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堂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成功病例 > 五官病例 >  > 正文

眼病

2018-03-11 14:22正中堂正中堂
    审查病因,不失脉色,不拘活血,治之得愈,高××,男,22岁。在劳动的时候,不慎钢丝刺人右眼,立刻出血不止,经眼科手术治疗后,虽然出血已经制止,但却至今不能复明,其后虽然多次手术去除瘀血,但至今视力不见一点改善,为此不得不改请中医以活血化瘀法治之,但至今已4个多月,不但不见改善,反而出现眼压增高、玻璃体轻度混浊,两眼俱痛,两眼俱赤。细审其证,除头痛眼痛,两目红赤外,并见舌苔薄白,脉右弦大,左弦缓。综合脉证,思之:脉右弦大者,气血俱虚也。外伤目赤者,瘀血也。合而论之,乃气血俱虚为本,气血瘀滞为标。治宜补气养血以培本,理气活血以治标。处方:黄芪30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10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10g元参15g。服药2剂,头痛眼痛目赤均减;继服6剂,头痛、眼痛、目赤均消失,且右眼在1米左右可见人影晃动;又服10剂,在5米左右可以清楚的看清人的五官。某医云:前医应用赤芍、当归、桃仁、红花辈无效,今用赤芍、当归、桃仁、红花辈反效,其故何也?答曰:前人论述瘀血证时认为外伤后必有瘀血,故余治此病亦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但前医与余在如何活血化瘀上却有很大不同,前医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又注重了清热止血,余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又注意了补气养血与养阴泻火。所以都采用活血化瘀而疗效不同也。东垣论述杂病时力主右脉大于左脉者为气血虚,应予补益,就在于此也。
    细审脉证,知其阴虚肝郁,郁而化火,予滋补肝肾,解郁泻火,朱××,男,50岁。两眼困痛,视力下降半年余。医诊虹膜睫状体炎。先用西药治疗4个多月无效,继又配用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治疗2个多月视力仍然不见增加。细审其证,两目微赤困痛,两眼在1尺内可以看见人影,头痛头胀,胸胁苦满,心烦易怒,舌苔薄白,脉弦。综合脉证,思之:胸胁苦满,头晕头痛者,郁证也。脉弦者,肝脉也。合而论之,乃肝郁血虚,郁而化火也。治宜养血疏肝泻火。处方: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丹皮10g栀子10g生地15g元参60g薄荷2g茺蔚子10g。服药7剂,视力明显增加,在3米左右可以清楚的看清手指;继服20剂,视力恢复正常。某医云:前用明目地黄、杞菊地黄不效,而改用上方何故取效?答曰:明目地黄、杞菊地黄从滋补肝肾来讲与上方是近似的,但在以下三点上却有根本区别:其一是本方疏肝之力胜于杞菊地黄、明目地黄。其二是本方泻火之力胜于杞菊地黄、明目地黄。其三是本方滋阴降火之力胜于杞菊地黄、明目地黄。这三个方面对于郁甚、火甚、阴虚甚者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以本方治之效,而用杞菊地黄、明目地黄不效。
    谨察其脉,从脉论证,疏肝理气,化痰泻火而愈,朱××,女,51岁。两眼突然失明8天。医诊视乳头水肿。先请西医诊治,因一直未确定病因,故只采用一些对症治疗措施。细审其证,两眼视力完全丧失,但不红无翳障遍目,头痛失眠,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苔白,脉沉弦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沉者,气郁也。沉弦者,肝经郁火也。滑数者,痰火也。合而论之,乃痰火阻滞,肝胆郁火。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泻火。处方:柴胡10g黄芩10g龙胆草10g竹茹12g半夏10g枳实10g滑石10g竹叶10g夜交藤30g。服药4剂,视力基本恢复正常,烦躁失眠大减;继服4剂,诸证消失,愈。某医云:何如此之效速也?答曰:近世多云中药效果慢,西药效果快,实则不然也。今所以速效者,药证相符也,病起急骤也,故不数剂而愈。
    谨察脉色,合之与症,知其风热容于肝胆,予清肝泻肝散风而愈,钱××,女,60岁。两眼疼痛,羞明,翳膜遍睛,视力下降1个多月。医诊急性疱疹性角膜炎。先以西药治疗20多天无明显效果,继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之剂一周亦无明显改善。细审其证,两眼乌睛有一层薄薄的云翳遍盖,眼痛羞明,白睛微见红赤,舌苔薄白,脉浮弦。综合脉证,思之:目者,肝之窍也。弦脉者,肝脉也。浮者,风邪在表之脉也。合而论之,乃肝胆风热外客所致。治宜清肝泻火散风。处方:蝉蜕9g桑叶9g连翘10g薄荷3g夏枯草9g。服药4剂,诸证消失,愈。某医云:前用清热解毒不效者何也?答曰:脉浮者,表证也,表证当予解表疏散,故以清肝泻火散风而得愈。前用清热解毒不效者,未予疏散风邪而反闭其郁热也。
