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堂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成功病例 > 脑部病例 >  > 正文

中风.偏瘫

2018-03-10 13:55正中堂正中堂
    沈xx,男,71岁。2013-12-09初诊。病史:右侧肢体麻木、酸胀5年余。患者2009年中风后出现右侧肢体酸胀、麻木,血压正常,在北京多家医院康复治疗,效果不显,继往诊断有高血压3级、高危,胆囊结石,右侧颈内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双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遂来我处求治。刻诊:头昏,口干,右側肢体酸胀、麻木,二便正常,舌质偏红,苔白腻,脉弦硬。辨证:少阳郁热,疏机不利,气血不畅。治法:和解少阳,清肝泻火,活血通络。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柴胡10g龙骨30g牡蛎30g姜半夏12g桂枝10g黄芩9g茯苓30g红参10g大黄3g磁石30g丹皮10g桃仁10g赤芍10g当归10g川弓10g地龙15g秦艽10g甘草6g。10剂。二诊:药后右侧肢体自感发热,头昏明显好转,白腻苔渐退,继续原方治宁。10剂。三诊:药后肢体酸痛好转,但仍感麻木,舌苔白,脉弦,上方加桑枝30g白芥子15g,继续治疗。10剂。四诊:患者无口干、头昏,患肢体仍麻木,上方加全蝎5g,徐长卿10g,连续服用20剂后,患者肢体无麻木,酸痛,临床痊愈。
    郑xx,70余岁。素嗜酒,并有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多,其中痰湿恒盛。时在初春某日,大吃酒肉饭后,即入床眠睡,翌日不起,至晚出现昏糊,询知瞠目不知答。因其不发热、不气急,第3天始诊。两手脉滑大有力,满口痰涎粘连,舌苔厚腻浊垢,呼之不应,问之不答,两目呆瞪直视,瞳孔反应正常,按压其胸腹部,则患者蹙眉,大便不行,小便自遗,因作寒实结胸论治。用桔梗白散5分,嘱服三回,以温开水调和,缓缓灌服。2次药后,呕吐粘腻胶痰,旋即发出长叹息呻吟声。3次药后,腹中鸣响,得泻下两次,患者始觉胸痛、发热、口渴欲索饮。继以小陷胸汤两课目而愈。(江苏中医 1961,(8):16)
    石xx,男,55岁。 患者因脑血栓住院抢救治疗后,右侧肢体瘫痪不用。语言謇涩,胸闷不适,喉间痰声漉漉,伴关节肿痛,舌苔薄腻边有紫斑,脉弦滑。此乃气虚不能运行血液,痰瘀阻于脉络,拟补阳还五汤合开窍化痰。黄芪60g当归5g赤芍10g红花5g桃仁6g川芎8g地龙10g牛膝10g川菖蒲6g胆星10g丹参15g。经上药加减进治30剂,下肢已恢复功能,能亲自步行至门诊治疗。上肢虽能活动,但持物仍欠自如,言语也已正常。按:中风后遗,有虚有实,本例患者形体较丰腴,胸闷生痰,但因病情危重抢救,元气已损,因而辨证气虚痰瘀阻络成立,故在益气活血之中配以化痰开窍通络,改善局部循环,恢复血液流动及血管壁弹性,使偏废之肢体恢复较快。本方运用时应注意黄芪之用量大而当归轻。
    广州中山大学方孝岳教授,当年82岁,左脑中风后,身体右侧瘫痪。其亲友邀请我出诊治疗。当时血压高,言语不清,吞咽困难,饮食欠佳,大便困难,小便可,睡眠差,脉细沉,舌淡红、苔白,证属太阴经、少阴经合病,血虚气滞,瘀阻经络,肝阳上亢,治以温补气血,化瘀通络,方药取用〝独活寄生汤〞。 药物如下:当归片二钱、熟地黄三钱、白芍四钱、川芎二钱、党参五钱、茯苓四钱、炙甘草二钱、肉桂半钱(冲服)、淮牛膝三钱、独活三钱、桑寄生四、杜仲三钱、秦艽三钱、防风二钱、细辛根一钱。每天饮服一剂,连服三十天。针灸治疗,每隔三天针灸一次,共针十次。半年后日常生活可自理。
    颜xx,男,50岁。2013-06-12初诊。病史:患者一个月前突然晕厥,随后在无锡某医院CT诊断为脑血栓。给抗血栓治疗,1个月出院。刻诊: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口角流涎,全身无),二便不能自理,舌苔白厚,脉沉细。辨证:阳气虚衰,湿痰阻络,治法:温阳,化痰,通络。方药:四逆加人参汤合三生饮加味。制附子10g(先煎)干姜5g甘草6g人参10g天南星10g(先煎)半夏10g川乌5g(先煎)木香7g生姜20g竹沥水100ml为引煎服。5剂后证情大有好转,全身有力,肢体活动较前明显好转,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脉较前有力。因本病久体虚,改补血通脉法。药用当归补血汤加味。药用:当归10g黄芪24g川芎10g白芍9g熟地12g桂枝10g鸡血藤20g巴戟天10g淫羊藿30g甘草6g。10剂。药后进步,继续以上方治疗1个月痊愈。(杏林碎金录--30年皮外科秘典真传030页)
    顾xx,男,70岁,设计师。初诊:1978年1月16日。高年精血下虚,阳浮上盛,8年前曾类中偏右,经治幸愈。平时头痛昏晕时作,右耳失聪,腰膝酸软,下肢萎弱肌肉晌动。近因琐事劳心,昨夜睡醒后,左侧肢体不遂,上肢欲举不能,下肢欲动不得。今日症情有增无减,心慌忐忑,面色浮红,舌红右斜,苔薄,脉象细弦,左侧鼻唇沟痕变浅,左上肢瘫痪I度一II度,下肢m度,左手握力0度,血压170/100mmHg,心电图示“心肌损害”,证属上实下虚,阴阳失衡,值冬至一阳初生之际,劳心,动风,再次类中重演,治以滋水涵木,息风潜阳,力图化险。红花、地龙、龟甲、当归各6g桑寄生15g地黄、钩藤、决明子各12g牛膝、石解、僵蚕、稀签草各10g五味子4g。丹参注射液2m1,每日2次,肌肉注射。二诊:服药3剂,幸而神明未变散乱,头痛昏晕已减,左嘴稍能上抬,手之握力未复,下肢屈伸如常,不敢步屐,连日来大便燥结,挖之方得,口中作苦,舌底红苔根黄腻,脉弦细略数,脏阴亏耗,腑阳少通,标本虚实,不得不权衡达变。红花、地龙、龟甲、当归各6g珍珠母20g钩藤(后下)、桑寄生各12g地黄、稀签草、赤芍、白芍、肉效蓉各10g生大黄5g。三诊:守方2周,大便自调,左手握力渐复,上肢可举达肩部,下肢能扶床站立,但足软移步仍难,苔腻已褪,舌红转淡暗,略衬紫意,脉弦已柔,此风阳渐渐软平,络痹未尽恢复。拟用《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加味。红花、伸筋草、透骨草、地龙各6g黄氏12g赤芍、当归尾、白术、牛膝各10g桃仁、桂枝各5g。评述:患者高铃,从事技术性脑力劳动,平时肢体运动缺乏,将息失宜,静脉少用,所以8年前一度类中未果后,精血更耗,阴阳失调,足以平时头常奋荤,目栩,听觉不聪,下肢软乏,肌筋有时响动.丹澳云:“胶晕者,中风之渐也”.潜在之下虚病机,果然类中第二次重演。风中于络,左肢不用,虽然神明未乱,但心俘面红,唇至舌针,脉弦而细,舌红苔薄,一派心肾交直,虚风庵举,血脉空跳,阴阳失调之象毕落。因此,初诊径用河间地黄饮子合红花、地龙等滋填下元,防脱变于未然。二诊于大队补益肝肾之味中加入一成通腑之剂,通便后以补阳还五汤加味益气活血通络,并配合针灸,竟获显效。
    刘xx,男,79岁,1992年8月25日初诊。失语,偏瘫5天。本月20日中午扫地时突然站立不稳,并立即感语言不清,左侧肢体瘫痪,口歪流涎,急送往当地医院以脑血栓形成之诊断入院。入院后静脉滴注低右、丹参针等,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送服大活络丹,并配合针灸治疗两日无效。因余早年曾长期工作于该地,治好多例同类病人,患者家属遂将其转来我处,拒绝入院,要求只服我开的中药治疗。刻诊:口不能言,左侧肢体瘫痪,口歪流涎。脉洪,舌苔黄厚稍腻。小续命汤加补阳还五汤。麻黄10g防风10g黄芩10g太子参30g桂枝10g桃仁10g红花10g黄芪120g川芎12g归尾12g赤芍10g地龙10g炮附片10g杏仁12g防杞10g炙草12g。水煎,日1剂。2剂。8月27日二诊,仔细倾听能听清其所讲话语,神志偶有恍惚,肢体较前活动。苔黄厚,脉平。续上方5剂。9月3日三诊,语言对答完全正常,肢体抬动灵活。脉平,舌尖红,周边光剥无苔,舌心黄苔。病邪已祛,病症向愈。而阴血亏虚底板凸现,温热之剂伤阴弊端已呈,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黄芪100g熟地30g沙参30g玄参30g赤芍10g川芎12g当归12g水蛭10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10g龟板20g菖蒲10g。上方日服1剂,共服16剂,至9月19号已能持杖行走,语言流利,无其它不适,带上方3剂回家疗养。思辨解惑
    学生甲:此二例(A11/2/4/170、A16/12/4/40)病人取得如此快速而满意的疗效,功在对于方的潜能的发掘。小续命汤本即治风之剂,用治中风乃属常规。而发现其对中风失语有特殊功效,并毎遇失语时,均将此方作为首选,这其间就必然蕴含有其发现、映证,认识和总结的漫长过程了,先贤“于平淡中见神奇”的平常选方所获奇效的验案,未有不是这个过程的结果。那么,你是如何在洋洋治风方剂中发现此方这一神奇功效的呢?
