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堂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成功病例 > 五官病例 >  > 正文

鼻炎

2018-03-11 13:15正中堂正中堂
     彭××,女,35岁。鼻衄20多天,某院以塞鼻、电灼及内服、注射止血剂治疗无效。继请中医以凉血止血等治之仍无效,近几天因出血太久而血色素降至3.1克%。细察其证:面色萎黄透青,神疲气短,两侧鼻孔均有药物棉球堵塞,但血却不断从口中吐出,头晕心悸,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沉弦涩不调。思之,鼻为肺窍,若为肺热,当见脉浮而数;若为胃热,当见口臭,苔黄舌红,苦为肝火,当见舌红苔黄,脉弦数;若为气血大衰,摄纳无权,当见脉大而芤,今上证俱不得见,而脉反沉弦而涩,舌质淡暗,面色。虽萎黄而却透青色,此乃虚中夹实,气滞血瘀,瘀而化火之证也,急予理气活血,凉血止血治之。处方: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0g降香10g茜草10g黄芩10g元参15g。一剂后,衄血大减,再剂衄血即止。此时某医适在其旁,颇感惊讶,乃云:“其效何如是之速也?柴胡本为升提之味,为什么用之未见衄血加重,而反减也?”答曰:“郁火宜散,实火宜泻,阴虚宜滋,气虚宜补。本证脉沉而弦,气滞血瘀,郁而生火,非舒非散不能解,此柴胡、枳壳、降香之用在于此耳!气行血行,郁火得散,血归故道,衄血即止。”其后又服6剂而饮食大增,精神好转,又服10剂以善后。
    刘××,男,38岁。衄血反复发作8年多,曾前后住院5次,除西药外,仅服中药即达800余剂,但一直效果不著。诊时,每3—5天发作一次,量多,面色青黄,消瘦乏力,腰背酸痛,舌苔白,脉弦大尺脉尤甚。余始认为其为气血大衰,阴不恋阳,虚火上浮之证,拟当归补血汤以益气生血,增液汤以滋阴降火,药进4剂,五天之内又衄血一次,量亦较多。因思:仲景云:“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男子则为亡血失精。”李东垣制当归补血汤,所治之证,虽脉见洪大,而不长实。此证尺脉尤大,乃肾阴不足,虚阳上扰之证,非滋阴降火不能制其火,前以芪、归辛甘而温,不但不能使火得降,反而能助虚火之上浮,故去之为佳。《辨证奇闻》云:“人有鼻中流血,经年经月而不止者,或愈或不愈……盖吐血犯胃,衄血犯肺……治法惟调其肺气之逆,但肺气何以致逆乎?亦成于肺金之火也。夫肺属金,本无火也,肺金之火,乃是肾中之火也;肾因心火之侵,而肾水来救.久之肾水干涸,而肾火来助,火与火斗,而血乃妄行,从鼻而上越矣。然则调气之法,舍调肾无他法也,而调肾在于补水以制火,处方:元参30g肉桂3g生地30g麦冬15g。药进3剂,衄血大减,20剂后,衄血一月未出现,续进10剂,追访3年,未见复发。
    审其脉色,知其病在肺肾,予滋阴降火而愈,文××,男,25岁。反复发作性鼻衄十几年,鼻衄不止20天。医诊鼻中隔弯曲。先以西药治之不效,后以中药清肝泻火、清泻胃火之剂配合仍无功。细审其证,鼻衄,用药纱条堵住鼻孔后仍时见从口而出,血色素6克,舌苔白,面色皓白无华,脉虚数。综合脉证,思之:脉虚者,肺虚也;数者,热也。面色皓白无华者,肺阴不足。且久病阴虚相火上炎而灼肺金,故衄血也。治宜滋阴降火。处方:生地15g元参20g麦冬15g。服药1剂,鼻衄得止。然思其面色皓白,气阴仍嫌不足,乃予养阴益气治之,后果愈。某医问:此方乃增液汤也,吴鞠通《温病条辨》用于无水舟停之便秘,何老师独用于鼻中隔弯曲之鼻衄也?答曰:生地、麦冬、元参三味为方,吴鞠通命其名日增液汤,主用于无水舟停之便秘。钱镜湖《辨证奇闻》则因其善于滋阴降火,对衄血有奇效,而命其名日止衄汤。今本病之衄血乃阴虚相火妄动所致,故用之。正如《辨证奇闻》所云:“人在鼻中流血,经年经月而不止者,或愈或不愈,虽鼻中流血,较之口中吐血者少轻,然而听其流血而不治,与治之而不得其法,皆能杀人。盖吐血犯胃,而衄血犯肺,胃为浊道,肺为清道也。犯浊道则五脏尽皆反复,犯清道则止肺经一脏之逆也,然而犯清虽轻于犯浊,而气逆则一,逆则变证多端,故皆能杀人也。治法惟调其肺气之逆,但肺气何以致逆乎,亦成于肺金之火也,夫肺属金本无火也,肺金之火仍是肾水之火也,肾因心火之侵而。肾水来救,久之肾水干涸,而肾火来助,火与火斗,而血乃妄行,从鼻而上越矣。然则调气之法,舍调肾无他法也,而调肾在于补水以制火。方用止衄汤:生地一两、麦冬三两、元参二两。水煎服。一服即止。麦冬直治肺金之匮乏,生地、元参以解肾中遏抑之火,火退而气自顺,气逆既顺,而血自归经矣。”