    审其脉,知其证,予平肝泻火,疏散风邪而愈,郝××,女,17岁。头痛眼痛,瞳孔散大,视力下降20多天。医诊青光眼。先以西药点眼、内服,眼珠疼痛稍减,但继续应用则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除头痛眼痛,瞳孔散大,视力下降,恶心欲吐外,并见舌苔薄白,脉浮弦。综合脉证,思之:脉浮者,表证也,风邪也。弦者,肝脉也,肝火也。合而论之,乃肝火内郁,风邪外客。治宜内泻肝火,外疏风邪。处方:草决明15g菊花10g防风6g车前子10g(布包)柴胡6g薄荷6g青葙子10g蝉蜕9g。服药4剂,头痛眼痛消失,视力增加,继服20剂,愈。某医云:本证余曾用龙胆泻肝汤治之,然其不效者何也?答曰:本证非但有肝火,亦且有风邪,故但予泻火不愈也。又问:青葙子者医家多云瞳孑L散大者禁用,然先生却用之而取效者何也?答曰: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云:“本品清热力强,且有扩散瞳孔的作用,肝肾虚及青光眼患者忌用。”对待这一句话,我的考虑是若肝肾虚的青光眼应忌用,若肝火夹风热者,因其清肝火血热,且有扩散瞳孔作用,若再配用疏风泻火之品非但无害,亦且有利,故用于肝火夹风热之急性青光眼常获卓效。
    审其脉舌,知其乃精血亏损,予补肾填精始愈,郜××,女,5岁。流行性脑炎后失明2年多。医诊皮质盲。先以西药治疗5个月无功,继配中药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黄连羊肝丸治疗半年仍无功。细审其证,除两眼已完全失明外,两眼外观无异常,精神、食欲正常,舌质嫩红无苔,脉虚数。综合脉舌,思之:目者,肝肾之所主也。舌质嫩红无苔者,阴精亏损也。脉虚数者,阴精亏损而有热也。合而论之:乃肝肾精血虚损不能上注于目所致。治宜补益肝肾,填精明目。处方:龟甲15g鳖甲15g首乌10g生地10g白芍10g覆盆子10g五味子10g牡蛎6g。服药10剂,在近距离内可见人影晃动,继服40剂,视力恢复正常。某医云:为何用明目地黄、石斛夜光等均无效,而改用龟甲、鳖甲之类取效耶?答曰:本病乃脑炎之后火灼阴精髓海受损所致,温病久踞下焦,消烁肝肾阴液者,非以龟、鳖、牡蛎入肝,镇潜之品不能复其肝肾阴液,故以龟、鳖、牡蛎镇潜之品,复佐滋补肝肾之品始愈也。
    气阴两虚,痰湿郁滞,但用活血化痰,其病不愈,章x×,女,36岁。头晕头痛,失眠健忘,视力下降,时作昏厥抽搐,左眼底出血8年多。医诊多发性大动脉炎。先用西药治疗1年不效,后又用中药、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数年,不但不效,反而日渐加剧。不得已,乃赴北京某院手术治疗。术后半年诸证大部消失,但半年多之后,诸证又复发如初。头痛昼夜不止,失眠,经常昼夜难于人睡片刻,右眼视力下降至仅能在0.3米左右看见人影晃动,时时恶心呕吐,疲乏无力,心烦不安。为此不得不再次住院,但住院半年多以后,不但右眼完全失明,而且左眼几近失明。细审其证,除上述诸证外,并见舌苔薄白,脉濡缓。因思脉濡缓者,气阴两虚,痰气郁结,郁而化热也。合于脉证论之,乃气阴俱虚,痰气郁结,郁而化火之证也。因拟补气养阴,理气化痰,泻火为剂。处方:黄芪15g当归6g人参10g麦冬10g五昧子10g竹茹10g枳实10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10g菖蒲10g远志10g生地10g元参10g。服药4剂,头痛突然停止,睡眠增加,呕吐几减80%;继服上方加减3个多月,诸证消失,视力恢复几近常人。
     气阴俱虚,痰郁气结,但予活血,病势转甚,过××,女,34岁。5~6年来,经常头晕头痛,近3年来左眼视力逐渐下降,近一年来,左眼视力基本丧失。遍请太原、天津、北京等地医院检查治疗,确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先在某院进行手术治疗,诸证曾一度好转,但半年以后,诸证又复如前。最近7~8个月以来,头痛异常剧烈,经常因头痛难忍而不能入睡,为此除每日数次服西药外,又加用了中药清热泻火、活血逐瘀之剂及针灸,但至今仍日甚一日。细审其证,除剧烈的头痛时轻时重之外,并见左脉沉伏欲绝,右脉虚缓,舌苔薄白,左眼在O.3米之内可见人影晃动,右眼视力正常,左脸肌肉明显萎缩,右脸正常,且时时胸满心烦,咽喉有异物阻塞感。综合脉证,思之:右脉大于左脉者,气血俱虚也;左脉沉伏欲绝者,气滞血瘀也;虚缓者,痰湿阻滞也。脉证合参论之,乃气阴两虚,痰气郁结,郁而化火之证。治宜补气养阴,理气化痰,泻火为法。处方:黄芪15g当归6g人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竹茹10g枳实10g半夏10g陈皮10g甘草6g菖蒲10g远志10g元参15g。服药4剂,头痛、失眠骤然好转;继服8剂,头痛10日未作,其后头痛虽时有发,但很轻微;继服40剂,头痛消失,左眼视力较前明显增加,在5米以上的距离内已能清楚的看见任何物体,且能在短时间内看书读报。此后,恐再反复,又服药3个月,果愈。患者家属云:多发性大动脉炎,诸医均云从血分论治,而先生却主用气药,其故何也?答曰:任何科学都不能脱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规律。此病前已久用血药而加剧,可见其用血药是不正确的,因此舍而不用。今按脉象主病论治果然效如桴鼓,可见气分乎!血分乎!不可早日断言。