   老师:因为“口不能言”为中风之风中经络证的一个极为常见的症状,过去治疗我也是于大秦艽汤、牵正散、补阳还五汤、镇肝息风汤等治风中经络方中酌情遣用的,而对口不能言一症见效极慢,当时总认为恢复需要时日,乃习以为常。直至一日有位62岁的胡姓患者来诊,口不能张,无法言语已两个半月,来诊时略张口则下颌骨剧痛,双太阳穴痛,天气寒冷则更甚,平日一贯怕冷。经多所医院内科、神经科、口腔科治疗无效。亦曾延请多位中医治疗,索方细检,计有附子汤、小活络丹、九味羌活汤、程氏蠲痹汤等,均了无寸效。来诊时已是七月中旬却身着夹衣加毛背心,家属谓稍减衣则口更不能动。脉结,因口不能张舌不能察。辨为素体阳虚,寒凝经络。处以小续命汤加细辛、全蝎。孰料仅服两剂即张口正常,疼痛消失,语言流利,且已脱夹衣、毛背心,身着单衣来诊。
    学生乙:但这例病人似不属中风,其口不能言也非舌强语蹇,而是口不能张所致。
    老师:你说的不错。但我却通过这例病人的快速痊愈想到,中风失语乃正气不足,经脉空虚,风寒乘虚入中经络,使环唇挟舌之经络痹阻,此方温阳而祛风,散寒而通络,既能使胡姓患者阳虚之体如此快速得复,寒凝之络如此快速得通,必能使风中经络之失语者同样豁然恢复。遂对风中经络以失语为突出表现者投用本方,果均应手取效。
再细检原用诸方,发现用治中风失语其实是欠贴切的。大秦艽汤为祛风清热剂,于寒凝经脉无补;牵正散为祛风化痰剂,《医方考》云其治“中风,口眼?斜,无他症者”;补阳还五汤为王清任治“元气归并左右,病半身不遂”为主症者;至若镇肝息风汤则更是重在滋养阴液,柔肝熄风,与温阳祛寒通络之治,去之远矣。在这样析其同中之异,辨其毫厘之差,认识失败,领悟成功的反思之余,我想起了美国在电话发明者贝尔塑像下面,铭刻着的他的格言:“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道路,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这点发现,其实就是稍稍离开了一下“常走的路”,虽然尚未潜入森林,却已然目触了一抺新景。而景的神奇,方的特效的被发现,有时真的就在于拨(剥)开那一点点。这大概就属甲同学所说的我对小续命汤治中风失语的发现,映证和认识过程吧。
    学生甲:太有意思了。那么,你总结过吗?
    老师:也作过一点粗浅总结。在用小续命汤治风中经络失语证屡用屡效后,我研究了这类失语的病机。声之所出,关乎唇舌、咽喉,而它们又受多经络之影响。《内经》云:“冲脉任脉……会于咽喉”;“手阳明还出挟口交人中”;“足少阴挟舌本”;“足厥阴……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也”。因而中风时,上述经络必有被犯者,这决定了中风后失语的高发性。中风均缘于正气亏虚,风寒相乘,故《金匮·中风历节病》篇云:“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虚寒相搏”,这说明其致病之邪的相对单一性。病在经络肌表,未及脏腑,这又决定了其见效的快速性。这样,中风失语一证,似乎就可作出如下概括:其病之面,关涉多经;其病之由,正虚邪乘;其病之机,虚寒相搏;其病之位,经络肌表。而小续命汤所用药物可入多经,正针对了其病关涉多经的特点。以桂附温阳散寒,参芍芎草复正,防风、防杞、杏仁祛风以宣通活络,麻黄、生姜散寒透表,则既针对了其正虚邪乘之病因,又紧扣了其虚寒相搏的病机。病在浅表,得阳温正复,寒散风祛,气畅络通,则如管道得通立畅,挛急得缓立除,效如立竿见影,失语之症岂不应手而豁然。由是观之,方之有多少潜能待发现,病之有多少特效方待发掘,真乃无穷无尽也,为医者当视若金山而奋力掘之。
    毛xx,男,61岁,工人。初诊:1977年7月14日。肾阴不足于下,肝阳有余于上,素尝头目眩晕,颈项牵强,耳鸣目糊。数日前骤然头痛,旋即右手足弛懈不收,欲动不能,舌强言赛,形瘦神清,舌上苔少露底,脉象弦细,右上肢瘫痪I度,右手握力0度,下肢瘫痪II度,乃肾水不足以养肝,肝阳化风旋荡,窜扰经络,发为类中。时值夏令,炎威外迫,恐风火相煽,殊虑昏愤变端,治先清肝养阴,息风潜阳。菊花、牡丹皮各6g珍珠母20g牡砺15g僵蚕、赤芍、鸡血藤、桑枝、白薇、丹参、石解各10g,7剂。二诊:舌强言赛好转,下肢渐能移步,上肢活动仍难,头痛眩晕,口干乏津,脉细微数,风火动荡,阴液已亏,原法再参清热养阴之味。珍珠母30g寄生15g赤芍12g苦丁茶、白薇、地黄、石解。龟甲、僵蚕各10g丹皮、山桅子、地龙各6g,10剂。三诊:左侧上下肢活动次第恢复,已能扶杖行走,右手可握弄胡桃,但指尖不仁,苔薄舌红,脉数趋缓,风火渐息,经络和养不周,故再侧重舒筋养络,尤望适当掌握劳逸,活动肢体。红花、木瓜、地龙各6g丹参、寄生各12g玉竹、赤芍、桑枝、当归、白薇各10g。守治半月,病告痊愈。
    魏xx,男,74岁,就诊于北京医院。于1980年2月2日突然意识障碍,右侧偏瘫,失语,急诊入院,诊察见血压170/100mmHg,心率58次/分,伸舌偏右,双侧巴氏征(+),诊断为:1.脑梗死失语。2.高血压病。3.冠心病。经医救危状已缓,于第三天约赵老会诊,此时神识已恢复,嗜睡,能叫醒。诊候认为病属中风,右侧偏瘫,痰鸣,咳嗽,偶呛,可以吞咽,仍有潮式呼吸、右脉弦细,当先豁其痰,降逆,首先用蠲饮六神汤合小陷胸汤治之:旋覆花9g茯苓12g菖蒲12g橘红12g半夏18g胆南星6g瓜蒌30g黄连5g杏仁9g竹沥水30ml(冲)地龙12g,水煎五剂。五天后二诊:嗜睡,呼吸时鼾声响,痰减,潮式呼吸明显,脉弱,身有微汗,大便溏,投地黄饮子以治其本,生熟地各12g肉苁蓉15g巴戟天12g菖蒲9g附子9g远志15g石斛9g山萸肉12g五味子9g薄荷9g麦冬12g生晒参12g黄芪30g,三剂。 三诊:汗止,神清脉缓,苔腻,呃逆,痰多,右侧肢体无力,呼吸好转,地黄饮子与蠲饮六神汤合用:生熟地各12g肉苁蓉12g巴戟天12g菖蒲9g制附子9g肉桂6g茯苓18g远志12g石斛12g山萸肉12g五味子12g麦冬12g生姜10g旋覆花10g胆南星3g桔红下2g枸杞15g生晒参9g黄芪30g,四剂。 四诊:神清,呃逆止,脉缓无力,舌红苔腻,正气未复,以扶正为主。上方去旋覆花、胆南星加当归15g川芎13g赤芍13g,五剂。五诊:2月20日,病情平稳,能下地活动,血压150/100mmHg。食物偶作呛,面瘫见减,语言进步,脉沉缓,投地黄饮子加草决明30g代赭石18g西洋参10g,六剂。六诊:血压已正常,上方去草决明、西洋参,七剂。七诊:面瘫好转,语言欠清,咳嗽,痰多不利,偶显呃逆,苔厚,脉见强,法当祛痰为主,蠲饮六神汤加味:旋覆花9g桔红9g半夏12g菖蒲12g胆南星5g枳壳9g甘草9g竹沥水30ml茯苓12g沙参30g丹皮12g生地18g,六剂。八诊:3月10日,病情好转,语言较前清楚,痰减,大便时溏时干,脉左沉细,苔白厚。赵老认为此时脑症已缓,可以兼顾冠心病,给炙甘草汤七剂:炙甘草15g生地45g麦冬15g桂枝13g火麻仁30g生姜13g阿胶15g党参25g茯苓15g大枣10枚黄酒30ml。七剂后,由于赵老患病,中药继续由该院中医科处方。此时四肢活动好,双侧无明显差别,语言清楚。
    孙xx,男,64岁,1975年8月27日初诊。中风后右上下肢不灵,步履蹒跚,腿沉重,头眩而痛,语言不清,呛食,脉弦两尺无力,病在肝肾。生熟地各12g丹皮12g山药12g山萸肉12g茯苓12g泽泻12g肉苁蓉18g巴戟天15g杜仲12g黄芪30g当归12g天麻12g,二诊9月24日 连服数剂,呛食已愈,余证同前,依上方加葛根18g黑豆衣18g泽泻增为30g。三诊10月11日 上方十剂,语言有进步,头痛肢痛, 余同前,投地黄饮子加减。黄芪15g当归10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黄柏10g苍术10g怀牛膝10g石斛10g桑枝30g。服药20剂,四肢开始稍能自主的活动,并能自由的翻身,坐着,且身热、乏力、汗出、心悸、气短亦减,继服60剂,诸证大减,在他人扶持保护下可以自由活动1个小时而不感到疲乏,身热、汗出、心悸、气短消失,但仍有全身筋骨发僵不适,加木瓜10g。炼蜜为丸,每丸9g。每日3次,每次2丸。服药2月,愈。
   苏xx,男,60岁。发热、瘫痪1个多月。医诊多发性神经炎。始予西药效果不着。审其除四肢瘫痪不能活动之外,并见身热,汗多.咳嗽多痰,咽干口燥,烦渴多饮,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浮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浮者,表也,邪在肺也;滑数者,痰热也,肺胃俱热也。合之于症,乃肺胃俱热,痰火阻滞,热灼阴液也。治宜清热养阴,化痰振痿。处方:党参10g沙参15g甘草6g炙杷叶10g生石膏30g阿胶10g(烊化)杏仁10g麦冬10g黑芝麻10g桑叶10g。服药2剂,身热咳嗽,汗多口渴俱减,四肢稍有活动,继服10剂,诸证大减,在他人扶持下可走十几步,并开始能自主翻身、起坐,又服上药60剂,诸证消失,愈。某医云:余听老师讲课时说清燥救肺汤有治多发性神经炎之效,甚表怀疑,所以邀老师诊治之。结果服药后效果甚佳,始坚定学习中医之信心。
    黄xx、男、51岁 平素有头晕眼花,上重下轻,行步不稳的感觉。于1985年夏季,突然卒倒,人事不知,经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诊为“脑血栓形成”,邀刘氏往诊。初诊:颜面潮红,昏沉失语,便尿遗失。右侧偏瘫,扪其两足冰冷,知为上盛下虚,此河间所谓“内夺而厥,舌喑不能言,双足废而不用,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不仁……声音不出者,主地黄饮子”,宜上病下取法,乃按法加减:制首乌、白芍、丹参、炙远志、建菖蒲、杜仲、巴戟天、肉苁蓉、牛膝、附片、麦芽、鸡内金,锈铁烧红入黄连淬水兑药。外用艾叶、附片煎汤洗足,每晚1次。服药两个月后能下床活动,并第四卷417坚持锻炼,逐渐恢复正常,以六君子汤加黄芪、丹参收功。