    谨察昼夜阴阳之不同,合之疼痛之差异,知其病位之脏腑,治以滋阴降火始愈,召××,男,38岁。两鼻孔前庭粘膜干痛,糜烂结痂1年多。医诊鼻前庭炎。先以西药外敷,内服治疗半年不效,继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疏风宣肺、健脾利湿等法治疗半年亦不效。细察其证,两侧鼻前庭糜烂结痂,皮肤干痛,破裂出血,夜间痛甚,且近20天来,鼻牙俱痛,有时疼痛不能入睡,有时痛醒,舌苔白,脉弦滑尺大。综合脉证,思之:昼轻夜剧者,肾虚火炎也。糜烂者,湿热也。治以养阴、除湿、泻火。处方:升麻1g元参30g地骨皮30g羌活3g。服药2剂,糜烂、肿痛均消失,继服6剂,愈。某医云: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疏风宣肺均为治鼻前庭炎之有效方法,而本证却治之不效者何也?答曰:本证非但鼻烂而痛,亦且牙龈亦痛,此乃肺胃俱病,当肺胃同治,且夜间痛剧,非仅实火,亦且阴虚,故但治其肺,但治其胃,但泻实火,均不得愈。所以采用一滋阴,二除湿,三泻火,酌加引经之药而愈。
    李xx,男,38岁,河间市城关镇人。2009年10月17日初诊。形体结实,患鼻窦炎两年,感冒后加重,刻下:鼻塞,头痛,头晕、鼻涕多而难出、鼻涕为白色,精神萎靡,服用鼻炎宁冲剂效果不好,曾用清热解毒之中药,也无明显变化。舌苔白,脉象浮紧。处方:葛根30g麻黄6g桂枝10g白芍10g辛夷20g桔梗10g细辛10g甘草6g,七副水煎服 二诊,鼻塞无,头痛消失,鼻涕减少。守方再进十副。 随访诸证尽消。 按:《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历代医家多用此方治疗外感疾病。而黄师临床应用此方极为广泛,患者的体质特征为:体型充实,肌肉结实,皮肤黝黑或黄黯粗糙,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肌肉多疼痛,无汗发热;小便少,口渴饮水不多。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咽喉不红,舌体胖,苔白而厚,脉浮有力。黄师多用此方治疗鼻窦炎、痤疮、疲劳综合症、月经不调等证。黄师把五官科许多病症出现的头痛、头晕,耳鸣等不适感看作是本方证项背强的延伸。根据黄师经验此顽固性鼻窦炎运用了葛根汤,果然效果理想。
    谨察诸证,合之于脉,予健脾理气,疏散风邪,赵××,男,59岁。喷嚏流涕,身痒1年多。医诊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先以西药治疗半年多不效,后以中药散寒祛风、益气助阳,养血祛风等剂相配合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经常频发的鼻痒喷嚏,流清涕,头晕,全身酸困,脘腹满胀,遇冷或遇冷水则即刻身痒起片状皮疹,舌苔白,脉弦紧。综合脉证,思之:痒者,风也;遇寒冷或冷水则疹发者,寒湿也;腹脘满胀者,脾虚寒湿也;脉弦紧者,风寒也。证脉合参,乃脾胃寒湿为本,风寒外客为标。治以健脾理气,疏散风邪。处方:羌活3g防风3g荆芥10g川芎10g厚朴10g党参10g茯苓10g陈皮10g甘草6g僵蚕10g蝉蜕10g藿香10g,清茶1撮。服药2剂,喷嚏、流涕,全身酸困消失,用冷水洗衣服时亦未见起疹;继服4剂,愈。某医云:前用散寒祛风、益气助阳、养血祛风不愈,且时见加重者何也?答曰:本病脾虚夹湿为本,风寒外客为标,不健其脾则祛风必甚,但健其脾则风邪反而内入,所以治疗之时只可在健脾理气化湿的基础上,少佐祛风之品。至于为何散风祛寒而不愈,其因有二:一散风寒之力过大也,二健脾除湿之力不足也。至于益气助阳,养血祛风因何不效,乃因药证不符也。
    谨察其脉,合之于症,治以补气养阴,除湿升阳,苏××,男,38岁。鼻痒喷嚏流涕频频而发十几年。医诊过敏性鼻炎。先以西药治疗数年不效,继以中药祛风散寒,调和营卫之剂相配合,治疗4~5年,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除频繁的鼻痒喷嚏流清涕外,并见头晕乏力,脉濡缓。综合脉证,思之:脉濡缓者,湿也,气阴两虚也;久久喷嚏流涕不愈者,气虚也。证脉合参,乃气阴俱虚,湿郁不化,清阳失升也。治宜补气养阴,除湿升阳。处方:升麻10g葛根10g蔓荆子10g党参10g黄芪15g黄柏10g白芍10g甘草10g。服药3剂,头晕乏力,鼻痒流涕均好转;继服30剂,愈。某医云:此方乃东垣治疗目耳病方也,今先生却用于过敏性鼻炎者何也?答曰:此方原为气阴不足,湿郁不化,清阳不升之耳目病方。今过敏性鼻炎亦气阴不足,湿郁不化,清阳不。升所致者也,故亦用其治疗过敏性鼻炎也。
    谨察时令,合之脉证,予理气疏肝,化痰开肺而愈,索××,男,35岁。鼻痒喷嚏流涕7~8年。医诊过敏性鼻炎。始以西药治之不效,继以中药散寒祛风,养血祛风相配合亦无效。细审其证,鼻痒喷嚏流涕仅发于秋季,且见胸满,舌苔薄白,脉沉缓。综合脉证,思之:秋季者,燥令也,收令也。脉沉缓,气滞湿郁也。治以理气除湿。处方:人参10g紫苏10g陈皮10g枳壳10g前胡10g半夏10g葛根10g木香10g甘草6g桔梗10g茯苓10g。服药3剂,诸证好转;继服30剂,愈。某医云:参苏饮本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治疗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之方。今反用于过敏性鼻炎者何也?答日:秋令者,收令也,燥邪用事也,今肺胃气虚,复感凉燥,痰湿阻郁,故每至秋令则病发也,故治宜补胃肺之气,理气化痰可愈。参苏饮者,既能补肺胃之气,又能理气化痰,故予参苏饮亦可治过敏性鼻炎也。