     唐xx,男,27岁,面白体稍胖。从读高中开始两眼发黑,眼前有黑色光圈,劳累后黑圈变大变深,充分睡眠后黑圈变小变浅。上大学期间及刚开始参加工作,在不同地方均找当地医生治疗过,从未有显著疗效。方药不外乎补肾、活血。后来患者开始自学中医,看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后,自服过白通汤和泽泻汤,均有一定疗效,停药后不久即反复。来诊时,舌淡红苔薄白微腻。两寸脉弱,关尺脉濡滑而缓。诊断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不能上营眼目。从舌脉看,夹有痰湿。以益气聪明汤(黄芪﹑人参15g葛根、蔓荆子9g白芍﹑黄柏各6g(如有热烦乱,春月渐加,夏倍之;如脾虚去之;热减少用);升麻4.5g炙甘草3g)。去芍药、甘草合温胆汤(汤洗半夏、竹茹、麸炒枳实各60g陈皮90g炙甘草30g茯苓45g。上锉为散。每服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化裁。复诊时患者讲,一剂后眼黑去掉一半,三剂后去掉百分之八九十。后又服用一周,多年眼黑仅余很少。但患者舌变红,苔变黄腻,脉变滑而有力,于是将处方调为温胆汤加柴胡、黄芩、杏仁、白蔻、苡仁,一周后脉变缓,苔变薄,又转为一诊处方治疗。辗转到春节后来诊,患者告之眼黑之症基本消失,并且经不到两月的治疗,体重减轻约十五斤,有身轻如燕之感。让笔者感觉中医治疗正确,确有神鬼莫测之疗效。
     黄xx,男,75岁。2013-11-11初诊。病史:眼睛胀痛,头昏,头痛20天。医院检查眼压55mmHg(正常眼压的范围为10~21mmHg(1.47~2.79Kpa),诊断为青光眼。予以降眼压治疗,效果不显。来我处诊治。刻下:眼睛胀痛,头昏,口干,失眠,大便干结,三日一次。舌淡苔白,脉左寸关弱。辨证:上热下寒。治疗:清上温下法。予以乌梅丸加味。乌梅15g细辛3g当归10g黄连6g黄柏6g制附子3g肉桂lg白蒺藜15g菊花15g生石决明30g决明子15g党参10g甘草6g。10剂。二诊:药后眼睛胀痛,头昏消失,口干,大便干好转,继续上方20剂后,检查眼压正常。
     郭xx,男,56岁。双眼色素膜炎5年。左眼已基本失明,右眼在1米内可看见手动。邀余会诊。察其脉弦大紧数,舌苔薄白。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俱虚,治以补气养阴。东垣清暑益气汤,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6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脾胃不足者,少用升麻,少加柴胡;中满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参;口咽干者,加干葛;汗少者,黄耆减五分;心下痞者,少加黄连。)加减为方。服药7剂,不见改善。余云“中药应用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配伍中的七情理论,这一理论要求除单味者外,还应注意配伍中的相须、相使、相恶、相杀、相反、相畏。既然我在开此方时考虑到了种种配伍中的关系,那么再加西药、中成药于其中将会形成什么结果呢?不知道。因此我的意见是暂时停用任何中、西药物。”服药10剂后,失明之左眼在1米内竟然可以睹见手指晃动,右眼较前视物明显清楚。然因患者及他医多次规劝,又加用中、西药饵一周,诸证又剧,不得不再次停用其他中、西诸药。果愈。其后郭姓患者屡屡介绍患者来诊,且每每嘱咐云:“千万不可既用西药,又用中药,以免使疗效降低。”
    陈xx,男,65岁,退休工人,1960年10月3日诊。主诉:患青光眼5年,经常头痛目胀,有时双目胀痛,左侧为重,视物不清,脉弦数,舌红苔白微黄。眼科检查诊断为青光眼。辨证: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目失濡养,证属绿风内障。治法:补益肝肾,养血明目。处方: 沙苑子、构祀子、五味子、决明子、兔丝子、柏子仁、女贞子、何首乌、石解、生地、熟地各100g赤芍、川弓、牡丹皮、菊花、密蒙花各50g黄柏30g羚羊角10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9克,早晚各2丸。1年内连续服药5料,症状完全消失,眼压正常,视力恢复而痊愈。
     周xx,男,43。在1975年元旦节的一天,他到公园去,正巧碰到儿童落水,于是他就跳到水里救起了这个儿童。当时的气温是零下七八度,能够冒着这样严寒,下水救人的人,真是不容易,所以他的事迹还在报纸上做了宣传。当他上岸的时候,虽然有人给他准备了很多更换的衣服,但他始终感觉到寒冷彻骨。回家后马上拥被而卧,但是一直就没有暖和过来,以至彻夜难眠。第二天醒来,就感觉两只眼睛看不见了,仅仅存在一点光感,并且出现了恶寒、头痛、全身疼痛,当时吓坏了,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双眼眼底都没有问题,颅内检查结果也没有问题。在医院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星期,没有一点改善,照样双目失明。后面就请中医眼科用中药,用了一些补肾填精的药物,也没有效果。这样一直拖了20多天。经人介绍,找到了我。当时我看到这个人精神比较差,面色也欠红润,有点青白相间,有一种气不足的感觉,两眼仅仅有光感,连自己的手指都看不见。他的舌苔,舌淡而润,苔白腻,脉是沉细、略紧。我认为他仍然属于寒邪直中少阴所致的暴盲。治疗还是温肾宣肺的方法,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处方:制附片90g麻黄15g辽细辛15g生姜95g(制附片先煎两小时)。除了一付后,身上有汗出,虽然汗出不多,但汗一出,一身不灵活,不舒服的感觉一下子就消失了,身也不痛了,两只眼睛的光感也增强了。服了第二付后,它能够数手指,辨清一米以内的人,服完五付之后,双眼的实力恢复到了正常。这个病案,是由于严冬入水,受寒相当严重,寒邪直中,伤伐肾阳,闭阻肾气,导致了他整个肌体出现紊乱,因为肾是元气之根,藏我五脏六腑之精。肾气闭阻,导致了元气不能正常地通行,五脏六腑之精就不能上承而为之精,所以他的视力就会出现障碍,出现暴盲的情况,他的核心同样是寒凝窍闭。这种情况绝对不能考虑是经血亏少所导致的,决不能用一些滋腻填精的药物,任然用温通之法,如果滥用滋腻,反而会使真气闭塞,病情迁延。(摘引:四川名医卢崇汉”扶阳进记”)