    黄xx、男、 51岁 干部 ,1999年5月11日初诊,主诉 右侧肢体活动不适一月余,患者平素嗜烟酒,血压正常,今年4月初突觉右上肢麻木无力。右手不能握拳,继则右半身瘫痪,昏睡约10小时,经某医院救治后神志清醒,诊断为脑血管意外(脑梗塞)。住院输液治疗3周,右偏瘫未见好转。因来就诊。现症右侧面摊,口眼喔斜,纳谷则顺口角外流,且有食物残杂遗留颊部,语涩。右上肢无力上举。右手肿胀疼痛,拘挛呈屈曲状,右下肢行走无力,睡眠二便如常。舌淡胖,苔白,脉玄滑。辨证立法气虚血淤,痰阻廉泉,风中络脉。治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生黄芪50g当归10g川穹10g赤白芍各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菖蒲10g生蒲黄10g(包)片姜黄10g蝉衣6g桑寄生20g鸡血藤30g大蜈蚣2条,每日一剂,水煎服。治疗经过 服药1月余,右手肿痛消失,下肢较前有力。以上方为主,随证加入丹参葛根白僵蚕 钩藤 天麻 菊花 稀佥草防风等药治疗4月,患者右侧偏瘫逐渐改善,面瘫好转,体重增加,12月7日复诊时乃将原方配制蜜丸继续治疗,三月后随诊,右上肢肌力基本恢复。能举10 市斤重物二十余下,右下肢有力,步行两千多米,进食顺利,语言较畅,生活自理。按语:中风偏瘫,口眼喔斜属脑血管意外常见后遗症,若无阴虚阳亢,风火上扰见证者,常按气虚血淤辨证,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益气活血,化淤通络,因为中风发病为气血逆乱,本虚标实,与淤血关系密切,闭塞性血管病血粘度增高,血液凝于脑络则淤滞不通,出血性脑血管病则血溢脉外久而成淤,淤血不去,偏瘫难复。补阳还五汤为王清任治疗气虚血淤中风后遗症之名方,凡见肢体麻木+鸡血藤,桑寄生,稀佥草,口眼涡斜加白僵蚕,大蜈蚣,语言涩迟加菖蒲,生蒲黄,头痛头晕加钩藤充蔚子。下肢无力加金狗脊、千年健等,由于人体气血不可分割,气帅血行,王清任认为半身不遂的本源是元气亏损,半身无气所致,所以常重用黄芪50 -70 以推动血行。体现出治血勿忘调气的学术观点。
    杨xx,男,74岁,1982年1月10日初诊。突发昏迷,不省人事2天。家属代诉:患者体弱多病,平素患高血压10余年,常服西药降压药,近阶段来不思饮食,气短乏力,懒言懒动,大便溏稀,日2~3次,2天前因迁新居,劳累过度,突发昏迷,不省人事,半身不遂,二便失禁而急诊,收住院诊断为高血压伴脑梗,经用西药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注及支持疗法处理,症状未见好转,而请中医会诊,查血压100/60mmH9,神志昏迷,面色觥白,目合口张,气短息微,手撒肢冷,二便自遗,舌歪脉弱。中医诊断为中风(中脏腑)。中医辨证为正气虚脱。洽宜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拟生脉饮合四逆汤化裁。处方:麦冬10g五味子7g山茱萸10g黄芪40g附子12g甘草5g白术10g炮姜10g。先将上药煎成30m1,取液加入野山西洋参189,炖10分钟,鼻饲,日次。11月11日复诊:患者神志仍昏迷,但面色已较正常,四肢已温,气息较平稳,嘱其家属照原方服1剂。11月1213三诊:患者神志稍清醒,两眼已能睁开,但仍不能言语,右侧肢体能活动,查血压120/64mmH9,神志朦胧,舌淡,脉细弱。经2天治疗,症状已有转机,宜顺序前进处方:人参20g麦冬10g茯苓15g山茱萸10g龙骨15g牡蛎20g附子10g黄芪20g石斛12g。水煎成50m1,鼻饲,日1剂,连服2剂。11月14 日四诊:经治疗,患者神志已逐渐恢复,能辨认其家属,能自主吞咽,已能进少量米粥,查血压140/,80mmH9,神清语声低微,对答切题,面色苍白,舌淡红,苔薄少,脉细。药已中病,循用上法,续服3剂。11月17日五诊:患者神志完全恢复,自诉头昏气短,左侧肢体乏力,查血压150/90mmH9,神清,舌体歪,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患者气脱已得纠正,阳气已回,方改人参养营汤化裁。处方: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5g当归6g白芍10g黄芪25g肉桂2g五味子6g远志3g陈皮10g。后随访,知患者2周后出院,余症悉除。按:中风一症,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中脏腑者又有闭证、脱证之别。本例患者突发神昏,不省人事,面色眺白,目合口张,气短息微,手撒肢冷,脉象沉弱,符合中风脱证之诊断。究其病因,患者已年过七旬,平素体弱多病,正气本虚,气虚导致阳虚而发暴脱,正如《东垣十书》中日: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病自病也,凡人年逾四甸,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壮年之时无有也。若肥盛则问有之,亦是形盛气衰而如此。在治疗上急宜固气防脱,所谓气足则风自灭,亦补气之法也。
    林xx,男,56岁。1981年11月10日初诊。2天前突感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言语謇涩、疲乏纳呆。血压140/90mmH9,神志清楚,面部眼及口角歪向右侧,口角流涎,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缓。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人络脉,气血痹阻。治宜补脾养气,佐以祛风。方拟四君子汤加减。处方:党参20g茯苓20g白术15g甘草5g麦芽20g谷芽10g桂枝3g白僵蚕10g白附子6g,水煎服,日1剂,并嘱其面部保温。11月14日复诊:上药服3剂后,自觉精神较好,纳食增进,口角流涎减少,血压140/86mmH9,舌淡白,苔薄白,脉细缓。药已中病,循上方加减。处方:党参20g茯苓20g白术15g甘草5g麦芽20g谷芽10g桂枝5g白僵蚕10g白附子6g蜈蚣1条。11月19日三诊,患者连服上药5剂,口眼歪斜已明显好转,口角已不流涎,言语清晰,纳食增进,疲乏已除。血压136/80mmH9,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循上方再进5服。11月25日,四诊,患者临床症状已基本消除,口眼歪斜已得纠正,查血压136/82mmH9,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缓,方改黄芪建中汤。处方:黄芪20g桂枝6g茯苓15g白术10g大枣7枚党参20g山药20g莲子10g炙甘草5g。连服7剂以善后。按:本例患者年过五旬,正气本虚,气虚而致风邪乘虚而人。客于络脉导致气血经脉痹阻而发中风中经络)。盛老认为,本例中风患者除有口眼歪斜之症外,其辨证要点在于其平素食欲欠佳、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细缓。乃平素脾胃气虚,正气不足所致。采用四君子汤补脾益气,佐僵蚕、白附祛风,收到显效。说明中风口眼歪斜多由脾胃气虚、正虚邪袭而致,治法应注重脾胃之气的调理,此为补气为主之法。
    林xx,男,60岁。1981年12月14日初诊。患者突然头痛,意识迷糊,左侧上下肢瘫痪,伴发热6天。体检:体温39℃,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份,血压180/130mmH9,神志昏迷,时作呓语,口眼歪斜,呼吸葫长,鼻鼾声重,颜面潮红。查右侧上下肢腱反射均消失。西医诊为高血压性脑溢血。中医诊视,见气粗息高、面赤屡红、牙关紧闭、舌謇语涩、脉弦滑大,乃肝火上逆、蒙蔽一窍。投以熄风而兼清热,开窍而兼潜阳之剂。处方:地龙干、双钩藤、桑寄生、石决明、竹叶各30g黄芩、龙胆草、连翘心、莲子心、川菖蒲、川贝各9g。水3碗,煎成1碗,徐徐灌人,日服3剂。(2)牛黄清心丸1枚,开水溶化,日服3丸。(3)真珍珠9g猴枣、牛黄:熊胆、羚羊角各1.5g,共研细末,每次服1.5g,生竹沥汁1杯送下。12月24日二诊:神志逐渐清醒,病情转危为安。已稍能进食,惟舌謇语涩,右侧上下肢仍然瘫痪,血压160,90mmH9,脉仍弦滑,舌苔厚黄,大便秘,小便失禁,于上方去连翘心、莲子心、川菖蒲和牛黄清心丸,力牛膝、生地各159。12月28日三诊:病情显着好转,语言清楚,惟口角略歪斜,已能起坐。至次年1月20日已稍能行动一二步,惟右侧手指尚未恢复。继以通经活络、育阴熄风,并配合针灸,症状已逐渐恢复。按:本例为心肝气火上逆,干犯清窍之证,为中脏腑之阳闭证候。治当清肝火、平肝阳、降逆气,兼以清心开窍为法。方用熊胆、龙胆草、黄芩清肝;竹叶心、连翘心、莲予心清心;羚羊角、珍珠、石决明、钩藤、地龙干平肝熄风潜阳;桑寄生、生地育真阴,柔筋脉;川贝母、川菖蒲化痰开窍;牛黄末、牛黄清心丸清热化痰,定惊开窍;猴枣、竹沥清热化痰,安神定惊。诸药合用,以清降气火醒神为目的。此降气火之法也。
    李xx,男,67岁,工人,1978年11月15日就诊。患者于1978年11月7日下班乘车回家,行走途中突觉头晕恶心,四肢乏力,左手遂失知觉,伴有口眼?斜,语言謇涩;由他人搀送至家,至晚上8时即不省人事,110mmHg(1mmHg=0.133kPa),腰穿呈血性脑脊液,诊断为“脑出血”。住院1周,疗效不明显,于11月15日邀余会诊。当时病人神志不清,口眼?斜,面色发红,喉中痰鸣,大便数日未行。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辨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清窍,瘀阻经络。治法:清心开窍,通腑泻火。处方:生大黄6g(后下),玄明粉4g(分冲),厚朴9g,枳实9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5g,当归9g,地龙6g,莲子心6g。水煎服,3剂,每日1剂。另服清心滚痰丸,每次半丸,每日2次。二诊:1978年11月19日。服药3天后,大便通利,热退,喉中痰鸣声减轻,神志稍清,舌暗,苔黄腻,脉沉弦。拟清心化痰,化瘀通络。处方:泽兰12g,丹参15g,川芎9g,益母草15g,鸡血藤20g,当归9g,赤芍15g,桃仁12g,12g,杏仁9g,海浮石12g,淡鲜竹沥水30ml(冲服),天竺黄粉6g(分冲)。水煎服,8剂。另服清心滚痰丸,每次半丸,每日2次。三诊:1978年11月28日。服药8天后,喉中痰鸣消失,神志转清,前方去杏仁、益母草,加生蒲黄12g,豨莶草30g,石菖蒲9g。水煎服,8剂。出院后,坚持门诊治疗。四诊:1978年12月10日。上方服11剂后,左侧肢体可轻微活动,舌暗红,脉弦细。治以补肾养阴,活血通络。处方:北沙参12g,天冬、麦冬各9g,生地黄15g,枸杞子12g,牡丹皮10g,黄芩10g,当归12g,鸡血藤20g,红花10g,丹参15g,白芍12g,木瓜12g,伸筋草15g水煎服,14剂。五诊:1978年12月24日。服药14剂后。口眼?斜消失,拄杖可以行走,舌暗,苔薄白,脉弦细。拟益气活血,化瘀通络。处方:黄芪30g,太子参15g,当归10g,鸡血藤25g,川芎9g,赤芍15g,地龙9g,桃仁9g,红花9g,路路通10g。水煎服,14剂。效不更方,可继服多剂,以巩固疗效。上方连服60余剂后,患者生活已能自理,原方继服,3年半后随访,患者已恢复如常。