    审其脉,知其病,予泻火平肝始愈,王××,女,35岁。鼻塞不闻香臭5~6年。医诊慢性鼻炎。先用西药治疗不效,继又配合中药辛夷、苍耳子加减为剂治疗2年亦不见减。细察其证,除鼻塞不闻香臭之外,并见头晕心烦,每次生气后均见鼻塞鼻不闻香臭加重,舌苔白,脉弦。综合脉证,思之:弦脉者,肝脉也。生气后鼻塞不闻香臭加重者,肝火射肺,肺气不宣也。治宜疏肝泻火。处方:冰片1g(冲)栀子10g酒军3g当归10g川芎10g羌活10g防风10g薄荷6g。服药2剂,鼻塞不闻香臭消失,继服2剂,竞愈。某医云:此当归龙荟丸加减方也。当归龙荟丸清热泻肝,攻下行滞方也,主用于肝胆实火之头痛面赤,目赤目痛,胸胁胀痛,便秘尿赤,形体壮实,脉象弦劲,躁扰不安,甚或抽搐者,然今反用于慢性鼻炎者何也?答曰:中医治病在于理、法、方、药之合拍、在于理、法之相吻合,今慢性鼻炎之发生在于肝火之射肺,故采用治肝胆实火之方而愈也。
    谨察时令,合之于脉,予补气养阴,燥湿清热,升清降浊而愈,王××,男,35岁。鼻塞流涕喷嚏,眼耳发痒十几年。医诊过敏性鼻炎。先以西药治疗不效,继以中药益气聪明、桂枝,以及疏风散寒,养血祛风之剂加减相配合治疗数年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每至夏季天热之时即反复感冒,鼻塞流涕,喷嚏连连,眼耳俱痒,头晕乏力,舌苔白,脉虚大弦紧。综合脉证,思之:夏令者,暑热也,暑令热邪,伤气伤阴,故气阴两虚之质尤易感受暑令之邪也。今脉弦大紧,亦气阴两虚之脉也。治宜补气养阴,除湿清热,升清降浊。处方:人参10g甘草6g黄芪15g当归6g麦冬10g五味子10g青皮10g陈皮10g神曲10g黄柏10g葛根15g苍术10g白术10g升麻10g泽泻10g生姜3片大枣5个。服药2剂,诸证消失;继服15剂,追访4年,未见复发。
    谨遵舌脉,知其枢机不利,营卫失调,治以柴胡桂枝汤得愈,徐××,男,成。遇风冷或花香则鼻痒、眼痒,喷嚏流涕7年多。医诊过敏性鼻炎。先以西药治疗数年不效,后又以中药祛风、益气等药相配合治疗3年多亦无功。细审其证,除上述诸证之外,别无所苦,舌苔薄白,脉弦缓。综合脉证,思之:弦脉者,少阳枢机不利之脉;缓者,营卫失调之脉。合而论之,乃少阳枢机不利,营卫失调。治宜拟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处方:柴胡10g半夏10g黄芩10g党参10g生姜10g甘草10g大枣5个桂枝10g白芍10g。服药6剂,诸证全失,继服6剂,愈。
    知冷热之微甚,合脉象之脏腑,知其肝火内郁,风寒外客,治以泻火平肝,疏风散寒,郭××,男,28岁。头晕头痛8~9年。医诊鼻窦炎。先以穿刺、西药治疗曾一度好转,但一年之后头痛如初,继以辛夷散、苍耳子散半年效仍不著。细审其证,前额、巅顶头痛,遇热或在太阳下走路时头痛尤甚,生气之后头痛亦剧,鼻塞涕多,烦躁易怒,且偶见耳聋耳鸣,舌苔薄黄,舌尖红,脉弦数。综合脉证,思之:头痛,遇热而甚者,火也。鼻塞涕多者,寒也。脉弦数者,肝胆实火也。合脉证论之,乃肝胆实火内郁,风寒闭郁于外也。治宜内清肝火,外散风寒。处方: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生地10g车前子10g(布包)泽泻10g木通10g甘草10g当归10g苍耳子12g薄荷10g。服药3剂,头痛大减;继服30剂,诸证消失。某医云:为何用辛夷散、苍耳子散加减无效?答曰:脉弦数者,肝胆实火为主也,肝胆实火者当泻火平肝,故以辛夷散、苍耳子散等治肺者不效也。
     谨察其脉,合之于症,知其中气不足,清阳失升,治以补气升阳,郝××,男,25岁。两侧鼻孔清水样涕不断溢出,视力下降,行动迟缓,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5个多月。医诊脑脊液鼻漏。先以手术治疗未成功,后以培补肾气之剂亦未效。细审其证,除两个鼻孔不断的流清水样的鼻涕外,并见视力明显下降,走路迟缓,神情痴呆,听力下降,舌苔薄白,脉濡缓。综合脉证,思之:濡缓之脉者,气阴俱虚夹湿也;清水样涕者,虚也。合之于症,乃气阴俱虚,湿郁不化,清阳失升之证也。治宜补气养阴,除湿升阳。处方:蔓荆子10g升麻10g葛根15g人参10g黄芪20g黄柏10g白芍10g甘草10g。服药3剂,流涕减少,精神增加;继服30剂,诸证消失,并恢复工作。