     王xx,男,28 岁,教师。1987 年 5 月 8 日初诊。患者左眼自觉有黑影遮挡,视力减退7 天。发病前因工作操劳,精力不支,渐觉眼球疲劳,左眼视物模糊,视直如曲。某医院眼科诊断为"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用西药治疗,收效甚微。患者目昏,心烦,胸闷,纳差。舌质淡,苔白微腻,脉弦缓。检查:视力右眼 1.0,左眼 0.5。左眼外部正常,屈光间质清晰,视乳头色泽正常,边界清楚。黄斑部水肿,有椭圆形反光晕轮,中心凹光反射消失。诊断为"中浆"。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三焦失枢,气液郁积。当以开通玄府、运利水津为要,予小柴胡汤加减,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药用:柴胡12g党参15g黄芩、法半夏、苍术、茯苓各10g甘草6g。水煎服,4剂。用药后视力好转,右眼 1.0,右眼 0.9。前方加肉桂(研服)、黄芪各10g,继服 5 剂。视力右1.2,左1.0,眼底基本正常。予杞菊地黄丸与补中益气丸,交替服用1 月,以巩固疗效。随防2 年,未再复发。
     龙xx,男,56岁,住长沙市。据述2个月前往返于滨湖水灾区,患上当时流行的“红眼病”,经西医院眼科治疗,抗病毒、滴眼药,虽获好转,但未根治,近两周以来因劳累受寒,病复发而加重,仍用前法治疗效不明显。因请中医面诊,诉头重恶寒,四肢倦困,两眼结膜暗红成片,翼状胬肉侵及角膜,沙涩难开,无眵泪冷,眼胞不肿不红,口不渴,二便如常,舌质淡红而胖,苔薄白,脉弦小。据脉证分析,此属“寒沙眼”,所谓“眼疾无表不发”是也。方用明党参12g苏叶10g荆芥穗g防风10g苍术10g藿香6g晚蚕砂12g夜明砂6g白蔻3g蒺藜10g蝉蜕5g,每日1剂连续5剂。复诊:身得微汗而全体舒松,头如脱帽,两眼结膜潮红及翼状胬肉已消失90%。症见舌苔白腻,纳化不佳,易方以六君子汤加苍术、藿香、白蔻、夜明砂、晚蚕砂、鸡金、麦芽,10剂。眼结膜黑白分明,愈后未复发。
    邢××,男,成。3 个月前右前额外伤后,右眼视力明显下降,视一为二,右眼球向上、向下和内收的运动丧失。某医院诊为动眼神经麻痹。先用中、西药物、针灸治疗无效。邀余诊视。察其证见右眼睑下垂,外斜视,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眼球向上、向下和向内的运动丧失,舌苔白,脉右虚大而弦,左弦涩不调。审其前用诸方,多为活血之品。思之,跌打损伤应予活血通络,然其右脉虚大而弦,大为虚,正如东垣所说:“气口脉大而虚者,为内伤于气。”当益气以培本,活血通络以治标。处以补阳还五汤:黄芪30g当归12g赤芍12g川芎10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10g。药进3剂视力骤增,运动好转,再进10剂,眼球运动基本恢复,视力正常,瞳孔等大,乃继进10剂而善其后。
     耿××,男,成。翳状胬肉5个多月。某院先以西医力。法治之不效,后以中药清热泻火,活血养阴之法治之仍无功?审其脉证,除以上症状外,脉见虚大,右大于左。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俱虚,治以补气养阴,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黄芪15g白术10g党参10g当归10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10g甘草10g知母12g元参15g麦冬12g。服药8 剂,霍然痊愈。
    任××,男,成。1 个多月前,突因小石头击伤右前额、眼眶而失明。某院眼科诊为黄斑区损伤。先以亚硝酸异戊脂吸入,妥拉苏林球后注射,烟酸内服等治疗无效,后又配合中药养阴明目仍无效。审视其证,两眼外观无异常,不红小痛,食欲、睡眠正常,舌苔薄黄,脉右弦大,左弦。综合脉证,诊为气血俱虚,络脉瘀滞,为拟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黄芪5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10g。服药20 剂,视力明显好转,由完全失明转为能看一般书报,但看20 分钟后,视力很快下降,或昏花不清,或视直笔为弯曲之笔,或发生颜色改变。舌脉同前,为加强明目之效,加菟丝子3 克继服30 剂而愈。
    宋××,男,50 岁。3个多月前生气后两眼困痛,视力逐渐下降,现仅能看1 米左右的人或物。某院眼科诊为虹膜睫状体炎。先用西药治疗微有效果,但见效非常缓慢,加服中药明目地黄丸后,效果仍然不太显著。审视其证,除两眼视力明显下降外(在30 厘米左右内能基本分清手指),并见眼微赤,困痛,头痛,心烦易怒,胸胁苦满,舌苔白,脉弦。综合脉证,诊为肝阴不足为本,肝郁化火为标。治以滋水清肝饮加减。处方: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5g丹皮10g栀子10g生地15g元参60g薄荷2g茺蔚子10g。服药7 剂后,诸证好转,视力明显增加,继服20 剂而视力恢复正常,其他诸证亦大见好转。