    李xx 男 35 岁 湖北十堰人 口眼歪斜3 天 患者 3 天前晨起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左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向右侧,伴有口水自左侧淌下。三甲医院诊断“面神经炎”入院治疗 3 天,病情好转不明显,经朋友介绍于 2009 年03 月前来就诊。就诊时查体:患者体质偏胖.左侧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左侧不能作皱额、闭目、鼓气和噘嘴动作,舌质淡,苔白腻,切脉双寸浮滑,左关实,右关浮郁。有吸烟史 10 余年。辨证分析:患者体质偏胖,长期吸烟.胖人多痰,痰湿停于肺胃,时值春令,肝气升腾,肝风夹痰上升,阻滞经络,气血郁塞不通,故而出现口眼歪斜。当从熄风通络治疗,内外结合,3 天当愈。诊断:中风—中经络(风阻痰络)治疗:熄风通络 处方:外用:皂荚50 克 研成细粉,加甘油调制成干湿合适,用纱布卷成条,塞左侧鼻孔,每日一次,每次2—5(以不能耐受为度)小时。内服方:白僵蚕20 白附子10 天麻30 钩藤15 竹茹25 全虫10 蜈蚣2 条 白芥子15 莱菔子20 生批把叶30 三剂 疗效:患者服用 1 剂,外用药用 1 次后,症状明显缓解.3 天后复诊,已痊愈。嘱 1 月内清淡饮食,忌吃鱼类。按:皂荚细粉加甘油的目的是防止对鼻腔刺激太过,没有甘油的可以用开塞露,患者用后会打“喷嚏”,此属于正常反应。
    李xx,男,76岁。于t983年11月20日下午6时突然头晕,右侧上下肢瘫痪,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而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几年来经常头晕眼花,疲乏无力。此次因与邻居争吵而引起发病。体检:体温37℃,呼吸20次/分,脉搏78次/分,血压180/120mmH9。营养中等,瞳孑1对光反应迟钝,角膜反射消失,右膝腱反射减弱。巴彬斯基征阳性,体质较瘦,神志昏迷,时作呓语。西医诊为脑溢血。中医诊视,见面色潮红、口唇干燥、口微开而鼾睡、脉细而数。此为肾阴不足,水亏肝旺,气血逆上。治以摄合真阴,潜镇肝阳,滋水涵木之法。处方:(1)地龙、白蒺藜、钩藤、桑枝、茯神、金石斛、熟地各15g石决明、酸枣仁、生龟板各30g菖蒲9g。水2碗煎八分,日服1剂。(2)安宫牛黄丸,每服1粒,开水烊化,徐徐灌下。连服5天,神志逐渐清楚,已稍能进食,惟右侧上下肢软弱无力。于前方去菖蒲,加甘枸杞子、黄芪、蕲蛇,配合人参再造丸,日服1丸。调整2个月,至1984年6月已能行动。按:此案属本虚标实,肾阴虚亏,肝阳亢盛化风,风阳上扰所出现的证候。其人口居干燥、体瘦、脉细数为肾阴虚症状;头晕眼花、面色潮红为肝阳上亢之表现;神志不清为肝阳化风,气血上逆,蒙蔽清窍所致;气火夹痰,横窜经络,经气不舒则半身瘫痪。故当育阴潜阳,疏通经气为法,取熟地、金钗斛、龟板滋阴潜阳;地龙、蒺藜、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桑枝通络;菖蒲化痰开窍;茯神、枣仁安神;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待神志清醒后,加黄芪、枸杞、蕲蛇、人参再造丸以益气补肾,舒筋通络,二个月的调理,药能对症,则肢体活动逐渐复常矣。此亦降气、补气皆用之法。
    王xx,男,77岁,干部。2004年4月13日就诊。患者于2002年4月22日,晨起头晕,出现肢体麻木,右侧肢体跛行,语言不清,急入北京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双侧脑梗死。出院后仍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患者于2004年4月13日,来中医门诊治疗时,行动不便,右侧肢体跛行,言语不利,全身乏力,头重麻木,如睡不醒,有少量痰涎,舌胖大暗红,苔稍腻,脉沉细弦。辨证:气虚血瘀夹痰浊阻滞清阳。治法:益气化瘀,豁痰开窍,解语升清。处方:黄芪30g丹参15g郁金12g石菖蒲12g川芎10g赤芍15g通草9g地龙10g牡丹皮12g当归15g僵蚕10g全蝎5g栀子10g菊花10g白芷10g藁本10g荷叶10g,淡鲜竹沥水30ml(分冲)生姜5g。水煎服,14剂。如有小效,可继服多剂。二诊:2004年6月8日。服上方有效,连续服用50余剂后,自觉头脑稍轻,精神好转,纳食稍增,二便正常,睡眠尚好,唯感走路乏力,记忆力减退,舌淡胖苔薄,脉沉细稍缓。辨证:肝肾不足,髓海空虚,气虚血瘀。治法:补肝肾,壮筋骨,填精荣脑,益气化瘀。处方:怀牛膝15g杜仲15g续断15g山茱萸15g熟地黄20g薏苡仁30g补骨脂15g骨碎补15g川芎10g菟丝子20g地龙10g丹参15g制何首乌20g炙黄芪30g山药25g桑螵蛸10g益智仁10g覆盆子10g川羌活6g。水煎服,14剂。效不更方,可继服多剂。三诊:2004年8月10日。上方连服60剂后,说话较前清楚,但说话声音小,有时说不准确,走路较前有力,唯记忆力差。舌淡胖紫暗,脉沉细小弦。辨证:气虚血瘀,髓海不足。治法:益气化瘀,填精荣脑。处方:黄芪30g当归15g地龙10g党参15g川芎10g丹参15g炙甘草18g木蝴蝶5g僵蚕10g桔梗10g诃子10g凤凰衣10g全蝎5g补骨脂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制何首乌20g黑大豆30g黑芝麻30g黑桑椹30g川羌活6g。上方加大3倍量,制水丸,每服6g,每日2次。四诊:200 2004年11月2日。病情明显好转,说话较前清楚,声音较前有力,记忆力提高,走路较平稳,时有手颤,腰膝无力,舌淡胖稍暗,脉沉细缓。辨证:气虚血瘀,肝肾不足。治法:益气化瘀,壮腰健肾,豁痰息风。处方: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0g羚羊角粉0.6g天麻6g石菖蒲12g钩藤15g胆南星6g生蒲黄12g半夏10g杜仲12g桑寄生15g怀牛膝15g。上方加大3倍量,制水丸,每服6g,每日2次。五诊:2004年11月23日。症状进一步改善,语言清楚,说话较前有力,记忆力有所提高,走路平稳,时有头痛,有少量痰,舌淡胖嫩稍暗,脉沉细稍缓。辨证:痰瘀阻窍,清阳不升。治法:化久瘀,通经络,豁痰开窍,升举清阳。处方:水蛭5g白僵蚕10g土鳖虫10g刘寄奴10g泽兰15g鬼箭羽10g益母草15g豨莶草30g茯苓30g乌梢蛇15g威灵仙15g郁金15g羌活6g牛蒡子10g蝉蜕5g制何首乌20g鸡血藤25g黑大豆30g黑芝麻30g石菖蒲12g。上方加大10倍量,制水丸,每服6g,每日2次。六诊:2005年3月8日。患者自觉一切正常,说话清楚有力,行动自如,食欲转佳,二便正常,睡眠好,情志舒畅,仅有少量痰涎,左手稍感不利索,舌胖大水滑,脉沉细小弦。辨证:痰瘀阻络。治法:涤痰开窍,化瘀通络,平衡阴阳。处方:竹茹50g清半夏40g炙甘草30g枳实30g胆南星20g广地龙30g紫丹参45g陈皮30g云茯苓60g鸡血藤80g豨莶草60g柴胡40g黄芩30g川芎30g赤芍40g桂枝30g。以上方10剂,制蜜丸,每丸10g,每服2丸,每日2次。坚持服药,巩固疗效。
    王xx,男,29岁,于1967年7月9日下午开始自觉眩晕,后头痛脚软,走路有时向右偏斜,双目转动不灵,视物现重影,1周后不能行走。经神经内科诊断为“脑干脱髓鞘病变”,予泼尼松、维生素类药物效不显,于同年7月29日请关老会诊。刻诊:头晕,头胀,耳鸣,脸面及右手发麻,震颇,左眼不能外展,双眼内收亦弱,舌麻言套,进食不顺,右腿难立,行动困难,二便尚可。病前无发热及预防注射史,素无烟酒嗜好。检查:膝腿反射亢进,右大于左,右侧划拓试验阳性。舌苔白,脉沉细滑。关老据证辨为阴虚阳亢,风痰阻络。治宜祛风化痰通络,养血平肝:钩藤30g生黄氏、生地黄、丹参各15g,玄参、赤芍、白芍、当归各12g知母、黄柏、滁菊花、刺疾力各10g桔梗7.5g僵蚕、川弓各4.5g。另服蛇胆陈皮粉1瓶,每次半瓶,日2次。14剂后症见减轻,头已不晕,行走虽正,尚感无力,有时头胀,左侧头痛,复视尚存,右手麻木,舌苔白,脉沉细。考虑已现气血未充,络脉失和之象。去桔梗,改生黄氏为30g,加首乌藤30g木瓜12g,以充养气血,疏通经脉。至12月18日复诊,头已不晕,视物清楚,已无复视,言语清晰,行走如常,但手及口唇仍发麻,苔薄白,脉沉滑。首乌藤改何首乌15克,继服。次年2月21日复诊,麻木感已减轻,精神步屐如常,唯偶头微胀,食睡二便均正常.苔净脉和,已恢复工作2月余。以丸剂调养:生黄氏、生地黄、当归各60g何首乌、旋复花、代者石、钩藤、滁菊花、川弓、赤芍、白芍、生石决明、白疾力、兔丝子、女贞子、仙茅、淫羊谣各30g,僵蚕15g全蝎10g娱公10条,唬拍3g。上药蜜丸朱衣,丸重10克,日服2次,早、晚各1丸,以巩固疗效。原按:王男既有锥体束损害(如行动困难,雄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又有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如眼球活动失灵,复视,语言不利,吞咽困难),西医诊断为脑千脱髓鞘病变,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视为疑难怪病。但关老细察患者发病时突然眩晕头痛,认证为感受风邪所致,但因气虚血亏,致风邪人里,难以外解,遂化燥炼液为痰,风痰阻络,致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筋失血濡,故肢颇、语赛.阴虚阳亢,痰气挟风上扰,头胀、头晕、耳鸣遂作.目失血养,遂转动不利,视物模糊。故始以祛风化痰通络为主,养血平肝为辅。因重视祛风化痰,益气养血,使气帅血行,淤去新生,气顺则痰易化,血活则痰易消,扶正与祛邪兼施,突出了治痰的特色,故仅服药2周,诸症大减,转投补养气血为主,进一步疏通经络,终使Of血凝痰得以化散。虽属“怪病”,但从治痰入手,则怪病不“怪”矣。关老怪病治痰之法,应验于此案.后学能不从乎!