     龙xx,男,48岁。2004年4月15日初诊。过敏性鼻炎病史12年,诉突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伴嗅觉下降,乏力纳呆,头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体胖大,色淡苔白腻,脉沉迟弱,常服抗过敏药、感冒药。近年来,自感体质下降,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辨证为脾肾阳虚,肺气不足,寒湿阻窍,治疗宜温肾运脾,益气固表,祛湿通窍为治。处方:生麻黄12克,炒白术24克,炒苍术15克,制乌附30克,熟地黄15克,生黄芪24克,防风15克,炒莱菔子15克,辛夷花10克。3剂,水煎服。二诊:药后鼻痒、喷嚏、流鼻涕明显减轻,乏力纳呆,头昏身重好转。效不更方,服上方一周诸症基本痊愈,因本病易反复发作,后将上方为丸,嘱患者坚持服用,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诸症已痊愈,感冒也少发。按: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的范畴,金代《刘河间医学六书》曰:“鼽者,鼻出清涕也。”患者湿滞经络,肺窍闭阻,加之易外感,表现出湿邪困阻,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一系列症状,治疗以温肾助阳,燥湿健脾,益气固表,祛湿通窍为治则,湿去则正安。由于湿性黏滞,胶着难解,易反复发作,故以丸药缓图之。笔者多年临床发现,过敏性鼻炎多为湿邪作祟,更有湿邪郁久化热者,医者往往一味清热,殊不知,本病因于湿邪,易伤阳气,病不愈,乃阳气不足,一味清热,虽当时症状减轻,却不知阳愈伤,湿越盛,而致过敏性鼻炎经久不愈,临证不可不知。
    谭xx,,男,诉说每天早晨起床后必频喷嚏,并流清涕,但至上午9时半左右症状消失,日复一日,历时年左右,其间西医以慢性鼻炎治之而不得根治.其症只在早上发生,太阳不升,且偶有头痛,其人较常人穿衣多一件,说明恶寒,流清涕并频打喷嚏,脉细无力,辨为太少两感,表里两虚之症.桂枝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主之,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炙甘草10g大枣15g麻黄10g细辛10g炮附10g,日服三剂,三天后来诊,流清涕症状消失,打喷嚏减少很多,方改桂枝汤加玉屏风,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炙甘草10g黄芪15g防风15g苍术15g,每天三剂,连服一周,全愈.随访一年未发.按:小小经方,短时间解西药难治之症,神也.西医老是消炎杀菌,看来有时是行不通的。
    李xx,男,16 岁,初三学生 鼻流浊涕1 年,加重3 月 患者1 年前感冒后,开始出现鼻流浊涕,服用感冒药和抗生素后病情缓解,但常有鼻不通气,三月后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鼻炎,口服鼻窦炎口服液、千柏鼻炎片等无效,近三个月,病情加重,鼻流浊涕,伴腥臭味,头晕、记忆力减退,严重影响学习,经朋友介绍,请来就诊。患者体质偏胖,双侧鼻孔通气不畅,所流鼻涕黄绿色,伴腥臭味,鼻翼两旁按压痛,心情抑郁,舌质暗,苔薄黄。切脉:左右寸部细数,左右关部郁涩,左尺沉细而数。诊断:鼻渊(寒伏化火、蚀骨化脓)分析:患者体制偏胖,从小嗜食肥甘,痰浊内生,肝胆疏泄失常,加上外感风寒,寒邪伏于少阳经,既不得外出,又不能内传,伏寒化火,偱经上传(注:肝胆疏泄失常有饮食因素、也有患者为心情抑郁所致、也有患有乙肝等)。内经云:胆火上移于脑,则为鼻漏。初期若服小柴胡即可和解少阳,上传后用小柴胡配霍胆丸即可。病情迁延数月,加之天气炎热,内外交感,上传之火化毒蚀骨,寒邪未尽,毒火又炙。当按内生疮痈治疗。处方:小柴胡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柴 胡12g黄芩20g半夏12g二花15g防风20g白芷40g归尾15g生甘草20g花粉15g乳香15g没药15g甲珠10g天丁(皂角刺)10g浙贝30g赤芍20g通草12g黄芪30g贯众15g。五剂 水煎服日一剂,同时送服霍胆丸。复诊:患者服用5 天后,病情明显缓解,鼻涕由稠转稀,呼吸畅通,原谅加玄参30g生牡蛎30,再服5 剂。三诊:鼻涕明显减少,头不昏,精神好,二诊方再进 5 剂,病情痊愈。嘱少食油腻食物,均衡饮食。
    白xx,男,58岁,南马滩村小学校长。患过敏性鼻炎8年,曾在北京天津等大医院中西药治疗,皆效果不佳.于2005年秋来我处就诊,刻下:鼻流清涕,鼻塞,喷嚏连声,多白色稀痰,主诉天冷或遇凉风加重.素日不易出汗,望其体型中等,肤色青黑,舌苔水滑,脉象弦滑,余辩为麻黄体质,小青龙汤方证.处方: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10g细辛6g五味子10g附子10g半夏10g甘草6g,五副水煎服 ,药后病人症状大轻,余以前方为主加黄芪陈皮又进十五剂,病人痊愈.随访至今没有复发. 按:小青龙汤是《伤寒论》中散寒化饮的方剂,主治咳而微喘,恶寒不渴,呕吐涎沫者。黄老师经验运用此方常言:病人要有水样鼻涕水样的的痰。笔者观察该病人体质强健,鼻涕为水样,痰液稀薄,于是毅然投以小青龙汤治疗,孰料多年痼疾竟然霍然而愈,经方之神奇着实让人不可思议!