    xx男,46岁,河北。初诊:1995年12月7日。〔症诊〕腹胀。自述由受寒引起。呢逆.右眼视物模糊不清,北京某医院诊诊断为“玻璃体混浊.眼底出血引起”。服维生素等药后.腹胀益甚.右眼更昏,现右眼视物时,觉有黑色帘幕随视力上下移动,成帘状。体壮,面暗,舌红淡、湿、苔白少,脉关尺沉弦细。〔证治〕痰湿.肝郁脾虚.阴血虚。治以健脾祛痰.补阴血,通络。半夏15g茯苓20g陈皮l0g甘草l0g苍术15g熟地30g女贞子20g麦芽l0g谷芽l0g地龙l0g、3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机煎易胀袋)。二诊:1995年12月18日。服药后.大便如脓样,腹胀已减,自觉眼中黑色帘幕已基本消失.视物清明。治同前方,3剂再服。
     xx男患,44 岁,1993 年6 月23 日初诊。患者半年右眼出现视力障碍,视物变形(如将直线视为曲线,圆形视为椭圆形,方形视为棱形等)。西医眼科检查:右眼外观正常,视力0,5;眼底镜示:视网膜黄斑部呈弥漫性水肿,出现圆形渗出斑。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予以地巴唑、复方丹参片、维生素类、10%碘化钾溶液等内服月余,病情依然。乃配服中药,曾先后用过驻景丸加减方、丹栀逍遥散、三仁汤、归脾汤等60 余剂,自觉症状仍无明显改善。遂聊以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障眼明等中成药维持治疗,迁延至今,失去治疗信心。刻诊:右眼视物模糊、变形,伴神倦、头昏、纳差、大便微溏,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缓弱。询知其长期伏案工作,嗜烟酒,喜冷饮。辨证论治
[学生甲]本例内障眼病,眼睛外观正常,而以视物模糊、变形为特征。西医根据眼底检查,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可简称“中浆”),叠用中西药物半年乏效,属于难治之疾。老师诊治本例“中浆”眼病时是怎样用整体观念的呢?
     老师]首先是确定病位。大家知道,四川省已故当代中医眼科名医陈达夫先生在研究博考古代医籍,又借助西医眼科先进设备观察眼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潜心探索与大量实践,创立了“眼内组织与六经相属”学说。他明确地指出“西医学视网膜的黄斑区,应属于中医学的脾脏精华”。(《陈达夫中医科临床经验》四川科技出版社的1985年版,下同)。故黄斑区之病变,皆应从脾论治,这就确定了本例眼病的病位。其次是确定病性。陈氏认为,“中浆”患者“常因劳瞻竭视,熬夜、劳倦等而致真阴暗耗,肝肾亏虚,精血不能上荣于目;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湿上泛,积滞目络,而致发病,临床表现多虚中夹实”。而本例右眼局部的病变为黄斑区呈弥漫性水肿,出现圆形渗出斑,显系湿浊上泛;再参合其全身症征及舌脉,便不难将其归属于脾胃升降失调,阴火挟湿浊上泛的虚中夹实之证。这样,微观检查与宏观思辨相结合以确定病位,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的确定病性,整体观念就落到实处了。
     学生甲]这就是说,要是没有陈达夫先生的创见,老师还得在暗中摸索,是这样的吗?
     老师]不会在暗中摸索,而是遵循中医眼科传统,按内障眼病中的“视谵昏渺”来论治。大家知道,内障眼病是“外不见证,从内而蔽”的眼底病变,其病机为脏腑经络失调,精气不能上荣于目;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眼部外观正常,却有视力减退或视觉异常,“视瞻昏渺”即属之。这样的病名诊断确立之后,结合其全身症征及舌脉,虽然亦可初步判断其病变中心在脾,但心中总不很踏实。为什么不很踏实呢?因为传统中医眼科治疗内障眼病,恒注重于肝肾,临证时很难彻底摆脱这样的思维定势,故在遣方选药时难免不受其影响。今有陈达夫先生“眼内组织与六经相属”学说指点迷津,何如暗室一灯!谁说当代中医缺乏超越前贤的创见呢?这就是一个!考虑为脾胃升降失调,阴火夹湿浊上泛之证。治宜补脾升清,和胃降浊,泻敛阴火。予李东垣升阳益胃汤: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黄连3g法夏10g甘草5g陈皮10g茯苓15g泽泻30g防风10g羌活5g独活5g柴胡5g白芍 10g大枣10g生姜10g。6 剂,嘱其暂停案牍工作,戒烟酒、冷饮。二诊:头昏减轻,纳开,大便稍稀,舌上薄腻苔已退;右眼视物仍然模糊、变形。上方去大枣、生姜,加泡干姜 6g,6 剂。三诊:右眼视觉稍清晰,视物变形已不甚明显,大便正常,精神转佳。上方加葛根 20g蔓荆子10g,嘱其多服。效果:三诊方服至18剂,右眼视觉清晰,视物已不变形。眼科复查:右眼视力 1.0,视网膜黄斑部水肿及渗出斑完全消失。嘱其服补中益气丸合香砂六君子丸 1 个月以巩固之。随访3 年未复发。
     思辨解惑
     学生甲]老师接诊后,根据患者伴有神倦、头昏、纳差、大便微溏,苔薄腻,脉缓弱等症征,诊断为脾胃升降失调、阴火夹湿浊上泛之证,投以补脾升清、和胃降浊、泻敛阴火的升阳益胃汤,守方达30剂,终获痊愈。这说明:诊治局部器质性疾病时一定要具有整体观念,而且要守法守方。
     学生乙]我认为不是有无整体观念的问题,而是如何具体运用的问题。如前医曾从滋养肝肾、补益气血、疏肝扶脾、清热利湿等方面遣方选药,并未局限于眼科的套方套药,不也具有整体观念吗?