    王xx,男,56岁,于1989年因患高血压中风病,出现半身不遂,神志木呆,哑口不言,前来我卫生所治疗。根据其脉弦而滑,舌苔薄黄,舌质红降,有头痛自觉时或以手按摸头部,测血压180/100mmHg,辨其证属肝风内动,痰瘀互结型。治以平肝熄风,化痰逐瘀,宜镇肝熄风汤加减。牛膝10g,代赭石10g,龙骨8g,牡蛎10g,龟板10g,白芍8g,生甘草6g,玄参12g,天冬10g,大黄10g,胆星10g,葛根10g,菖蒲10g,半夏10g。针灸选穴合谷、内关、曲池、丰隆、太冲、太阳,结合头针,顶中线、颞前斜线。内关、丰隆、太冲、太阳重泻法,其它穴用平补平泻法。经三次治疗,患者便可开口简单说话,但语言尚不够流利清楚,下肢感觉稍有力,可扶着室内行走,前三次均由儿子抬来就诊,经过中药内服,针灸并施,二个疗程可以自主行走,且可以对话,语言也听得清楚。经三个疗程治疗,便可行走三里路,由自己单独来就诊。经过五个疗程治疗,生活可完全自理,而且可参加轻便劳动。
    王xx,男,56岁,肿瘤外科教授。身体肥胖,血压偏高,失眠头痛,平时工作十分繁忙,认真敬业。于2002年中秋节前一周碎发昏厥,不省人事。经北京某大医院全力抢救苏醒、核磁共振确诊为大面积多发性脑梗死。后遗右半身瘫痪、口眼喝斜、语言不利、偏头痛。舌红苔少,脉弦。[证属]血淤络阻[治法」活血通络[方药〕白附子10g僵蚕6g全蝎6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赤芍30g川芎10g地龙6g炙黄芪30g丹参30g鸡血藤30g。服药14剂以后,中风后遗症状有所减轻,出院后嘱其原方持续服用100剂,并配合西药降压、抗凝治疗。至2004年初已完全康复。
    王xx、男、59,右上肢不遂 7 天。患者一周前晨起发觉右手无力,活动失灵,立即到医院检查,经 CT 被诊断为脑梗塞,输液治疗几日无效果,遂来我处求治,病人五官端正,语言清晰,面红,酒糟鼻,有时头胀痛,右上肢肌张力增高,肌力 2 级,右下肢略有麻木感,血压 160/90,余均正常,病人自述嗜酒 10 余年,平时常感腰酸腿软,头昏健忘,夜间有盗汗,有时失眠,舌红苔干,脉弦涩偏数。诊断   脑梗塞。方药,首乌30g桑寄生20g白芍60g益母草60g葛根50g石菖蒲15g白僵蚕15g胆南星10g水蛭10g土鳖虫15g川芎15g蜈蚣2条黄芪50g桑枝20g,一周之后,症状大减,头痛未作,肌力正常,活动自如,效不更方,继服10剂,临床治愈,至今6 年未复发。
    王xx,男性,79岁。一年前曾患脑血栓,一直以来行走不稳,半身麻木,手颤抖,无法生活自理。于2007年1月22日经邻居介绍来我门诊。临床表现:右侧肢体无力,右侧肢体麻木,头部震颤 、肢体冰冷,行走不稳,行走沉重,四肢关节屈伸不利,手颤抖,中风后遗症,大便,时干,舌紫红,脉弦,脉紧。辩证:热毒痰热,血虚寒厥,厥阴寒浊上逆。处方:丹参15g钩藤(后下)12g牡蛎28g白芍14g石菖蒲8g竹沥26g黄芩7g麦冬10g生甘草10g石斛10g桑寄生12g僵蚕7g川贝母7g橘红7g茯苓12g。服药7天后肢体麻木减轻,体力渐增。服药21天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活动自如。后又服药20付,患者可以独自到大街上锻炼身体了。
    田xx,男,32岁,陕西洋县谢村农民, 1968年5月6日初诊:突然四肢及躯体不能转动半天,患者素体稍弱,昨日因天热劳累出汗,便在河沟中洗浴一次,次晨醒后发现四肢微强,完全不能转动和翻身,速来请出诊。至其家,见患者神识尚清,口眼不歪,肢体不麻不疼,但丝毫不能随意活动,检查时全身均呈被动姿势,皮肤感觉如常,不出汗。脉沉细紧,舌淡红苔白厚,体略瘦,面黄少华。现据病因、脉证分析,系天气炎热,负重行走,通身出汗腠理开疏,又突至凉处及冷水中,则水寒之气乘隙内入,凝闭脉络,气血不畅,筋肉关节失去正常的煦濡,以致暴发为肢体瘫痪。治拟散寒通络,佐以益气养血之法。仿局方五积散化裁。处方:肉桂4.5g苍术9g干姜9g羌活9g甘草6g党参12g附片6g当归12g川芎9g白芍12g茯苓12g陈皮9g,一剂,水煎服,并配合针灸,取穴大抒、曲池、合谷,阳陵泉、绝骨等。次日复诊,患者已可翻身,四肢略可移动,但不能握物,饮食不能自理。再予针灸一次,取穴同上,仍用上方二剂。5月9日三诊:肢体活动基本恢复,生活可自理。患者不愿再服药,在家调养数口后痊愈。
    张xx,男,65 岁。右侧肢体瘫痪半年。患者半年前因脑梗住院治疗,遗留右侧肢体偏瘫后遗症。后经中医针灸治疗 1 月,同时服用活血化瘀等中药,多为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 、赤芍、 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加减,偏瘫症状恢复较慢,虽手指活动度有所改善,但右手握力仍较左侧明显下降,右下肢肌力 2 级(轮椅),经上门会诊,见患者体质偏胖,说话中气明显不足。舌质淡,苔腻;脉浮滑,右关沉取无根。诊断:中风后遗症(脾虚湿盛,痰湿阻络)。分析:患者平素体胖,“瘦人多火、胖人多痰”,中风后原本有风痰阻络的病机存在,医家不知健脾祛痰,套用“活血化瘀”这个万金油,脾主四肢,痰湿困脾,脾气不展,四肢失养,自然恢复较慢。处方:二陈汤和四君子汤加减。人参25g茯苓30g土炒白术25g法半夏15g陈皮15g苍术15g厚扑15g制天南星10g菖蒲12 g(后)炙甘草 10g小伸筋草 30g,十剂 水煎服 日一剂 瞩加强功能锻炼,二诊:患者食欲增加,每餐前有较强饥饿感,右手握力明显增强,下肢肌力渐恢复至 3+,可以下地扶杖行走站立。守方 10 剂。三诊:患者在家人搀扶下,步行 1 公里左右,前来就诊。患者说话中气十足,血压 130/70mmHg,原方稍加补肾阳之药,制成丸药服用,进一步巩固疗效,瞩每天步行 1 小时,加强锻炼。
    张xx,男,54岁。于1982年6月4日住院。患者开会回家后,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右侧上下肢不能动弹。体检:体温38℃,呼吸20次/分,脉搏;85次份,血压210/130mmH9。发育营养中等,神志昏迷,不能言语,重症病容,右侧上下肢瘫痪,知觉减退,心音正常,肺呼吸音减低。化验:血红蛋白139/d1,红细胞430万/姗3,白细胞40,800/m~3,中性85%,淋巴13%,大单核20%,血丝虫检出,非蛋白氮38.5m9/d1,肌酐1.3m9/d1,胆固醇190.4m9/d1。西医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中医诊视,见面红眼赤、口唇干燥、发热、气粗息高、神识昏迷、鼾声入睡、大小便失禁、右侧上下肢瘫痪、卧床不能自动、脉劲疾。乃肝风上逆,气血奔涌,邪塞心窍。投以熄风、开窍、通络之剂。处方:(1)石决明30g桑枝、黄芩、双钩藤、连翘心、竹叶心、莲子心各15g,日服1剂。(2)生苡仁30g大白颈蚯蚓15条,水1碗煮5分,代茶。(3)牛黄清心丸,每日1次,每次1丸。6月15日二诊,体温下降已正常,但仍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至6月21日意识已清醒,右侧上下肢仍不能动。继续服上药,停用牛黄清心丸,配合人参再造丸,每次4丸,日2次,服至7月4日,大小便已能自觉,右侧上下肢能伸缩,继续服至17日已能倚墙步行,至8月6日能放手走路,而精神胃纳均正常,血压120/90mmH9,已能正常工作,但记忆力较差。按:本例为心肝阳气亢逆于上的中风(中脏腑)证。既见心肝火旺、风气上逆、蒙蔽神志的症状,又有二便失禁的似脱之象,此乃脑窍闭塞,神失主宰所致。治以清肝熄风、平降气火、清心开窍为急务,取石决明、钩藤、蚯蚓平熄肝风;黄芩清肝;连翘心、竹叶心、莲子心清心;苡仁、桑枝化湿清热通络;牛黄清心丸清心开窍。服药2月余神志较清,说明心肝气火已降,故去牛黄清心丸,但右瘫仍在,为元气未复,则经络难通,故加用人参再造丸,日服8粒,以补气通络,近二旬竞收奇功,右侧肢体逐渐恢复活动能力。本例先以清降气火,后以补气,因而收到满意的疗效。