    齐xx,男,38岁,河间市行别营乡黑佛头村人。头痛头晕流黄色脓鼻涕一年,感冒后加重,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鼻窦炎。服鼻炎宁冲剂无效。形体粗壮,鼻涕黄而粘稠不易出,舌苔黄腻,脉滑数。处方:麻黄5杏仁10石膏25黄柏10栀子10连翘30辛夷20桔梗10甘草6七副水煎服,二诊,头痛鼻塞好转,涕转清易出,守方续服十副。三诊,鼻塞无,头痛头晕无,脓鼻涕消失。案:麻杏石甘汤为《伤寒论》之清热平喘方。而黄师别具匠心,多以此方合栀子柏皮汤桔梗甘草汤治疗那些体质强壮,鼻流黄色脓涕的鼻窦炎。余临床验证多例,感觉效果极佳。
    张xx,男,69岁。1995年3月14日初诊。患鼻腔干燥,吸气不畅2年,伴有双目干涩感。查见:鼻中隔肥厚,左侧有嵴突,粘膜充血而干。舌苔薄,脉细。杖国之年,金枯肺燥。治从养阴润燥。处方:百合10g生地10g玄参10g知母10g玉竹10g桑白皮10g柿霜10g麦冬10g白芍6g桔梗6g。7剂。 二诊:药进6剂,干燥面觉滋润,涕仍不多,时挟血丝。查见:鼻粘膜充血,舌苔薄微黄。此金枯必燥,肺热乃血。治宗前旨,参以凉营止血。原方减玉竹、白芍、桔梗,加赤芍、丹皮各6g,芦根30g。7剂。按语:本例干燥性鼻炎,多因年老津枯,鼻窍失养之故。其治取仲景之方,收效非同一般。
    刘xx,男,18岁。2010年9月1日初诊。过敏性鼻炎9年,季节性,鼻塞,清涕,喷嚏,咽痒,咽不利,阵发性咳嗽,餐后较甚,痰多。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腻,脉细弦缓。处方:生麻黄3g白果9g炒苏子12g炒莱菔子12g浙贝母12g黄芩12克g炒杏仁12g葶苈子(包煎)12g桔梗12g蝉衣9g僵蚕12g炙甘草6g。5剂,水煎服。9月7日二诊,咳嗽减轻,鼻炎不减,舌质淡暗,舌苔白,脉细弦缓。处方:生麻黄3g桂枝3g细辛3g干姜3g姜半夏9g生白芍12g炒莱菔子12g僵蚕12g蝉衣9g葶苈子(包煎)12g生甘草3g。5剂,水煎服。药后大效,以三拗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等调理善后而愈。高建忠遇到哮喘发作期的病人时,见到舌苔腻者,总是先不用小青龙汤,改用时方定喘汤,即先治肺家痰热之邪,待痰热之邪清利后再转用小青龙汤治肺家沉寒伏饮。小青龙汤中麻、桂虽也属于开太阳之品,但高建忠已将原方开表的剂量减少,主要用来温通肺之阳气。哮喘是一种痼疾,沉寒饮冷伏藏于肺,其发作已受到其他致病因素的影响。夫病痼疾加以卒病时,当先治卒病后治痼疾,因卒病在表痼疾在里也,在寒饮的基础上出现了痰湿、痰热之邪,当先清利痰湿、痰热。究其根本,还是遵循着先表后里的治病原则。这里的表,也许已经脱离了表证的一般概念,里证也是可以分表里的,这就是中医的阴阳思维。
    刘××,男,成。在改变环境(特别是由冷到热环境)时,即感全身不适,连续喷嚏20多个还不停止,汗多,但汗出后发作更加严重。某院五官科诊为过敏性鼻炎。前医予西药及中药辛夷散、益气聪明汤等不效。细询其证,除以上诸证外,尚见胃脘隐隐作痛,纳呆食减,脐腹悸动,舌苔薄白,脉缓少弦。综合脉证,诊为脾虚外邪所客。拟桂枝加芍药汤:桂枝10g白芍20g生姜10g炙甘草10g大枣12 个。服药4 剂,喷嚏次数明显减少,继按原方服药20剂愈。脑脊液鼻漏,《上海中医杂志》曾报道予补肾法治愈一例,余初采用此法试治一例未效,诊其脉濡缓,予益气聪明汤(黄芪、甘草、人参各15g升麻 葛根各9g蔓荆子4.5g白芍3g黄柏3g(酒制,锉,炒黄))而愈者。
    胡××,男,27 岁。感冒以后两年多来,右侧鼻孔不断流出清水样鼻涕,昼夜不止。某院诊为脑脊液鼻漏鼻漏液:蛋白质90 毫克%,葡萄糖50 毫克%,氯化钠750毫克%。审其证,除不断用手帕揩擦鼻涕外,并见头晕腰冷,疲乏嗜睡,表情呆滞,视力下降(只能看清3 米内的物体),舌苔白,脉濡缓。综其脉证,诊为肺气不足,内热蕴结:为拟益气聪明汤:蔓荆子10g升麻10g葛根15g党参12g黄芪20g黄柏10g白芍10g甘草9g。服药4剂,鼻涕少减,腰冷减轻,继服7 剂,腰冷消失,头晕、嗜眠、视力下降明显改善,舌苔薄白,脉浮弦,加枸杞子9g五味子10g以补肾气,继服40剂诸证消失而愈。
    蔡xx,男,36 岁。过己10 年,鼻流清涕,总揩不止,屡治乏效,甚以为苦。每因操劳则头痛、头胀,眩晕,口和,余无异常。舌淡稍胖润,脉滑寸弱。10 年之症,总由营卫失和,肺虚失宣引起。心肺阳虚,每因操劳重伤上焦阳气,下焦阴气上僭,而见头痛、头胀,眩晕等症,口和,舌淡胖润则是阴象实据,投以桂枝汤加味:桂枝、白芍各10g葛根、附子各15g干姜、砂仁各10g 麻黄5g 天麻15g 炙甘草10g 生姜10 片大枣10 个。5 剂后鼻涕显减,守方加黄芪调理2 周,症状消失。按 鼻流清涕不止显系心肺阳虚,不能统摄津液,兼以营卫失和所致,用桂枝汤加附子、干姜当属正治,收效当在情理之中。若囿于过敏学说,用些所谓抗过敏中药,终是不能治本,不如把工夫用在阴阳上,求得治本之功。