     老师]前医确实具有整体观念,而且每一种治法都可以找到理论依据。这是由于,中医学的每一个脏腑都自成系统,而眼与诸脏腑均有密切的关系。如眼与心:“目者心之使也” (《灵枢。大惑论》) .眼与肝:“肝开窍于目” (《素问?金匮真言化》) :“肝受血而能视” (《素问?五脏生成篇》)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灵枢?脉度》) .眼与肺:“气脱者,目不明” (《灵枢?决气》) .眼与肾:“髓海不足……目无所见” (《灵枢?海论》) .眼与脾:“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于目矣” (《兰室秘藏》) .——而《灵枢?大惑论》则总括之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毋庸讳言,由于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古代的这些论述容易使人产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之感;若医者无坚实的临床功底,是难以把整体观念落到实处的。
     学生乙]陈达夫先生治疗“中浆”眼病习用驻景丸加减方取效,本例用之却乏效,是何道理?
    老师]驻景丸加减方由楮实子、菟丝子、茺蔚子、木瓜、苡仁、三七粉、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枸杞、山药等组成,方中滋肾养肝与醒脾利湿之药几乎平分秋色,主治“中浆”眼病中属于肝肾亏损、脾虚夹湿之常证。若患者未用过此方,我接诊后必先用之。所幸有鉴前失,而详察其症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且恪守“黄斑属脾”之明训,专理中焦,改投李东垣升阳益胃汤。方中重用黄芪、党参、白术补脾升清,配以法夏、茯苓、陈皮和胃降浊,辅以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阳散风以胜湿,佐以黄连、泽泻、白芍清泻、敛阴火。拟方之后,心中实无多大把握,乃语患者曰,视物模糊、变形一时难愈,请先服 6 剂,
待全身症征改善后再议。服后果如斯言。因思辨证无误,理应守法守方。三诊时右眼视觉稍清晰,视物变形已不明显,则进一步增加了守法守方的信心。
     学生丙]老师诊治眼病强调整体观念,其握要之图是综合参验患者的全身症征。但临床上有的眼病患者因病情较轻,其全身症征不明显,甚至缺如,遇到这种情形时怎么办呢?
     老师]仅举1 例,以期一隅三反。10余年前我曾治一中年男性,高度近视。其眼镜左侧鼻托损坏脱落,因离城较远而未及时更换镜架,致右侧承受压力过重,半月后感觉右眼眶酸胀。遂更换镜架,且热敷右眼眶数日,酸胀感稍有减轻。但从此不敢长时间读写,一旦读写超过半小时,右眼眶酸重感便明显加重。经西医眼科检查,右眼外观端好,玻璃体混浊,而眼底除高度近视征之外,并无异常发现。因缺乏治疗措施,仅予以维生素、谷维素等,嘱其减少读写,注意休息。患者只好寄望于中医药。综合四诊资料,仅有右眼眶酸胀这一局部症状,而无全身症征及舌脉之异常可供参验,实难辨症。但考虑到高度近视这一体质因素,只得从补益肝肾着手。乃予以《银海精微》加减驻景丸改汤,服10 余剂乏效。改服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逍遥丸等月余,亦无丝毫转机。患者又闻言此乃视网膜脱落之先兆,惶惶不安;我亦心中惭然,怏快不乐。适逢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乃向一同道请教。同道莞尔一笑曰,“此《证治准绳》益气聪明汤证也,有何难哉”!我乃恍然大悟,连声叹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返回后本欲用此方,但患者苦于常服汤药,要求服丸药。因思益气聪明汤补脾升清,泻敛阴火,与李东垣制方大法原是一脉相承,便予以补中益气丸。服完1 盒(10 粒),右眼酸胀感便有所减轻,患者喜,连服10盒,康复如初。
     学生乙]我还是不明白,补中益气丸的功能是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何以能治愈眼眶酸胀?
