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堂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误诊误治 > 中医失误案例 >  > 正文

青年中医了解中医误治亦重要,学习清朝末年广州中医误治感冒医案

2024-04-26 21:40正中堂正中堂
青年中医了解中医误治亦重要,学习清朝末年广州中医误治感冒医案

今天晚上逗完小丸子,闲来无事,打开电子版的五版教材《方剂学》,看到了主编许济群,副主编王绵之,方剂学大佬王棉之还是副主编,这个许济群看来很厉害啊,毕竟80年代初,那时候还是靠本事的,就百度了一下他,结果在相关人物一栏出现了宋孝志,这个名字我也不知道,神使鬼差我点了看了看,也是个高手啊,但是没有发表什么论文及数目,在网络上流传着他的一份“三两三”秘方,我就继续检索,倒是看到了一份宋孝志经验的文档(处于高济民老前辈的),未见其出书,其实他也是北京中医学院的创建者之一,刘渡舟老先生也曾说过:“我治不好的病,找宋老,如果他看不了,就真看不了了。”

载了宋孝志经验的文档,看了看其中的内容,顿时被其中的一些内容给震惊了,分享其中的部分内容吧,宋老口述其舅舅刘希盛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案,真精彩,原谅我的词穷哈。

刘希盛桂枝汤误治医案

宋老18岁悬壶羊城,当时少年气盛,有点初生之犊不怕虎,对所学的经方和时方都只有感性知识,没有实际的临床经验,加上年轻,一时不为当地民众所认可,前几年,虽面带笑容,把病人奉为上帝,病人还是不多,再加上广东人排外,经多年努力,才打开局面,直到不惑之年后,才从实践上把经方、时方在临床实践中筛选了优劣,临证开药已得心应手,但无任何建树,唯舅舅刘希盛口述“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医案,非常敬佩,崇拜吴秉贵、刘希盛、周公萍、刘家云、李泽民等医家,盼望自己晚年能赶上或达到他们的诊治水平,故把舅舅遗赠的医案,背得烂熟,以鞭策自己。(看看宋老前辈的刻苦,像我们现在的中医人,别说经典了,能把跟珍抄方导师的临床经典病案背下来的都没几个。。。)

1977年宋老把这一清朝末年的医案,一边品茶一边口述,我把他记录了下来鉴赏。宋老说:“

一日吴秉贵与老同学周志仁闲坐聊天,周半开玩笑地说:‘老吴,你今天说两湖总督请你去看病,又说二广总督又要接你去看病,你到底会看病吗?’吴大夫笑着说:‘当然会看一点,不然他会抬轿来接我?’周一边伸过手,一边笑着说:‘那你也给我看看。’吴老说:‘行,要早上看。那你明天在家等我,我来看。’第二天天亮,周尚未起床,吴老就上门来诊脉,诊完笑着说:‘从脉上看,你现在还没有病,要到明年清明后你当病,我给你开个处方留着。’周忙说:‘那你忙什么,病了我去找你看。’吴老说:‘不行啊,明年清明节两广总督张之洞(1837~1909)要看病,那时他把我接走啦,我给你留方,保存着。’吴老提起笔,写了处方,并写了可能发生的反应,顺手将家书封好递给周,周不在意的将信随便扔在书架上的书中。

翌年清明刚过,周不舒服,以为伤寒,找著名伤寒家刘希盛(舅老爷),见周鼻鸣干呕,恶寒发热,稍感胸闷,予桂枝汤二剂。服药后病情加重,马上去找治温病擅长的名医周公萍。周见其服桂枝汤,四肢厥冷,以为汗出亡阳,给四逆汤二剂。服后寒去热盛,以为病并非伤寒,去到擅治温病的刘家云大夫。刘见其服四逆辈,寒去热盛,几日未大便,处以大承气汤一付。服完汤药,增胸胁苦满,寒热错综。找到擅长柴胡汤的李泽民大夫,李见其先服附子汤温阳,又服大承气汤涤荡热法,必当寒热互结中焦,给以四逆散协调阴阳,服四逆散还不见效。先后吃了几个人药都不见好,这时想起老朋友吴秉贵曾给他留着一个方,还有一篇文章,不知写了些什么,赶忙在书架上找出信一看。吴老说:‘周应病伤湿,当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服一帖后当小便利,胸闷顿减,再服一帖病愈。’又翻开下一页,上面写着周病后投医治病的过程,果如吴所料,服二剂病已全愈,周始信服吴老高明。他将先后给他看过病的老中医请在一起,酒酣之际,谈起治病经过,读了吴老去春所书处方脉案,真不出所料,大家更是欢笑高兴”。

席间,大家让吴老讲讲当时是如何预料周必在清明之后病伤湿。吴老说:“周好饮酒,有里湿表湿,清明时节梅雨纷纷,露吃陵前,里外夹攻,病湿则必不可免。”

谈笑间,刘希盛责问说:“老周,你为什么服完桂枝汤不再来诊,你若来,我也一定会给你开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刘又对吴老说:“你写对了没有?”吴老说:“我已注明,服刘氏桂枝汤不效,再去找刘复诊,一定会看出你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周打开信,果然下面括号里是写得清清楚楚,可惜未早翻开一阅,逗得大家哄堂而笑,酬酒别谈他事。

今天没有划重点哈,就睹一赌前人的风采哈,不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找到老中医看病时,不要因为一次效果不佳,就换医生,换太快会出现连环问题的.......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动动手指点在看哈,欢迎分享文章至朋友圈)

文章内容摘自《宋孝志经验》,作者/高济民。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