     xx,8岁,从5岁多开始,经常说头晕,一般不影响吃,不影响玩,但是厉害的时候,就需要在床上躺一会儿,同时会有一些恶心,但没有吐。此外孩子还常常有鼻塞,西医做过各种检查,没有查出具体病变,耳鼻喉科检查说有腺样体肥大。我看患儿面色黄暗,并较为消瘦。我问:“食欲如何,平时有无肚子痛? “他食欲不好,还常有肚子痛。“经过什么治疗? “因为诊断不明确,没有经过特殊治疗,用过一些维生素,也用过驱虫药,但没有打下虫来。了解完病情以后,为他做了检查:面色虽黄暗不泽,但精神” 尚好,舌苔白腻,脉弦细,舌质淡红,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我查完病人回到座位上,病人家长一直用急切的眼光看着我。于是我说: “可以说我已经找到了你孩子头晕的原因了。病人家长瞪大了眼睛,问:“是吗?那是什么原因? “腺样体肥大以及肠寄生虫。 “腺样体肥大可以引起头晕我倒也听说过,但肠寄生虫证引起头晕,我第一次听说。这是什么原理呢?” “肠寄生虫证可以引起头晕,在我过去临床实践中也时有遇到。其原因是由于肠道寄生虫的代谢产物让人体产生一种中毒症状。按中医理论是由于素有虫积,中焦脾胃升降失司,清阳不升故头晕。 “不会是脑子的问题吗?”家长的疑虑并未完全打消。 “基本可以除外脑子病变。我这么说根据有三:第一,以前做过一系列检查,没有发现有中枢神经病变;第二,疾病已经两三年,病情并没有进一步发展,如果是中枢神经病变,情况必定会有发展;第三,目前检查仍无神经系统病理体征。 “经您这样分析,我心里踏实多了。那就请你按照你设定的计划治疗吧。“好。”于是我在病历上记录如下。西医诊断:头晕(腺样体肥大,肠寄生虫证)。中医辨证:肺热感风,鼻窍不利,素有虫积,清阳不升。治法:清泻肺热,宣肺利窍,消食驱虫,升清降浊。处方:蝉蜕6g桑叶10g辛夷6g菊花6g黄芩6g知母6g焦四仙20g橘皮10g竹茹6g法半夏6g苍耳子6g细辛1.5g藿香10g石菖蒲10g钩藤10g川椒6g乌梅6g延胡索6g,水煎服,7剂。1周后患儿在父母带的领下又来复诊,他们一进门,从其父母的脸上笑容,就可知道治疗已经收到了效果。 “周教授,我们孩子服了你7剂药后,情况有明显改善。从服药第3天开始,头晕较前减轻,而且腹痛也减轻,次数也减少,证明你的治疗方针是正确的,也说明我们找您治疗也找对了。”孩子父亲说。 “这是良好的开端,但由于病程已久,治疗还须有一个过程。”我说。我再次检查病人:发现白腻苔有所减退,弦细脉之中带有些滑象,余证如前。原方未作改动,再拟7剂。 “周老师,你治疗这一眩晕病例方法很特殊,我刚才翻阅他以前诊疗资料,以前其他医生多从肝胆论治,有的还用了不少重镇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好。你则从完全不同的途径来治疗,即从肺与脾胃入手。你为何一开始就想到这一治疗方针? “临床治病不是从固定的概念出发,而是要努力去发现、捕捉辨证证据,自然也离不开临床经验。 “那就请你说一说辨证依据和经验要点。 “主要辨证依据经常的鼻塞症状,表明风邪上扰,清窍不利;绕脐腹痛,时发时止,面色黄暗,乃虫积的征象。确定其与头晕的联系,相当大程度根据以往的经验。 “在你的方中,是上中焦同治,我感到两方面协调得很好,请你分析一下方药配伍。“蝉蜕、桑叶、辛夷、菊花、苍耳子散风清热,宣肺利窍;黄芩、知母清泻肺胃之热;焦四仙、橘皮、竹茹、法半夏消食导滞,调和脾胃,其中半夏配黄芩,辛开苦降,起到升清降浊的作用;细辛、川椒、乌梅、延胡索辛温散寒,安蛔止痛,其中细辛并能加强宣通鼻窍作用;藿香、石菖蒲芳香悦脾利窍;钩藤平肝安神。这样上中焦分而治之,而且相互呼应,协调一致。经以上治疗,症状稳步减轻,到第4周症状消失,又巩固两周停药。
    庞xx,男,18岁,学生。患鼻翅、腰腿痛。1994年9月15日就医。刻诊:血压85/65mm珑,脉沉细数,心率100次,舌质红.有淤血点。证属气血淤滞心包络,淤久生热,血热妄行而致鼻钮;气血运行不畅,筋肌失养故腰腿痛。治宜舒通心经气血,脉道气血运行自然通畅,兼顾升压、强心、止血。药用:舒心汤(葛根50g瓜篓30g当归15g乔白10g甘草5g丹参20g石昌蒲12g小麦60g珍珠母30g青皮15g积壳15g香附20g郁金20g路路通15g三七粉6g(末冲服)。加红参6克(为面外包冲服)、麦冬20g五味子10g生黄氏10g仙鹤草30g,3剂.水煎服。鼻血愈,腰腿痛也减轻。未再服药。1995年5月15日,腰腿痛复发,脉沉弦疾,心率116次分钟,舌红有淤血点。又按原方减仙鹤草,连服10剂痊愈,同时服补钙散2剂。2年后追访未复发。
    韩xx,男,26岁,19%年6月初诊。一周前进入5120m工地。3日前晨起突然鼻腔出血,量多色暗红,经棉花填塞后血止,后反复出血3次。伴面色萎黄,口唇干裂紫钳,有血加,颜面浮肿,精神萎靡,头晕头痛,心悸气短,呕心纳呆,动则气喘,干咳无痰,口干咽燥,便干尿赤,舌质红隆,苔薄少津,脉细数无力。中医诊断:鼻血,证属温燥伤肺,气阴两伤。治宜:清燥润肺,凉血止血。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味。处方:生晒参、杏仁各6g桑叶、麦冬、批把叶、仙鹤草、侧柏叶、生地各10g胡麻仁、甘草、阿胶各3g生石膏30g。每日1剂,水煎服。(为煎药方便,方中中药均分粉碎成粗末分装带进工地)。一月后随访,服药3剂后停止出血,其他伴随症状亦明显好转,服完6剂后逐渐参加重体力劳动,三月来未再出血而获痊愈。