     老师]当时同道——说到益气聪明汤,我便豁然开朗,眼眶属脾,因受外力挤压而伤及气血,眼眶部之气血亏损运行不畅,此酸胀感之所由来也。用补中益气丸升补脾气上达于目,脾气足血亦足,气行血亦行矣。《孙子兵法》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此次运用之妙,实得之于同道之妙言解惑。回忆我平生遇过不少疑难病证,常于殚精竭虑,一筹莫展之际,却因求师访友,不耻下问而茅塞顿开。益信学问之道,贵乎不耻下问。
    张xx,女,19岁。素喜患食甘肥,且临盘大饱。经期受风,忽右眼视物不清,胀痛甚,继而口眼涡斜,经治二日,病尤剧。右眼及头之右半部胀痛甚,瞳神散大,视物不明。尿黄,便结。苔薄黄,脉滑数。由于病情发展急骤险恶,阁家茫然,1984年11月28日由其父兄陪同就诊。愚之助手沈君.攻读细心,因其母系西医眼科名教授,故临症疗疾多中西结合。对此幢神散大,来势迅猛,胀痛难忍之症颇疑惧,示愚审慎为之。愚日:西学东渐之前,中医疗疾,险恶危急之症,无口无之,何至疑俱如此耶!瞳神之疾,固属重症,然中医救危之法亦多。举其大要有二:眼疾急症,多系痰淤,痰火上攻之候。慢性疾患,多为肝肾阴伤,兼夹痰、淤。此症乃素体痰湿内盛之辈,汛期受风痰系随肝阳上冲幢神使然。其病急骤而剧者,乃正盛邪实,不足为虑耳,毋须祀优太过,即揽笔疏方: 夏枯草30g玄参20g决明子(碾细)30g钩藤30g(后入药煎)菊花20g赤白芍各10g元胡30g川贝母10g杏仁10g甘草10g。水煎热服,取离照以散阴雾之妙。嘱其带厚口罩使患处避寒。夏枯草、玄参散结化热痰。决明子、钩藤、白芍、菊花平肝熄风,肝气平降,痰湿上冲之势可减。川贝、杏仁降肺化痰。延胡索、赤芍行血止痛,与化痰药为伍,分解痰演胶着之势,痰拼分消,风邪自无附骊之地。服一剂,头目胀痛减,瞳神已见缩小,再晋二剂,病大好,视力几近常人。带药五剂返里(药量减其制,加当归15g)。数月后寄书称谢,言其视力、精神、食欲均正常。中医独特的理论与经验,系植根于长期的临床实践之上,故久胜不衰.然临危不俱,剑胆琴心,又是立起沉痈和积累新的经验所不可缺少的胆略,孰谓中医不治危急重症者软!若有,是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何××,女,17 岁。突然两眼疼痛,头痛恶心,视力下降,瞳孔散大20多天,某院诊为急性青光眼。先用西约其证不减,审其证,除上述诸证外,并见舌苔薄白,脉弦。证脉合参,诊为肝火内郁,风邪外袭,为拟平肝泻火散风:草决明15g龙胆草10g黄芩10g夏枯草15g菊花10g防风6g车前子10g(布包)柴胡6g薄荷6g蝉衣9g。服药4剂,头痛、眼痛消失,继服20剂愈。患者问:前用羚羊角等无效,你用此方有效者何也?答曰:羚羊角乃眼科圣药,然羚羊角、石决明等均偏平降,而散之力不足,此病猝然而起,肝火内郁,风邪外袭所致也,但泻其火,不散其风则郁火反增,故散风始效也。正如张石顽所说:“瞳视散大者,风热所为也,火邪散,挟风益炽,神光怯弱不能支,亦随而散漫,犹风起而水波也。”因此散风之法不可缺也。眼珠疼痛
    刘××,女,42 岁。产后不久,连续写材料1 个多月后,发现眼珠疼痛,不能看任何东西,经某院反复检查无阳性发现,前后住院5次,共计约两年多,但未见效果。3 个月前因急性胃炎用阿托品等治疗后,突然失明,休息十几天后,视力才逐渐恢复,但眼珠却整天疼痛不止,眼眶、两太阳穴亦沉重疼痛不敢睁眼,烦躁易怒,朝轻暮重。近几月来,月经又淋漓不断,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思之,病起于产后,又加久视伤血,《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此眼之疼痛者,血失所养耳。拟养血益肝明目:当归12g山药15g生地30g白芍15g女贞子30g柴胡6g决明子15g珍珠母30g车前子(布包)9g。服药4 剂,眼痛果减,但头痛、眼眶疼痛同前;加枸杞子12g白术9g,继服10 剂,眼痛、头痛消失七八,并能看一般东西,但不能长时间的读书,继服20剂诸证消失而愈。
    韩××,女,35 岁。两眼胬肉2年多,近1年多来加重。先请某院西医治之不效,后又请中医治之仍不效。审视其证,左眼胬肉约2 毫米×4 毫米,右眼约l 毫米×3毫米,涩痒而痛,色深红,舌中心无苔,脉弦细。综合脉证,诊为胃阴不足,血络瘀滞。为拟养阴活血。桃仁承气汤加减。处方:石斛12g麦冬12g当归9g赤芍9g桂枝9g桃仁9g元参30g煅龙骨12g煅牡蛎12g蝉蜕6g。服药2剂,涩痒疼痛大见好转,胬肉缩小,继服8 剂,涩痒疼痛消失,胬肉缩小3/4,又继服20 剂而愈。其后,见此类患者,为加强其活血之力,加全虫3g,其效更著。某医见此方效著,改为丸、散内服,进行系统观察获得了较好效果。但久而久之,见效者虽多,不效者亦不少,细审其因,多为辨证有误。
     梁×x,女,30 岁。产后数天即发现关节疼痛。医诊风湿性关节炎。予中药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之剂治之,身痛未减,而却汗出乏力更甚,并进而发现目视昏花,虽人或物在l 米之内亦看不清楚。某院眼科诊为视神经炎。先予中药明目养阴之剂不效,继予西药视力稍有增加,但视力增至能在2 米内看清人或物时,不再继续提高。审视其证,两眼外观无异常,但经常感到疲乏无力,自汗盗汗,关节疼痛,腰酸,口苦而干,舌苔白,脉虚大。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两虚。为拟补气养阴。芪脉地黄汤加减:黄芪15g当归10g麦冬10g党参10g五味子10g生地18g苍术10g茯苓10g石斛10g泽泻10g丹皮10g。服药30剂后,视力增加,身痛大减,继服30剂,视力恢复,其他诸证亦大减。某医云:余前予石斛夜光丸及养阴明目之剂不效者何也?答曰:脉大者,气血俱虚或气阴俱虚。气血俱虚或气阴俱虚者当补气养血或补气养阴同施。前方养阴所以无效者,在于未补其气耳。