    张xx,男,32岁。【初诊】1983年7月19日。主诉:患者于去年6月突然头痛,难以忍受,曾在部队医院住院治疗,服西药不见好转。又经沈阳跂总医院CT检查,考虑脑瘤,行开颅探查手术,术中发观不是脑瘤而是血肿(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型出血后所致)。术后一般情况尚好,可进行体力活动,智力无异常。今年6月初,劳累后出现右侧肢体无力。7月初,突然失语,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嘴向右歪、流口涎。经中西医药及针灸等治疗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故来我院脑病科就诊。病前有高血压史4-5年,最高达150-160/90-110毫米汞柱。诊查-:神清,表情淡漠,失语,鼻唇沟右侧变浅,口角向右侧歪斜,右上肢软瘫,不能?动,也无握力。右下肢可以活动,但无力行走,需人搀扶。舌质暗淡,舌苔微黄腻,脉沉弦。辨证:肝阳上亢,风痰痹阻脉络,发?偏枯。治则:祛风通络,化瘀平肝。处方:丹参12g桃仁10g茺蔚子15g勾藤15g地龙12g生石决明30g僵虫10g豨莶草12g桑寄生25g 六剂【二诊】7月25日。服前药后,病情明显好转,已能说话,但不利落。下肢活动增强,可以自行走路,不用人搀扶。肌肉尚紧,伸舌仍向右歪。菖蒲10g郁金6g桑寄生30g竹叶10g桃仁10g生石决明30g丹参12g僵虫10g茺蔚子15g地龙12g勾藤15g,六剂。【三诊】7月28日。前药只服三剂。近两天多睡不醒,日夜如是。很少说话,纳差,不愿活动。舌苔转白腻,脉至迟数不匀。苦丁茶5g菖蒲6g竹叶10g勾藤15g建曲10g陈皮10g僵虫10g桃仁10g茺蔚子15g桑寄生30g合欢花10g郁金5g,四剂。【四诊】8月1日。已不嗜睡,能说话但仍不利落,纳可,精神较好。A11/2/4/41/3荷梗10克 苦丁茶9克 菖蒲6克 竹叶10克 ?藤15克 建曲10克 僵虫10克 桃仁10克 茺蔚子15克 桑寄生30克 合欢花10克 郁金5克 六剂【五诊】8月8日.症状显着好转,走路较前有力,行动方便,语言清楚,谈笑自若。右上肢能举过头顶,惟笑时仍见嘴向右歪。仍服原方药六剂,后又继服六剂。六诊:8月22日。说话清楚,笑时嘴歪不明显,右上肢活动恢复正常,已有握力,能持重物。舌苔薄白,脉弦转缓。按原方加味,改配丸药常服,以期巩固。【点评】本例偏枯,病起于手术之后,血络被伤,导致瘀血,久则累及"元神之府",以致半身不遂,突然失语,口角歪斜而流涎,此即所谓"内风"。近代名医冉雪峰说:"虽然是风病,却是脑病,却仍疗风"。初诊以?藤、豨莶草、僵蚕地龙平肝熄风,疏通脉络;生石决明、丹参、桃仁、茺蔚子重镇潜阳,活血化瘀,因方药对症,故效果显着。二诊时,因多睡不醒舌苔见白腻,脉见迟数不匀之象,显系普浊?患,故增入除痰浊醒脾神之品,如苦丁茶、菖蒲、合欢花、建曲等。药后嗜睡乃除,精神尚佳。四、五诊后,宗前方加荷梗以升清降浊,清凉平肝。末诊时,舌苔由白腻转?薄白,说明痰浊已去,脉由弦转缓,确是肝风平熄、胃气来复佳象。何老善治脑病,用药轻灵,证与药合,丝丝入扣,药后灵验,故使痼疾立见卓效,仅服药二十八剂,基本痊愈。 [评注]何老原是著名儿科专家,近年来又创立了中医脑科。本例患者?先天性脑血管畸型出血,术后劳累而致偏枯。何者辨证?痰痹阻络,肝阳上亢,治以祛风通络,化瘀平肝,佐以化痰而愈。如此疑难重症完全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治愈的,可见中医治脑病有非常光明的远景,值得我们努力去探讨。中医治疗疑难重症必须完全按中医的理论去辨证论治,否则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张xx,男,28岁,陕西洋县谢村农民。1968年5月15日初诊:全身肢体不能动转二天。患者素体健壮,二天前参加本村淘井,因其体壮,自愿下井底掏污泥,在井下停时较久,但自觉无不适,次晨醒来四肢及躯体均不能随意动转,请当地医生诊治,给予肌注维生素B1等二日,无效,转来我处求治。查其病状与前例患者完全相同,病因亦相似。决定照前例病者处方与服,因其体壮故去党参,加细辛3克。服3剂后,肢体活动复常,调养数日后参加劳动一如既往。 上二例病人均随访,体健如常,前病未再发作。 按:暴瘫一症多起于外伤、或高热等,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或精神意识障碍,本组病例,不具备此项特征。癔病性瘫痪,多有类似的发病史,及精神刺激因素,非短时所能治愈,是二例亦无此特征,故尔,从现代医学角度,很难断定其病属何名,亦不失为一怪病。
纵观古今中医医藉,对此亦罕见载述,其治无章可循。值此,应运用祖国医学理论去分析该病机因,患者体劳汗出,身热难禁,急欲纳凉,暴受寒侵,是其因也。汗出腠疏,毛窍洞开,寒邪直入,血脉凝闭,气血不通,筋肉失养,是其病机。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气血不足,乃其辅因。因机既明,立法何难?散寒通络,佐以益气养血之法施治,方仿局方五积散化裁。然暴病势急,筋脉突闭,药力势单,故合针灸舒络通阳,药进一剂,针刺初施,病即有知。继服二剂,针刺再行,病去八九,调理自愈。
第二案症状同前,病因亦似,机因相符,施治不误,唯患者体壮气盛,不须用参,加细辛通阳开络,三剂收功。由上案可示,临证诊疾,切不可按图索骥,呆板教条,此所谓病无照书所患也。医者重在博览典籍,深究医理,规矩在手而活法随人。如此,遇有奇难之疾,方能据证而辨,圆机活泼,以应万变。针灸选穴:上肢合谷、手三里、内关,下肢足三里、阳陵泉、复溜、太溪,加关元、肾俞、合谷、太溪、复溜、关元。肾俞重用补法,其它穴位均平补平泻法。头针:百会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和顶颞前斜线,每次选4~5个穴位,或体针与头针轮流交替使用。一般每天或隔日1次,5~7天为一疗程。
    陈xx,男,59岁,脑血栓形成中风后遗症。两足行路艰难。尤奇者每隔十余分钟左右,必哈哈大笑数声,不能自主。诊之舌上有瘀紫斑,脉涩。治拟活血化瘀。桃仁9g制大黄9g地鳖虫6g。5剂。(辽宁中.医杂志1986;(7>:2)按语:(原按)本案脑血栓中风,瘀血阻滞症状明显。经用下瘀血汤数剂后,不仅笑声立即停止,而且两足行路也觉方便,血栓中风症状也完全消除。 
    陈xx,男,50岁,工程师。1975年9月中旬曾发热(38℃左右),月底开始走路不稳,夜间尤甚,进行性加重。10月中旬出现语言不清,写字拿筷不稳,进食呛咳,11月住武汉某医院神经科检查诊为脱髓鞘病。1977年2月3日来我院就诊时仍有头晕,双膝发紧,走路不稳,直线走路困难。Romberg' s征阳性,左侧Gondon可疑阳性。脉沉细,舌胖质暗红,苔薄黄。西医诊断:脱髓鞘病。中医诊断:风瘫(气阴两虚,风热内蕴,经络闭阻)。治疗:益气育阴,清热息风,活血通络。方药:生黄芪、珍珠母各30g葛根、丹参各25g威灵仙18g生地黄、玄参、金银花、鸡血藤各15g知母、陈皮各12g黄连10g红花、百合、蝉蜕、甘草各6g。1978年9月26日,患者近1年来加减服用上方,诸症均有减轻,病情稳定,未再复发,脉沉弦细,舌胀暗,苔白。再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热剂继续服用。方药:丹参、生黄氏各30g威灵仙、葛根各25g忍冬藤、淫羊霍各18g川弓、当归、生地黄、续断、知母、黄柏、百合各15g陈皮、红花各10g。按:本例发病前曾有发烧,来诊时走路不稳,四肢无力,语言套涩,舌胖质暗红,苔黄,证属阴虚内热,风热内蕴伤及经络,兼有气虚,治疗以益气养阴,清热息风,活血通络,初诊以四妙勇安汤加化痰药,复诊更合以四物汤以加强祛'之力,收到较好效果,未再复发。
    陈xx,男,67岁,于2001年9月患脑栓塞,出现半身不遂,卧床不起。证见手指持物无力,轻度面瘫,语言不清,左下肢酸软,伸屈抬举活动无力,耳鸣,视物昏花,舌淡苔薄白,脉虚弱而细,乃属肝肾亏虚型。中药以益脑补肾方加减。黄芪30g杞子10g太子参15g首乌12g地龙6g天麻8g丹参10g当归12g熟地10g五味子8g白芍10g白术10g枣仁8g桃仁6g桑寄生10g怀牛膝10g。针灸选用上肢合谷、手三里、内关,下肢足三里、阳陵泉、复溜、太溪加关元、肾俞穴。合谷、太溪、复溜、关元、肾俞穴重用补法,其它穴位均用平补平泻法。头针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和顶颞前斜线。同时配合患者作深吸气,自主或被动运动。经过四次治疗,下肢可慢慢伸屈抬举,但行走还困难,经过二个疗程后,便可下床自由活动行走,经三个疗程获得痊愈。