     xx男、70岁  2个鼻孔流血有10来天.一次大概10ML 每天1次到数次 .来了时刻病人已经明显的贫血症状..自诉有头晕,头痛 ,无力.  活动后心跳加快,心烦.心燥 听诊心音增强.100 次每分,不齐, 但血压正常。其舌干红.. 有高血压病史.并且也有摔伤史。 根据病人情况来看较虚热.也有可能中风的前兆. 我给其开了生地 30g赭石 30g大黄 15g 凉血止血为主 加桑皮10g地龙10g丹皮10g 仙鹤草10g茅根10g天麻15g钩藤15g,还有给予输液治疗 5%GS250 曲克芦丁2ML*8支  代血浆500ML   第2天 病人鼻血就停了.症状也明显好转.病人输了3天液.再拣3付中药就没来了   到昨天已经有差不多2个月 我打电话问了一下情况..病人告诉我没有流血现象 而且精神很好.表示感谢
     李xx,女,58岁。初诊:1983年4月10日。主诉:近年来鼻涕奇多,或如清水,或似糜浆。头晕目眩,稍遇寒冷则诸病倍增。曾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效不明显。检查:鼻粘膜淡红,鼻道内浆液性分泌物较多。舌薄苔,质嫩、胖。脉细。医案:涕溢于上,原为土不制水。寒生于下,理应壮其阳光。幸得舌净脉静,正可补之敛之。肉桂3g太子参10g诃子肉10g益智仁10g山药10g乌药6g鱼啮石(鱼脑石)20g百合10g白芷6g。5剂。服药5剂,涕量明显减少,头晕缓解。原方稍事增损,又进10剂,诸症告除。[评析]考鼻涕为人体五液之一。人体五液:汗、涕、泪、涎、唾,虽各为五脏所生,但均有赖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方能分泌适度。《素问•脉要精微论》谓:“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故尿频责之肾阳不足,膀胱不约。然肾阳虚衰,气化失职,五液亦皆可为病。因此,干氏在临床见有耳鼻咽喉分泌物清稀量多者,常从增强阳气、固摄作用出发,取温肾法,方如附桂八味之类。若见清涕滂沱者,竟取缩泉丸。缩泉丸见于《妇人良方》,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或白浊、遗尿。《医学启源》则谓其能“治人多唾”,举一反三,用于敛涕亦非越规。方中益智仁温补脾胃、固精涩尿。乌药行气,山药健脾,均能助肾气化水。另用肉桂、诃子、鱼啮石,意在加强温肾敛涕。太子参补脾。白芷引诸药上行鼻窍。唯百合一味,乍看费解,实则为从阴中求阳,取其养阴以助益气也。使用本方辨证要点,为鼻窍分泌物清稀,色白不臭,量多失制,舌质不红。
     张xx,女,37岁,教师。2年来患慢性鼻炎,经常感冒。1998年I月4日就医。刻诊:血压120/95nimHg,脉沉数,心率84一92次汾钟,舌质绛红。不断用手绢擦鼻涕。这是2年来经常的事,很痛苦,给工作带来许多不便。经多处中西医治疗,收效甚微。证属三个方面:1.脉沉数,心率92次乃)钟,舌质绛红,邪热人营,热扰心包络已深;2.邪热入卫,肺气雍阻,宣发肃降失调,肺开窍于鼻,故慢性鼻炎日久不愈;3.久病必虚,心血虚、肺气虚、脾气虚、肾阳虚而脏腑气化功能失常,免疫功能低下,故经常感冒。这三个问题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故久治效微。治宜分三步走:1.先清除心经淤血邪热,药用舒心汤葛根50g瓜篓30g当归15g乔白10g甘草5g丹参20g石昌蒲12g小麦60g珍珠母30g青皮15g积壳15g香附20g郁金20g路路通15g三七粉6g(末冲服)6剂,把脉调至缓象,心率下降80次左右;恢复五脏气化功能.增强免疫力,药用增免抗感汤6剂;3.利用专病专方治疗慢性鼻炎,服药6剂痊愈。1998年5月9日复发,脉象、心率、舌象同前,先服舒心汤6剂,脉象变缓,心率72---76次/分钟,舌质由紫红变淡红,更用专治鼻炎方,3剂痊愈。1999年8月16日鼻炎复发。刻诊:脉浮缓,心率72次刀分钟,舌质淡红。因无心经病变诊断指标,只用专治鼻炎方6剂痊愈。2000年11月追访未复发。按:这个病例是个虚实夹杂的五脏皆病的顽固证。气血淤滞心包络,邪热雍阻肺气,肝失疏泄是实证;心、肺、脾、肾四脏皆虚而致免疫力低下又是个虚证。虚实夹杂要先治实,五脏皆病先治心,故先用舒心汤舒通心经气血,清除邪热;再用增免抗感汤补四脏,清热邪,恢复五脏气化功能,提高免疫力;后用专病专方治疗鼻炎而收全效。后2次复发用药不同,主要是在四诊中的诊断指标不同,第一次复发,脉数,心率96次,舌质紫红,证属心经病变,没有重复感冒症状.故只用舒心汤6剂而愈,没用增免抗感汤。有鼻炎症状用治鼻专方3剂而愈。第二次复发,脉缓,心率72次/分钟,舌质淡红,没有心经病变的诊断指标,只用治鼻炎专方6剂而愈。4年后追访未复发。