    高××,女,5 岁。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昏迷抽搐,经治已经痊愈。但两眼完全失明。某院诊断为皮质盲。先用西药治疗2 个月无效,继予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等治疗1 个月仍不效。审其两眼外无异常,舌质红少苔,脉虚稍数。予补精填髓,明目:龟甲、鳖甲、首乌、生地白芍、覆盆子、五味子、牡蛎等加减1个月,视力稍复,继服1个月而愈
     老妇求诊,自述在同仁眼科回来,头晕眼花、耳鸣、口苦、腰酸,西医诊断:"眼底病变、脑供血不足"治疗3个月没明显效果。西医无法建议中医治疗,故来东直门求诊。舌淡红,苔薄,脉沉。我暗自想老年性退行性病变,用点中药维持一下,辩证为:肝肾阴虚之证。杞菊地黄汤加味,告之必须长服用,故开了7付。一周过去了又是我替师出诊,老妇又找到我说:"大夫吃了没效,我想可能时间短告之,必须长服用。患者很相信我坚持服1个月,有缝我替师出诊时找我。告之头晕眼花、耳鸣、口苦如前,而且感觉吃虚了,好乏力。听患者讲述后,自责万分!将患者介绍于焦树德老师,焦老辩证后,诊断为气虚清阳不升。用益气聪明汤A16/5/5/3黄氏﹑人参 各15g葛根、蔓荆子10g白芍﹑黄柏各6g(如有热烦乱,春月渐加,夏倍之;如脾虚去之;热减少用)升麻5g炙甘草3g。【用法】每四钱,临卧服,五更再服) 3 剂。三副药后头晕眼花、耳鸣、口苦消失。上方加减治疗一月眼底病变、脑供血不足均好转,西医谈之!疗效如神!老妇自述已如正常之时。我成求教焦老,焦老云:《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老妇人,偶感风寒,咳嗽身痛不已,求西医输液经旬未果,诸苦趋重,更增喘急,食难下。不得已求愚试之中药,期以截效。诊之:精神倦怠,昏懵欲睡。少事步履,每喘急难耐。频频咽痒作咳,努争咳出焦粘之痰少许则舒畅片刻。周身串痛,肩背为甚,恶风寒。脘腹胀闷,食谷无味。舌苔白腻,左脉沉弦,右脉沉缓。斟酌再三,考虑太少为患,风痰胶结。为疏一方:生麻黄10g制附子30g辽细辛10g蔓荆子15g秋蝉衣15g甜杏仁10g(分冲)茯苓 15g炙甘草10g川贝母10g(分冲)黑小豆75g,予3付,如法煎服之。药后诸苦皆失亦在情理之中,并不足言以奇妙。奇在此老妇人本有老年性白内障,视物昏花。本欲侯机会手术为之,不想3付药下肚,视力竟基本恢复正常。去医院眼科检查之,老年性白内障已不复存在。附子用量我一般不超过30克,在不超过30克的状态下,我并不嘱咐先煎,沸后文取30分钟左右即可。那也算比较大胆了,如果30克附子,沸后文火煲30分钟,其力似乎不比附子60先煎60 分钟小多少,现在的问题是,医院限制处方附子量的时候,如欲用60克附子1、是三副药合并一起,附子先煎60分钟,2、附子就用20克,不先煎,火沸后少煎这二种方法到底哪个更可行?细思楼主此贴,有所得。首先,是不是先不谈白内障是什么病,病在肝胆还是眼睛。这都不要紧,关键的是此方把太阳打开了,扶足了少阴阳气。借化痰之力把瘀滞于三阴经的邪气化掉了。邪去则正自复,眼睛可以恢复正常也当在情理之中。次之,从此案可悟出,治病在治病机。所谓法从机出。执于机,是法自现。观世医治眼疾,多在滋补肝肾,清肝明目,疏散风热上作文章。此小道也,不足以言大医。第三,麻附细法是好法。凡病多思麻附细法,也许算是个治疗疑难病证的法门。关于如何应用这个方法,余国俊在《中医师承实录》一书开篇讲得非常透彻,足资借鉴。在此顺便说一下,以麻附细法治疗膝关节疼痛,多有奇效。诸如其他疑难病证,也可宗此法而得效。唯初效时,往往会有邪气欲出的诸多症状,医者不可乱了方寸,因疑虑而停药或改方。第四,楼主30克附片煎半小时之法,我认为自己的尝尝也就是了。给病人如此用,有些担心。恐生不测,难辞其咎。
    xx女、岁主诉两眼疼痛半年余 半年前因小事与邻居争吵后感眼痛头胀无法正常工作,用止痛药物可以缓解,曾用维生素片腺苷钴胺片抗生素及镇静剂无效。眼部检查双眼远近视力正常,眼前节无异常无隐斜,集合功能佳,双眼压正常,按压眶上切迹处剧痛,舌质红脉弦涩。西医诊断双侧眶上神经痛。中医辨证郁怒伤肝,气逆动火上窜头目。目为肝窍受血所养,由于气滞和脉络瘀阻故发生疼痛,治疗行气活血佐以疏肝。药用A16/5/5/1当归12g生地8g桃仁l0g红花8g赤芍9g轵壳8g甘草6g柴胡8g川芎8g桔梗10g牛膝15g香附12g夏枯草12g,3剂后疼痛减轻。继用原方 疼痛基本消失。原方去丹皮、柴胡再服。观察半年未再复发。按 眶上神经痛系三叉神经第一支,眶上分支的疼痛临床上较常见,疼痛以上眼眶和额部为主,常伴有眼球酸胀痛,中医称为头目痛和眉棱骨痛。本病例由于气滞日久成瘀,故以血府逐瘀汤,理气活血、消瘀止痛以收其功。
    更多病例在整理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