    xx男,61岁,工人。于1980年5月患脑出血。经抢救脱险后.右半身不遂。经多方治疗,仍需搀扶行走。证见神志清楚,言语不利,右半身不遂并畏冷肢麻,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微无力。此属血虚寒凝经络所致。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络。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桂枝12g细辛6g白芍15g伏令15g益母草20g石昌蒲12g远志6g黄氏50g地龙15g胆星6g半夏6g甘草6g,水煎服。服药10剂后,言语清楚。患侧肌肤已觉温暖,按上方去曹蒲、远志、胆星、半夏,加杜仲、川断各20g兔丝子15g以强筋壮骨。又服10剂.病情显着好转,能扶拐杖行走,按上方加减调治2月余,患者基本痊愈,只右下肢行走呈跋行。(《实用中医内科     蔡xx,女,66岁,2009年4月3日初诊,诉左半身麻木,左侧面颊紧绷感,左手麻木5年,伴口干苦,纳差,头昏,倦怠乏力,每因劳累及情绪波动后或感受风寒后加重,脉左弱右弦涩,舌紫黯有裂纹,苔少.头颅CT示脑萎缩;颈椎CT示颈椎退行性改变,C椎问盘膨出冲医辨证属阴虚肝郁,经络瘀滞.治宣滋阴疏肝,活血通经,方用一贯煎合桃红四物汤加味:当归,生地黄,枸杞子,葛根,丹参各15g北沙参,麦冬,桃仁,红花,熟地黄,白芍,川芎,地龙各lOg,川楝子8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4月10日二诊:诉头昏,口干左半身麻木左侧面颊紧感及左手麻木稍好转,脉弦数,舌淡黯苔薄少.方用一贯煎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当归,生地黄,枸杞子,谷芽,麦芽,丹参各15g沙参,麦冬,桂枝,白芍,延胡索,白芷各1Og川楝子,炙甘草各8g黄芪30g,仙鹤草20g生姜3片,大枣12枚.服14剂后,诸症大减,
    曾××,女,22岁。于1948年冬病后发生截瘫,就诊时已卧床数月,两腿消瘦,自膝以下只余皮包骨头,需人推扶起坐,坐亦不能久,面目虚浮,月经三月未行,唇舌色黯,苔白,脉细涩。乃予补阳还五汤,黄芪用至120克。家人见方,初不敢服,后试配半剂,服后翌日,月经得通,始有信心,连服10多剂,二诊时自觉精神较好,月经已净,腰部稍有力。再开处方为:黄芪200g当归30g川芎10g赤芍13g桃仁10g红花5g地龙10g桂枝10g黑老虎13g。水煎服。上方服10剂后,已能自动起坐,胃纳甚佳,面色无虚浮而转红活,上半身转胖,腿肉稍长。照方再服10多剂,能下床稍站一会。嘱其注意锻炼学站,进而扶双拐杖学步。照上方加减,服药8个多月,并经艰苦锻炼,已能扶一拐杖缓慢行进。解放后参加教学工作,1953年已能丢掉手杖破行。本方的缺点在于黄茂必须重用,药源有时困难,但亦可从30克开始,到进步稍慢时增加15克。本方必须耐心久服,不可见进步稍慢便停药。用此方时若配合针灸效果更好。若兼高血压,黄茂切勿轻用,必须用30克以上时再加生石决明或代赭石30克。作者体会黄芪轻用10~15克,配合其他补药则有升压作用,若重用则能降压。当然还必须辨证属气虚型的高血压才显效,若肝气旺盛之实证热证则不宜用。故凡偏瘫而脉洪实者,便不能用补阳还五温。
     赵xx,女,74岁,1976年2月4日初诊。左侧半身不遂,语言容涩,喉中痰鸣,已有5天,腹胀便秘。苔薄灰腻,脉沉细无力。全瓜萎12g当归、僵蚕、莱服子、大腹皮各10g昌蒲、广郁金、胆南星、红花、川芍各5g远志3g。2月16日二诊:家属代述,服上方痰鸣已减轻,左半侧肢体稍能活动,但自觉有寒凉感,大便不爽。鸡血藤、桑枝各30g白芍、火麻仁各12g当归、僵蚕、秦九、木瓜、络石藤各10g附子、川芍?各5g。2月23日三诊:其子代述,上方继服6剂,左半侧肢体活动渐利,食增,惟大便仍难,三四日一行。鸡血藤30g火麻仁、牛膝各12g生熟地黄、当归、白芍、地龙、僵蚕、熟大黄、秦九各10g附子5g,6剂。3月1日四诊:左半侧肢体活动灵活,说话也渐流利,大便已杨,仍觉左半身发凉,舌微左歪,血压140/ 100mmHg,脉象细涩. 鸡血藤30g火麻仁、生熟地黄、牛膝各12g当归、白芍、川芍、僵蚕、地龙各10g炮附子6g桂枝5g,12剂。3月15日五诊:家属代述,患者被人搀扶时已能行走,左半身发凉有好转。桑枝30g生熟地黄、牛膝各12g巴戟天、当归、白芍、川芍、火麻仁、地龙各10g炮附子、熟大黄各5g,6剂。3月22日六诊:已能扶杖而行,说话已清,苔黄厚渐化,质微红,脉沉细而滑。牛膝、稀签草各12g巴戟天、生熟地黄、当归、川弓、火麻仁、白芍、络石藤各10g炮附子、熟大黄各5g,6剂。3月29日七诊:手持拐杖已能行走稍远,拟益肾填精,养血通络之方长服一段时间,巩固疗效。鸡血藤30g生熟地黄、火麻仁各12g炮附子、巴戟天、当归、红花、地龙、兔丝子各10g川弓6g。评述:赵枢系中风后遗丰身不遂,舌赛喉鸣,苔灰腻。董老认证乃风痰阻络,取方郁、篓、昌、远志、蚕、胆南星等清化痰浊,佐归、弓、红花活络祛淤,络中之痰淤得以清化,气血遂畅。然因患者已七十有四,肾元早衰,故从二诊起黄老加用附子,配合巴乾天、地黄益肾琪精,阴阳并补,再者痰之所生,其本在肾,附子温肾化饮,则痰浊自消,有利于络道通畅,促使肢体的复用。附子与巴乾天、地黄的配用,源于历史上十大名医刘河间的地黄饮子,董老于此案中妙用了这个“药组”,亦为获效之关健也。另方中用一味苦寒之熟大黄,一则能与活血通淤药协同;二则能助火麻仁润燥通便,三则防附子辛澡动血,一石三鸟,大妙也。
    刘xx,女,体重55Kg,临床表现:心悸,右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患肢水肿,大便干硬,小便不通,中风后遗症,脉滑,脉促,脉数,舌红,苔黄,苔燥。辨证:血瘀络阻,痰滞胃气上逆,热结肠燥。处方:郁金9g全蝎6g僵蚕8g石菖蒲8g当归11g生地13g丹参12g鸡血藤12g茯苓12g黄连4g生甘草10g白薇7g赤芍10g川芎7g桃仁7g。服了5剂以后有明显效果。又连续服了一个月药,右侧身体可以动了,并能下地走路了。
    张xx,女,58岁。2011年3月4日初诊。主诉:头晕乏力10日余,患脑栓塞,偏瘫7月余。行走困难、神清、吐字不清,查体:右侧鼻唇沟浅,右侧肌张力减弱。舌脉:舌淡红,舌体歪、苔薄白,脉沉细。川芎10g牡蛎15g党参20g丹参20g菊花10g茯苓10g桔梗10g防风10g地龙10g当归10g天麻10g钩藤10g黄芪20g桂枝10g细辛3g甘草6g,水煎服 20剂,2011年3月25日二诊,服用上方20剂剂后头晕乏力好转,肌力稍有增加。查之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去党参,加红参10g。水煎服20剂。2011年4月15日3诊,服用上方20剂后,患侧肢体肌力增加,走路基本可以自行40分钟效不更方,按上方继续服用。2011年5月20日4诊,患者行走基本正常,嘱患者继续服用10天以巩固。
    任xx,女,80岁,河间市邱庄村人,体形健壮肥胖.于2008年8月5日突然右侧肢体瘫痪,急诊于市人民医院,CT检查诊断为:脑出血合并脑梗塞.病人家属因家庭经济困难要求回家治疗,主治大夫认为此病病情复杂,治疗起来矛盾,嘱其予以甲氰咪呱,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等药物治疗.病人回家后治疗两天无效,经人介绍求余中医治疗.病人既往有高血压便秘病史20多年.刻下:病人右侧肢体瘫痪无力,头疼,恶心,血压:180/100毫米汞柱,肌力为0级,伴精神烦躁,纳差,睡眠少,发病后一直无大便,唇红,舌苔黄燥,脉象弦滑有力.予以下方治疗:柴胡12g黄芩20g半夏15g大黄15g枳实25g硫苦(硫酸镁)12g黄连10g黄柏10g栀子10g白芍30g甘草6g,一副水煎服,药后病人大便三次,头疼无,恶心消失,血压160/100毫米汞柱,有食欲,但右侧肢体无变化,仍旧烦躁不安.柴胡12g黄芩20g半夏10g大黄10g枳实25g硫苦10g黄连10g黄柏10g栀子10g白芍30g龙骨30g牡蛎30g甘草6g,四副水煎服,药后病人大便日两次,烦躁大减,右侧肢体肌力2级,食欲好,睡眠佳,予以前方再进四副,三诊病人肢体肌力恢复三级,已经起床.大便每日两到三次,精神烦躁反复.调方:柴胡12g黄芩20g半夏10g大黄8g枳实25g硫苦(硫酸镁)10g黄连10g黄柏10g栀子10g白芍30g龙骨40g牡蛎40g厚朴10g甘草6g,四副水煎服,四诊病人肌力恢复四级,由人搀扶已能下地活动,大便日两次,烦躁轻.再方:柴胡12g黄芩15g半夏10g大黄6g枳实15g硫苦6g黄连6g黄柏10g栀子10g白芍30g龙骨30g牡蛎30g厚朴10g甘草6g,四副水煎服,药后病人家属来告,病人瘫痪肢体较前又有恢复,血压160/100毫米汞柱,一般情况可,CT复查病灶大有减轻.嘱停中药汤剂,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密切注意身体变化.按:以前也曾用中药治疗一些中风的病人,皆以脏腑辨证,感觉效果不佳.近来用体质辨证与方证辨证合用经方治疗几例中风病人,实践中发现效果比较脏腑辨证和时方治疗要好的多,此例为最典型者.该案应用了大柴胡汤合黄连解毒汤,黄师经验:两方合用对于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等病证见实症热症者有很好的疗效,但体格必须壮实.实践证明,信然!