    郭××。女,成。两年来在改变环境(如由冷到热或由热到冷的环境时)或遇异味(如化学品、香脂、花粉)时,即不断的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某院五官科诊为过敏性鼻炎。前医予中药辛夷散、苍耳子散加减及西药等久治不效。审其证,除以上症状外,并见口苦口干,舌苔薄白,舌质红,脉虚而少滑。综其脉证,诊为肺气不足,内火蕴结。为拟益气聪明汤补气泻火。处方:蔓荆子9g升麻9g葛根15g黄芪15g党参10g黄柏9g白芍9g炙甘草6g。2 剂后喷嚏骤然由一日10~20 次减为l~2 次,继服14剂而愈。
     叶xx,女,23岁。华侨,1995年4月 15日就诊。鼻痒,喷嚏连连,流清涕如水,疲乏无力,检见鼻腔粘膜苍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而无力。拟益气,健脾,温肺:黄芪18g党参12g桂枝10g苏叶10g法半夏10g炒白术15g防风10g当归10g炙甘草6g蜂房6g徐长卿10g五味子6g大枣15g生姜3片乌梅6g稀签草10g,6帖,一日l帖,水煎服。4月22日,二诊:痒减轻,流涕亦减少。不愿再服汤药。为拟食疗方:黄芪30g党参15g山药15g枸杞15g当归12g川芎10g白术15g防风10g生姜5片 大枣15g鸡腿2只,去皮,与药物同煲至肉烂为度,停火时倾入黄酒2两,每晚临睡前喝小碗。可加适量酱油、白糖调味。6帖。一帖药可用3天。注:7月23日偶然相逢于悔牙海滨,告知已痊愈焉。
     黄xx,女,54岁,地质大学教师,1995年6月17日就诊。鼻衄如注,已历3个小时,曾去某医院急诊,用电烙止血,血仍不止。我嘱用油纱布条,粘上云南白药半瓶,填塞鼻腔,加压,约20分钟,血即止。诊脉弦细数,舌红而干。拟凉血止血。然必以行为止,庶免留瘀为患。生地30克  大黄10克  白芍15克  连翘30克  炒栀子10克  辛夷10克  黄芩10克  荆芥炭10克  阿胶珠10克  三七粉6克(分2次冲吞)  仙鹤草12克  茜草10克  生甘草5克 4帖,一日1帖。药后,鼻衄即未再作,至今末复发。
     黄x,正月间伤寒.衄血甚多.必发于卯时,数日不止,面上沸郁,脉浮大而数,按之则芤。意衄血血既多,则热当自解,此独不能者,必先邪气在经,点滴之血,误服凉血止截药所致,遂与越婢汤一剂,热服得汗而解。麻黄g炙甘草3g生姜10g大枣3g生石膏12g. 但至夜深有微热,后以当归补血汤4剂而愈. 黄芪30g 当归6g
     张xx,女,58岁,市民。鼻妞.胸闷气短。在某医院静滴7天无效。1998年12月4日就医。刻诊:血压140/90mmHg,脉沉数.心率100次/分钟,舌质紫红。证属气血淤滞心包络,淤久生热,血热妄行。治宜疏通气血,凉血止血。药用:葛根50g瓜篓30g当归15g乔白10g甘草5g丹参20g石昌蒲12g小麦60g珍珠母30g青皮15g积壳15g香附20g郁金20g路路通15g三七粉6g(末冲服)。3剂。加仙鹤草30g白茅根50g鲜姜3片,药后痊愈。1年后追访未复发。
     张xx,女,27岁,1988年3月3日初诊。患者晨间喷嚏已经2年,每天早晨起床,即作喷嚏,连连十数声,甚至数十声,经本院五官科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多方医治疗效不佳,脉象平和,舌尖略红,苔薄黄,牙龈紫赤,患者曾因连续喷嚏,引起腹肌强烈收缩,致流产两胎。此乃邪热相争于肺窍,拟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薏苡仁,宣散肺部郁邪:药用:麻黄5g连翘15g赤小豆1Og桑白皮6g杏仁8g甘草3g苡仁15g生姜3片,大枣5枚。服上方3剂,晨起喷嚏大减,继原方连服1周而痊愈,后改用玉屏风散巩固疗效,至今已半年未发。 按语:邪热郁闭肺窍,作嚏不止,本方以辛宣开散为主,能助肺气开发,透窍达邪,是获其效。者,加前胡、白前;痰涎壅盛者,加苏子、甜葶苈等。
    x女,39岁,河北。初诊:1995年4月1日。〔症诊〕半年前始有轻咳、痰多.现鼻咽不适,涕黄,咽颈部有紧缩感.偶有咳,食饮、睡眠、大小便正常.体瘦,舌红淡、中纵裂、苔薄腻.脉两关尺弦滑、两寸芤。〔证治〕痰瘀郁滞肺脾,脾虚。治以健脾祛痰,化瘀。〔方药〕半夏15g茯苓15g陈皮l0g甘草l0g桔梗l0g山豆根l0g赤芍l0g丹皮10g蜂房15g蛇蜕5g藿香15g生牡蛎20g神曲l0g.3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二诊:1995年4月6日.自感咽颈部已适,鼻中已轻松如常。治同前方,再服3剂愈。
    更多病例在整理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