不足证。因患者热病伤阴,胃阴不足,不得润降,故时作干呕,或仅唾涎沫。胃阴亏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胃失濡养,故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均为胃阴不足之象。治法:滋养胃阴,止吐降逆。方药:麦门冬汤加减。
更多病例在整理中......
张xx,男,51岁.胃疼痛已有三年,每至深秋加重.曾因上消化道出血而三次住院治疗,入冬以来.胃痛又剧。胃镜及胃钡餐造影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M疡。淋血试验阳性。证见痛甚剧,牵掣后背,饥时痛甚,嘈杂如饥,得食痛缓.暖气泛酸、畏寒怕冷,大便搪薄,舌黯苔薄黄,脉沉细。此乃胃病及脾,中宫虚寒,营络枯涩,肝木来侮。治宜辛甘通阳.培土泄木。方用黄氏建中汤:黄氏15g炙佳枝l0g白芍l0g炙甘草5g怡糖30g生姜5g大枣7枚三七粉3g(冲)炒五灵脂l0g生蒲黄(包)lOg酒当归10g,方进6剂,疼痛明显缓解,仍有胀感,去当归,加丹参15g降香3g, 进18剂,痛止,泛酸暖气亦除,纳增,无嘈杂感;后守方加减调治四个月,胃痛末作,潜血试验阴性。
金xx,男,60岁,河间市七街人。2008年12月6日初诊。半年来胃脘时有隐痛,夜间加重,喜暖,食粗粮烧心,纳呆,曾服斯达舒,温胃舒等西药无效。又服他医理气消食之药,前证更剧。面黄,腹肌紧张,舌淡,脉沉弱。处方:黄芪25g肉桂10g桂枝10g白芍20g干姜5g大枣20g炙甘草6g。五副水煎服,结果:药后胃痛明显减轻,再服十五副,诸恙尽失。按:此病人没有做胃镜或钡餐,没有西医诊断,余只是根据其黄芪体质和方证运用了黄芪建中汤,因药房没有饴糖故未加。此病方证非常典型,无奈他医不识,以致病人病情缠绵不愈,套用理气消食之方反而加重。经方应用方证相应则效如桴鼓。从此则病例效果来看,有力而正确的说明了这一点。黄老师经验运用黄芪建中汤首先要找准黄芪体质,如面黄,肌肉松软,浮肿等。临床上多用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腹痛等病。证见疼痛隐隐,饥饿遇冷则加重。余体会方中黄芪剂量不可过大,因脾胃虚弱日久,补药猛然应用常与邪气争斗,而致脘腹胀满,还是小量缓图为妙!
于xx,男,30岁,某部队医院住院病人。胃痛几半年,某医长期用疏肝理气药不效,近日处方中加入延胡索、罂粟壳亦未能止痛。会诊时见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询知嘈杂善饥,食后脘痞。遂断为中虚湿热,治宜苦降辛开,用半夏泻心扬加减。法半夏12g干姜10g黄连6g黄芩10g党参10g炙甘草6g砂仁6g蒲公英18g, 4剂,服至第2剂,痛即止,服完余药,易方调理而安。
郭xx,女,32岁,1982年7月12日初诊。病已三月,食纳倍增而日见消瘦,面色由白皙转为苍黑。近数月来,工作、家务操劳过度,时时觉饿,饭后不及半小时便又饥饿难忍,心慌头晕。且烦渴异常,随饮即尿。近十日来,一觉饿即心悸、气喘、汗出,眼黑头晕,身软不能举步。舌红无苔,脉细数无神,尺部尤虚,查甲功无异常。病由劳倦内伤,致肺脾肾三脏气阴俱伤,三消重症。其面色由白转黑,为下元不固,肾气上泛。拟滋阴补肾而制亢阳,固摄下焦,补纳肾气,引火归元为治:熟地90g枸杞30g山萸肉30g补骨脂30g红参15g天冬15g麦冬15g油桂2g(去粗皮研粉小米蒸烂为丸吞)生姜5片 大枣10枚 胡桃4枚,3剂。7月17日二诊,精神大振,食纳已如平昔,口渴尿多亦减七八,原方3剂。7月20日三诊,气化为病,一拨便转。药进6剂,诸证皆愈。苍黑之面色亦转红润。嘱早服补中益气丸,晚服六味地黄丸善后。追访10年无恙。俟后,余以此法多例糖尿病亦有捷效。
刘××,女,36岁。1973年6月2日诊。二年来,胃脘绵绵作痛,进食后疼痛减轻,喜温喜按,纳呆,乏力,背困,苔白,脉左沉细,右弦。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溃疡。脾胃虚寒,木邪来乘。处方:黄芪15g桂枝9g白芍18g当归9g生姜9g甘草6g大枣7枚。服药4剂后,疼痛消失,继服药1月,2年后随访,未复发。
林xx,女,21岁,护士,未婚。2002年11月24日初诊。患者近3年来经常感觉胃脘不适,隐隐作痛,嘈杂易饥,得食则减,大便干结,三五日一行。从未进行正规治疗。近1周胃痛频作,偶有泛酸,甚至夜间痛醒,自服"胃达喜"后好转,口干口渴,喜喝冷饮,少寐多梦,胃纳尚可。 分析:根据患者呕吐反复发作3月余,症状加重2天的临床表现,故诊断为呕吐。由于出现时作干呕,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证候表现,此乃属胃阴不足证。因患者热病伤阴,胃阴不足,不得润降,故时作干呕,或仅唾涎沫。胃阴亏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胃失濡养,故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均为胃阴不足之象。治法:滋养胃阴,止吐降逆。方药:麦门冬汤加减。
更多病例在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