    李xx,女,49岁,教师。患者1988年4月14日下午,突觉腰际及两下肢麻木作胀,肌肉中如风搜剧,旋即自觉腰及下肢凉冷如冰,萎软不能行走,瘫痪于办公椅上。因其知觉、神志、思维、语言、血压均正常,七天中,虽辗转于三家医院急救(每家医院会诊一次),但瘫痪原因始终不明(既往无类似病史)。经用针刺、电疗、输掖以及其他对症治疗均无效。1988年4月22日由其家人抬来门诊。其时下肢仍瘫痪不能动弹,取座位亦不能,大、小便需人料理。腰际以下肌肤欠沮,伴有轻微胀疼不适。语言、神情、血压均正常,食欲尚好,只是因卧床难起而语出泪下。诊其脉,沉滑有力,观其舌,舌面满布白垢苔,根部堆积尤甚。愚之助手见之,殊为惊呀,谓其从未见过如此厚积之白垢苔。经水已停止六年,余无有关记载。按:骤起之疾,多属于风,瘫痪、肢冷之变,多缘于痰,故本症当责之于风痰痹阻气血之候。患者停经过早,淤血亦可变为痰水,这是本症产生风痰的内环境。风痰痹阻之症,小疾也,苟若不失时机地化痰松风,拨其机,畅其气,本不难化险为夷。然片面寻求明确诊断,旷日持久,则使痰气痹闭盎甚,气血不畅而致萎废不起。肢体欠温、肌肉作胀,示气血为痰蚀痹阻。白垢苔厚积,乃风痰上奎之候。拟化痰散结、祛风通络之法。方药:苡仁60g娱公2条防风30g槟榔20g威灵仙30g当归30g全蝎10g川贝10g木瓜30g青皮10g杜仲20g桑枝40g甘草6g,二剂,浓煎,少少频饮。另用青皮、陈皮、威灵仙各100g,碾粗末,加锯木屑约五斤,和匀,置于瓦盆中,燃烧后满盆置于床下),以药烟缓缓董蒸下肢及腰部。方中,娱公、全蝎、威灵仙、以米、川贝通络化痰,其中威灵仙有松弛横纹肌的作用,有助于化痰通络药物更好地发挥其效应。防风、蚁蛤、全蝎、桑枝配伍,祛风而搜剔经络中之痰浊。患者停经过早,故用当归和蚁蛤、全揭等养血通经。杜仲温阳扶肾壮腰。槟榔不仅能杀虫消胀,而且是一味破散痰积的佳品,患者风痰闭结日久,故特用槟榔破痰结。《别录》有言.槟榔“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日华子本草》言及:槟榔“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破痰结”。《本草汇言》言其槟榔“主治诸气,(治十三种气),其中就有破滞气、开郁气、下痰气……的内容。古代医家这些论述,有些是很有临床价值的,可借鉴者,当借鉴之。以药烟外薰,取火热之气开卫表之郁闭‘以散肌膝中之风痰。二天后其夫持病历代诉:服药约十多小时后,患者下肢已能缓缓抬起,二剂毕,能扶杖行走,腰际及下肢凉冷、作胀等症已十愈八九。大、小便能自理,尤称薰药效验奇特,言其药烟薰燕时,不仅患处舒适,而且全身轻松。仍以上方减其制,一剂药一次煎好,分二天随意服。越二日三诊:患者自来就诊,排队久候亦安然无恙,舌上堆积之苔垢已不复存在,应患者之意,处原方二剂,燕药二包,嘱其缓缓调治以善后, 莫约一月许,其夫特来称谢,告知患者已工作多日,一切正常。
    李老曾治疗一女,半身不遂3月余,针灸和补阳还五汤方加减治疗无效。李老审其面呈忧郁之色,不愿多语,脉沉弦。一改治虚、治瘀为治郁,处方:柴胡9g当归9g白芍9g丝瓜络9g桑枝9g香附7g郁金6g。7剂诸证大减,继服1月而愈。后读《儒门事亲》,受张子和先去邪、后养正及调理气血在补益气血之先等等思想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治疗中风后遗症治郁为先的思路,验之临床,疗效颇佳。有郁证治郁,有郁脉治郁,即使没有典型郁证、郁脉,而诸脉证并不反对以逍遥散方加减治疗时,笔者也经常径直使用逍遥散方加减治疗。如治疗一男性患者,68岁,右侧肢体不遂9月余,生活尚能自理。病变日久,与医生言谈间似很超脱,无丝毫郁闷之状,脉象偏沉偏细,并无明显弦象。从家属口中得知,患者很少走出家门,也很少与人聊天交流。笔者仍从治郁入手,以逍遥散方加减。柴胡12g当归12g生白芍12g茯苓12g生白术12g薄荷(后下)6g土鳖虫12g地龙12g炙甘草3g。7剂见效,接服7剂后改用补阳还五汤方加味,治疗2月余,肢体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吴xx,女,18岁,高三学生。患面部、左侧身体麻木。1990年9月11日初诊。血压90/60mmHg,脉沉细涩缓.心率68次/分钟,舌红,有淤血点。厌食,干呕.消度。证属肝不藏血,肝风内动,气血亏损,运行不畅。治宜清肝健脾,补气养血,熄风通络,止呕。方用加味消遥汤:柴胡10g当归10g白术15g伏令15g白芍15g薄荷5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5g青皮10g积壳10g丹参20g天麻10g白附子15g钩藤10g胆南星10g地龙15g穿山龙15g路路通10g红参5g(为面冲服)甘草10g竹茹10g连翘15g。2剂,水煎服。9月13日二诊:面部、左半身都不麻木,不干呕,不厌食。按原方减竹茹、连翘,再服2剂痊愈。1991年参加高考,被沈阳医学院录取,读内科。1992年复发,在沈阳治疗半年无效。1993年1月18日寒假回家,又按原方减红参、竹茹,服3剂痊愈。此人毕业后分配到凌源市某医院任大夫。2000年追访未复发。
    吴xx、女、64,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舌强语蹇半月。病人半月前因争吵而头痛,随即左侧上下肢活动不利,走路常跌倒在地,说话含糊不清,在医院被查出为脑梗塞,住院半月,效果不甚明显,求中药治疗,病人体胖,常自觉乏力,肢冷,头昏,现左侧肢体不遂,语言不利,有糖尿病病史 10 余年,舌黯淡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无力。诊断   脑梗塞、方药,首乌30g巴戟天20g淫羊藿20g肉桂15g黄芪80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25g半夏20g石菖蒲20g葛根30g全蝎4(吞)马钱子 1 枚,服药 1 周后,症状减半,语言稍清晰,继服 3 周,生活完全能自理,临床治愈。
    赵xx,女,58岁,因患脑溢血3个多月,卧床不能翻身,不能活动,邀余诊治,视病人面色苍白,说话无力,血压正常。临床表现:右下肢麻木,右手麻木,右臂疼痛、心烦,心乱,夜间发作,右下肢肌力减退,右臂运动无力,右手无力,手指活动受限,上腹饱满感(痞),不思饮食,头晕,中风后遗症,脑出血,尿频,舌淡红,中心剥苔,苔白,苔薄。辩证:血瘀血虚,邪热瘀结,少阳热郁停饮。 处方:黄芪120g当归12g川芎8g党参27g升麻8g赤勺10g桂枝7g大枣12g红花7g生地12g丹参12g白芍12g桃仁7g白术10g菊花10g川断12g水蛭6g地龙10g,服药20付,已不借助任和东西,自己步行。
    秦xx,性别:女,临床表现:膝软,伸膝无力,左手握力减弱、左膝腱反射消失 。辩症:肝肾亏虚。处方:茯苓12g当归9g白术9g黄芪23g生地11g丹皮9g川芎7g五味子4g陈皮11g山药22g党参22g熟地11g泽泻7g枸杞9g续断11g山萸肉9g桑寄生11g甘草7g 。先服10剂,后又用25剂。
    唐xx,女。临床表现:右半身麻木,麻木疼痛,右下肢凉感 、胃部不适,两肋疼痛,不思饮食,头痛部位不定,右上肢不能抬举,指关节屈伸不利,右腿不能屈伸,疼痛剧烈,舌淡,苔薄,脉细。中医辩证:热郁胸膈,虫扰胆腑 。处方:当归12g黄芪29g川芎8g生甘草11g桃仁8g赤芍10g桂枝7g红花7g白芍12g玄参12g威灵仙7g生地12g怀牛膝7g茯苓12g鸡血藤12g。共10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到30剂时时,食欲好转,疼痛减轻。服至70剂时右侧肢体可以活动幅度明显增大。属其在续服3月。后随访勉强能走十余步了。
    钦xx,女,65岁。曾于1978年4月患高血压中风症,证见神志昏迷,面赤气粗,喉中有痰鸣声,乃属中风闭症。治以开窍通络,平肝潜阳,熄风豁痰。于是先针刺十宣放血,再针合谷、曲池、内关、太阳、印堂、丰隆、太冲,均用泻法为主。同时配合西医补液,再以羚羊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经过两天的治疗,神志有所清醒,但出现偏瘫不能起床。后继服中药,针灸隔日一次,7次一疗程,经过二个疗程的治疗,患者便可下床,室内行走。再经过五个疗程的治疗,基本得痊愈,并可料理家务。
    xx某女,六旬。几年前脑溢血,腰椎间盘突出(腰 4-5)已经10 余年。现左腿左臂无力、腰痛,弯腰下床不灵活,坐后站起时行动缓慢,左腰不适,须扶持左腰方能缓慢而起,后背冒凉气。纳正知饥,口淡少饮。梦频,眠轻。小便正,大便五更泻。舌歪暗红苔薄,双手上跃(+十),右关虚,左关郁而弱,双尺无力。处方:生龙牡(各) 15g茯苓10g杏仁10g黄连2g枳壳6 g陈皮10g熟地 25g制黑附片 9g炙甘草 10g丹皮10g桂枝10g白芍20g。五付。复诊时病人很喜悦,诉其腰明显转好,弯腰下床及从椅子上坐起均自如如常人,腰痛已不明显。心情转好,纳增纳香,大便日一行稀糊。后背冒凉气消失,双尺脉转有根。
   更多病例在整理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